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文缘:文学艺术再牵手(高中写作)

文档属性

名称 一脉文缘:文学艺术再牵手(高中写作)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22 14: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脉文缘:文学艺术再牵手
[写作导引]
上大学的第一堂课,教古代文学的老师微笑着跟我们说:“学习古代文学会让男同学成为绅士,女同学成为淑女。”我们都笑了,不过从此也就喜欢上了这门功课,为古人凝练典雅的文字而惊叹,觉得那是一种永远的经典。
只要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传达出中华民族方块文字的独特魅力。诗歌含蓄隽永的文字,如同意境空灵的中国山水画,招引着你顺着文墨的芬芳,进入诗意的境界;小说意味深长的文字,会让你在掩卷沉思中体味做人的种种滋味,对人生有蓦然回首的领悟;戏剧富有悬念的文字,会让你体会“世界大舞台,舞台小世界”的道理。散文韵味悠长的文字,会在你的心湖荡漾起感动的涟漪,滋润你的心灵,唤醒你的才情。
文学是人学。当你与文学相遇,你的生活里从此就有了一个让心灵飞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会如沐春风地聆听圣贤的教诲,感受“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愉悦;也会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如果你热爱文学,慢慢地,你就会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那便是古人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们远距离地欣赏着文学那蒙娜丽莎般的微笑,心里也许在期待着与文学的距离更近一些,于是,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对心仪的文学倾诉着,完成一次对作品的审美再创造。
创造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当你读着精美的古典诗词,那和谐的节奏,那令人心动的意象,是否在冲击着你的心灵,这时的你,也许会有一种想要表达的渴望,那么,你可以试着把它改编成歌词,或是谱上曲,用现代的语言和音乐再现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律,在享受创作带来的喜悦的同时,也更为感性地完成了一次对古典诗词的传承;当你读到一个戛然而止的小说结尾时,也许你会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尝试着让情节再合理地继续下去;你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大胆地对文学作品进行改编,阐释你对作品的理解。无论哪一种方式,你都有可能感受到文学磁场的强大吸引力。
[作文活动方案]
1、欣赏歌曲:搜集把古典诗词直接谱曲或是化用意境的流行歌曲,选择其中的几曲播放欣赏。
2、互动平台:小组讨论交流,以组员之间边唱边记的形式写出相似类型歌曲的歌词。
3、归类总结:讨论归纳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再创造有哪几种形式。
4、聆听欣赏:推荐班级中擅长唱歌的同学独唱、合唱或联唱,感受古典诗词经过现代演绎后美的意境。
5、尝试写作:把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改编成现代歌词或试着为它谱曲,也可根据诗歌意境创作新的歌词,或对借鉴古典诗词传统技法的现代歌词进行鉴赏,字数不限。
[佳作赏析]
王小玉说书(节选)刘鹗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点评《老残游记》里描写王小玉说书一段,历来是描写音乐的典范文字。烘云托月,是本文的主要技巧。环境烘托、琴师陪衬、黑妞对比,然后是白妞登场。节选就从这里开始。登场后,先不写音乐,仍然以姿态、神情、动作、观众的心理感受来蓄势。妙!“熨斗”、“人参果”之喻写出第一阶段的特点:声不甚大,听起来伏贴畅快。“钢丝”、“攀登泰山”之喻写出第二阶段的特点:越唱越高,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飞蛇”“黄山”之喻写出第三阶段的特点:大起大落,千回百折。陪衬手法写第四阶段特点:愈唱愈低,愈低愈细,此时无声胜有声。“东洋烟火”、“花坞春晓”、“好鸟乱鸣”写出第五阶段特点:忽又扬起,无限声音俱来并发。对比手法写六阶段特点:霍然一声,人弦俱寂。梦湘先生的评论对王小玉的说书艺术作了总结,也是众多衬托中的一种。
总评:音乐艺术没有实体形象,如何描写使其具体可感呢?这段文字给我们提供了三种方法。第一,烘云托月法。单从文段看,就有三次烘托,一是王小玉的神情动作,二是观众的心理感受,三是“梦湘先生”的总结性评述。第二,全程描摹法。从开始到结束,音乐在不断地变化,作者把这些变化过程分成六个阶段,每阶段都细加描摹,使读者对王小玉的说唱艺术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第三,形象凸现法。作者用了很成功的比喻,把音乐的细微变化,人们对音乐的感受细致入微地形象化了。而且这些比喻有些是人们习见的,有些是人们的亲身体验,有些来自大胆的想象。如果联想开来,历史上著名的描写音乐艺术的文学,似乎都用这几种方法,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佳作赏析]
