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课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6-19 15: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热力环流
课标要点: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认识自然界中的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 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地理 实践力)
第*页
研习任务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材 认知
1.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 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 的形式。
2. 形成过程
冷热 
(1)垂直运动
(2)水平运动
深度 理解
1. 热力环流的“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 异 空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①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3)三个关系
①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②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a、b、c、d处所示)。
2. 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判断气压高低
(1)同一等压面,气压值相等。如图中Pa=Pb=1 000 hPa,Pc=Pd=500 hPa。
(2)垂直方向,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如图中Pd<PD<PA<Pa。
(3)水平方向,高气压处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气压处的等压面向下凹陷(即“高 凸低凹”规律)。如图中PA<PB,PC<PD。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A、B、C、D四点气压值的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 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B→A→D→C→B。
[思考] 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
1. 图中哪些地方的气压相等?
提示:根据气压线的判读原理,在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在垂直方向上,海拔 升高,气压降低。读图可知,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同。
2. 分析图中甲、乙两地大气状况(包括近地面气压、水平方向气流、垂直方向气流 及气温和天气)。
提示:高空气压分布与近地面相反,在高空P④>P⑤,所以近地面气压甲地大于乙 地;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在高空由乙地流向甲地,或说由④流向 ⑤。垂直方向是甲地下沉,多为晴朗天气,说明甲地气温较低;乙地上升,说明乙地 气温高,多阴雨天气。
素养 提升
  下图为近地面与高空的热力环流示意图,A、B为等压面。读图,回答1~2题。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解析:1.垂直方向上,海拔上升,气压降低,因此气压④>①,③>②;水平方向 上,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凹,因此气压①>②,③>④,故四地 气压值排序由高到低为③>④>①>②,C项正确。故选C项。
C
A. ①→② B. ④→③
C. ①→④ D. ③→②
解析:2.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因此①②间气流运动方向为① →②,③④间气流运动方向为③→④,A项正确,B项错误。垂直方向上,气流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①④间气流运动方向为④→ ①,②③间气流运动方向为②→③,C、D项错误。故选A项。
A
第*页
研习任务二 常见的热力环流
教材 认知
1. 常见热力环流形式:山谷风、 和城市热岛环流。
2. 典型的热力环流
海陆风 
(1)海陆热力环流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 ,夏季气温低,空气较
,是避暑的好地方。
减小 
湿润 
(2)城市风
受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或下沉区域以内,将卫星城或 污染较严重的工厂布局在下沉区域以外。
(3)山谷风
①受山谷风的影响,谷地 降水较多。
②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 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 成 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 污染型工业。
夜晚 
山 
逆温层 
[思考] 阅读图文材料,思考问题。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围困在葫 芦峪,然后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歼灭。原来,葫芦峪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 洼,入口处狭窄,每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而谷内却能容纳1 000多人。此地就像个 葫芦,正是设防歼敌的绝妙地带。司马父子自知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 一场大雨浇灭了大火,司马父子得以死里逃生。见此状,诸葛亮仰天长叹道“谋事在 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葫芦峪突降大雨的原因。
提示:葫芦峪位于山谷中,大火使葫芦峪近地面空气受热,沿山坡上升,冷却凝结而 降雨。
素养 提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为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图2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 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 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示意图。
