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模拟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7 16:3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试题 2024-2025学年下期
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下面是同学们为演讲收集的相关资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近年来,我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从“天问一号”探访的火星,到“奋斗者”号深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从“北斗”组网到“复兴号”飞驰……一个个“中国印记”铭刻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征途上。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shǒu háng)成功,在启动(yí shì)上发布首次火星探测全球影图,它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科技带我们开创了(zhǎn xīn)的篇章,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捍卫我国领土(shén shèng)不可(qīn fàn)的国之重器。
1.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下面的方格里按顺序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2.选出与材料中“征途”的“征”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
A.征稿 B.征程 C.特征 D.征求
3.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文段中的“里程碑”意思不同的是哪一项?( )
A.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B.里程碑作为必不可少的公路设施,默默地陪伴着出行的人们。
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D.1929年12月底,被誉为“中国革命里程碑”的古田会议在古田旅游区召开
二、选择题
4.下列字读音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贡(gōng)品 篝(guō)火 B.玷(diàn)污 倭(wō)寇
C.水寨(zài) 咆(páo)哮 D.颤(zhàn)抖 踌躇(zhù)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妒忌 一声不吭 B.瞎闹 烟波皓渺
C.纽扣 美妙绝轮 D.纳喊 踉踉跄跄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歇后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梅兰芳老师京剧唱得非常好,经常被邀请去演出,这真是“______”。
A.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B.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C.敲碎的铜锣——名(鸣)声不好 D.开着收音机听戏——闻声不见人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对比手法的是哪一项?( )
A.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
B.主席台上,一向从容的大队委,这次却有些紧张。
C.淡雅的菊花,没有牡丹的艳丽,但是我爱它的坚强!
D.他和我想象中的学霸一样聪明,一会儿就做出答案来了。
8.对下面一段话的意思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 )
每次从大人那里得到一个硬币,我就会跑到小镇上去租书看。《秦琼卖马》《铁道游击队》《基督山恩仇记》……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精彩故事?它们都是从哪儿来的?我怀着好奇,一遍遍重读着手中的图画故事……我发现一个秘密,只要不把书还回去,就可以一遍遍重读,不用再付钱。
A.“我”喜欢看书。 B.“我”看了很多书。
C.“我”喜欢重读故事。 D.“我”发现租书的秘密。
三、填空题
9.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诗中有画面。在农事繁忙的季节,农村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西瓜“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诗中有志向。玉门关是荒漠上的一座古城,是要塞,千百年来,无数将士驻守边疆,誓死保卫家园。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 , 。”边地苦寒,王之涣不知道怎么安慰吹笛思乡的将士,于是他在《凉州词》写道: , 。
(2)诗中有童趣。“牧童归去横牛背, 。”的乡村情趣,有“敲成玉磬穿林响, ”的无限欢乐。
四、信息匹配
10.小明正在读一本名著,其中第三十八回是“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该名著是( ),“及时雨”和“黑旋风”分别是( )和( )的绰号。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关羽 D.宋江 E . 李逵 F. 诸葛亮
五、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 其人弗能应也。( )
12.请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3.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请写一写。
六、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②“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地发起抖来。
14.这两个自然段写出了孩子越来越生气,从 到 的情景。
15.孩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下列理解最恰当的是______。
A.孩子受到了水手们笑声的鼓励,想要表现自己,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B.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C.孩子很喜欢自己的那顶帽子,想把帽子要回来。
16.想象一下,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时,心里会怎么想?
课外阅读。
说明书【药品名称】感冒冲剂 【功能主治】解热、退热。用于感冒发烧、头痛、周身酸痛。 【用法与用量】饭后温开水冲服,一日3次。1至5周岁,每次半包;6至10周岁,每次一包;成人每次两包,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有效期】24个月 【生产日期】2025年5月30日
九周岁的小明感冒了,请你根据说明书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7.这盒感冒药还在有效期范围内,可以服用。( )
18.根据说明书,小明每天要吃3包。( )
19.服药时,小明先用开水泡药,然后搅拌让药融化,等药变冷后再服用。( )
20.服完药,小明吃了奶奶准备的营养晚餐就去休息了。( )
21.服用感冒冲剂,应注意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
黑节草
①迟一新是个摄影发烧友。有一次,迟一新在集市上捕捉镜头。突然,一个小男孩说道:“叔叔,上好的黑节草,买一点吧!”
