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鸿达电器商场上半年空调销售情况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格表示( )台空调。
A.2 B.3 C.5 D.10
2.想让别人很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和少,制成( )更方便。
A.统计表 B.条形图 C.折线图
3.统计局要作图反映近几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应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4.医护人员记录一位病人一天的体温情况,应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5.图为小强参加今年六月份的全县中学生数学竞赛每个月的测验成绩,则他的五次成绩的平均数为( )分。
A.80 B.82 C.78 D.81
6.下面三幅统计图分别描述了( )这三个成语故事。
A.龟兔赛跑、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 B.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龟兔赛跑
C.龟兔赛跑、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 D.司马光砸缸、龟兔赛跑、乌鸦喝水
7.学校教学楼有四层。小青第一节课到四楼上数学课,第二节到二楼上艺术课,第三节到三楼上科学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比较准确地描述这件事是( )图。
A. B.
C. D.
8.在“龟兔赛跑”故事中,骄傲的兔子认为自己跑得快,于是就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达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最终乌龟先到达终点。下面各图中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是( )。
A. B. C.
9.“龟兔赛跑”中,骄傲的兔子自认为遥遥领先就在途中睡了一觉,醒来时才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最终乌龟先到终点。下列各图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是( )。
A. B. C. D.
10.证券公司要统计两只股票上个月走势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A.单式条形 B.单式折线 C.复式条形 D.复式折线
11.下面(如图)哪个图是小明测到六月份北京室外温度变化情况( )
A. B. C.
二、填空题
12.用( )统计图和( )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变化,( )统计图更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趋势.
13.要统计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的身高情况可选用( )统计图,要统计小明一至五年级的身高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14.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用 表示一定的数量。
15.陈老师骑车去李明家家访,根据折线统计图
(1)李明家距学校 米。
(2)陈老师在李明家待了 分。
(3)陈老师回去时的速度是每分钟行 米。
(4)去时在400米处遇见熟人停留了 分。
16.折线统计图是由( )和( )组成.点的高度表示( ),线段的上升与下降表示( ),线段上升与下降的( )表示数据增大与减小的快慢.
三、解答题
17.下面是希望小学2019年下半年月用电量统计表。
月份 7 8 9 10 11 12
用电量(千瓦时) 4500 4300 3500 4000 4500 5000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
(2)( )月份用电量最多,( )月份用电量最少。
18.点亮“夜市经济”,让城市焕发活力。5月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夜市经济”以丰富多样的业态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再次点燃了城市的夜间活力,打造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人间烟火图”。下面是小方家夜间出摊售卖甲、乙两种饮料的一周销售记录。
(1)星期几甲、乙两种饮料的销售量相差最大?相差多少瓶?
(2)星期一乙种饮料的销售量是甲种饮料的几分之几?
(3)结合甲、乙两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请给小方家提供一个进货建议,并说明理由。
19.某地区沙尘天气平均发生次数调查统计如下:
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00年代
年平均发生次数/次 5 8 14 23
(1)请你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2)从统计图可以看出,( )年代沙尘天气年平均发生次数最多,该地区沙尘天气年平均发生次数的趋势是( )。
20.小强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下图是他8~14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国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统计图。
(1)小强的体重在哪一岁至哪一岁增长的幅度最大?
(2)说一说小强的体重与标准体重之间变化的情况。
(3)你对小强有何建议?
21.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治理雾霾最有效的措施。下图是某市区域内甲、乙两地2017-2022年每年雾霾天气天数的统计图。
(1)2017-2022年,该市区域内甲、乙两地每年雾霾天数的变化趋势分别是怎样的?
(2)从统计图上看,这六年中哪个地方治理雾霾效果更好一些?
