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8 11:5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gào jiè):“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 A 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 B 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zhèn ěr yù lóng)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gào jiè)________ ②(zhèn ěr yù lóng)________
③弥漫________ ④吞没________
2、根据语境,将“俯视”“仰观”分别填入文段横线上的A、B处。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①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两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②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④这是为什么?
④②①③ B.③④②①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名著阅读
下面是小冀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做的笔记,请你帮他把笔记补充完整。
摘要 笔记
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他站起来,朝大道走去。 提要:________________ 心得:________________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提要: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笔为武器继续战斗。 心得:不论什么情况,人总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永不言败。
提示:“提要”是基本内容或要点的准确概括,“心得”是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
7.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古诗文填空。
景物特征 对应诗文句子 出处
花开花落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寂中有声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相向和鸣 ⑤__________,在河之洲。 ⑧《__________》
难舍难分 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8.班级举行“成长”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的部分提纲,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标题:青春与成长
一、什么是成长
二、保尔得以成长的条件
观点1.需要指引前进的引路人
观点2.需要滋养心灵的书籍
观点3.更需要迎难而上的自己
三、……
(1)【任务一】请从上面提纲中的观点2和观点3中任选其一,联系原著,参考示例,补充一个合适的事例。
观点1示例: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引导他走向革命道路。
【任务二】活动开展过程中,有同学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足以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路标。你认可吗?请结合本书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卜算子”为词牌的词,形式以言为主,间或七言,句式富有变化。
B.“驿外断桥边”点明梅的生长环境偏僻,“更着风和雨”突出其处境恶劣。
C.词中“妒”的意思是“嫉妒”,作者以“妒”写梅,使梅具有了人的情思。
D.词以独门的抒情方式咏梅,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1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作者的人格写照,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语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解释
悉如外人 查阅词典法:①详尽、详细;②尽;③全、都 (1) (填序号)
处处志之 词类活用法:一狼洞其中 (2)
及郡下,诣太守 课内迁移法:及鲁肃过寻阳 (3)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jì)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鸟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鸲(qú),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服,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②,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 ”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置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节选自顾况《仙游记》)
【注释】①象耕鸟耘: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乌之啄食,早期吴越之地的耕作方式。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②袁晁贼平未:袁晁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762年,次年被平定,至这位老者问话的时候已经过去8年。
13.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人舍中唯祭得杀 B.此人——为具言所闻/为众所服
C.具答之/具以实告 D.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以容
14.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
15.比较【甲】【乙】两文,从内容与形式上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三)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极具创造力的文学样式,日益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几年,网络文学整体稳健升级,显示出强韧的内生发展力。一方面,现实题材创作成为主流风向标。这既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倡导、市场和读者的期待,也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走向现实题材的广阔天地,以新的时代生活经验激发类型写作活力,创作出一批现实题材“爆款”,使网络文学总体艺术水准明显提升、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类型写作不断进化。一批作家在既有类型传统基础上持续精耕细作,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向着精品化方向努力。此外,越来越多90后、95后新锐作家脱颖而出,不仅为网络文学新增体育、科幻等题材类型,也以其轻松幽默的文风为网络文学注入活力。新生创作力量源源不断的加入,将不断夯实网络文学创作的“金字塔”塔基,使网络文学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材料二】
今天,网络文学已成为申国当代文学“走出去”战略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使命。更好地推动网络文学“走出去”需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其一,鼓励海外华裔作家从事网络文学创作。早在1991年,由海外华侨创办的中文电子刊物《华夏文摘》即已问世,为日后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国门开辟了先河。鼓励海外华裔作家进行网络文学创作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形式之一。
其二,拓宽国内外媒体推介渠道。随着中国网络文学越来越受海外受众的欢迎,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等,还是数字报刊、手机网络等,都可积极推介优秀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家和作品。
其三,培养翻译人才,建立翻译机制。近年来,国内外翻译家、广大网络文学爱好者以及各翻译网站都为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作出了贡献。
【材料三】
中国网络文学,不是对“传统文学”的终结,而是网络时代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既有媒介转换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也有着对申国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性。中国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也需要辨析和理性认识。这里说的“文学传统”,并非仅为“古典文学”,而是广义影响网络文学发展的“文学传统”。具体来说,就是以儒道释体系为思维特征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学,既包含唐诗宋词与优秀的古文传统,也包含上古神话、民俗学等古典传统;还有就是通俗文学传统,主要指起源于明清时期及清末民初之后大盛的言情、武侠、侦探等类型文学;另外还有发轫于五四,目前成为主流的“新文学”主潮。
(选自《网络文学是文学传统的延续与新变》《光明日报》)
16.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观点是:网络文学整体稳健升级,显示出强韧的内生发展力。
B.材料二的观点是:更好地推动网络文学“走出去”需从三方面着力。
C.材料三的观点是:中国网络文学是网络时代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D.以上三则材料的观点一致,都是:中国网络文学,不是对传统文学的终结,而是网络时代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7.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的整体稳健升级体现在哪些方面?
