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惠安台商投资区张坂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惠安台商投资区张坂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阶段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9 09:4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初二年阶段考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全卷共20题。
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22分)
1.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古诗文。(7分)
畅游书海,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甲(A.干涸 B.干瘪)的心就会得以润泽,思想的火花就会悄然绽放。
阅读游记单元,我们看到奇绝险远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欣赏了奇形怪状、wān①蜒而立的冰塔林;看到威严瑰奇的勃朗峰,欣赏了shùn②息万变、乙(A.浩浩荡荡 B.纷至沓来)的云霞;看到纯净自然的丽江,欣赏了晶莹夺目、令人神迷的玉龙雪山……随着这些作品去遨游和想象世界,让我们增进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2分)
① ②
(2)为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2.请根据提示,在语段横线处补写出空缺的古诗文。(15分)
阅读古诗文单元,我们和诸子百家为友,理解儒家推崇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 , (2) 。”(《大道之行也》)的理想社会纲领,深悟儒家所倡“知困, (3) 。”(《虽有嘉肴》)的奋进哲思;想象庄子笔下的大鹏“水击三千里, (4) 。”(《北冥有鱼》)的朝翔姿态和磅礴气势。我们和文人墨客为友,和常建同游山林古寺,看山光葱茏间鸟儿振翅欢歌,正应了他笔下“ (5) , (6)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禅意;和李白同看静默的山、流动的水,在“ (7) , (8) 。”(《送友人》)的环境中送别;与陆游共赏暮雨黄昏中的梅,以“ (9) , (10) 。”(《卜算子·咏梅》)咏叹其香气不改,精神犹在;与杜甫共叹石壕村老妇一家“存者且偷生, (11) 。”(《石壕吏》)的悲惨处境,从个人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 (12) , (1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美好愿景。我们和黎民百姓为友,怜惜卖炭翁“ (14) , (15) 。”(《卖炭翁》)的矛盾心理。
二、阅读(68分)
(一)名著阅读(6分)
3.班级正在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专题阅读交流会,请你参与。
(1)请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内容,把保尔的成长历程补充完整。(2分)
① 退学 ② ③ 筑路 ④
(2)“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祛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保尔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请你结合小说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析。(4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走近苏轼,游访黄州定慧院,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他的作品】
[甲]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①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定慧院:一作“定惠院”。苏轼元丰三年(1080)初到黄州寓居定慧院。
[乙]
记游定惠院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已五醉①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②,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意非人间也。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为异日拊掌③。
(节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①五醉:苏轼此游在元丰七年(1084),在黄州已经五次见海棠花开,醉饮其下。②市井人:商人。③拊(fǔ),这里指开怀大笑。
【他的“偶像”】
[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4.下列对甲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作于词人初到黄州时,描写了他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
B.词的上阕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C.这首词写孤鸿不肯栖寒枝,独宿荒冷沙洲,运用托物写怀表达志趣。
D.“幽人”与“孤鸿”一独一孤,同病相怜,表现了诗人的悲观绝望。
5.解释加点字。(4分)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请循其本 课内积累法 (1)循:
然以予故 课内迁移法:“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2)故:
则园已易主 成语借鉴法:移风易俗 (3)易:
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 查阅词典法:①到……去;②适应;③舒适。 (4)适: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B.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C.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D.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7.请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竹林花圃皆可喜。
8.再游定慧院,虽仍陷于贬谪黄州的困境,但苏轼的心境却有所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他被贬黄州后心境的变化。(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
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师将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后亮卒,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节选自《三国志 蜀书》,有删改)
9.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文言字词 方法 解释
才美不外见 结合诗句:何时突兀眼前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见:
策之不以其道 词类活用:一狼洞其中(《狼》) (2)策:
先主尝因游观 温故知新: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3)尝:
既无戚容 查阅字典:“戚”的释义——亲戚;忧愁;古代兵器 (4)戚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B.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C.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D.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12.结合甲文,说说韩愈认为“伯乐”应该如何对待“千里马”。同时分析乙文如何用诸葛亮赏识蒋琬的事例对韩愈的观点加以印证。(4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巴山早
彭家河
①川东有大山,秦汉以来就叫巴山。
②乘坐“和谐号”从成都到达州只三个多小时,沿途山势渐陡,但险峰绝谷不多,山水村落田畴在窗口一一展现。从达州到万源,换乘客车,窗外画风陡转,让人热血贲张。放眼望去,庞大的山体上群峰林立,此起彼伏,错落有致。每一座山峰又独自成主峰,连接着大小山丘、坡地、台地又一级一级直伸向山谷。
③首站是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转移到大巴山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同年9月,20万川军“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奋起反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万源保卫战。1934年底,万源保卫战取得胜利,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得以恢复和扩大。
④在战史陈列馆,我们得知,在大巴山南麓的达州市,王维舟创迹了川东北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涌现了李家俊、徐彦刚等多位革命烈士和无数仁人志士,培育了张爱萍、陈伯钧、向守志等50多位共和国将军,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300多位共和国将帅在这片红土地上浴血奋战,留下了深深的革命足迹。巴山巍巍埋忠骨,巴河滔滔颂英烈。大巴山,是座丰碑,也是前进的路标!