②迟一新发现这是个十来岁的男孩,瘦瘦的,黑黑的,两只眼睛亮亮的。这么小的孩子已在为生活奔波,独自来摆摊了,想到这里,迟一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就停下了脚步,注意起了孩子说的黑节草。
③迟一新忙问:“这黑节草是哪儿采的?”男孩说:“山上采的,山可高呢,很危险的。”
④迟一新又问:“它能治什么病?”孩子纠正道:“爷爷告诉我,这是补药,是补肾养胃的。”
⑤迟一新来了兴趣,再问:“你爷爷呢?为什么你一个人来集上?”
⑥孩子说:“爷爷犯病了,爸妈去外地打工了。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我不来,谁来?”
⑦“好,这些黑节草我全要了。”他掏了300元钱给男孩。
⑧“能去你家看看吗?”迟一新说道,男孩点点头。走了很长一段路,迟一新和男孩来到一座破旧的屋子前。屋里空荡荡的,爷爷斜躺在床上大声地咳着。
⑨见家里来了客人,爷爷忙叫男孩去地里挑几棵菜,招待客人吃饭,还让他把泡了多年的药酒拿出来。饭桌上,男孩告诉迟一新,他叫铁皮,爸爸妈妈已几年不回家了。他和爷爷两人相依为命。听了男孩的身世,迟一新内心不禁涌起一股怜惜之情。
⑩饭后,铁皮说道:“叔叔,你想和我一起去采草药吗?”迟一新微笑着点头。
来到半山腰,只见铁皮熟练地将麻绳的一端系在悬崖边的一棵粗树上,另一端捆在自己的腰间。迟一新连忙说道:“要我帮忙吗?”铁皮摆摆手,只见他身手敏捷,攀着峭壁边的树杈一点一点降落,最后稳稳地站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接着,他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草药剪下来。此时,迟一新的内心产生了一股难以言表的敬佩之情。
分手时,迟一新拿出一千元钱塞给铁皮。铁皮把背篓里的一包黑节草递给迟一新,说:“你已经给多了,不能再拿你钱了。”
迟一新说:“我还要去采风拍照,这样吧,草药先放你这儿,有机会就寄给我。”
铁皮迟疑了一下,很慎重地对迟一新说:“叔叔,你留个地址,我保证给你寄到。”
迟一新摸出一张名片给铁皮,说:“以后有困难可以联系我。”
迟一新采风回去后,忙着照片的后期处理,也就把其他的事抛到了脑后。大约三个月后,学校打电话给迟一新,说有个包裹单子,叫他去拿。没想到是一大包黑节草和一张纸条。
叔叔:
您好!我是铁皮,您还记得我吗?爷爷说,新鲜铁皮石斛不能寄,要坏的。我就晒干了再寄。拖了几个月,请原谅。这些铁皮石斛都是我从山上采来的,都是野生的。爷爷上个月去世了,他闭眼前说,一定要记得给你寄晒干的黑节草!祝您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迟一新感动得眼眶湿润了,他眼前又浮现出那个黑黑瘦瘦,眼睛却亮亮的小男孩……
22.这篇短文围绕小男孩写了哪几件事情?我的心情如何?完成下列图表。
23.品读文中描写铁皮动作、语言或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我认为铁皮是一个 的男子汉。
24.第②自然段和第 自然段对铁皮的两处外貌描写,作用一样吗?说明理由。
七、书面表达
25.表达与交流
题目:这人真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这人真能干”“这人真有意思”等等;②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一件事来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③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注意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感情真实;④书写工整,不少于450个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题号 4 5 6 7 8
答案 B A B D A
1. 2.B 3.B
【解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航”“崭”“新”“侵”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本题考查多义字。
“征途”指远行的路途,“征”在这里表示远行、行进的意思。
A.“征稿”指征集稿件,“征”的意思是征集、征求。
B.“征程”指行程、旅途,“征”表示远行、行进,与“征途”中的“征”意思相同。
C.“特征”指事物的特点,“征”意为迹象、表征。
D.“征求”指寻求、收集意见等,“征”的含义是 征集、求取。
故选B。
3.本题考查多义词。
“里程碑”在文段中是比喻义,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强调其在历史进程、发展阶段等方面的标志性意义。
A.这里将辛亥革命比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是取“里程碑”的比喻义,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标志性、重大意义,是一个重要节点。