18.如今,我们青少年应该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做些什么?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列出四种具体可行的做法。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班长的竹杖
①雪域高原总是披着一层白纱。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山谷之间时,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全副武装登上巡逻车。迎着晨光,我们再次踏上巡逻路。
②车轮碾冰轧雪,向着海拔近5000米的某点位进发。巡逻车穿行在雪原之上,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这里的寂静,车轮在雪地上留下两道深深的印记。士兵坐在车里摇摇晃晃,我下意识地紧抓了一下旁边的班长马学波。
③随着海拔不断攀升,积雪也越来越厚,车辆无法通行,士兵只能徒步完成剩下的路段。
④雪山中隐藏着美景,也暗藏险境。大雪将松动的碎石掩盖,士兵很难判断脚下的路,只能将身体俯在雪面上,用脚将雪拨开,卡进雪下的岩缝,吃力地向上爬。
⑤经过一天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宿营点。
⑥恰逢换哨,我走到马学波身旁。就这样,我一边站岗一边听他讲巡逻路上的故事。
⑦月色很美,天上的繁星将整个雪山照亮。山很静,只能听见我们两个人的谈话。
⑧他走到一旁,拿起一根竹杖,告诉我这是他的班长张青松退伍时给他的。
⑨“这不就是一根普通的竹杖吗?我们现在都已经换上了新式的登山杖,你怎么还在用这个?”
⑩他眺望远处的雪山,许久才回答:“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登山杖。”
马学波告诉我,这根竹杖曾伴随张青松巡逻12年。在即将退伍之时,张青松把它传给了马学波,希望他能继续在巡逻路上稳步前行。
时间回到5年前,刚下连不久的马学波无意间看到张青松柜子里有根旧得发黑的竹杖。他为什么会收藏一根竹杖呢?带着好奇心,马学波追问张青松那根竹杖的故事,可张青松回答得轻描淡写……
直到那次,马学波才听到张青松给他讲述关于这根竹杖不一样的“往事”,也懂得了这根竹杖的意义。
那天,马学波因为未能拿到巡逻选拔“入场券”,独自一人在器械训练场加练,但训练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张青松看到心情低落的马学波,就像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第二天,张青松找到了正在苦恼的马学波。他手拿那根竹杖,向马学波讲述自己第一次参加巡逻遭遇险情,靠着这根竹杖艰难地走完全程的故事。“看着它我就想起了,第一次巡逻时的经历,它无时无刻不在勉励着我永不放弃。”张青松微笑着对马学波说,“不要郁闷,重整行装,下一次巡逻选拔再出发!”
