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双桥乡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双桥乡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三)(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9 09:22:08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题(三)
(侧重第六单元)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6分)
《马说》的思想意义,决不仅仅是发泄韩愈个人的牢骚和怨恨。在封建社会,压抑人才、埋没志士是普遍的现象。因此,它客观上为封建社会中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表达了愤懑和不平,是对整个封建社会“伯乐不常有”的黑暗的揭露和批判,是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yōng的统治阶级的嘲讽和鞭挞。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昏yōng( ) 鞭挞(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1分)
(3)“知人善任”中“任”的意思是 ( )(1分)
A.职务 B.任用 C.任凭;听凭 D.担任
(4)请提取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_____________。(2分)
2.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和’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7分)
源流追踪
(1)“和”金文写作,是的省略,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乐音美妙谐调;“”即说话、言论。“”“”以后者比喻前者。“(郑)纲等从而和之,议始定”即用其本义: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则用其引申义:__________。(2分)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3分)
①夫和(不同因素和谐相处)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国语·郑语》)
②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
③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
“和”远流长
(3)3月22日“国际幸福日”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和’美中国”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2分)
3.根据语境,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6分)
主持人:经典不厌百回读。泛舟书海,我们可以领略别样的风景。
小语:《经典常谈》是按照我国古代经、史、子、(1) 分类法,介绍我国诸多复杂的历史典籍和思想文化,所以最适合选择性阅读。(1分)
小文:摘抄,也可以变成提要。例如:保尔的三个人生阶段,从社会底层挣扎的贫苦少年到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2) 。(1分)
小杭:是的。影响保尔成长的也有三个人物,兄长阿尔焦姆,集严爱于一身,无私支持与保护保尔成长;还有……
(3)根据作品内容,选出正确的一项( )(2分)
A.革命导师朱赫来,善解人意,聪明能干,善于组织有反抗精神。
B.志同道合的妻子丽达,漂亮机智,心地善良,热爱共产主义且爱憎分明。
C.儿时学徒玩伴亚瑟,勇敢蜕变,视死如归,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成为革命斗士。
小州:经典作品是输出,会教给读者什么;阅读经典是输入,读者能学到什么。
(4)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其一,说明“教学可以相长”的道理 。(2分)
A.《经典常谈》 B.《贝多芬传》 C.《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主持人: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
4.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6分)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白居易 《卖炭翁》 如果能生活在“讲信修睦”的理想社会中,就不会产生身上只穿着单薄衣服,却希望天更冷的矛盾心理。 ①   ,    。
柳宗元 ②《  》 运用比喻生动描写出溪身曲折蜿蜒。 ③   ,    。
庄子 《北冥有鱼》 描述大鹏迁徙南冥气势。 ④ 水击三千里 ,  。
二、阅读与鉴赏(4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5分)
石壕吏(节选)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暮投”两句写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B.“老翁”两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说明老妇家深受抓丁之苦,已有准备。
C.“吏呼”两句通过“吏”与“妇”的尖锐矛盾,在强烈对照中渲染了悍吏如狼似虎的横蛮气势。
D.这首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篇之一,反映的是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以及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6.这首诗以“石壕吏”为题,却略写小吏,详写老妇人,为什么 (3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俄而希有鸟①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②。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③。
(节选自李白《大鹏赋》)
【丙】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①希有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异鸟。②跨蹑地络,周旋天纲:跨越疆域的界限,盘桓上天的纲维。③藩篱:指认识事物的局限。
7.请根据以下方法推测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方法 文中字词 提示 你的解释
联系语境 志怪者也 《齐谐》这本书是→?怪事的 (1)
查字典 亦若是则已矣 ①如,像;⑵你;⑶比得上,及 (2)(填序号)
课内迁移 俄而希有鸟 俄而雪骤 (3)
成语推断 左翼蔽乎东荒 遮天蔽日 (4)
8.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9.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道理。
B.【乙】文以“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侧面写出希有鸟之大,以“伟哉鹏乎”正面写出大鹏之“伟”,以同登“寥廓”突出“二禽”为同类的特点。
C.【丙】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告诉李邕,你别看我年轻,可我满腹才学,终有一日将大鹏展翅,成就一番伟业。
D.【甲】文选自《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11.“大鹏”这个形象从《逍遥游》一文脱化而来,在李白《大鹏赋》中定型。从此,“大鹏”作为一个壮志凌云,搏击万里的形象,彪炳于文学史册,但庄子和李白借此形象寄寓的思想情感却有差别。请阅读以上材料,探究两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①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穿着花棉袄跳舞的机器人成了整场晚会炫酷的“显眼包”。这群“显眼包”名为H1,年仅一岁半,背后的研发企业杭州宇树科技是一家专门做四足机器人的新创公司。