B.此句中“里程碑”指的是实际的公路设施,是其本义,并非比喻历史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与文段中取比喻义的“里程碑”意思不同。
C.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事件描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是用“里程碑”的比喻义,突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作用。
D.称古田会议为“中国革命里程碑”,是运用“里程碑”的比喻义,表明古田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掌握。
A.贡(gōng)品——gòng,篝(guō)火——gōu;
C.水寨(zài)——zhài;
D.颤(zhàn)抖 ——chàn,踌躇(zhù)——chú;
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
B.烟波皓渺——烟波浩渺;
C.美妙绝轮——美妙绝伦;
D.纳喊 ——呐喊。
故选A。
6.B
【详解】本题考查歇后语的理解运用。
A.“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指在做事或谈判前,双方已提前声明或约定好某些条件(把话说在前头)。
B.“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指人的名气传播在外,广为人知。
C.“敲碎的铜锣——名(鸣)声不好”指某人或企业等声誉不佳,风评差,形象受损。
D.“开着收音机听戏——闻声不见人”指只听到传闻或消息,却见不到真人或真相或某些事情只有口头承诺或传言,但没有实际行动或证据。
根据题干意思,梅兰芳老师京剧唱得好,经常被邀请演出,所以是名气很大,被众人所知,与“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意思一致。
故选B。
7.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本句把“好书”和“珍宝”,“坏书”和“强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好书的作用。
B.本句将“一向从容”与“这次紧张”进行对比,突出大队委此次表现的不同,运用了对比手法。
C.本句将“菊花”的淡雅与“牡丹”的艳丽进行对比,突出菊花的特点,运用了对比手法。
D.本句只是描述“他”与“想象中的学霸”相似,并未将两者或不同情况进行对比。未运用对比手法。
故选D。
8.A
【详解】本题考查理概括短文意思。
这段话主要描述了“我”对书的热爱,从得到硬币后跑去租书看,到对书中精彩故事的好奇,再到一遍遍重读手中的图画故事,都体现了“我”对书的喜爱。虽然文中也提到了“我”看了很多书、喜欢重读故事以及发现了租书的秘密,但这些都是在描述“我”喜欢看书这一主题下的具体细节。因此,概括这段话的意思时,“我”喜欢看书是最恰当的。
故选A。
9.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短笛无腔信口吹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与理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却也在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农村繁忙的景象。
书写时注意“解、供、耕、桑”的正确书写。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连铁甲都磨穿了,但他们立下誓言,不打败进犯的敌人,就绝不返回家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外的。这两句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书写时注意“战、穿、破、楼、羌、笛、怨、杨”的正确书写。
(3)书写时注意“短、笛、玻、璃”的正确书写。
10. B D E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名著的理解。
A.《三国演义》:该名著以三国时期政治、军事斗争为主要内容。
B.《水浒传》:以梁山好汉故事为主,多特色绰号。
C.关羽:是《三国演义》人物,绰号“美髯公”等。
D.宋江:《水浒传》中宋江为人仗义疏财,绰号“及时雨”。
E.李逵:《水浒传》里李逵性格鲁莽、好战,绰号“黑旋风”。
F.诸葛亮:《三国演义》人物,绰号“卧龙”。
从回目“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可知讲了“及时雨”宋江与“神行太保”戴宗在酒楼相会,期间“黑旋风”李逵为讨鱼与“浪里白条”张顺在江上大打出手,二人各展本领,一番激烈争斗。“及时雨”“黑旋风”“神行太保”“浪里白条”都是《水浒传》里的人物绰号。因此该名著是《水浒传》。故选B。“及时雨”是宋江,故选D。“黑旋风”是李逵,故选E。
11. 卖 不 12.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13.
