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17 22:1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古代某一制度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里的 “制度” 指的是( )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 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 第三次在 1949 年”。第一次 “革命” 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世袭制度确立 C.宗法制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3.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盐铁官营、专卖 C.平抑物价 D.北击匈奴
4.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5.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郾城大捷 ②陈桥兵变 ③行省制度 ④修建北京紫禁城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6.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 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割地 B.赔款 C.办工厂 D.赎辽费
7.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 “反帝反封建” 性质的是( )
A.“取消二十一条” B.“还我青岛”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8.1927年,毛泽东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他赞颂的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井冈山会师
9.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全民族抗战 B.美国的援助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
11.1947 年夏,“刘(邓)的部队越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 300 英里,在鄂豫皖边界…… 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 这一历史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12.1954 年,毛泽东在《浪淘沙 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里 “换了人间” 主要是指(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3.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4.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周恩来总理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美国乒乓队访华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其背景因素包括( )
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②跨国公司的推动 ③两极格局的瓦解 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其中主张人应该 “认识你自己” 的哲学家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德谟克利特 D.柏拉图
17.8 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这一改革( )
A.标志着西欧城市的兴起 B.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
C.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形成了封建制度 D.标志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瓦解
18.14 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租地农场的性质是( )
A.封建庄园经济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D.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19.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由林肯领导
B.都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C.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20.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 B.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C.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D.火车机车的发明是其重要成果之一
二、填空题
2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斐然。
(1)东汉时, 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北宋时, 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3)宋代制成了 ,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2.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
(2)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 》。
(3)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
23.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1)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 ”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1972 年,美国总统 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三、改错题
2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分封制。
25.1919 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6.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七七事变”。
27.1956 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四、材料题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李白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的 “秦王” 指的是谁?“扫六合” 完成于哪一年?
(2)材料二包含了 “秦王” 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材料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参战” 的军队名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土地改革对我国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材料二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材料三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宣言》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通过什么方式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材料二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它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
(3)材料三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颁布的?这三个文件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何共同之处?
五、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己预期目的反面。
—— 摘编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洋务派的 “预期目的” 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是如何 “不自觉走向自己预期目的反面” 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洋务运动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32.中国古代文化丰富多彩,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思想之花】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
【科技之光】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文化之韵】
材料三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独具魅力,诗词、小说、绘画等成就斐然。
(1)列举“百家争鸣”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2)请列举中国古代的两项重大科技发明,并简述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3)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古代诗人或词人,并列举其代表作。
33.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某班开展 “两次世界大战” 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战争根源】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战争风云】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新式武器不断被使用。1916年的一场战役,双方伤亡人数总计70多万,有“绞肉机”之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国对日本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战争反思】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各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1)材料一中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形成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的事件是什么?
(3)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成立了什么国际组织?
(4)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探究,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5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C C C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B D A C C C C
21. 蔡伦 毕昇 指南针
22. (1)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2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尼克松
24.错误;将“分封制” 改为 “郡县制”。
25.错误;将“五四运动” 改为 “洋务运动”。
26.错误;将“七七事变” 改为 “西安事变”(或 “双十二事变”)。
27.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1)“秦王”:嬴政。时间:公元前221年。
(2)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意义: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统一的计量标准,促进了经济交流与发展;统一车轨,使车辆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畅行无阻,加强了各地的交通联系和经济往来;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增强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9.(1)事件:开国大典。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情况:毛泽东是在美国侵略朝鲜,威胁中国安全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3)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0.(1)方式及政治体制:英国通过颁布法律(《权利法案》)的方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意义:《独立宣言》的颁布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诉求:它体现了北美民众追求自由、平等、独立,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诉求。
(3)事件:《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
共同之处:这三个文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共同之处是:都宣扬了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都对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进行了批判,都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
31.(1)“预期目的”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原因: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他们要求改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2)观点:梁启超认为洋务派只知道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知道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没有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根源。
(3)原则:客观全面性原则;历史发展性原则;辩证分析原则;阶级与时代局限性原则。
32.(1)“百家争鸣”时期代表人物儒家:孔子(核心思想“仁”,主张 “为政以德”)、孟子(提出 “民贵君轻”)或荀子(主张 “性恶论”)。道家:老子(主张 “无为而治”,著《道德经》)、庄子(提出 “顺应自然”)。法家:韩非子(主张“法治”“中央集权”,受秦始皇推崇)。
(2)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及影响: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后,推动了信息的记录与传播,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技术条件。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火药唐末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传入欧洲后改变了战争格局,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指南针宋代应用于航海,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3)李白(唐代诗人):《静夜思》《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杜甫(唐代诗人):《春望》《三吏》《三别》(现实主义代表作)。苏轼(宋代词人):《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声声慢 寻寻觅觅》《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33.(1)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影响: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绞肉机”: 指凡尔登战役
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事件。
(3)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二战后成立联合国。
(4)启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警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和平协商解决矛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