②此次春晚表演,H1团队以独特的“机械骨骼”形象示人,刻意营造与真人舞者的“反差萌”。它们自带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以及全身AI运动控制等高科技,宛如超强“外挂”,确保步伐稳健、动作整齐。其中,H1身藏“秘密武器”——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凭借先进的AI算法,H1不仅能精准跟上音乐节奏,更能体悟舞蹈韵味,实时调整动作,跳出“智能舞蹈”。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5年2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哪吒2》用科技为传统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掀起了一场视觉革命。影片将永定土楼、敦煌壁画融入场景设计,让混天绫的飘动轨迹暗合书法笔意——这种“新国风”美学,既非简单复刻传统,亦非一味迎合西方审美,而是以科技为媒介创造的文化“第三空间”。
②影片将《山海经》中的神话元素与赛博朋克美学结合,重构了东海龙宫的视觉体系,传统水墨的晕染效果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融入3D动画,让“蛟龙入海”的传说既保留古典意境,又充满未来感。这种技术突破并非炫技,而是对中国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
③《哪吒2》的爆火背后,是中国动画产业链的全面升级。4000人团队耗时五年,以“死磕精神”完成从剧本打磨到特效合成的全流程闭环。影片所用到的渲染技术、动作捕捉技术也让中国动画完成了从“技术输入”到“标准输出”的转身。技术创新使得《哪吒2》能以日均数亿元的票房横扫市场,更让纽约时报广场的巨屏预告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实力宣言。
④当“哪吒”脚踏风火轮冲出国门时,他承载的不仅是角色的命运转折,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的新生。中国正以“科技+文化”的双螺旋基因,深度参与全球文化格局的重构。这不仅是产业的崛起,更是文明对话的启航——在这里,混天绫舞动的是东方美学的韵律,而风火轮燃烧的是人类对创新的永恒渴望。
(选自《新华日报》2025年2月18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这个春天,代码、机械臂与画笔,正以另一种方式勾勒出中国科技创新的时代剪影。
②当DeepSeek的开源革命如星火般点亮代码开发者的屏幕,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特效团队用数字光影重构东方神话,当穿着花棉袄的国产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扭起秧歌——我们蓦然发现,这个古老国度最澎湃的动能,正藏在一群年轻人的眼眸之中。而人形机器人胸前的那一抹东方红,恰似中国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破云穿雾的隐喻。
③“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这句振聋发聩的研判,在2025年有了更为具象的演绎。外部的封锁与围堵,非但没有阻碍我国科技前进的步伐,反而成为新质生产力“觉醒”的催化剂。从实验室里的点点微光,到产业化进程中的燎原之势,一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路径愈发清晰。
④2021年祝融号在火星上留下第一行车辙时,“入场”火星探测晚了60年的中国人,十分争气地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3年后,嫦娥六号带回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这一壮举让美国主动提出数据共享请求;如今,DeepSeek的崛起,更是打破了西方“集成电路制程优势就是人工智能技术霸权”的迷信……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印证了一个真理:关键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只能诞生于自主创新的熔炉。
⑤这种“破壁”,不仅发生在“硬科技”领域。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中国天眼”FAST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样本,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这些重大科学成果,正是我国基础研究“长期主义”的最佳注脚。这背后,是对“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的深刻认知,更是对破解“卡脖子”之痛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坚守。
⑥今年,中国科技创新也迎来新坐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热点论文数量世界排名保持第一;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国家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这不仅是政策文本的排序,更是国家意志的宣示。
⑦大国意志还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投入里: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过去5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经费投入增加了1倍;也体现在不断升级的政策工具箱里: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更大自主权,将广大科技人员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
⑧历史或许会铭记这个春天。AI与人形机器人正模糊物理与数字的边界,新能源与核聚变重构能源安全的逻辑,量子计算与脑机接口酝酿着下一次科技革命。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5年3月5日,有删改)
12.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机器人H1之所以能在蛇年春晚舞台大放异彩,主要因为它跳的舞蹈营造了祥和的氛围,表达了欢庆佳节的美好心情。
B.《哪吒2》的上映,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它彰显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表达。
C.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大国意志,给艺术创作、给科技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理念变革,激发了源头活水,释放了创新活力。
D.无论是机器人扭秧歌,还是《哪吒2》爆火,抑或DeepSeek的出圈,都体现了中国“科技+文化”双螺旋基因的硕果。
13.《哪吒2》导演饺子说:“能够把生活中领悟到的或看到的东西糅进作品,关键是还能在艺术和技术的关卡面前‘死磕’。”材料二中哪些地方可看出他是言行一致的?(3分)
