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机械和功期末单元练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机械和功期末单元练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18 07:2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九章机械和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一次活动中,小明和小华先后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水平拉着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物体A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两次运动的速度:
B.物体两次所受的拉力:
C.两人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D.两人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2.如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3.某场馆建设中,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工人师傅站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向下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A在5s内匀速上升了2m。已知物体A重400N,每个滑轮重20N,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10N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8m/s
D.使用此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
4.为了赶在雨季之前给住在山区的奶奶的房屋做一次维修,爸爸专门请了一个小型施工队。这个施工队利用3个相同的滑轮组成滑轮组将材料运送到高处,滑轮组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已知每个滑轮重50N,绳子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500N,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此滑轮组提升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滑轮a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B.滑轮b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工人每次将材料匀速提起,需要施加大小等于材料和动滑轮总重力的一半的力
D.工人以0.2m/s的速度拉绳子时,材料上升的速度为0.4m/s
5.如图所示,分别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质量为的物体,每个滑轮的质量为,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均为1m,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组中A滑轮可以省功 B.动滑轮的重力为5N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拉力做功越少 D.每次提升重物时,滑轮组做的额外功为10J
6.用一杠杆提拉重物,小明尝试了多种不同方式来研究最省力的方式如图所示,操作中支点为O。图中、、、表示力的四种不同方向,其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为( )
A. B. C. D.
7.一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物体在前5s内加速行驶了30m,后5秒内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始终为20N,通过计算可知(  )
A.前5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m/s B.前5s内,物体的拉力等于阻力为20N
C.后5s内,拉力做的功为1000J D.后5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8.如图所示的杆秤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工作的。当分别利用两个提纽测量时,所测最大质量分别为2.5kg和10kg。若利用提纽A测量物体的质量,秤砣位置如上图所示,则所测物体的质量( )
A.小于2.5kg B.大于2.5kg,小于10kg
C.大于10kg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9.定滑轮:中间的轴 的滑轮,叫作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是能改变力的 。
10.杆秤是凝聚了华夏智慧的产物,与尺、斗并称中国传统度量衡三大件,小明自制了一把杆秤,如图所示,使用时将货物挂在A点秤钩上,用手提起秤纽C或D,移动秤砣N在秤杆上的位置(秤砣最远可移至B点),当秤杆水平平衡时,根据秤砣的位置可以在秤杆上读出货物的质量。秤杆、秤钩和秤纽的质量忽略不计。已知秤砣的质量是0.4kg,AD长为2cm,DC长为3cm,CB长为20cm。(g取10N/kg)求:
(1)秤砣受到的重力 ;
(2)用手提起秤纽C,当货物重12N时,秤砣到C点的距离为多少cm ;
(3)用手提起秤纽 (选填“C”或“D”)时,杆秤可称量的货物质量最大,请算出这个最大质量是多少 kg。
11.如图所示,做俯卧撑时,可以把人的身体看作是一个 杠杆,人体的重心O点是杠杆的 (选填“支点”“动力作用点”或“阻力作用点”)。
12.周末,小明去奶奶家玩。小明帮奶奶用水桶从井中打水时,小明对水桶做的功是 (选填“有用”“额外”或“总”)功;小明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行时,小明对水桶 (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三、作图题
13.工人向下拉绳来提升重物。请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四、实验题
14.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重量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1)实验中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则测力计的读数 ,测得机械效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
(4)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五、计算题
15.如图所示,用20N的拉力使一个重力为50N的物体匀速上升,现用同样的滑轮组使重力为200N的物体匀速上升0.1m(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动滑轮重;
(2)拉动重力为200N的物体时的拉力;
(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六、综合题
16.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相比传统热机驱动的汽车,太阳能汽车是真正的零排放。从某种意义上讲,太阳能汽车也是电动汽车的一种,所不同的是电动汽车的蓄电池靠工业电网充电,而太阳能汽车用的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汽车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用来推动汽车的电动机以及用作汽车辅助设备的能源,多余电能会在锂电池中储存起来备用。如题图甲所示为某公司设计的太阳能概念汽车,车顶和车头盖配置了高效率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该车的车速最高能达到100km/h,而无太阳光时最大续航能力在50km左右,太阳能驱动汽车和给锂电池充电的示意图如题图乙所示。据此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也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板用到的多晶硅是 (选填“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
(2)单块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输出电压为24V,若某时刻的输出电流为4A,则此时单块电池板的输出功率为 W,电池板接收太阳能辐射的功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输出功率;
(3)若锂电池的容量为“144V 100A·h”,在晚上行车时,汽车以60km/h匀速行驶,电动机功率17kW,辅助设备功率为1kW,则理论上充满电的汽车最大行驶路程为 km;
(4)为了提高太阳能汽车的续航能力,从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看,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第九章机械和功》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B D D B C B
1.D
【详解】A.两次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由可知,,故A错误;
B.小明和小华先后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水平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的拉力均等于摩擦力,又两次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均一样,故两次的摩擦力相等,拉力也相等,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拉力相等,由可知,两人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由可知,,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D。
