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3制作隔音箱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明利用实验室内的示波器,将几种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情况显示在屏幕上,关于这四种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噪声,其余的属于乐音
B.甲和丙具有相同的响度,但丙的音调更低
C.乙和丁具有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D.乙和丁的响度、音色、音调都不一样
2.如图所示是安装在红绿灯路口的定向音响,它能控制声波的覆盖范围,既能提示行人注意安全,又能降低对传声范围外的影响。定向音响提示行人过马路时,发出的声音( )
A.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不能传递信息
C.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一定不是噪声
3.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了“迎五四,颂青春”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的合唱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将音箱音量调大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D.优美的合唱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4.实际生产、生活中隔音材料常被用来制作( )
A.街头的自动噪声监测仪 B.飞机场工作人员佩戴的耳罩
C.城市的禁鸣路段标志牌 D.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的墙壁
5.建筑隔音是绿色建筑技术中技术含量高、最能体现建筑舒适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关于隔音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隔音建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隔音建筑能降低声音的分贝值
C.隔音建筑能降低声音的音调
D.隔音建筑可以隔绝一切噪声
6.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二、填空题
7.对于噪声较大的机器,制造一个外壳,把它罩起来,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朵,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蝉叫声和鸟鸣声都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暑假在家学习时,为了减小蝉叫声的干扰,关闭门窗,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9.在科技馆的噪声小屋内。小聪用最大的声音叫喊,噪声显示仪显示为,如图所示。而小明只能让其显示为,从声音的特性考虑,小聪最大声音的 比小明大。无论在小屋内如何叫喊,外面几乎听不到声音,这说明噪声小屋是 控制了噪声(选填“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或“在人耳处”)。
10.旅游时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游客面对山崖高喊一声后会听到回声,回声是声音的 现象;对声源降噪能力最好的材料是 (选填“棉花”、“木板”或“金属块”)
三、实验题
11.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3)实验中他还应做到哪些步骤能使结论更可靠?
《3.2制作隔音箱》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A B B C
1.B
【详解】A.从甲、乙、丙、丁四幅图可以看出,四列声波都是有规则振动的波形,是乐音波形,故A错误;
B.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但甲的振动次数比丙的多,所以丙的音调更低,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乙和丁振动的次数相同,音调相同;乙和丁的波形不同,音色不相同,故C错误;
D.乙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频率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调相同;乙和丁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定向音响提示行人过马路,就是在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定向音响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C符合题意;
D.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如果定向音响发出的声音在不需要的时间或地点出现,影响到他人,也可能成为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发声时,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音箱音量的大小实际上是指声音的响度,不是音调。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有关;而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故C错误;
D.如果优美的合唱声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造成了干扰,那么它就可以被视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分贝数,不需要隔音,故A不符合题意;
B.飞机起飞时噪声特别大,工作人员需要佩戴利用隔音材料制作的耳罩,这样可以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城市的禁鸣路段标志牌是提醒司机不要鸣笛,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而标志牌不需要用隔音材料制作,故C不符合题意;
D.在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是用吸音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这样是为了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A.隔音建筑是在建筑物上使用隔音材料,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C.由减弱噪声的方式可知,减弱噪声是减弱噪声响度,即降低声音的分贝值,声音振动的频率不会改变,音调不变。故B正确,C错误;
D.任何减弱噪声的方式都不能将噪声完全隔绝,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A.笛声可能属于噪声,比如笛声影响人们休息和工作时,就属于噪声,故A错误;
B.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主要与介质的特性有关,而与声音本身的响度无关,故C正确;
D.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长度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7. 声源处 传播过程 人耳
【详解】[1]在噪声较大的机器外边罩上一个外壳,这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马路和住宅之间种上树木,阻碍了声音的传播,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用棉花将耳朵塞住,阻碍声音传入耳朵,这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8. 振动 传播过程中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蝉叫声和鸟鸣声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噪声的减弱途径有: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为了减小蝉叫声的干扰,关闭门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9. 响度 在传播过程中
【详解】[1]dB(分贝)是声音强度的单位,用于表示声音的响度或音量大小。由题意可知,小聪用最大的声音叫喊,噪声显示仪显示为98dB,而小明只能让其显示为88dB,这说明小聪最大声音的响度比小明大。
[2]噪声小屋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无论在小屋内如何叫喊,外面几乎听不到声音,这说明噪声小屋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了噪声。
10. 反射 棉花
【详解】[1]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够被反射,回声就是声音的反射现象。
[2]硬质的,表面光滑的物体对声音的反射能力强;质地柔软,多孔的材料,有利于声音的吸收,而反射很弱。所以在“棉花”、“木板”和“金属块”中,对声源降噪能力最好的材料是棉花。
11. 小 好 强 控制盖在鞋盒上方材料的厚度、盖的方式相同等.
【详解】(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3)控制盖在鞋盒上方材料的厚度、盖的方式相同等可以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点睛】此题运用了转化法的研究思想,将隔音性能的优劣转化为距离的远近;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