图1
图2
(1)读图,比较①②③④数值大小并排序:气压:         。
②>①>③>④
解析:(1)图中所示①②位于近地面,其中②位于①所在的等压面的下方,气压更 高,所以②>①,①位于③的下方,所以②>①>③,③④位于同一水平面,且③位 于④所处的等压面的下方,所以②>①>③>④。
图1
图2
解析:(2)根据第(1)题的结论可知②的气压高,气温低,气流下沉,降水概率 低,①的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上升,降水概率高,所以降水概率①>②;②的降水 概率低,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所以昼夜温差②>①。
①>②
②>①
解析:(3)该传统民居前后下垫面不同,林草地面气温变化小,石子地面气温变化 大,导致同一水平面出现冷热不均,引发屋前屋后大气垂直运动,导致屋前屋后同一 水平面气压差异增大,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垂直
气压差异
第*页
课时作业(九) 大气热力环流
  (2024·陕西汉中质检)读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回答 1~2题。
A. 图中四处,气压最高的是A处
B. 高空中空气由D流向B处
C. 近地面A处气温高于C处
D. A处气温日较差大于C处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1.观察图中信息可知,B处位于等压面以下,因此B处气压比等压面高,为高 压,对应的近地面A处为低压,则判断A处受热气流膨胀上升。反观D处,与B处为同 一平面,气压低于B处,因此气流下沉,C处气温较低,所以气压高,故A处气温高于 C处,C项正确;气压最高的是C处,A项错误;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高 空应是B处流向D处,B项错误;由于A处是上升气流,会形成云雨天气,云层较厚, 气温日较差较小,而C处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云层较薄,温差较大,因此日温 差A处小于C处,D项错误。故选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D
解析:2.根据上题结论,气压C处>A处>B处>D处,水平方向上气流是由高压流向 低压,因此C流向A,B流向D,A处气流上升,C处气流下沉。故选D项。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 读图,回答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①比②气温高 B. ②比③气温高
C. ③比④气压低 D. ④和①气压相同
解析:3.通常垂直方向上,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图中②海拔低于①,故②比①气温 高,A项错误;根据等压面弯曲方向知,近地面同高度③处气压高于②处,说明③处 气流下沉,②处气流上升,②处气温高于③处,B项正确;因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 低,③处海拔低于④处,故③处气压高于④处,C项错误;据等压面分布可知,④处 气压高于①处,D项错误。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晚上吹陆风 B. 晚上吹海风
C. 白天吹陆风 D. 白天吹海风
解析:4.根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陆地地表③处等压线上凸,说明陆地气压高, 主要是由于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造成的,所以此时风由陆地吹向海 洋,形成陆风,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项。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我国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在40 mm~109 mm之间,年蒸发量超过1 000 mm,沙 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较大的沙山,也有许多当地俗称为“海子”的湖泊,成为中国最 美的沙漠之一。下图表示8月9日(晴天)某湖表层水温与沙漠气温日变化。读图,回 答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①线代表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B. ①线代表湖泊,气温日较差大
C. ②线代表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
D. ②线代表湖泊,白天升温慢
解析:5.结合所学可知,沙漠由于水汽较少,云层较薄,因此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湖泊相较于沙漠而言,白天升温较慢,气温较低,夜晚散 热较慢,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不会是①线,B项错误;沙漠相对于 湖泊,白天受太阳辐射升温快,温度较高,因此应为①线,C项错误;由于湖水比周 边陆地比热容大,白天气温上升较慢,夜晚气温下降较慢,气温日较差较小,对应的 是②线,D项正确。故选D项。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0时前后 B. 7时前后
C. 12时前后 D. 17时前后
解析:6.风是从沙漠吹向湖泊,说明湖泊相对于沙漠而言,气温较高;结合所学可 知,由于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沙漠气温较高,对应的应是①线,夜晚湖泊气温较高, 应为②线;因此沙漠吹向湖泊的风最强的时刻,应是湖泊气温高于沙漠最大的时刻, 结合图可知,应是7时前后,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间为湖泊。读 图,回答7~8题。
A. 湖泊为低压 B. 陆地为高压
C. 可能为白天 D. 湖泊气温高
解析:7.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间为湖泊,根据等 压面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可判断出湖泊为高压,气温低,陆地为低压,风由湖泊 吹向陆地,可能为白天,C项正确。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解析:8.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间为湖泊,根据等 压面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可判断出湖泊为高压,气温低,陆地为低压,风由湖泊 吹向陆地,甲处风向为东南风,A项正确。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冷空气膨胀上升 B.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 冷空气收缩下沉 D. 空气受热收缩下沉
