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升华和凝华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升华 D.液化
2.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B.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3.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4.以勺为笔,用糖作墨,糖汁成画。如图所示,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沸腾 B.凝固 C.熔化 D.升华
5.“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关于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结冰”是凝固现象
C.“热气”的形成是吸热过程 D.“冰”是非晶体,没有熔点
6.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室外的水蒸气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外的水蒸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C.室内的水蒸气凝华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内的水蒸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7.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超市利用冰块保鲜海产品,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8.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结构为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呈现甲、乙、丙三种物态间的变化,根据图示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由丙状态变到乙状态,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两种方式
B.示例中雾凇的形成过程需要放热,是凝固现象
C.分析所给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甲状态时是非晶体
D.晨雾的形成过程与该物质由甲到乙的变化过程相同
二、填空题
9.升华现象: ; ; 。
10.“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结成9℃的固态凝胶,该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几秒钟后固态凝胶又消失不见了,皮肤上却一直没有湿黏的感觉,并且可以使人感到凉爽。凝胶消失的过程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需要的吸、放热情况与 (选填“冰雪消融或“雾凇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
11.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1)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以上四个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 (填序号),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 ,其过程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2.为加强消防安全,在学校楼道内必须配备消防设备,其中常见的有干冰灭火器。发生火灾险情时,我们可打开灭火器阀门对准火源根部灭火。干冰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起到灭火的作用。
三、实验题
13.为观察霜是如何形成的,小旋在实验室里进行相关实验。把适量干冰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后铝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甲所示。
(1)在小旋把温度计玻璃泡刚插入碎干冰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这是干冰的温度吗?简要写出你的分析过程。 。
(2)简要说明霜是如何形成的 。
(3)本实验中,干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它是如何实现这个作用的? 。
四、综合题
14.在课堂上,老师把几块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并且在烧杯周围产生了大量的“白雾”,如图所示。小一认为水中产生的大量气泡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小十则认为水中产生的大量气泡是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已知二氧化碳的熔点和沸点分别是-78.5℃和-57℃。
(1)你认为 (选填“小一”或“小十”)的说法正确,依据是 ;
(2)烧杯周围产生大量的“白雾”是烧杯周围的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
《1.4升华和凝华》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A B B C C A
1.B
【详解】造雪机在工作时,将液态的水以小水滴的形式喷出形成“白雾”,这些小水滴由液态的“白雾”变成固态“白雪”的过程叫凝固,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B
【详解】A.湿衣服晾干是水蒸发成了水蒸气,故A错误;
B.护目镜内侧的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B正确;
C.小水滴不见了是小水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故C错误;
D.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A. 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当水汽化、熔化、升华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当水液化、凝固、凝华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正确;B. 积雪也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错误;C. 积雪吸热熔化成水,错误;D.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放热,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物态变化的过程和吸放热情况判断.液化是指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放热的;熔化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吸热的.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物质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4.B
【详解】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
故选B。
5.B
【详解】A.雪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
B.结冰是水由液体变为固体,是凝固现象,故B正确;
C.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
D.冰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冬天室外温度很低,室内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直接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室内玻璃上形成“冰花”。
故选C。
7.C
【详解】A.因为蜡属于非晶体,所以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A错误;
B.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冰熔化吸收热量,所以超市用冰块熔化保鲜海产品,故C正确;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小水滴吸热汽化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由图中信息可知,丙是水蒸气、甲是固态冰,则乙是液态水。
A.丙到乙,即为由水蒸气到液态水,是液化,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式,故A正确;
B.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雾的枝条上形成的,凝华过程放热,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甲是冰,冰属于晶体,故C错误;
D.甲到乙是固态冰到液态水,晨露是因为早晨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液化成小水滴造成的,是气态到液态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A。
9. 樟脑球变小 冰冻的衣服变干 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详解】[1][2][3]升华现象是指物体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都是升华现象。
10. 放出 升华 冰雪消融
【详解】[1]“冰火花”喷在人的皮肤上,迅速凝成9℃的固态凝胶,是液态变固态过程,是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2]固态凝胶几秒钟后消失不见了,皮肤上一直没有湿黏的感觉,说明该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3]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熔化需要吸收热量;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所以,凝胶消失的过程与冰雪消融过程的吸放热情况是相同的。
11. (2)(3) 液化 放出
【详解】[1][2][3]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是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杯壁,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因此,以上四个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2)(3);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液化,其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12. 升华 吸收
【详解】[1][2]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会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升华。升华过程中,干冰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
13. -15℃ 不是,只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其示数才等于被测物体的温度 铝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铝罐凝华成小冰晶,并附着在铝罐外壁上 使铝罐的温度降低 干冰升华吸热
【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的温度值位于0摄氏度以下,是-15℃。
[2]把温度计玻璃泡刚插入碎干冰时即读出温度计的示数是-15℃,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不是干冰的温度,只有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时,其示数才等于被测物体的温度。
(2)[3]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霜是铝罐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铝罐凝华成小冰晶,并附着在铝罐外壁上形成的。
(3)[4][5]本实验中,干冰的主要作用是使铝罐的温度降低。这是因为罐中的干冰升华时吸收周围的热量导致的。
14. 小一 将一块干冰放入水中,干冰迅速升华,吸收大量的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使水中产生大量气泡 液化
【详解】(1)[1][2]小一的说法正确,依据是:将一块干冰放入水中,干冰迅速升华,吸收大量的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使水中产生大量气泡。
(2)[3]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杯子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飘散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所以烧杯周围产生大量的“白雾”是烧杯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