14.材料三中说“而人形机器人胸前的那一抹东方红,恰似中国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破云穿雾的隐喻。”结合材料一,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5.学校举办“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主题论坛,请你作为学生代表,以“这是一个科技的春天”为开头即兴演讲。要求:①紧扣论坛主题;②能恰当引用上述材料中的事例或数据;③字数100字左右,标点符号不占格。(3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冒出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一起床便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的第三天,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了。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最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我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下,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我在晨起后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的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很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枝干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⑥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时,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很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衬托。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一位老人从小杏树下经过,正抬头张望新绽的叶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有改动)
16. 请梳理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3 分)
时间 小杏树的变化 “我”的情感
二月 萌芽发生 期待
三月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四月 花自凋零 担忧→(3)______________→感动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第③段中的“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与朱自清《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都是在写花的静态美。
B. 第⑥段中的“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不仅表明作者对这场大风记忆深刻,更主要的是表现出作者对这棵小杏树时时刻刻的关切。
C. “我”一路见证小杏树的成长,感受它的外形美,领悟它的精神美。
D. 小杏树与周围的草木和谐共存,心无旁骛地生长,让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
18. 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2 分)
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
19. 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
(1)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呢?我有些惴惴不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0. 作者称“窗前的杏树”为“小杏树”,你如何理解这个称呼?(3 分)
三、写作(50 分)
21. 生活中,很多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因为坚持、努力、奋斗、勇敢……最后变成可能。请以《不可能的可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表达要连贯;(2)不套作、不抄袭;(3)不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600 字。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题(三)
(侧重第六单元)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6分)
《马说》的思想意义,决不仅仅是发泄韩愈个人的牢骚和怨恨。在封建社会,压抑人才、埋没志士是普遍的现象。因此,它客观上为封建社会中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表达了愤懑和不平,是对整个封建社会“伯乐不常有”的黑暗的揭露和批判,是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yōng的统治阶级的嘲讽和鞭挞。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昏yōng( ) 鞭挞(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1分)
(3)“知人善任”中“任”的意思是 ( )(1分)
A.职务 B.任用 C.任凭;听凭 D.担任
(4)请提取文中画线句子的主干:_____________。(2分)
【答案】(1)mèn 庸 tà (2)决不 绝不 (3)B (4)它表达了愤懑和不平
2.在我国,“和”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和’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7分)
源流追踪
(1)“和”金文写作,是的省略,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乐音美妙谐调;“”即说话、言论。“”“”以后者比喻前者。“(郑)纲等从而和之,议始定”即用其本义:__________。“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则用其引申义:__________。(2分)
【答案】言论相互响应、谐调(或声音相应);和睦
【解析】本题考查字义解释。根据材料中金文“和”的字形和“乐音美妙谐调”“说话、言论”等内容,可以得出其本义;根据语句“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若是境内和睦,便不会觉得人少;若是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的意思,可推知“和”的引申义是“和睦”。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和”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3分)
①夫和(不同因素和谐相处)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国语·郑语》)
②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
③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周易·乾》)
【答案】和而不同(或和实生物);敬畏自然(或不违天时、取之有度);天人合一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第一个材料是告诉我们要和谐相处而不能完全相同,即“和而不同”或“和实生物”;第二个材料告诉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即“敬畏自然(或不违天时、取之有度)”;第三个材料告诉我们人要和天地、日月、四时相互协调,即“天人合一”。
“和”远流长
(3)3月22日“国际幸福日”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和’美中国”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2分)
【答案】(示例1)举办“人类和谐发展,共筑幸福”主题演讲或征文活动,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
(示例2)开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繁衍的环境”志愿者宣传活动,向社会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示例3)举办“拯救濒危生物”图文展览,让人们更多了解濒危生物相继灭绝的可怕现实。
(示例4)开展“扫黑除恶”手抄报展览活动,宣传国家扫黑除恶的法律法规以及取得的成果。
(示例5)开展“杜绝校园暴力,创建和美校园”专项教育治理活动,做好自尊自律、防微杜渐工作。
(示例6)开展向学校贫困生爱心捐助活动,与他们共铸美好理想。
【解析】本题考查活动倡议。要结合“‘和’美中国”的主题,列出贴近自身实际的活动,并简要说明。
