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长沙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沁园春·长沙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7 20:1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 长沙
预习课
研读课
目录索引
单元目标导引
学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
单元人文 主题 青春激扬
树立伟大的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求理想,拥抱未来。要明白: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只有经历过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经历过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贡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学科素养目标 1.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
2.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3.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4.尝试写作诗歌。
预习课
预习字词
qìn

chànɡ
liáo kuò
ɡě
zhēnɡ rónɡ
qiú
è








1.字音字形
2.词语运用
请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本课“词语贴士”中恰当的词语。
(1)在实验室中埋头攻关的青年科学家们        ,用数据编织着星辰大海的梦想,让每个深夜的灯火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2)在科技峰会上,他        ,以颠覆性构想重塑行业版图,年轻的瞳孔里跃动着破界创新的炽烈星火。
(3)改革浪潮中,他们以    气魄劈开荆棘,筑起通天塔,在每块砖石上镌刻开拓者的傲骨。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峥嵘
【词语贴士】
(1)寥廓:宇宙高远辽阔。
(2)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文中是“旷远迷茫”的意思。
(3)峥嵘:高峻;形容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不平凡。文中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4)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5)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文中是“意志和气概”的意思。
(6)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正强劲有力。挥斥,纵放、奔放。遒,强劲有力。
(7)激扬:①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本文用此义)②激动昂扬;③激励使振作起来。
3.词语辨析
(1)意气 义气
课文原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意气: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①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愿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②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相同点:涉及情感表达,均与人的情感或行为态度相关。 不同点:“意气”侧重情感波动或志向追求。“义气”侧重责任感与情谊。 运用 ①年轻人    风发,立志改变世界。 ②争吵中他    用事,说了伤人的话。 ③他因兄弟    ,替朋友承担了责任。 ④武侠小说中,侠客常因为    而为朋友两肋插刀。 ·
·
意气
意气
义气
义气
(2)指点江山 指天画地
课文原句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指天画地:边说话边用手比画,形容说话无所顾忌、忘乎所以的样子,亦指发誓赌咒。
相同点:都有“指点”“评说”的意思。 不同点:感彩和含义不相同。“指点江山”形容志向远大,“指天画地”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 运用 ①许多仁人志士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他们著书立说,      ,引领一代潮流。 ②有些所谓的“大师”,      ,口若悬河,其实是胸无点墨的莽夫。 ·
·
·
·
指点江山
指天画地
文脉梳理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读完课文后,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湘江秋景图 ②同学少年 ③中流击水图
知识卡片
作者简介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作品 主要理论著作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诗词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雪》《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昆仑》《卜算子·咏梅》等。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作品背景
峥嵘岁月中的青春风采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1911—1925年,毛泽东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他发起组织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组织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相关常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到了宋代,经过不断发展,词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有人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词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根据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
沁 园 春
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该词牌双调,114字,平韵(押韵字为平声)。
研读课
学习任务 1.揣摩诗歌语言,体会炼字选词的精妙。(见课后学习提示第3句)
2.品味词作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见课后学习提示第2句)
3.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见课后学习提示第1句)
文本学习任务
1.锤炼关键字,能使诗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这首词的上片中,有哪些字锤炼得十分精彩 请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并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相关语句 关键词 效果分析
万山红遍 万、遍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
遍——红之广,写出了红得广阔,红得彻底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层、染
层——林之密,写出了树林的茂密
染——赋予秋林以动态感,仿佛秋色是大自然的妙笔涂抹,展现绚烂浓郁的秋景
漫、透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相关语句 关键词 效果分析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添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飞之矫健,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展翅翱翔、迅猛有力的矫健身姿

