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光的传播暑假预习练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光的传播暑假预习练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17 17:2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光的传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  )
A.340m/s B.340km/s C.3×108m/s D.3×108km/s
2.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3.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下面有关该装置制作和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能更清晰地观察像,应在A端用完全透明的塑料薄膜制成光屏
B.小孔越小,得到的像就越亮
C.观察远处物体时,A端应处于较暗的环境中
D.观察远处物体时,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将变小
4.以下关于“月食”说法正确的是(  )
A.“月食”发生时地球处于太阳与月亮的中间
B.“月食”的形成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C.“月食”发生时地球上任何地区都能直接观测到该现象
D.“月食”发生时,小明用水盆也能观测“月食”现象,利用了光的折射
5.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小明在学习光现象时,便于更好理解,于是他动手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圆形小孔,然后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B.小孔成像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C.像的形状是圆形
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6.某人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又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在变长 D.一直在变短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小
B.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玻璃中大
C.光传播速度的最大值约为3×108m/s
D.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8.在一棚的顶上有一三角形孔,太阳光通过它照到地面上形成了一个光斑,关于该光斑的形状及形成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光斑一定是三角形的
B.该光斑一定是圆的
C.该光斑是太阳的像
D.该光斑是太阳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二、填空题
9.光在 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像是倒立的 像(树荫下的光斑是 )。
10.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常用激光束来引导掘进机,使其沿直线前进,这是由于 ,应用这一规律还能解释 、 等。
11.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关;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2.“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虽然光速非常快,但光的传播也是需要时间的,光年是 的单位。
三、作图题
13.太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照在地上形成圆形的光斑,这就是“小孔成像”的生活实例,下图中AB为箭头状的LED灯,不透光的隔板CD中间有一个小孔E,请通过作图画出LED灯AB在光屏MN上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把孔E看成一个点)。

四、实验题
14.如图甲所示,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圆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
(1)实验中的烛焰 (填“是”或“不是”)光源,为了清楚地观察薄膜上烛焰的像,实验应在 (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2)如图乙所示,烛焰AB通过小孔在薄膜上成的像为A'B'。请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在图乙中画出两条光线AA'和BB';( )
(3)若只将小圆孔改为小方孔,则像的形状 (填“改变”或“不变”);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则烛焰在薄膜上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烛焰向上移动,则烛焰在薄膜上的像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五、计算题
15.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小明测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的时间为15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
(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多远?(不计光传播所需时间)
(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多少时间?
六、综合题
16.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 (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
《4.1光的传播》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C A B B A D
1.C
【详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完全透明的塑料薄膜不能用来接收像,不能制成光屏,故A错误;
B.孔的大小会影响亮度,小孔变大些,亮度增加,故B错误;
C.观察远处物体时,远处的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线经过小孔的光线较少,故A端应处于较阴暗的环境中,这样成像能清晰一些,故C正确;
D.像的大小与像距有关,像距大,像大;观察远处物体时,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屏上的像将变大,故D错误。
答案C。
4.A
【详解】A.“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月食时,地球在中间挡住了太阳照向月亮的光,月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正好对着地球,故A正确;
B.“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阴影之中的一种现象,此时处于夜晚之中的地区都可以看到它,故C错误;
D.小明用水盆也能观测“月食”现象,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A.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C错误;
D.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则木板与小孔距离越小,像也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人走近路灯时,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大,人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越来越短;人远离路灯时,路灯发出的射向人头顶的光与地面的夹角越来越小,影子又会变长。故人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又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他的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108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都小,故A错误,符合题意;B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ABC.若棚顶的三角形孔较大,通过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小孔成像现象,而是影子的原因,则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有关,该光斑是三角形,若棚顶的三角形孔较小,通过孔形成的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该光斑是太阳的像,则光斑是圆的,故ABC错误;
D.无论是影子的原因,还是小孔成像的原因,都是太阳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9. 同种均匀介质中 无关 实 太阳的像
【解析】略
10.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 影子
【详解】[1]激光和普通光一样都是沿直线传播的,而且激光比较集中,不容易发散;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可以引导掘进机直线开凿。
[2][3]小孔成像、手影游戏、日食、月食现象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11. 实 直线传播 无 不变 变小
【详解】(1)[1][2][3]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2)[1][2]物体远离N筒时,物体发出的光仍然能把光屏照亮,所以还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像距不变,但像变小。
12. 直线 长度
【详解】[1]坐在井中,井外的光线,仅是井边沿及以内的光线才能进入眼中,所以所见甚小,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13.
【详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A、B点的光线分别通过孔E,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连接AE、BE,并都延长至光屏MN,与光屏MN的交点分别为像点A′、B′,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用实线连接A′、B′即可,如下图所示:

14. 是 较暗 不变 变大 向下
【详解】(1)[1][2]实验中的烛焰能够自己发光,所以烛焰是光源;为了清楚地观察薄膜上烛焰的像,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其他光线对像的影响。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据此作出光路图如图
(3)[4]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若只将小圆孔改为小方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5]因为烛焰到小孔的距离越小,烛焰顶端射到小孔光线AA'和BB'的张角越大,所以若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则烛焰在薄膜上的像将变大。
[6]因为烛焰经小孔在薄膜上成倒立的实像,所以若将烛焰向上移动,则烛焰在薄膜上的像向下移动。
15.(1)5100m
(2)
【详解】(1)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为
(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的时间为
16.6.27m
【详解】已知:=2m=2.2m=6.9m,
求:=
在阳光下,物体高度和影子长度如下图:

根据相似性对应边成正比得

代入数值得
×2m≈6.27m,
答:电线杆的高度为6.27m.
【点睛】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影子长度与物体高度成正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