某些减肥产品宣称“无需节食运动就能瘦”,但说明书又要求“配合饮食控制和锻炼”;父母教育孩子要诚实,但面对不想接的电话时却让孩子说“不在家”。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楚人卖盾和矛却自相矛盾的荒谬行为,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说话做事不能自相抵触的道理。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幽默诙谐,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和教育意义,是古代寓言中的经典之作。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鬻:卖。
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无法回答。弗:不。
1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句话中的“吾”是“我”的意思,“矛”指武器,“利”是“锋利”的意思,“于物无不陷也”中的“于”是“对于”的意思,“无不陷”即“没有不能刺穿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矛非常锋利,对于任何东西都能刺穿。
13.本题考查开放性答题及文言文内容理解。
要完成这道题,首先要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通过楚人卖盾和矛时的自相矛盾行为,揭示了说话做事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楚人先是夸赞盾坚不可摧,又夸赞矛能刺穿一切,当别人提出用他的矛刺他的盾时,他无法回答,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是文章的核心。
在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比如,一个人夸赞自己很守时,但经常迟到;或者一个人说自己的记忆力很好,却经常忘记重要的事情。这些情况都和楚人的行为类似,都是说话做事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导致前后矛盾。这种矛盾不仅会让人感到困惑,还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信誉和形象。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无法穿透它。”接着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东西都能被它穿透。”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无法回答。无法穿透的盾和能穿透一切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14. 气得脸都红了 气极了 15.B 16.好哇,连一只小小的猴子都戏弄我。你们这些水手还在一旁笑话我,我定要追上猴子,拿到帽子,看你们谁还敢这样对我。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和情绪递进,展现了孩子与猴子追逐的戏剧性场景。作者巧妙运用“气得脸都红”“摇摇晃晃”等细节,将孩子的愤怒与危险处境刻画得极具画面感。水手们从“笑得更欢”到“吓呆”的反应转变,形成强烈反差,强化了情节张力。猴子“龇牙咧嘴”的挑衅与孩子逐渐失控的行为形成因果链条,暗示了冲动行事的后果。整体叙事紧凑,心理描写外化为动作,体现了儿童文学特有的直观性和教育意义。
14.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第①段“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这句话直接描述了孩子最初生气的状态,即脸都红了。
第②段“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句话则进一步描绘了孩子生气的程度加深,已经到了“气极了”的地步。
因此这两个自然段写出了孩子越来越生气,从“气得脸都红了”到“气极了”的情景。
15.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第①段“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可知,水手们的笑声让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因此越来越生气,采取了爬上桅杆去追猴子的行动,试图制服猴子,找回自己的面子。因此最恰当的理解是: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故选B。
16.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解题时需紧扣文本情境,结合孩子自尊心受挫、生气着急的状态。从孩子想要挽回面子、制服猴子的心理出发,推测其内心想法。可围绕对猴子的愤恨、对水手们的回应以及自身行动的决心等方面展开想象。
示例:孩子爬上桅杆,心里又气又急:“这猴子太可恶,故意逗我,让我被水手们笑话,我一定要抓住它,把它狠狠教训一顿,让他们瞧瞧我可没那么好欺负,看它还敢不敢嚣张!”