22.张叔叔家和李叔叔家今年上半年用电情况统计如下表。(单位:千瓦时)
月份 1 2 3 4 5 6
张叔叔家 60 75 90 80 100 90
李叔叔家 50 60 90 100 80 70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李叔叔家( )月到( )月用电量呈上升趋势,( )月到( )月用电量呈下降趋势。
(3)张叔叔家和李叔叔家( )月用电量同样多。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B A A B C C D
题号 11
答案 A
1.C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空调的数量,每一格表示的是5台空调,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折线统计图总一格表示5台空调。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识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折线统计图特点,进而得出答案。
2.B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详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想让别人很直观看出数量的多和少,制成条形统计图更方便。
故答案为:B
3.B
【分析】折线图能更好的体现数据的变化,条形图更能直接表现数据的多少。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要表现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所以选择折线图。
故答案为:B。
【点睛】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B
【分析】折线图能更好的体现数据的变化,条形图更能直接表现数据的多少,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因为要表现体温的变化所以选择折线图。
故答案为:B。
【点睛】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A
【分析】要求五次成绩的平均数,就是先求出五个数的和,然后再除以5。
【详解】(65+80+80+85+90)÷5
=400÷5
=80(分)
故答案为:A
6.A
【分析】第一幅图是有两条线,说明是两种事物,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中途休息,而乌龟一直在前进,符合龟兔赛跑的成语故事;
第二幅是表示事物从开始到最后,是越来越少的,司马光砸缸后缸里的水是越来越少,符合司马光砸缸的成语故事;
第三幅是表示事物先增高,后下降,乌鸦喝水是先让水升高,喝到水后水越喝越少,水面下降,符合乌鸦喝水的成语故事;由此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三幅统计图分别描述了龟兔赛跑、司马光砸缸、乌鸦喝水这三个成语故事。
故答案为:A
7.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小青第一节课到四楼,第二节课到二楼,第三节课到三楼,第四节课到一楼,可根据小青先后到达的楼层进行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再进行选择即可得到答案。
8.C
【分析】乌龟是匀速行走的,图象为线段。兔子是:跑--停--急跑,图象由三条折线组成,最后比乌龟晚到,即到终点花的时间多。
【详解】匀速行走的是乌龟,兔子在比赛中间睡觉,后来兔子急追,路程又开始变化,排除A。
兔子输了,兔子用的时间应多于乌龟所用的时间,排除B。
只有C与故事情节相符。
故答案为:C
【点睛】首先应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9.C
【分析】结合各选项折线统计图可知,乌龟的速度不变,图象为一条线段。兔子是:跑—停—急跑,图象由三条折线组成;最后比乌龟晚到,即到终点花的时间多,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A.乌龟速度不变,兔子先跑,然后一直睡觉;不符合题意;
B.乌龟和兔子同时到达终点,不符合题意;
C.乌龟速度不变,兔子先跑,然后睡觉,睡觉时路程不变,再急忙追赶,追赶时速度比一开始速度要块,最后兔子用的时间多于乌龟所用的时间,乌龟赢了,符合题意;
D.兔子用的时间少于乌龟所用的时间,兔子赢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D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体现数据大小;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体现数据大小以及增减变化;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体现数据大小,增减变化以及变化趋势。
【详解】股票的价格走势要用折线统计图来体现更加直观,因为是两只股票,所以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A
【分析】资料显示,北京的六月份气温一般在25℃左右,一些天可以达到30℃。A选项是小明测到六月份北京室外温度变化情况比较符合实际;B选项比北京正常气温低,不可能是小明测到六月份北京室外温度变化情况;选项C温度一直呈上长升趋势,16日以后温度超过31℃,也不符合北京地区六月份的气温情况。
【详解】资料显示,北京的六月份气温一般在25℃左右,一些天可以达到30℃,折线统计图A较符合北京地区六月份的气温情况,是小明测到六月份北京室外温度变化情况。
故选A。
【点睛】本题是考查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从网上或其他渠道获取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判定。
12. 条形 折线 折线
【详解】略
13. 条形 折线
【分析】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详解】要统计学校篮球队12名队员的身高情况可选用条形统计图;
要统计小明一至五年级的身高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点睛】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选择统计图的关键。
14.一个单位长度
【分析】
根据条形、折线统计图的含义:条形统计图上的每个小格表示就是一个单位长度,每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数是相同的,由于数据不同,所以画出直条的长短也不同;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由条形、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可知: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
15. 1000 20 50 10
【分析】此折线统计图由5部分组成,从7:00到7:10是上升的,折线由0米到400米,表示陈老师开始骑车去李明家;第二部分从7:10到7:20,这10分钟路程没有变化,是陈老师路上遇见了熟人在说话;从7:20到7:30,是上升的,折线从400米到1000米,说明陈老师又继续赶路一直到李明家,且李学校到李明家的路程是1000米;从7:30到7:50,这20分钟路程没有变化,是陈老师在李明家呆的时间;从7:50到8:10,这20分钟折线是下降的,从1000米到0米,是陈老师从李明家回到学校;用从李明家到学校的路程1000米除以陈老师回来是用的时间(8:10﹣7:50)就是陈老师回去时的速度。
【详解】(1)李明家距学校1000米。
(2)7时50分-7时30分=20(分)
即陈老师在李明家呆了20分。
(3)8时10分-7时50分=20(分)
1000÷20=50(米/分)
即陈老师回去时的速度是每分钟行50米。
(4)7时20分-7时10分=10(分)
即去时在400米处遇见熟人停留了10分。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观察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有关计算。注意,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起始时刻。
16. 对应点 连接的对应线 数据的大小 数据的增大与减小 倾斜度
【详解】折线统计图是由对应点和连结的对应线组成.点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大小,线段的上升与下降表示数据的增大与减小,线段上升与下降的倾斜度表示数据增大与减小的快慢.