3.根据语境,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6分)
主持人:经典不厌百回读。泛舟书海,我们可以领略别样的风景。
小语:《经典常谈》是按照我国古代经、史、子、(1) 分类法,介绍我国诸多复杂的历史典籍和思想文化,所以最适合选择性阅读。(1分)
小文:摘抄,也可以变成提要。例如:保尔的三个人生阶段,从社会底层挣扎的贫苦少年到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2) 。(1分)
小杭:是的。影响保尔成长的也有三个人物,兄长阿尔焦姆,集严爱于一身,无私支持与保护保尔成长;还有……
(3)根据作品内容,选出正确的一项( )(2分)
A.革命导师朱赫来,善解人意,聪明能干,善于组织有反抗精神。
B.志同道合的妻子丽达,漂亮机智,心地善良,热爱共产主义且爱憎分明。
C.儿时学徒玩伴亚瑟,勇敢蜕变,视死如归,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成为革命斗士。
小州:经典作品是输出,会教给读者什么;阅读经典是输入,读者能学到什么。
(4)请你从下列名著中选择其一,说明“教学可以相长”的道理 。(2分)
A.《经典常谈》 B.《贝多芬传》 C.《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主持人: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个和我们走过一段的人都值得感激。
【答案】 (1) 集 (2) 身残志坚,依然创作,具有钢铁般的意志,践行生命的誓言。 (3) A
(4)示例一:《经典常谈》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这启示我勤奋努力才能学有所成。
示例二:《贝多芬传》介绍了贝多芬苦难而又辉煌的一生,面对亲人离世、疾病、灾难等等不幸,贝多芬用坚强奏响了自己的生命交响乐。我要学习他勇于扼住命运的喉咙的精神,奋发努力,不断成长。
示例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的烦恼与乐趣等。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希望我们学会生活,去发展,去创造,保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趣味的殷切希望。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按照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梳理了《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以及《文第十三》等经典内容,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容易激发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亲近经典,了解经典。
保尔的三个人生阶段:1.年少无知、惹是生非、受尽侮辱阶段。补考时往神父的面灰里洒烟末儿,被开除。十二岁去车站餐厅当伙夫,受尽侮辱和折磨。一次值两天两夜的连班时实在太困以致睡着了,忘记了关水龙头,不仅被打得半死,还被辞退。2.革命意识初步萌发,走上革命道路阶段。从彼得留拉匪兵的手中解救了朱赫来,被维克多出卖,关进监狱。在监狱里被殴打,受尽折磨,即将被处死,后来匪徒在接受“大头目”的检阅时,错放了保尔。在冬妮亚家中作短暂的休息后参加了红军,一次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大腿,后又感染伤寒,可病没有痊愈便又参加了战争。3.凭着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实现生命意义的伟大阶段。与达雅结为夫妻,指导她参加革命工作,同时自己也得到她的照顾,在双目失明又瘫痪的情况下开始写作。保尔战胜病魔和伤痛,完成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
B.保尔的妻子叫达雅,而非丽达。丽达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深爱的对象。漂亮、机智,打扮简单而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C.亚瑟是《牛虻》的主人公,而非保尔的学徒玩伴。
故选A。
学生可从经典的主要内容、语言表达、写作特色、作品思想等方面来谈其输出;针对个人阅读后的影响、启迪、认识、改变等来谈读者输入。
④示例一:《经典常谈》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这启示我勤奋努力才能学有所成。
示例二:《贝多芬传》介绍了贝多芬苦难而又辉煌的一生,面对亲人离世、疾病、灾难等等不幸,贝多芬用坚强奏响了自己的生命交响乐。我要学习他勇于扼住命运的喉咙的精神,奋发努力,不断成长。
示例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的形式,每次一个话题,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参与社会运动以及人生的烦恼与乐趣等。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希望我们学会生活,去发展,去创造,保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趣味的殷切希望。
4.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6分)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白居易 《卖炭翁》 如果能生活在“讲信修睦”的理想社会中,就不会产生身上只穿着单薄衣服,却希望天更冷的矛盾心理。 ①   ,    。
柳宗元 ②《  》 运用比喻生动描写出溪身曲折蜿蜒。 ③   ,    。
庄子 《北冥有鱼》 描述大鹏迁徙南冥气势。 ④ 水击三千里 ,  。
【答案】①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②《小石潭记》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二、阅读与鉴赏(4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5分)
石壕吏(节选)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暮投”两句写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B.“老翁”两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说明老妇家深受抓丁之苦,已有准备。
C.“吏呼”两句通过“吏”与“妇”的尖锐矛盾,在强烈对照中渲染了悍吏如狼似虎的横蛮气势。
D.这首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篇之一,反映的是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以及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答案】A(是诗人“暮投”即夜间投宿石壕村,并未写差役“急奔而来”)
6.这首诗以“石壕吏”为题,却略写小吏,详写老妇人,为什么 (3分)
【答案】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俄而希有鸟①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②。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③。
(节选自李白《大鹏赋》)
【丙】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①希有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异鸟。②跨蹑地络,周旋天纲:跨越疆域的界限,盘桓上天的纲维。③藩篱:指认识事物的局限。
7.请根据以下方法推测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方法 文中字词 提示 你的解释
联系语境 志怪者也 《齐谐》这本书是→?怪事的 (1)
查字典 亦若是则已矣 ①如,像;⑵你;⑶比得上,及 (2)(填序号)
课内迁移 俄而希有鸟 俄而雪骤 (3)
成语推断 左翼蔽乎东荒 遮天蔽日 (4)
【答案】(1)记载(2)①(3)不久,一会儿(4)遮盖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含义。