17.√ 18.√ 19.× 20.× 21.√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以药品说明书为载体,设计了一组生活化的判断题,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文本结构清晰,采用表格形式呈现药品信息,重点突出;楷体字体的运用增强了说明文的正式感。题干设置围绕“小明服药”情境展开,将抽象说明转化为具体问题,符合儿童认知特点。五道判断题从有效期、剂量、用法、饮食禁忌多角度考查信息提取能力,兼具知识性与教育意义。整体设计巧妙融合了文本阅读与生活常识的应用。
17.本题考查的是说明书内容的理解。
根据说明书,药品“【生产日期】2025年5月30日”和“【有效期】24个月”,当前时间为2025年6月11日,距离生产日期仅12天,未超出有效期。
故该说法正确。
18.本题考查的是说明书内容的理解。
根据说明书的“【用法与用量】饭后温开水冲服,一日3次。1至5周岁,每次半包;6至10周岁,每次一包;成人每次两包,或遵医嘱。”
小明9周岁,属于“6至10周岁”年龄段,每次需服用1包,每日服用3次。因此每日剂量为1包×3次=3包。
故该说法正确。
19.本题考查的是说明书内容的理解。
根据说明书的“【用法与用量】饭后温开水冲服,一日3次。1至5周岁,每次半包;6至10周岁,每次一包;成人每次两包,或遵医嘱。”可知,说明书明确要求用“温开水”冲服,而“开水”温度过高,可能破坏药物成分或影响药效。
故该说法错误。
20.本题考查的是说明书内容的理解。
说明书“【用法与用量】饭后温开水冲服”可知,明确规定“饭后温开水冲服”。“饭后”指进食之后,药物需在餐后服用,即正确顺序应为:先吃晚餐,再服药。小明先服完药,再吃晚餐,顺序错。
故该说法错误。
21.本题考查的是说明书内容的理解。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可知,该表述直接引用说明书注意事项内容。
故该说法正确。
22.①带客人上山采草药 ②寄晒干的黑节草 ③怜惜 ④感动 23.说话算话、信守承诺 24.不一样。第②自然段的外貌描写是作者初次见到小男孩时的描写,突出他的瘦弱、黑和眼睛的明亮,这样的描写可以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情节作铺垫。最后一自然段的外貌描写是对小孩子有了更深入了解后的描写,突出男孩的坚强和勇敢,让读者对他产生更多赞叹与敬佩。
【导语】本文以黑节草为线索,通过摄影师迟一新与男孩铁皮的相遇,展现了留守儿童坚韧、孝顺的品格。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刻画铁皮的外貌(如“黑黑瘦瘦,眼睛亮亮”)和采药的惊险动作,凸显其早熟与担当。迟一新的情感变化(酸楚→敬佩→感动)层层递进,强化了人物共鸣。结尾爷爷的遗愿与铁皮的守信形成情感升华,传递了诚信与感恩的主题。全文语言质朴,细节生动,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
22.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文章第⑧自然段提到“屋里空荡荡的,爷爷斜躺在床上大声地咳着”,可知铁皮带迟一新回家,家中破旧、爷爷咳疾在床,铁皮招待客人,第⑨自然段提到“爸爸妈妈已几年不回家了。他和爷爷两人相依为命”可知迟一新爸妈外出、与爷爷相依为命,迟一新因他身世艰难,内心涌起怜惜。
故心情是“怜惜”。
文章第 自然段提到“来到半山腰,只见铁皮熟练地将麻绳的一端系在悬崖边的一棵粗树上,另一端捆在自己的腰间。迟一新连忙说道:“要我帮忙吗?”铁皮摆摆手,只见他身手敏捷,攀着峭壁边的树杈一点一点降落,最后稳稳地站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接着,他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株草药剪下来。此时,迟一新的内心产生了一股难以言表的敬佩之情。”可知铁皮邀迟一新采草药,在半山腰熟练系绳、攀峭壁,其敏捷、勇敢的举动,让迟一新心生敬佩。