17.(1)见详解;
(2)12;9
【分析】(1)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先整理数据;利用纵轴和横轴上的长度单位所表示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通过(1)中的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折线上最高点的位置代表用电量最多的月份,折线上最低点的位置代表用电量最少的月份。
【详解】(1)如图:
(2)12月份用电量最多,9月份用电量最少。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8.(1)星期四;41瓶
(2)
(3)建议:多进甲种饮料。(答案不唯一)
【分析】(1)要计算星期几甲、乙两种饮料的销售量相差最大,用减法计算,然后再比较大小即可;
(2)由图可知:星期一乙种饮料的销售量是60瓶,甲种的销售量是80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即可;
(3)由图可知:甲种饮料的销量呈上升趋势,建议多进甲种饮料。
【详解】(1)星期一:80-60=20(瓶)
星期二:75-45=30(瓶)
星期三:120-88=32(瓶)
星期四:172-131=41(瓶)
星期五:183-169=14(瓶)
星期六:200-174=26(瓶)
星期日:214-200=14(瓶)
所以,星期四甲、乙两种饮料的销售量相差最大,相差41瓶。
(2)60÷80=
即星期一乙种饮料的销售量是甲种饮料的。
(3)建议:多进甲种饮料。(答案不唯一)
19.(1)如图:
(2)00,上升
【分析】(1)根据表格的数据进行描点连线即可完成折线统计图;
(2)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00年代沙尘天气年平均发生次数最多,该地区沙尘天气年平均发生次数的趋势是上升。
【详解】(1)画出统计图如图:
(2)从统计图可以看出,00年代沙尘天气年平均发生次数最多,该地区沙尘天气年平均发生次数的趋势是上升。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综合分析与应用,关键是要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分析方法。
20.(1)13岁至14岁
(2)见详解
(3)见详解
【分析】(1)由折线统计图可知,小强体重在13岁到14岁折线最陡,则此段时间小强的体重增长得最快;
(2)小强从8岁到10岁体重一直低于标准体重,10岁以后小强的体重高于标准体重,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小强8岁到14岁的体重变化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即可。
【详解】(1)小强的体重在13岁至14岁增长的幅度最大。
(2)8岁至9岁,小强体重低于标准体重,但其增长幅度与标准体重增长幅度基本一致。9岁后,小强体重的增长幅度逐渐增大,超过了标准体重的增长幅度,并日趋增大,10岁时与标准体重相同,以后超过标准体重,至14岁时已超出标准体重8千克。
(3)加强锻炼,合理饮食,控制体重。(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1.(1)见详解
(2)乙地
【分析】(1)折线统计图既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从图上看,折线向上走,数量增加,折线向下走,数量减少。据此判断变化趋势。
(2)比较两地各年雾霾天数,哪个地区的雾霾天数少,说明治理雾霾的效果更好。
【详解】由分析可作答:
(1)答:甲、乙两地雾霾天数从2017年到2019年逐年增长,从2019年到2022年逐年减少。
(2)2017年两地雾霾天数相等,2018年到2022年乙地的雾霾天数均少于甲地的雾霾天数。
答:这六年中乙地治理雾霾效果更好一些。
22.(1)见详解
(2)1;4;4;6
(3)3
(4)张叔叔家和李叔叔家5月份用电量相差多少千瓦时?20千瓦时
【分析】(1)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先在图中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2)统计图中的虚线表示李叔叔家的用电情况,观察折线的变化趋势即可得解。
(3)两条折线相交于一点时,表示两家这个月的用电量同样多。
(4)结合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合理即可。
【详解】(1)如图:
(2)李叔叔家1月到4月用电量呈上升趋势,4月到6月用电量呈下降趋势。
(3)张叔叔家和李叔叔家3月用电量同样多。
(4)提问:张叔叔家和李叔叔家5月份用电量相差多少千瓦时?(答案不唯一)
100-80=20(千瓦时)
答:张叔叔家和李叔叔家5月份用电量相差20千瓦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