(1)“志”读作“zhì”,常理解为“心意、志向、记载、标记”。根据语境推断:《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据此推测“志怪者也”中的“志”理解为“记载”。“志怪者也”句意:是一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2)根据查阅词典法确定选①。“亦若是则已矣” 译为: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若:如,像。
(3)联系课文解释:“俄而雪骤” 意思是“不久,雪下得大了”。俄而:不久,一会儿。据此可知“俄而希有鸟”中的“俄而”理解为“不久,一会儿”。“俄而希有鸟”句意:不久,有一只希有鸟。
(4)根据成语推断法:“遮天蔽日” 指遮住天空和太阳:遮:遮盖。据此推断“左翼蔽乎东荒”中的“遮”理解为“遮盖”。“左翼蔽乎东荒” 句意:我的左翼能遮挡东方极远之处。
8.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答案】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以根据文言虚词、语气词以及句意进行做答。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翻译为:这两只鸟都已经飞上了辽阔的天空,而那些斥鷃一类的小鸟,因囿于自己的见识,而徒自对他们发出嘲笑。“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是转折关系,“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是主谓关系,据此可知断句为: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9.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答案】(1)大鹏用力鼓动翅膀飞翔,翅膀(大得)像悬挂在天边的云。
(2)于是(或“在这时”)大鹏答应它的要求,高兴地随它一起飞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其,它的。若,好像。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2)于是,在这时。许,答应。欣然,高兴的样子。随,跟随。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道理。
B.【乙】文以“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侧面写出希有鸟之大,以“伟哉鹏乎”正面写出大鹏之“伟”,以同登“寥廓”突出“二禽”为同类的特点。
C.【丙】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告诉李邕,你别看我年轻,可我满腹才学,终有一日将大鹏展翅,成就一番伟业。
D.【甲】文选自《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赏析。
B.“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是正面写出希有鸟之大;“侧面”错误;故选B。
11.“大鹏”这个形象从《逍遥游》一文脱化而来,在李白《大鹏赋》中定型。从此,“大鹏”作为一个壮志凌云,搏击万里的形象,彪炳于文学史册,但庄子和李白借此形象寄寓的思想情感却有差别。请阅读以上材料,探究两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庄子以大鹏寄寓了万物皆有所依凭,自由是相对的之道理;李白以大鹏自比,寄托了自己的远大抱负,表现了想要摆脱现实羁绊,追求自由的理想。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庄子:“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运用了夸张手法。大鹏之大与野马尘埃之小形成了对比。联系“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可知,庄子的思想是万物的运动都有所凭依,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都是相对的。
李白:乙文运用对比手法,大鹏“登于寥廓”与斥鷃之辈的“空见笑于藩篱”形成了对比。李白自比大鹏,表达自己高远的理想所抱负,以大鹏“登于寥廓”,表现了他想脱离现实的羁绊,追求自由的理想。丙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
【乙】不久,希有鸟看见了大鹏,它对大鹏说:“大鹏你真伟大啊,这真是让我高兴的事。我右边的翅膀能覆盖西方极远之处,我的左翼能遮挡东方极远之处。跨越疆域的界限,盘桓上天的纲维。以恍惚作为巢穴,把虚无当成场地。我呼唤你同游,你和我一起飞翔吧。”大鹏于是答应了它的要求,高兴地随它飞去。这两只鸟都已经飞上了辽阔的天空,而那些斥鷃一类的小鸟,因囿于自己的见识,而徒自对他们发出嘲笑。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①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穿着花棉袄跳舞的机器人成了整场晚会炫酷的“显眼包”。这群“显眼包”名为H1,年仅一岁半,背后的研发企业杭州宇树科技是一家专门做四足机器人的新创公司。
②此次春晚表演,H1团队以独特的“机械骨骼”形象示人,刻意营造与真人舞者的“反差萌”。它们自带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以及全身AI运动控制等高科技,宛如超强“外挂”,确保步伐稳健、动作整齐。其中,H1身藏“秘密武器”——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凭借先进的AI算法,H1不仅能精准跟上音乐节奏,更能体悟舞蹈韵味,实时调整动作,跳出“智能舞蹈”。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5年2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哪吒2》用科技为传统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掀起了一场视觉革命。影片将永定土楼、敦煌壁画融入场景设计,让混天绫的飘动轨迹暗合书法笔意——这种“新国风”美学,既非简单复刻传统,亦非一味迎合西方审美,而是以科技为媒介创造的文化“第三空间”。
②影片将《山海经》中的神话元素与赛博朋克美学结合,重构了东海龙宫的视觉体系,传统水墨的晕染效果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融入3D动画,让“蛟龙入海”的传说既保留古典意境,又充满未来感。这种技术突破并非炫技,而是对中国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
③《哪吒2》的爆火背后,是中国动画产业链的全面升级。4000人团队耗时五年,以“死磕精神”完成从剧本打磨到特效合成的全流程闭环。影片所用到的渲染技术、动作捕捉技术也让中国动画完成了从“技术输入”到“标准输出”的转身。技术创新使得《哪吒2》能以日均数亿元的票房横扫市场,更让纽约时报广场的巨屏预告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实力宣言。
④当“哪吒”脚踏风火轮冲出国门时,他承载的不仅是角色的命运转折,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的新生。中国正以“科技+文化”的双螺旋基因,深度参与全球文化格局的重构。这不仅是产业的崛起,更是文明对话的启航——在这里,混天绫舞动的是东方美学的韵律,而风火轮燃烧的是人类对创新的永恒渴望。
(选自《新华日报》2025年2月18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这个春天,代码、机械臂与画笔,正以另一种方式勾勒出中国科技创新的时代剪影。
②当DeepSeek的开源革命如星火般点亮代码开发者的屏幕,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特效团队用数字光影重构东方神话,当穿着花棉袄的国产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扭起秧歌——我们蓦然发现,这个古老国度最澎湃的动能,正藏在一群年轻人的眼眸之中。而人形机器人胸前的那一抹东方红,恰似中国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破云穿雾的隐喻。
③“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这句振聋发聩的研判,在2025年有了更为具象的演绎。外部的封锁与围堵,非但没有阻碍我国科技前进的步伐,反而成为新质生产力“觉醒”的催化剂。从实验室里的点点微光,到产业化进程中的燎原之势,一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路径愈发清晰。