在张青松的鼓励和帮助下,马学波不仅重拾信心,训练成绩也直线上升。最终,马学波在边防巡逻的体能考核中脱颖而出,如愿和张青松一起走上了巡逻路。直到此时马学波才明白,那根竹杖蕴含着“坚持就是胜利”的鼓舞。
12年来,张青松巡逻33次,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那一年,在海拔4600米的某山口,张青松跟着巡逻队正在进行边境巡逻。夜幕中,大雪弥漫,厚厚的白雪遮住了原本标记的巡逻道路,脚下的路无迹可寻。
“如果找不到前往宿营点的路,只能在这里过夜了。”营长心里十分矛盾,野外过夜必然存在许多风险。
“营长,我熟悉路。”这时,张青松主动请缨为大家开辟道路。只见他杵着登山杖,一点一点地向前探着走,在乱石中标记方向。山口的风冷得刺骨,温度极低,加上是夜行巡逻路,想要在积雪中找到正确的道路更是难上加难。张青松丝毫不敢放松,凭着丰富的经验和自己之前绘制的巡逻路线图,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
到达宿营点后,张青松已是气喘吁吁,但他并没有停下来休息,而是立刻投入新的任务之中。
在张青松的军旅生涯中,像这样在巡逻路上化险为夷的事例不胜枚举。巡逻路上的他,已成为战友们的“定心丸”。
“马学波,我把它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发挥好作用,把大家平安带去平安带回。”退伍前,张青松拿着自己的竹杖,这样嘱托马学波。
星河璀璨,映照着边防军人的面庞。马学波拿着这根特殊的登山杖,回忆着他和班长张青松的故事。
夜色笼罩宿营点,晶莹的月光洒在马学波的肩上。星空愈加璀璨,雪山如此安静,只有察隅河水声潺潺,催人入眠……
天亮后,我们继续行军,经过数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此次巡逻的点位。展开五星红旗,庄严宣誓,士兵铿锵的誓言回荡在雪山之巅。
如今,连队15名班长中有13人是马学波带过的兵。他接过的是张青松手中的竹杖,传承的是边防士兵的精神。
(选自2024年3月29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19. 请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班长的竹杖》的作用。
20. 结合语境,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雪域高原总是披着一层白纱。
(2)只见他杵着登山杖,一点一点地向前探着走,在乱石中标记方向。
21. 文章第 ~ 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2.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文
23.根据要求作文
山水之间,自有道理蕴藏。云卷云舒,如同人生起伏无常;山川万千,启示着时间无尽的变幻;山水相映,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高水长,教导我们坚韧不拔……山水之间,蕴藏着许多的人生智慧与精神的力量。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出现校名、人名等透露作者真实身份的信息。
答案
1、①告诫 ②震耳欲聋 ③mí màn ④tūn mò 2.A仰观 B俯视 3.B 4.D 5.C 6.提要示例:保尔战胜了自己的怯懦,终于从绝望中走了出来。心得示例:面对困境不要逃避,要竭尽全力战胜它,生命才会更有意义。7.①芳草鲜美 ②落英缤纷 ③万籁此都寂 ④但余钟磬音 ⑤关关雎鸠 ⑥浮云游子意 ⑦落日故人情 ⑧关雎 8.(1)示例:保尔热爱阅读《牛虻》,此书坚定了他的革命意志,滋养了他的心灵。
(2)我不认可。保尔生活艰辛却不屈服命运,投身革命英勇战斗,受伤也不退缩,展现顽强斗志,激励青少年面对困难坚持。他瘫痪失明仍坚持创作,执着追求理想、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懂得人生意义在于奉献。书中的友谊、爱情观念也给青少年启示。所以它能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路标。
9.C
10、【示例】“碾作尘”喻指作者屡遭挫折,“香如故”突出强调其心志始终如一。这两句作者以梅自比,表现不惧厄运、坚持正义的精神。
11. ③ 做标记 等到,到了……的时候 12.(1)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他们(村中人、桃源中人也可)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13.C 14.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 15.①内容上:两篇文章都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的理想乐土;②形式上:两篇文章的结构形式非常相似,都是“发现乐土——辞别乐土——再寻乐土而不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动荡;都借所遇理想乐土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寄予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16.D 17.(1)现实题材创作成为主流风向标;(2)网络文学的类型写作不断进化;(3)新锐作家为网络文学注入活力。 18.(1)选择具有艺术水准和思想内涵的精品网络文学阅读;(2)采用多种途径介绍、传播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家和作品;(3)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文学创作;(4)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如邀请网络文学作家开讲座、利用网络空间进行阅读交流等。
19、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全文记叙的线索;暗示“班长的竹杖”具有特殊的含义。(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20、(1)这句话属于环境描写,真实地描述了雪域高原被积雪覆盖的独特风景,交代了高原巡逻士兵所处环境的恶劣,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
(2)这句话属于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张青松在雪地中找寻道路时的小心、仔细,突出了高原巡逻士兵雪夜巡逻的艰难。
21、插叙。补充交代了马学波那根“竹杖”的由来和它在巡逻道路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使文章主旨更突出、更深化。
22、表达了作者对边防巡逻士兵甘于吃苦、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与赞美。(意思对即可)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