游之轻快,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的样子,鱼儿在水中游动,像鸟儿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
课后学习提示:要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体会这首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
知识拓展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说来,所炼之字是点明主旨的字,或是一首诗、一句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字。一般来说,首先是动词、形容词、副词,其次是名词、数词、量词、叠词等。分析所炼之字的效果,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
从“显性”角度 分析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从“造境”角度 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
从“传神”角度 分析该字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从“表情”角度 分析该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阅读诗词,不可忽视诗词中选用的意象和营造的意境。意象是指诗词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能够引发读者想象和联想,使读者在内心产生共鸣的艺术氛围。阅读这首词,完成下面的表格。
内容 意象与形象 情感
上片 写景 上片的意象有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意象,描绘了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景图
下片 抒情 下片的形象是 ③______________ 通过对形象的描述,再现了
④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感
山、林、江、
词人独立橘子洲头
百侣、同学少年
往昔的“峥嵘岁月”  
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无限怀念
舸、鹰、鱼等万类
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
微技巧
鉴赏诗歌意象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明确意象的表层含义,了解诗人选取了怎样的事物。其次,探究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人借此传达的情感与思想。最后,分析意象组合所营造的意境,体会诗歌整体的艺术氛围和美感。
3.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湘江的大好秋色的
点拨 词人采用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交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从视觉的角度看,词人视角多变: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曾”和“忆”这两个字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 “曾”和“忆”两字,表明从上片对旧地景色的描写,转入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5.词的下片中“忆”领起的部分,塑造了“同学少年”的整体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其形象特点。
相关词句 形象特点
风华正茂 ①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②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③
粪土当年万户侯 ④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急流勇进,甘为中流砥柱
课后学习提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阅读时注意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慷慨激昂,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1919年,毛泽东同志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道:“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概括这首词中毛泽东和“同学少年”表现出了怎样的远大志向和浩然壮气。
点拨 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和“同学少年”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关注国家命运,视军阀官僚如粪土,同时展现出无畏的浩然壮气。“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体现出他们热情奔放、劲头正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彰显了他们敢于搏击风浪、勇往直前,在时代洪流中奋勇争先,主宰国家命运的勇气与决心。
7.下面四首诗词,均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你最喜欢哪一首或哪几句 请指出并作点评。
课后学习提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很多诗词都能引发我们对青春的思考,可以课外阅读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周恩来《赤光的宣言》、朱德《太行春感》、陈毅《赣南游击词》等,感受他们的情怀。
点拨 (1)《水调歌头·游泳》是一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充满积极浪漫的豪情,其中杂有神话故事传说,使词具有神秘色彩与艺术魅力。词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随意自然,发人深思。
(2)《水调歌头·游泳》中的“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借用典故,表现祖国建设一日千里的惊人速度,自豪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3)《赤光的宣言》是一首用诗歌写出的中国革命宣言。诗人写诗明志,呼吁同胞们奋起反抗,迎接革命的曙光、新世界的曙光。
(4)《太行春感》中的“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巧妙而恰当地运用了王导和司马睿两个典故,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决心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5)《赣南游击词》记录了我国革命史上的一段艰难历程,表现了我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五节按时间顺序组织词章,六至八节则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场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游击健儿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第九至第十二节,写我红军游击队的战略战术、远大理想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文本一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文本二
革命的赤光,
从北俄腾起,
惊醒了
冬虫般蛰伏的被压迫阶级,
震动了
春蚕般茧缚的世界殖民地,
封建余孽,
国际的强盗,
更被他照得原形毕露。
赤光的宣言
周恩来
起,起,起,
我们的朋友!
1924.1
夜已阑,
天将晓,
赤色之光,
早在东方闪动了。
休忘记——
远的土耳其,
近的印度。
是呵!要寻求
自由,
独立,
原只有接近赤光,
走向世界革命的大道。
文本三
太行春感
朱 德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1939年春)
文本四
赣南游击词
陈 毅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1936年夏)
读写一体
         ——描写景物,抓五个角度
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景物描写似乎是必不可少的抒情凭借。但不同诗歌写景的角度不同,有的偏重空间顺序,有的偏重色彩描绘,有的从人物的感官角度去描写,有的重在对字词的锤炼,有的侧重对修辞的运用。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远近都要注意层次分明。如《沁园春·长沙》中“看”字领起的七句,毛泽东分别从山、林、江、天空、水底选取景物,远近结合,高低结合,俯视、仰视等视角多样。
2.色彩角度。高明的诗人,在摹写景物时,都擅长运用色彩表现景物特点,如用冷色调的词语描写江水,用暖色调的词语描写花草、山林。如“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一“红”一“碧”,色彩绚丽。
3.感觉角度。诗人写景,往往调动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感觉,通过写景物带给人的感受来抒发情感。如毛泽东《七律·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暖”一“寒”,对比鲜明。
4.遣词角度。诗歌的语言,力求一字传神,写景的文字也不例外。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的“击”和“翔”两字,形象地写出了雄鹰搏击的力度和鱼儿畅游的舒适安闲。
5.手法角度。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常采用一定的表达技巧,或比喻,或拟人,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或虚实结合,或动静结合,不一而足。
微写作
四季更替,叶子各具风采。请你以“叶子”为描写对象,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50~200字。
示例 脚下一片片落叶,像一个个沉睡的精灵,也像一只只耳朵,聆听大地最深处的声音。风与空气亲密地低语,时不时地掠过,撩拨起一片片落叶。那叶子突然间失去了归宿,惊慌、彷徨地打着旋儿,急切地想扑向大地,它轻盈地舞动,成就着归心似箭般灵动的美。土地就是落叶的家,也许落叶想远走他乡,随处游荡,但一番漂泊之后,累了,倦了,没有力气再去看人世繁华。花红柳绿之后,落叶归根!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