2.B
【详解】A图中,两个滑轮都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所以绳子端的拉力;由B图知,滑轮组承重绳子,绳端的动力;C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时,作用在滑轮上的动力;由D图知,滑轮组的承重绳子,则绳端动力,由上述分析可知,所需动力最小的是。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A.由图可知,绳子承重段数n=2,人对绳子的拉力为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n=2,物体A在5s内匀速上升了2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4m,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借助滑轮组时,应向上拉动绳子才能使物体A向上移动,借助滑轮组,拉力方向向下,所以使用此滑轮组改变了力的方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A.在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滑轮a是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滑轮b是动滑轮,使用时省力,但费距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滑轮组中有一个动滑轮b,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为2,在忽略绳重和摩擦时,每次将材料提起,需要施加材料和动滑轮总重的一半的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动滑轮b上有两股绳,工人以0.2m/s的速度拉绳子时,材料上升的速度应该是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A.根据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提升物重G=1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解得动滑轮重力为,故B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说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拉力做功不一定少,故C错误;
D.由题知,利用滑轮组每次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均为1m,提升动滑轮上升的高度也都是1m,不计绳重和摩擦,每次提升重物时,滑轮组做的额外功都为
故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在A点施力F,当F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动力臂最大,此时动力最小,即F2的方向与OA垂直,故F2最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A.前5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故A不符合题意;
B.前5s内,物体做的是加速运动,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的拉力与阻力不是一对平衡,它们的大小不等,则阻力的大小不等于20N,故B不符合题意;
C.后5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s2=v2t2=10m/s×5s=50m
拉力所做的功
W=Fs2=20N×50m=1000J
D.后5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
P=Fv2=20N×10m/s=200W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和动力臂乘积一定时,阻力臂越短,阻力越大,若利用提纽A测量物体的质量,此时阻力臂最短,阻力最大,所测最大质量为10kg,此时秤砣位置几乎在杠杆的中间处,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秤砣)、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一半,则阻力(所测物体)减小一半,所以所测物体的质量大于2.5kg,小于10kg。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 固定不动 省力 方向
【详解】[1][2][3]滑轮在使用过程中,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作定滑轮,定滑轮的动力臂和阻力臂长度相等,是等臂杠杆,所以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它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10.(1)4N
(2)15cm
(3) D 4.6
【详解】(1)秤砣受到的重力为
(2)用手提起秤纽C,当货物重12N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有
解得秤砣到C点的距离为
(3)[1][2]用手提起秤纽D时,阻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称取相同质量货物时,对应的秤砣的力臂变短,所以杆秤可称量的货物质量变大。当称取最大质量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有
则最大重力为
则最大质量为
11. 省力 阻力作用点
【详解】[1][2]做俯卧撑时,脚尖和地面的接触点为支点,人的重力为阻力,胳膊对身体向上的支撑力为动力,人体的重心O点是杠杆的阻力作用点;由图可知,支撑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为动力臂,重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为阻力臂,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做俯卧撑时,可以把人的身体看作是一个省力杠杆。
12. 额外 不做功
【详解】[1]小明帮奶奶用水桶从井中打水时,目的是把水提上来,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而对水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2]小明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行时,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水桶在水平方向移动,在拉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小明对水桶不做功。
13.
【详解】由图可知使用该滑轮组是为了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工人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绳来提升重物,所以由2段绳子承担物重,是最省力的绕绳方法,根据“奇动偶定”原则绕绳方法如下图所示

14. 0.4 80% 刻度尺 变小 变大 1、2 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低)
【详解】(3)[1]丁图装置绳子的有效段数为,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2]第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1)[3]实验中,需要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所以,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2)[4]若静止时读数,测力计没有测量出机械之间的摩擦力,所以,测量出的拉力偏小。
[5]根据,求出的总功偏小,而有用功不变,根据,没有考虑到摩擦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所以,这样测出的机械效率偏大。
(4)[6]根据可知,第、、次实验绳子的有效段数分别为、、;结合图示和钩码的重力,第、、次分别是用甲、乙、丙装置完成的,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5)[7]通过比较、两次实验是分别用丙丁装置完成的,丁装置中有个动滑轮,动滑轮重力大于丙中动滑轮的重力,而实验提起物体的重力相同,第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小于第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机械效率越低)。
15.(1)10N
(2)70N
(3)0.3m
【详解】(1)由图知道,n=3;不计绳重及滑轮之间的摩擦,根据知道,动滑轮重为
(2)不计绳重及滑轮之间的摩擦,根据知道,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大小为
(3)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16. 可再生 半导体 96 大于 48 增大电池板的面积
【详解】(1)[1]可再生能源是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2]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叫半导体,多晶硅是半导体材料。
(2)[3]输出功率为
P=UI=24V×4A=96W
[4]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小于100%,故电池板接收太阳能辐射的功率大于输出功率。
(3)[5]锂电池可提供的最大电能
W=U′I′t=144V×100A×1×3600s=5.184×107J=14.4kW·h
理论上充满电的汽车最大行驶时间
理论上充满电的汽车最大行驶路
s=vt′=60km/h×0.8h=48km
(4)[6]为了提高太阳能汽车的续航能力,可以增大电池板的面积,接收太阳能辐射的功率更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