④2021年祝融号在火星上留下第一行车辙时,“入场”火星探测晚了60年的中国人,十分争气地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3年后,嫦娥六号带回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这一壮举让美国主动提出数据共享请求;如今,DeepSeek的崛起,更是打破了西方“集成电路制程优势就是人工智能技术霸权”的迷信……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印证了一个真理:关键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只能诞生于自主创新的熔炉。
⑤这种“破壁”,不仅发生在“硬科技”领域。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中国天眼”FAST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样本,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这些重大科学成果,正是我国基础研究“长期主义”的最佳注脚。这背后,是对“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的深刻认知,更是对破解“卡脖子”之痛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坚守。
⑥今年,中国科技创新也迎来新坐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热点论文数量世界排名保持第一;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国家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这不仅是政策文本的排序,更是国家意志的宣示。
⑦大国意志还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投入里: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过去5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经费投入增加了1倍;也体现在不断升级的政策工具箱里: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更大自主权,将广大科技人员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
⑧历史或许会铭记这个春天。AI与人形机器人正模糊物理与数字的边界,新能源与核聚变重构能源安全的逻辑,量子计算与脑机接口酝酿着下一次科技革命。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5年3月5日,有删改)
12.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机器人H1之所以能在蛇年春晚舞台大放异彩,主要因为它跳的舞蹈营造了祥和的氛围,表达了欢庆佳节的美好心情。
B.《哪吒2》的上映,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它彰显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表达。
C.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大国意志,给艺术创作、给科技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理念变革,激发了源头活水,释放了创新活力。
D.无论是机器人扭秧歌,还是《哪吒2》爆火,抑或DeepSeek的出圈,都体现了中国“科技+文化”双螺旋基因的硕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A.不正确。根据材料一第②段“此次春晚表演,H1 团队以独特的‘机械骨骼’形象示人,刻意营造与真人舞者的‘反差萌’。它们自带高精度 3D 激光 SLAM 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以及全身 AI 运动控制等高科技,宛如超强‘外挂’,确保步伐稳健、动作整齐”可知,机器人 H1 在春晚舞台大放异彩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形象和先进的高科技,而非“跳的舞蹈营造了祥和的氛围,表达了欢庆佳节的美好心情”,A选项错误。
故选A。
13.《哪吒2》导演饺子说:“能够把生活中领悟到的或看到的东西糅进作品,关键是还能在艺术和技术的关卡面前‘死磕’。”材料二中哪些地方可看出他是言行一致的?(3分)
【答案】《哪吒2》将永定土楼、敦煌壁画融入场景设计,让混天绫飘动轨迹暗合书法笔意;把《山海经》神话元素与赛博朋克美学结合,用“动态水墨渲染引擎”让传统水墨融入3D动画;4000人团队耗时五年完成从剧本打磨到特效合成的全流程闭环,这些都体现了他在艺术和技术上的“死磕”。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
从材料二第①段“影片将永定土楼、敦煌壁画融入场景设计,让混天绫的飘动轨迹暗合书法笔意 —— 这种‘新国风’美学,既非简单复刻传统,亦非一味迎合西方审美,而是以科技为媒介创造的文化‘第三空间’”,可以看出导演将生活中看到的永定土楼、敦煌壁画等元素融入作品,在艺术上进行创新;
从第②段“影片将《山海经》中的神话元素与赛博朋克美学结合,重构了东海龙宫的视觉体系,传统水墨的晕染效果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融入 3D 动画,让‘蛟龙入海’的传说既保留古典意境,又充满未来感”,体现了导演在技术上的创新和 “死磕”;
从第③段“《哪吒 2》的爆火背后,是中国动画产业链的全面升级。4000 人团队耗时五年,以‘死磕精神’完成从剧本打磨到特效合成的全流程闭环”,可以看出整个团队在艺术和技术的各个环节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体现了“死磕”精神。
14.材料三中说“而人形机器人胸前的那一抹东方红,恰似中国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破云穿雾的隐喻。”结合材料一,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人形机器人HI胸前的东方红,代表着中国元素。它在春晚舞台展现出中国先进的科技,如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等技术,象征着中国科技创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突破困境,不断发展,取得成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人形机器人 H1 胸前的东方红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它们自带高精度 3D 激光 SLAM 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以及全身 AI 运动控制等高科技,宛如超强‘外挂’,确保步伐稳健、动作整齐。其中,H1 身藏‘秘密武器’——AI 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凭借先进的 AI 算法,H1 不仅能精准跟上音乐节奏,更能体悟舞蹈韵味,实时调整动作,跳出‘智能舞蹈’”可知,机器人 H1 展现出了中国先进的科技水平。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着外部的封锁与围堵等挑战,但就像机器人 H1 凭借先进技术在春晚舞台大放异彩一样,中国科技创新也在困境中不断突破,取得成果,“东方红”象征着中国科技创新在艰难的国际环境中突破重重困难,不断发展,所以说人形机器人胸前的那一抹东方红,恰似中国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破云穿雾的隐喻。
15.学校举办“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主题论坛,请你作为学生代表,以“这是一个科技的春天”为开头即兴演讲。要求:①紧扣论坛主题;②能恰当引用上述材料中的事例或数据;③字数100字左右,标点符号不占格。(3分)
【答案】这是一个科技的春天!机器人HI在春晚大显身手,《哪吒2》用科技演绎东方神话。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球创新指数升至第11位。让我们在科技浪潮中,用创新续写辉煌!