⑤大山必有大峡。地处宣汉县境内的巴山大峡谷有百里画廊之美誉,属喀斯特地貌,六大山脉托出十大主峰,山势奇峻,峰丛入云,绿树覆盖,胜景重重,长达300余里,磅礴壮美。循新辟的旅游通道进入桃溪谷,一路山环水绕,景色幽深。进入谷口,寒气袭来,湿润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宛如天然氧吧。我们沿着湿漉漉的栈道前行,两山夹壁,不见天日,激流飞瀑,雪浪震耳。对面数尺外的石壁,有如波浪起伏的褶皱,有如书卷错落的断层,无不令人惊叹。天下之坚者莫过于石,而岩石在这里却暴露出柔软脆弱的一面。壁立千载,水行万里,一个至刚,一个至柔,二者在此呈现出互为转换的痕迹。水在峡谷中奔流,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挂满蕨草藤蔓的岩石,也无法掩藏在大自然伟力下的任意扭曲断裂的过往,太刚则折,太柔则靡,天地之道,刚柔互用,桃溪谷是一部自然水山长卷,也是一部人生哲理长卷。
⑥巴山高,多云雾,自然产茶。大巴山南麓的万源市亦是古老的产茶区,种茶历史悠久,高山富硒茶声名远扬。在万源东南部的八台山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精致小巧的茶文化小镇,茶文化广场上刻录着大巴山区种茶史及茶业发展史。八台山自古就是盐茶古道上交接、补给、休歇、娱乐的重要驿站,也是大巴山富硒茶、药材、鸟兽等山货购销的重要集散地。这里一度茶馆林立,酒肆兴盛。随着交通要道的更改,八台山下的盐茶古道已没入荒草,只有小镇外的雕塑还重现着当年“背二哥”们爬坡上坎的场景。光阴流转,如今的八台山已成为风景名胜区,山下的扶贫安置点也因地制宜打造成茶文化小镇,成为大巴山下的一处新地标。
⑦在准备离开的下午,我们去品尝巴山茶。看着两叶如雀喙、小芽如舌尖的茶叶,我问村民胡运海,这茶就是“巴山雀舌”吗?他说,巴山茶叶品种品牌有多种,我们喝的这种是他自主培育的品种,叫“巴山早”。
⑧巴山早,巴山早!我细细品味这个名字,更觉意味深长。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成都到达州沿途山势渐陡但险峰绝谷不多,从达州到万源则群峰林立、错落有致,两地地貌差异显著。
B.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的展陈内容,既回顾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程,也彰显了大巴山的革命精神。
C.巴山大峡谷的桃溪谷以“至刚”的岩石与“至柔”的流水展现自然哲理,启示人们刚柔需相互依存、辩证运用。
D.八台山下的茶文化小镇是在盐茶古道的旧址上改建而成,保留了古道上茶馆林立、酒肆兴盛的原貌。
14.这篇游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根据文章,完成下表。(3分)
游踪 内容 感情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1) 颂扬
巴山大峡谷 自然风光 (2)
(3) 历史现状 崇敬
15.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大巴山,是座丰碑,也是前进的路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我们沿着湿漉漉的栈道前行,两山夹壁,不见天日。激流飞瀑,雪浪震耳。(从感官描写的角度赏析)
16.文章以《巴山早》为题有什么妙处?(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敦煌感配色、三星堆联名、传统神兽、中国锦鲤……这些国潮文化符号,不仅是年轻人的讨论话题,还是他们的穿搭时尚。国潮品牌新品已覆盖鞋履、服装、数码甚至艺术品,满足年轻人的全面消费需求,受到年轻人喜爱。新国潮品牌通过钻研年轻人的生活需求细节,推动多样的创意新品研发与灵活供给。“耳机”、“剃须刀”、“篮球捧花”等一系列品牌案例,展示了国潮品牌被年轻人生活细节点亮灵感后的上新“群像”。
②国潮产品之所以深受年轻人欢迎,除了产品质量稳定提升之外,更得益于它所蕴涵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此外,年轻一代正激发着国潮创新的潜力。他们与国潮品牌进行深度共创,让品牌背后寄托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在当下,国潮不仅是一种消费热潮,更是精神文化潮流。
材料二:
《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关于“不同年龄层的消费需求关注点”的调查数据图
