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4爱眼宣传公益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图乙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图丙中,用手机镜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D.图丁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3.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
A.月亮本身变大了
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
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
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
4.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时,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B.如果是远视眼,应当用凸透镜加以矫正
C.照相机照全身照时,所成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5.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 )
A.近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C.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6.下列关于光的现象和传播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射光线与所对应的入射光线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
B.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时,其反射角等于90°
C.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用其制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7.如图是北师大版八(下)生物书第81页上的一幅“眼球的构造”图。下列有关人眼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A.人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了人眼
B.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C.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D.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缩小的
8.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能看见的像是实像 B.凸透镜成的像是实像
C.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 D.能成在光屏上的像是实像
二、填空题
9.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受损。某人看远处物体时,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他需要佩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10.如图所示,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成因示意图,对于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
11.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有一透镜,平行光正对透镜入射,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透镜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以佩戴此种类型透镜制成的眼镜对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进行矫正。
12.现在有不少同学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成为近视眼。
(1)近视眼是如图中的 ,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 ;(填“甲”或“乙”或“丙”或“丁”)
(2)同样是近视眼的小明同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上课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明白,眯眼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晶状体的厚度,成的像 (填“远离”或“靠近”)晶状体些,这样也可以看得清晰些。
三、作图题
13.作图题。
(1)请在图中画出在远视眼近处S点发出的两束入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对应的光线;
(2)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能矫正该眼睛视力的透镜。
四、实验题
1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抽水时,水透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最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成“远视”)。
(4)如图1所示为某同学的照片,图2是将图甲中的水透镜紧贴在照片,然后逐渐远离照片,透过透镜所能看照片的像,则在远离的过程中看到的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②③
五、综合题
15.综合实践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为高达70%居世界第一。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患各种眼病的几率就会增加,如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某实验小组开展“自制水透镜模拟近视及其矫正”的实验探究。
【项目分解】
(1)自制水透镜。
(2)演示近视成因及矫正。
【项目实施】
(1)制作水透镜如图甲,矿泉水瓶瓶颈处用瓶盖画圆剪下。502胶粘合两片圆(留针孔),注射器自针孔处注水适量如图乙。用太阳光测水透镜焦距图丙所示操作最合理的是( )
(2)如图丁将F光源、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固定水透镜位置。调节F光源、光屏位置直至光屏出现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是倒立 的实像,F光源远离凸透镜,光屏像变模糊。向水透镜 (填“抽水”或“注水”)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水透镜的焦距 (选填“变长”或“变短”)。
【项目应用】
利用水透镜制作简易显微镜、望远镜。图戊中可以解释显微镜两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图 (选填①②③④)。
【项目拓展】
项目小组同学课后收集很多有关近视矫正的资料,其中一段节选如下。“ICL晶体植入术矫正视力,晶体是一种比较柔软的人工晶体,厚度仅50um,生物相容性良好,不会与眼内组织发生粘连。
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理解为医生将一块特制的隐形眼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植入眼睛后房,整个手术过程无需切削角膜,也不会改变任何眼部结构。
《5.4爱眼宣传公益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A B B C C B D
1.A
【详解】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故A正确;
B.照相机是应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被照者站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
C.投影仪是应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手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最近的状态,此时,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到达离地球最近的地方,距离我们最近,使视角增大,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好像比平时的增大了。实际上月亮本身的大小不变。
故选B。
4.B
【详解】A.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时,小物体应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像成在视网膜后方,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眼应当用凸透镜加以矫正,故B正确。
C.照相机照全身照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所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折光能力越强,水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像成在光屏的前方,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所以此过程模拟的近视眼,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用凹透镜矫正。
故选C。
6.C
【详解】A.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一定在同一平面内,故A错误;
B.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等于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大小也是0°,故B错误;
C.光的反射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用其制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眼睛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线进入眼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D.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都是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眼睛既能看实像,又能看虚像,故A错误;
B.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比如凸透镜用作放大镜使用时,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
C.实像与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故C错误;
D.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即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9.凹
【详解】由图可知,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属于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10. 乙 凹
【详解】[1][2]甲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则甲图表示远视眼的成像示意图,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乙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则乙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因此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11. 凸透镜 远视镜
【详解】[1]由图知,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因此该透镜是凸透镜。
[2]远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会聚透镜进行矫正,即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12. 丙 甲 远离
【详解】(1)[1][2]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丙。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即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甲。
(2)[3]当晶状体太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强时,导致近视眼的产生。当小明同学看不清远处某物体时,他总是习惯性地眯起眼睛,这是通过减小眼睛晶状体的曲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成的像远离晶状体一些。
13.(1)
(2)
【详解】(1)该眼睛是远视眼,物体发出的光会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如图所示:
由眼睛观察物体的成像示意图可知,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说明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是远视眼,需戴凸透镜矫正,如图所示:
14. 8.0 能 近视 B
【详解】(1)[1]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这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18.0 cm -10.0 cm=8.0 cm(2)[2]因为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
(3)[3]当从水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后,透镜凸起程度变大,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强,像成在光屏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光屏上,应使光线延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光屏后移,所以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凹透镜,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近视眼镜。
(4)[4]他将水透镜紧贴在照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正立、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当在一倍焦距内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故先看到③,然后是②;当大于一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即看到的为①,继续远离,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④,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③②①④,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考查凸透镜焦距的测定、光的可逆性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15. C 缩小 抽水 变长 ③④ 凹透镜
【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图C所示操作最合理。
(2)[2]由题意可知,固定水透镜位置,调节F光源、光屏位置直至光屏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即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光屏上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4]F光源远离凸透镜,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光屏像变模糊,要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应增大像距,即向水透镜抽水,使凸透镜变薄,降低会聚能力,焦距变长。
[5]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所以图戊中可以解释显微镜两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图是③④。
[6]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ICL晶体植入术矫正视力,晶体是一种比较柔软的人工晶体,相当于凹透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