这三则材料围绕科技展开。材料一介绍春晚跳舞机器人 H1 的先进技术;材料二讲述《哪吒 2》借科技实现传统文化创新及动画产业链升级;材料三阐述中国科技创新在多领域突破,投入增加,成果显著。三则材料共同展现科技赋能各领域,凸显中国科技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彰显“科技 + 文化”融合的魅力与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演讲开头点明“这是一个科技的春天”,接着结合材料内容,列举机器人H1在春晚的表现、《哪吒 2》用科技演绎东方神话的例子,体现科技对文化创新的赋能,再引用材料三中中国科技创新的成果数据“全球创新指数升至第11位”,最后呼吁大家在科技浪潮中创新,紧扣“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的主题,满足字数要求。
示例一:这是一个科技的春天!春晚舞台上,机器人H1凭借先进科技跳出灵动舞步,《哪吒 2》借科技让传统文化绽放新光彩。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 475.6 万件。让我们搭乘科技快车,推动文化创新,奔赴美好未来。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窗前的杏树
陈海强
①第一眼看到小杏树开花,我悄悄说了句:“从此算是住进杏花村啦。”十多年前的冬天,我抱着最后一箱子图书搬进这处房子。一天清晨,我隐约看见有花枝在窗外浮动,疑心看花了眼,于是出门抵近观察,结果遇见了伫立在晨曦中的小杏树。
②农历二月,小杏树准时复苏,枝头冒出繁星般的蓓蕾。窗含杏花春意闹啊!我知道一场花事已经临近了。小杏树还是那么认真地遵守着与春天的约定,早早便在春风中呼唤着我。春分之后,昼渐渐长了,夜渐渐短了,小杏树枝头的蓓蕾已愈发饱满,似乎一阵暖风,就可以拉开枝头舞台的帷幕。一连几日,我一起床便跑到小杏树下寻觅第一朵绽放的杏花。春分后的第三天,天蒙蒙亮,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
③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热热闹闹。我自然知道,眼前的繁花似锦很快就要零落成泥了。于是,拍摄杏花成了工作之余最要紧的事情。有几天事情稍多,白日里误了时辰,我就在夜里打开闪光灯拍。黑暗的背景下,花朵瞬间被照亮,恍如夜空里的星星。夜里有雨随风而至,我在晨起后捡起几朵杏花,放在手心端详,花茎上毛茸茸的细节纤毫毕现。这才看清,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
④或许,小杏树并不小,甚至可能与我同庚呢。我唤其为小杏树,是因为它前后左右都是高大的树木——七八米开外的大柳树很粗,根深势大,郁郁葱葱。而在大柳树和小杏树之间尚有从地面就分叉的大香椿树,挤挤挨挨将小杏树头顶的天空全都掠去了。然而,挡在杏树上的浓荫,主要还是来自一株大柿子树。此树年年枝繁叶茂,结出的柿子足有小儿拳头大小。
⑤去年夏天,一场风雨来临,我真真切切地听到“咔嚓”一声巨响。这声音是从大柳树上传来的,一根粗壮的枝丫开裂了,露出近一米长的缝隙。维护树木的工作人员闻讯赶来,观察后决定将这段枝杈锯掉,以免哪天掉落伤人。工作人员发动电锯后登高爬低忙活了整整半天,巨大的枝干在嘶吼的电锯声中落下。那在空中立体舒展的枝叶如今平平地铺在地面上,竟然覆盖了整个草坪。小杏树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似乎一大片乌云忽然散去了。然而,只过了几个星期,这片空中区域就被小杏树一左一右的大香椿树和柿子树联手占领了。仰望着重新聚拢的浓荫,我的心头升起无可奈何的怅然。
⑥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有段时间,我短暂地居家办公,便有了更多时间注意小杏树。我惊奇地发现,每天都有麻雀呼朋引伴地飞到枝头啄食花蕊,一时间花瓣如雪片般坠落。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到了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呢?我有些惴惴不安,趴在窗口向外张望,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小杏树黑黝黝的枝条,正在风中摇晃出健康的光泽。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⑦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时,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身处逼仄之地,依然一年年努力地开花结果,我渐渐觉出小杏树很了不起,常常拎起一桶清水去浇灌。有时,我也会顺带浇灌小杏树周围的树木和花草。因为,我渐渐明白了,小杏树的美,离不开周围一草一木的衬托。它们之间似乎相互竞争,但好像也在相互成就。又或许,它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复杂的问题,因为一草一木全都在认认真真地赴岁月之约,心无旁骛地走在万物生长的春天。
⑧二月萌芽发生,三月蓓蕾初绽,四月花自凋零。这个过程,我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时,隔着玻璃,看到窗外的小杏树焕然一新,似锦的繁花已经落尽,新叶正在风中闪亮。一位老人从小杏树下经过,正抬头张望新绽的叶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杏树枝头风吹过的声响。我想,那正是万物生长的律动。 (有改动)
16. 请梳理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3 分)
时间 小杏树的变化 “我”的情感
二月 萌芽发生 期待
三月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四月 花自凋零 担忧→(3)______________→感动
【答案】 (1)蓓蕾绽放 (2)欢喜 (3)惴惴不安
