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5课《孔乙己》精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5课《孔乙己》精品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9: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孔乙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4、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结合时代背景,把握小说主题。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
小说从多个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豫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一副由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由于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本文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蘸(
zhàn

羼(
chàn
)
拭(
shì
)
哄笑(
hōng

笔砚(
yàn

阔绰(
chuò
):阔气。
绽出(zhàn)
: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格局:布置的格式。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间(jiàn)或:偶然,有时候。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2、讨论分析:

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年代的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

小说写的是什么样的人和事?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开头三段起什么作用?

小说写“我”这个12岁的小伙计有什么作用?
A、“我”——12岁的酒店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
B、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
C、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

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作者描写社会环境:A、把“短衣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B、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
所以说,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为孔乙己的出场安排了场景,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四、赏析文章。
(一)分析第一部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掌柜对长衫主顾惟恐侍侯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则欺。可见人心势利冷酷社会世态炎凉。
讨论: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公孔乙己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
①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故事情节在特定的环境里展开。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
②这样一个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③这样一种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
(二)分析第二部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分析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层(4-9)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开端、发展)
第二层(10-11)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节的高潮)
第三层(12-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情节的结局)
2、导读: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孔乙己》这篇小说选取了5个生活片断,展示了生活在畸形社会中的孔乙己的畸形性格,有力地批判了黑暗社会及其科举制度。
请阅读文章第二部分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五个片断的内容。
片段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评析:人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作者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无聊的嘴脸,反映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笑声里蕴藏着悲凉的意味。
片段2: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点评:孔乙己梦寐以求的是读书做官,却一生未能“进学”,这成了他最大的痛苦和羞辱,别人毫不留情地直戳他这块精神上的伤疤,正是击中了他的要害。
片段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小伙计认为“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点评:孔乙己受尽了成人的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笑,感到孤苦寂寞,只好向孩子说话。他把毫无用处的“回”字的四种写法当做学问来炫耀,说明他中封建教育的毒很深。“我”的心理活动,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之低,说明了人们鄙视孔乙己的原因。
片段4:分茴香给孩子们吃,孔乙己云“多乎哉?不多也。”
点评:动作、语言描写刻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孔乙己的善良而又迂腐可笑的形象。他只有在年幼无知的儿童面前,才能得意忘形地乐一乐,这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独。
片段5: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点评:这是情节的高潮部分。孔乙己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尽了摧残,他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三)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要求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外貌(整体、肖像、服饰):揭示特殊身份、揭示出懒惰而又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语言:揭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点。
动作、神态:揭示他追求功名的思想和善良的心地。
◎小结: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性格
这篇小说,作者将孔乙己的容貌、服饰、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语言、行动诸方面交织在一起,使这个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在风烛残年之际,这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
作者用嘲讽的笔触,通过对孔乙己思想性格的刻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
问题思考: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的地位

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精彩回答,教师提示:

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还欠十九……”这些话揭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他只不过是一个玩物,一块笑料,一个废物,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只是“十九个钱”。当“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拭去时,他便从那冷酷的社会上消失了。孔乙己是被封建文化、封建教育毒害而死的,是被罪恶的封建社会所吞噬的。

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2、作者为什么给他取名为“孔乙己”并以此为题?
“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既切合人物身份,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思考讨论文章的“笑”
1、《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2、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当时社会人跟人冷漠无情。
◎小结:笑的艺术效果: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的解脱的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天真无邪的笑。
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是麻木不仁的笑。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一大社会因素是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教育制度,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另一大社会因素是人们的麻木愚昧。

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封建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精神和肉体受到的双重摧残,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更主要的是,揭示了民众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小说正是为了揭示社会的这一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五、赏析作品语言:精练、深刻、生动传神
1、“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这里的一个“慌”一个“罩”,传神地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再向他要所剩无几的首香豆时的慌张情态和动作,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这个善良、贫寒、迂腐的老年读书人的性格。
3、“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里”
“踱”字,表现了长衫主顾的身份地位和养尊处优、悠闲自在的神态。
4、“排出九文大钱”与“摸出四文大钱”
“排”表明他有钱时的自得,同时向只能掏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四文钱买酒喝的短衣帮炫耀自己的优越。
“摸”既点明了孔乙己贫困潦倒,也描绘出孔乙己拿钱的困难。  
从“排”到“摸”动作的变化,前后对比,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
5、“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句话中“惟一”揭示了孔乙己的特殊的身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特殊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的生活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与“短衣帮”没什么区别。“穿长衫”说明他是读书人,虽穷可又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死要面子,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欲“上”不能,居“下”又不甘心,和酒店主顾中上层人和下层人都
6、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估计、推测,
因为没有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根据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
六、课后拓展:发散思维训练
孔乙己如果生活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他的命运会怎样?请续写《孔乙己》。
【板书】
孔乙己


环境:咸亨酒店
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孔乙己
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主题: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