故事情可概括为:攀爬悬崖采草药。
文章第 — 自然段提到迟一新离开后,铁皮牢记约定,因新鲜石斛难寄,晒干后寄给迟一新,还提及爷爷临终嘱托,迟一新收到包裹,因铁皮信守承诺、祖孙重诺而感动。
故事情可概括为:寄晒干的黑节草。心情是“感动”。
23.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形象。
文章第⑥自然段提到“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我不来,谁来?”,可知爷爷生病、父母外出,铁皮主动摆摊卖药,小小年纪扛起家庭责任,懂事又有担当。
文章第 自然段写他熟练系绳、攀悬崖采药,“身手敏捷”“小心翼翼”,面对危险峭壁,毫不胆怯,靠自己采摘草药,勇敢又坚韧。
文章第 段承诺“保证寄到”,第 自然段即便爷爷去世,仍晒干草药寄来,还提爷爷临终嘱托,信守对迟一新的约定,诚信可靠。
故铁皮是懂事担当、勇敢坚韧、诚信守诺的男子汉。
24.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第②自然段提到“瘦瘦的,黑黑的,眼睛亮亮的”写出铁皮因生活贫苦而瘦弱黝黑的样子,“眼睛亮亮的”又显出他的机灵,让“我”看了心生酸楚,为后文同情、帮助他铺垫。
第 自然段提到“黑黑瘦瘦,眼睛却亮亮的”重复“黑黑瘦瘦” 强调他生活的艰辛未变,但“眼睛亮亮的”突出他经历磨难后(如爷爷去世)仍保持纯真、诚信的品质,让“我”更感动,升华人物精神。
故两处外貌描写作用不同,前者是为了体现他的贫苦与灵气,引出“我”的同情;后者是用外貌不变反衬精神闪光,深化人物形象。
25.
例文:
这人真暖心
公交车缓缓驶入站台时,雨丝正斜斜地掠过车窗。我攥着书包带,望着车门外水洼里翻涌的涟漪,懊恼地咬了咬嘴唇 —— 今早出门太急,竟把雨伞落在了家里。
“小姑娘,要拼伞吗?”温软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转身时,我撞上一双盛满笑意的眼睛。眼前的阿姨约莫四十岁,栗色卷发别着枚淡紫色发卡,鹅黄色风衣下摆沾着几点雨渍,手里却稳稳举着把宽大的格子伞。不等我回答,她已经把伞倾向我这边,伞骨与伞面摩擦发出轻微的“咔嗒”声:“顺路就一起走吧,淋感冒可不好。”
伞面遮住了细密的雨帘,我却注意到她大半肩头都暴露在雨中。路过积水最深的十字路口,她忽然停下脚步,弯腰解下自己的皮质腰带,利落地捆在伞柄与伞骨交接处:“这伞骨架有点松,这样撑着更稳当。”金属扣碰撞的脆响里,我瞥见她指甲上的碎花美甲被雨水泡得起了边。
“就送到这儿吧。”到了小区门口,我指着不远处的单元楼。阿姨却执意要送我到楼下,临别时从帆布包里掏出颗水果糖塞进我手心:“拿着,驱驱寒气。”浅粉色糖纸裹着草莓味的甜香,像极了她说话时弯弯的眉眼。
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青石板路上。我攥着那颗糖,望着她转身离去的背影,风衣下摆被风吹得轻轻扬起。原来陌生人的善意,真的会像初春的第一缕暖阳,在某个猝不及防的时刻,温柔地拥抱整个世界。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次作文为半命题形式,需先补充题目,如“这人真能干”“这人真有意思”,明确写作对象和人物特点。要求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展现人物某方面特点,且事情经过要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字数不少于450字,同时避免出现真实信息。
二、立意
通过记叙与某人相关的典型事件,展现人物身上如暖心、能干、幽默等优秀品质或独特性格,表达对人物的赞美、敬佩、喜爱等情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围绕补充后的题目,详细叙述一件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