【解析】第(1)空,由第⑧段中的“三月蓓蕾初绽”可知,小杏树在三月的变化是:蓓蕾绽放;第(2)空,由第②段中的“我站在树下张望,见一朵粉扑扑的花儿盘踞在向阳的高枝上,花瓣沐浴着晨光”,第③段中的“接下来的日子,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开得热热闹闹”可知,杏花开放后,“我”的情感是:欢喜;第(3)空,由第⑥段中的“有时候,我从小杏树下走过,看到小路上已经撒满落花,不禁担忧树上还能结几枚杏子”“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小杏树上的繁花会不会被风刮掉呢?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呢?我有些惴惴不安”,以及第⑦段中的“于是,当我再次看到小杏树在窗外探身起舞的样子时,心里涌上莫名的感动”可知,“我”的情感变化是:担忧→惴惴不安→感动。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第③段中的“杏花就赶着趟儿绽放了”与朱自清《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都是在写花的静态美。
B. 第⑥段中的“三月的第十八个黄昏”不仅表明作者对这场大风记忆深刻,更主要的是表现出作者对这棵小杏树时时刻刻的关切。
C. “我”一路见证小杏树的成长,感受它的外形美,领悟它的精神美。
D. 小杏树与周围的草木和谐共存,心无旁骛地生长,让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
【答案】A
【解析】A. 这两句都写了花次第开放的动态美,不是静态美。故选A。
18. 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2 分)
一朵杏花在成为一枚青杏之前,还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
【答案】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上文写小杏树的生长空间被大树挤占的内容,引起下文对杏花被麻雀啄食、被大风吹刮的描写。
19. 请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
(1)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呢?我有些惴惴不安。(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答案】 (1)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杏花比作“枝形吊灯”,将“花蒂”比作“小提篮”,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绽放时的美丽形态,表达了作者对杏花的喜爱之情。
(2)该句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小杏树枝头孕育的青杏会不会被刮落的担忧,与下文小杏树在风中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形成对比,突出了小杏树的顽强以及所拥有的生存智慧。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1)“杏花像微缩的枝形吊灯”,这里把杏花比作了“枝形吊灯”;“豆绿色的花蒂如瓶状,匀称地张开五指般的赭色花托,像个小提篮盛着五枚素净的花瓣儿”,这里把“花蒂”比作“小提篮”。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绽放时的美丽形态,表达了作者对杏花的喜爱之情。
(2)结合前文中的“一场大风袭来,院子里叮叮当当响成一片,被风摧折的枯枝噼噼啪啪坠落着”可知,“小杏树会不会失去孕育在枝头的青杏呢?我有些惴惴不安”是“我”对小杏树枝头孕育的青杏会不会被刮落的担忧,是心理描写。结合下文中的“却发现大风中的小杏树临危不乱、气定神闲”“与那些在风雨中折枝断杈的大树相比,这小小的杏树,似乎拥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可知,此处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小杏树枝头孕育的青杏会不会被刮落的担忧,与下文小杏树在风中临危不乱、气定神闲形成对比,突出了小杏树的顽强以及所拥有的生存智慧。
20. 作者称“窗前的杏树”为“小杏树”,你如何理解这个称呼?(3 分)
【答案】(1)杏树与周围的大柳树等比起来,是小的。(2)虽然杏树生长空间受到了限制,但它却能健康地生长,与大树和谐共生、相互成就,说明杏树虽小,但却有自己大的生存智慧。(3)“小杏树”这一称呼表达了作者对杏树的喜爱、怜惜和敬佩之情。
三、写作(50 分)
21. 生活中,很多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因为坚持、努力、奋斗、勇敢……最后变成可能。请以《不可能的可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表达要连贯;(2)不套作、不抄袭;(3)不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600 字。
【写作指导】
第二,构思选材。按照要求,本文要写成记叙文,要突出从“不可能”到“可能”的变化过程。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最好选择自己经历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事件来写。比如以学习篆刻为例:妈妈帮我报了篆刻培训班,第一次上课,看到要在那么小的章上刻字,我大呼不可能,自己做不到。后来,经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在家中的不断练习,我一点点取得了进步。当课程结束时,我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枚作品,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