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并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烛焰的像未画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 )
A.凸透镜焦距可能为7cm
B.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在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
D.若将透镜换为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则只将光屏左移也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
2.图中S表示发光点,S’表示它的像,方框内的光学器件应是( )
A.凸透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 D.凹透镜
3.小明做作业时,动手操作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找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后变短
4.某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物距u、像距v得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
A.当u=1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像 B.当u=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像
C.当u=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D.当u=25cm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以下判断全部正确的是( )
①本次成像规律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②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5cm
③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也向左移动,此时像会变的更小
④保持蜡烛与光屏位置不变,只移动凸透镜,光屏上也可以出现清晰的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6.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原点O处放置平面镜MN,它与坐标轴x呈45°。在O点正下方(s=15厘米)处水平放置一焦距为10厘米凸透镜。A为一点光源,则关于凸透镜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
A.在凸透镜下方成一个实像,在凸透镜上方成一个虚像。
B.只在凸透镜下方成一个实像。
C.在凸透镜的下方、y轴的左右两侧各成一个实像,但左边的实像更靠近凸透镜。
D.在凸透镜的下方、y轴的左右两侧各成一个实像,但右边的实像更靠近凸透镜。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
B.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移动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远视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二、填空题
9.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 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到 cm处,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与此情况相同。
10.如图所示,小明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自制了一架照相机模型,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8cm。小明在教室里,用它观察窗外的树木,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看到树木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位置不变,用它观察窗户时,为再次成清晰的像,半透明膜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11.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他向水透镜中注水,则水透镜的焦距 (选填“变大”或“变小”)。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12.天舟六号与空间站组合体的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拍摄天舟六号更大的像,镜头焦距需调得 一此.
三、作图题
13.三束光线射向凸透镜,请补充完整这三束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14.同学们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 (选填“点”或“环”)。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如图乙所示,小刚用图甲中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0cm处,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3)某同学用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物距u/cm 焦距f/cm 像距v/cm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 ;
②实验中,凸透镜三次成像都是 (选填“实”或“虚”)像;第 次实验所成的像最大。
五、计算题
15.如图在遮光板上挖去一直径为 d1的洞,恰好可装入一薄透镜,光屏距遮光板长度为 d,若在光屏上所呈像的直径为 d2,求透镜的焦距。 (提示:如果两个三角形三个角对应相等,则他们为相似三角形,本题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作答)
六、综合题
16.如图所示,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1)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a对应的入射光线 。
(2)用不透光纸片遮挡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以下正确的判断有哪些 。
A.光屏上只有蜡烛上半部分的像
B.光屏上只有蜡烛下半部分的像
C.光屏上有蜡烛全部的像
D.光屏上蜡烛的像变暗
E.光屏上蜡烛的像变亮
《5.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B D C D B C
1.C
【详解】AB.图中物距小于像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图中物距为15cm,所以焦距大于7.5cm,故AB错误;
C.光路具有可逆性,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在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若将透镜换为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即凸透镜聚光能力变弱,若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则像会向右移动,所以要将光屏右移才能再次接收到清晰的像,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几种镜的成像关系由下图可判断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由题意可知,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A.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由于开始时,笔是靠近玻璃瓶的,在一倍焦距内,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后来远离玻璃瓶,笔与玻璃瓶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实像,所以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成虚像,后成实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由于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所以笔在远离玻璃瓶时,还在一倍焦距内,像是变大的,笔尖是变长的,后来在一倍焦距外时,成实像,物远像近像变小,笔在远离玻璃瓶时,像变小,笔尖是变短的,所以说笔尖先变长,后变短,不会出现笔尖一直变长变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开始时,成正立的虚像,后来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所以说到某一位置,笔尖突然改变方向,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由图得,-的图像是一条倾斜向下的直线,图像的斜率为
则-的关系式为
凸透镜的焦距满足
则此时
解得
A.当
时,不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
B.当
时,成倒立、放大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当
时,成倒立、等大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当
时,成倒立、缩小的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①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故①正确;
②本次成像规律与投影仪原理相同,物距为25cm,像距为40cm,则有
解得,故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5cm,故②正确;
③将蜡烛向左移动,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也向左移动,此时像会变的更小,故③正确;
④保持蜡烛与光屏位置不变,只移动凸透镜,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时,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光屏上也可以出现清晰的像,故④正确。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由几何知识可知点A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点A直接通过凸透镜可以成一个放大的实像,像位于两倍焦距之外,且位于y轴的左侧;A点在平面镜MN中的像位于平面镜MN的左上侧,根据几何知识可知该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A点在平面镜MN中的像通过凸透镜可以成一个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且位于y轴的右侧,故在凸透镜的下方、y轴的左右两侧各成一个实像,但右边的实像更靠近凸透镜。
故选D。
7.B
【详解】A.如图,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等于物距等于二倍焦距
解得
故A错误;
B.由于过光心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所以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B正确;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烛焰的光线会从凸透镜的其他位置透过,在光屏上会聚,光屏上仍能得到完整的像,像比原来变暗,故C错误;
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远视镜,远视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光线提前会聚,为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即左移,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由图象可知
u=v=2f=20cm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
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
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C正确;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9. 放大 60.0 照相机
【详解】[1]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3]由图可知像距为
v=75.0cm-45.0cm=30.0cm
蜡烛与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的物距应该为30.0cm(即此时的物距与原来的像距相等),蜡烛在30.0 cm处,所以凸透镜的位置要移动到60.0cm处,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10. 倒立 远离
【详解】[1]小明在教室里,用它观察窗外的树木,前后移动内纸筒,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在半透明膜上可以看到树木倒立、缩小的像。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特点,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小明位置不变,用它观察窗户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为再次成清晰的像,半透明膜应远离凸透镜。
11. 变小 靠近
【详解】[1]向水透镜中注水,透镜横截面积变大,聚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
[2]不改变蜡烛和透镜的位置,透镜焦距变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
12.大
【解析】略
13.
【详解】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射出;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为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过二倍焦距处的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处。如图所示:
14. 点 10.0 左 缩小 越大 实 3
【详解】(1)[1][2]如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光屏上的最小最亮的光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凸透镜的焦距,焦距是。
(2)[3][4]用图甲中的凸透镜进行实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处,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应向左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①[5]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物距为15cm时,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5、8、10cm时,相距越来越大,所以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越大。
②[6][7]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时,其实是减小了物距,所以像距增大,成的像也会更大。物距始终大于焦距,所以成的像都是实像,而且第次的像最大。
15.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透镜为凸透镜,光屏上成实像,设凸透镜焦距为f,凸透镜的焦点应位于光屏左侧,光路如图。
由于
根据相似三角形知识可知
则凸透镜的焦距
答∶凸透镜的焦距为。
16. 答案见解析如图 CD
【详解】(1)[1]根据凸透镜成像,入射光线从烛焰发出,折射光线过线像点,作图如下:
(2)[2]如果用不透光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光仍然可以透过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成完整的像,只是透过的光变少,使像变暗,故ABE错误,CD正确。
故选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