解析:铺设地暖或暖气放在低处,使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对流,使上下 空气增温,加速室内空气温度上升,B项正确;不仅可以使冷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对 热空气也有受热膨胀上升作用,A项错误;空气受热只会上升,不会下沉,C、D项错 误。故选B项。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图1 图2
A. 18时~次日7时
B. 8时~16时
C. 16时~次日8时
D. 6时~18时
A
解析:读图可知,图2中旗帜主要向海洋方向飘动,说明此时吹陆风,陆地气压高, 气温低;读图1可知,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 海洋,故①是陆地气温,②是海洋气温;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的时间是18时~次日 7时,此时吹陆风,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湖陆风是由热力作用引起的局地环流中的一种,属于大气中小尺度环流系统。下 图示意鄱阳湖沿岸德安和鄱阳两地一日内风速逐时距平值变化(风速距平正值代表偏 西风,负值代表偏东风)。读图,回答11~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德安和鄱阳均在鄱阳湖西岸
B. 德安在鄱阳湖东岸
C. 德安在鄱阳湖西岸
D. 德安和鄱阳均在鄱阳湖东岸
解析:1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湖泊增温 慢,气温低,形成高压,故白天大气由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而晚上大气由陆地 吹向湖泊,形成陆风。根据图中信息白天德安为偏东风,鄱阳为偏西风,因此德安在 湖泊西岸,鄱阳在东岸,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项。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陆风转湖风的时间鄱阳早于德安
B. 湖风持续时间鄱阳长于德安
C. 湖风最大风速德安大于鄱阳
D. 湖风转陆风的时间德安早于鄱阳
解析:12.由上题可知,晚上吹陆风,白天吹湖风,结合图示可知,陆风转湖风和湖 风转陆风的时间德安均早于鄱阳,D项正确,A项错误;白天湖风时间德安长于鄱 阳,B项错误;湖风最大风速鄱阳大于德安,C项错误。故选D项。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B
C D
解析: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再根据等压面“高压上凸,低压下 凹”的弯曲原则判断,此地近地面大气应由右流向左,高空中大气应由左流向 右,B项正确。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夏季时,太阳辐射加热地面,地面放出大量的地面辐射,加热空气。由于青藏高 原海拔高,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平原上空4 000 m高度大气因为距离平原 地面遥远,所获得的地面辐射较少,所以青藏高原近地面的大气温度高于周围平原上 空4 000 m高度的大气温度。夏季青藏高原为热源,冬季青藏高原为冷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说明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答案:(1)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多,白天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因此 昼夜温差大。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注箭头,正确表示夏季青藏高原热力环流过程。
答案:(2)作图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指出冬季和夏季A与C之间近地面的风向。
答案:(3)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下图为新疆及周边年太阳 辐射量分布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1)新疆地区气候干旱,多晴天,当地大气较薄,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弱,白天温度高;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较容易散失,晚上温 度低,从而导致昼夜温差大。
削弱
保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绘图如下:
海陆热力
解析:(2)白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气流容易受热膨胀上升,湖泊升温慢、温 度低,气流容易遇冷收缩下沉,因此形成近地面湖泊吹向陆地的湖风;夜晚,陆地降 温快,温度低,气流容易遇冷收缩下沉,湖泊降温慢、温度高,气流容易受热膨胀上 升,因此形成近地面陆地吹向湖泊的陆风。湖泊与陆地在白天和晚上升温速度、降温 速度不同的这种差异,叫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绘图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3)城市中由于大量硬化地面和人为排放汽车尾气,温度较高,叫做热岛效 应;这种效应会使得城市温度在白天升高,从而增大湖泊与陆地之间的温差;也会使 得城市温度在夜晚升高,从而降低湖泊与陆地之间的温差。
热岛
增大
减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分析我国新疆地区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答案:(4)纬度较低,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多;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弱;夏季日照时间长。
解析:(4)太阳辐射量多少主要受纬度、天气、日照时长等因素影响。新疆地区地 处中纬度,纬度较低,太阳辐射量大;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多晴朗天 气,大气层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夏季时当地日照时间长,接受的太阳辐射 量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