材料三:
中华老字号海鸥推出首个潮表系列,85%购买者为90后;“奶茶”一出,传统黄金吊坠30分钟售罄,年轻人排队给生活加点甜;古代潮人配饰——传统非遗市玉骨绢扇,跨界潮流艺术,穿越成当代潮人配饰;回力球鞋新奇联名“冰激凌”在夏季发售,圈粉00后……近日,新华网联合得物App发布的调查报告表明了传统老字号正成功打入年轻圈层,释放国潮新魅力。
材料四:
“漆线雕”的命名,源于闽南佛雕技艺工艺。它是以精细的漆线,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人物及动物形象,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过去,漆线雕大都只限于木本,漆篮和戏剧道具上,具有本土、民族的最基本内涵。近年来,漆线雕已发展到装饰在盘、瓶、炉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琅满目。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选自光明网、新华社等,有删改)
17.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潮品牌产品范围广泛,有许多成功案例,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B.年轻一代重视与国潮品牌进行深度共创,是为了带动消费热潮。
C.老字号海鸥牌潮表凭借优良品质和时尚外观,获得90后的青睐。
D.“漆线雕”是传统闽南雕刻技艺,具有本土、民族的最基本内涵。
18.结合材料一,说说年轻群体为什么会成为国潮产品的消费主力?(4分)
19.依据材料二、三、四,谈谈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漆线雕打入年轻圈层?(3分)
三、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一段平桥村的快乐时光,芬芳了鲁迅对淳朴乡村和童真友情的回忆;一场粗犷豪放且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澎湃了刘成章内心的慷慨激昂;一盏承载着厚重文化内涵的灯笼,点燃了吴伯箫家国情怀的心空;一处偏僻却优美宜人的小石潭,触发了柳宗元对人生“忧”“乐”情怀的感慨……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800字;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2024-2025 学年(下)初二年阶段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22 分)
1.(1)(每空 1 分)①蜿 ②瞬
(2)(每空 1 分)甲 A 乙 B
(3)随着这些作品去遨游和想象世界,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改出一处 1 分)
2.(每空 1 分)(1)选贤与能(2)讲信修睦(3)然后能自强也(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山光悦鸟性(6)潭影空人心(7)青山横北郭(8)白水绕东城
(9)零落成泥碾作尘(10)只有香如故(11)死者长已矣(12)安得广厦千万间
(1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4)可怜身上衣正单(15)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阅读(68 分)
(一)名著阅读(6 分)
3.(1)(每空 1 分)参军 写作
(2)保尔·柯察金曾在战场上头部受重伤,右眼失明;脊椎被炮弹炸开的石子崩了个深窝,健康严重
受损;患伤寒,死里逃生;得重感冒坚持工作,高烧引发急性风湿病,几乎丧失工作能力;双腿瘫痪、
双目失明。保尔的人生经历就像钢铁的铸造过程,面对多次伤痛的折磨,他仍凭借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坚定的信念忘我工作,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顽强执著,永不放弃,成为一名如钢铁般坚强的
战士。(结合保尔在重大挫折中锤炼意志、摒弃软弱或动摇的具体情节回答,紧扣“祛除杂质”如绝
望、动摇,得 2 分,回答对应的“淬炼成钢”,如坚定信念、重获力量,得 2 分)
(二)古诗文阅读(39 分)
