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卧龙寺中学八年级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4、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
1、朗读成诵,并能准确默写课文。
2、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预习参考】
1、《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共49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本文选自《礼记 礼运》。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幼有所长(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2、解释“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像孙中山、谭嗣同、康有为等人。毛泽东更是提出了与之类似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儒家经典著作,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
3、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a大道之行也:
b选贤与能:
c讲信修睦: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e矜、寡、孤、独:
f皆有所养:
g男有分:
h货恶其弃于地也:
i不必藏于己:
j谋闭而不兴:
k盗窃乱贼而不作:
4、归纳整理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2)一词多义
修:讲信修睦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独:故人不独亲其亲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古今异义
贼:古:
今:
大道:古:
今:
归:古:
今:
(4)本文成语
5、根据理解,自主翻译课文。
三、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四、研读探究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基本特征)
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五、难点突破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如何评价“大同”理想?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六、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七、延伸阅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②;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③,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送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④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⑤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注释】①大人世及:大人,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②纪:纲纪,准则。
③知:通“智”。
④著:明,说明。
⑤执:职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既隐:
(2)天下为家:
(3)以睦兄弟:
2、
这段文字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哪些特点?
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用“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挈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分层论述,条理清楚,论理分明。B.
文章先从道理上解说小康社会的特点,然后列举事例加以证明,从而全面具体地阐
述了小康社会的纲领准则。
C.
文中所谓的“小康”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小康”含义相同。
D.
文章简洁有力,论述性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小康社会与“大同”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