4.D
5.(每空 1 分)追溯;原因;更换(换/改变/变换);到……去。
6.B
7.(1)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固、全,翻译正确得 2 分;语
句通顺得 3 分)
(2)尚氏也是个商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也、修洁、
可喜,翻译正确得 3 分)
8.甲诗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1 分),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孤独寂寞)的心境
(1 分)。乙文中写作者与志趣相投者寻访郊游,饮酒聚乐的情景(1 分),他乐在其中,洒脱自由(豁
达乐观)(1 分)。(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回答,得 2 分;答对前后心境的变化,得 2 分)
9.(每空 1 分)(1)同“现”,表现,展现
(2)用马鞭驱赶
(3)曾经
(4)忧愁的表情(脸色/面色)
10.B
11.(1)喂千里马,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食、材、通,翻译正确
得 3 分)
(2)蒋琬,是国家栋梁之才,不只是治理一个方圆百里小县的人才啊。(社稷、器,翻译正确得 2 分;
2正确翻译判断句得 3 分)
12.甲文中,韩愈认为伯乐应该“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千里马“鸣之”伯乐能“通其意”,
即统治者应当发现人才、尊重人才、赏识人才。(2 分)乙文中,起初蒋琬在广都当官,诸事不理,喝
得大醉,将要被问斩。诸葛亮看到了他的才华,“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建议先主
对蒋琬加以考察。最终蒋琬不负众望,“众望渐服”。诸葛亮独具慧眼,发现蒋琬的才干。(2 分)这
个故事证明了韩愈的观点。(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回答统治者如何对待人才,得 2 分;结合乙文相关内
容,回答诸葛亮能发现人才,得 2 分)
(三)现代文阅读(25 分)
13.D
14.(每空 1 分)(1)革命传统 (2)惊叹 (3)茶文化小镇
15.(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巴山”比作“丰碑”“脊梁”“路标”(1 分),形象生动地
展现大巴山的历史意义、精神内涵和现实价值(1 分),表达了作者对大巴山、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赞
美之情(1 分)。
(2)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1 分),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巴山大峡谷山势奇峻、磅礴壮美的特点(1
分),表达了作者对峡谷景观的惊叹与沉醉之情,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1 分)。
16.①点明写作对象,突出地域特色。“巴山”明确指向文章描写的核心地域大巴山。②“巴山早”是
巴山村民给自己所培育的茶叶的命名,表达了作者对勤劳智慧的巴山儿女勇于开拓进取精神的赞美。
③“巴山早”不仅是茶叶的名称,更象征着巴山地区的新生与发展。④结构上首尾呼应,增强文章整
体性。文章结尾提到“巴山早”这一茶叶品种,与标题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⑤设置悬念,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任意答对 3 点得满分)
17.B
18.①国潮产品覆盖品类广,满足年轻人的全面消费需求。(1 分)②新国潮品牌通过钻研年轻人的生
活需求细节,推动多样的创意新品研发与灵活供给。(1 分)③国潮产品质量稳定提升。(1 分)④国
潮品牌蕴涵着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1 分)
19.漆线雕在保持优良品质的基础上(1 分),可以与潮牌联名推出时尚单品(1 分),也可以在材质和
图案上推陈出新(1 分)。
三、写作(60 分)参照2024年福建省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