涛声依旧 陈小奇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点评作者选取《枫桥夜泊》中“枫桥”这个意象作为情感诉说的切入点,奠定了歌词古典的诗意。当然,改编并不是翻译,所以要加进情节。“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即属此类。情节是一个要素,情感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留连的钟声”、“无眠的我”和“清纯的笑脸”等意象群诗意地诠释了那份美丽而忧伤的怀旧情怀。 作者从“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进而想到船,进而想到船票,随手下笔,成为全词的“富有包孕的片刻”。至此,《枫桥夜泊》的现代版塑造成功。
总评:文学和艺术的“牵手”有多种形式,刘鹗的“王小玉说书”是用文学来表达音乐艺术,而有的则是把古典诗歌改编成音画或者舞台艺术,有的演绎成书法或者绘画艺术,有的则具体化为雕塑作品;还有的则在诸种艺术中熔铸进古典文学的意境。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三部曲则是综合的,它既有古典诗词的语言改编,又有古诗诗意的渗透——“涛声依旧”、“白云深处”“巴山夜雨”分别取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牧的《山行》、李商隐的《无题》的诗意。创设意境,添加情节,凸现细节,然后用古典诗意从容浸染,这是《涛声依旧》的成功,也是这类文章写作的途径之一。
[佳作赏析]
《故乡的榕树》中片段改编成“MTV”脚本的创意(远景):深邃的夜空,点点繁星。(渐渐拉近):苍苍的榕树。树下,躺在石板上的大人,躺在草席上的小孩。(字幕):温馨的夏夜。(近景):一钩弯弯的月亮,披着轻纱的山野。(特写):“我”挤在大人中间,眼神专注地仰望着苍穹,浮想连翩。(音乐《弯弯的月亮》起,解说词同时回响):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在榕树浓浓的影子下,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我用心灵与星星交流,用幻想跟嫦娥奔月,用柔情同小溪细语,这是美丽的梦境,也是地上的仙境。(镜头渐远,虚化,消失,再现榕树,朗诵):啊,故乡的榕树,何时我再回您怀中,细诉昨日的温馨 《故都的秋》片段改编成的“MTV”脚本的创意(全景)故都北平,秋味悲凉。(《二泉映月》曲响起)(朗诵: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不远千里要赶上北平,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中景)一椽破屋,碧空如洗。(驯鸽飞声,秋蝉残声,风雨交加声,扫帚声,人在雨后话凉声响起)(镜头拉近,特写)牵牛花的蓝朵,槐树的落蕊,枣子树上淡绿微黄的枣子,着青布单衣咬着烟管的都市闲人。 (字幕)故都的秋:冷“清”色里聚“凉”意,寂“静”声中蓄“悲”感。(《二泉映月》曲再响,朗诵):我深深地陶醉在北国浓浓的秋味中,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上述所有镜头叠加,朗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音乐渐渐消去,镜头也随之拉远,消失) 点评由远及近,由境到人,主体突出。“弯弯的月亮”、“披着轻纱的山野”,近景渲染气氛。重现主人“我”,怀旧音乐又一次制造气氛,解说词道出主题。镜头处理恰到好处。朗诵词重现主题,增强气氛。全景扣题,画外音制造清静悲凉的基调。朗诵词联系原文,既是叙事又是抒情。中景和特写,叠印出古都秋景图,原文中的各种声音整合成画外音,渲染古都秋意。字幕有形式上的美感。画外音乐又一次提示主题。朗诵词深化了主人对古都之秋的思念。音乐、镜头拉远,消失,暗寓生命以及古都的寥落感,表现准确。
总评:这是把黄河浪和郁达夫的散文片段改编成电视艺术的尝试。这种改编要解决几个问题,首先是散文的意境要传达,二是散文中的主要意象要保留,三是改编后必须真的是电视脚本,也就是说,要具备电视脚本的基本要素。这三点,这两个“脚本”基本上具备了。从各种镜头拍摄对象的选择、画外音的配置、字幕文字的处理来看,作者是理解了这两篇散文,而且具备了写作电视脚本的常识的。
[习作升格]
原词青玉案 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改编:梅子黄时雨路上梅子青青的时节 柳絮青青飞舞在你的裙边望见了你飞扬的笑脸月光照亮了我的笑脸云儿飞过了春的桥畔同你一起站在盈盈湖岸听那歌声阵阵燕语歌遍门外飘拂着雨的季节你不再走过我的窗前我知道我对你的思念 风儿吹过了你的小院 雨丝飘落在你的发间 我驻足在你经过的水边 看那烟草满地杨花连天 点评路上,改成“横塘”扣题。“青青”与上句“青青”重复,且不符“柳絮”特征。线索再明确一点,时空再明郎一点,事件再具体一点。歌遍?表达欠规范。另一个时节,另一个场景,另一个情节。编得好。该句稍显突兀。你我的人称应该照上段改,加一些叠韵词便于歌唱,也更像歌词。结句好,余音绕梁。
总评:贺铸出身贵族,心气太高,最后弃官到了江南,家安苏州在横塘附近。青玉案是一首歌咏感情的词,但其中又有着身世飘零、家国无依的惆怅。小作者截取其中的抒情因素,把它演绎成一首情歌。作为再创作,这是允许的。但既然作为情歌的歌词,里边就要添加进情节和细节,添加进人物和心理,添加进环境和氛围,就要符合演唱的要求,就要有节奏和韵律。所有这一些,都要经过仔细斟酌的。
升格示范:
梅子黄时雨
横塘梅子青青的时节
柳絮漫漫飞舞在你的裙边
云儿飞飞过了春的桥畔
月光照照亮了我的笑脸
波心荡荡漾着你的心田
同你一起站在盈盈湖岸
听那歌声阵阵燕语遍遍
门外飘拂着雨的季节
你不再走过我的窗前
风儿吹吹过了我的小院
柳丝飘飘落在你的发间
彩笔描描不出我的思念
我驻足在你经过的水边
看那烟草满地杨花连天
[作文训练题设计]
1、你的记忆里一定有过美好的音乐,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过精致的诗歌,还有电视电影、相声小品、戏剧舞蹈……请以议论的文体,写一篇鉴赏性的评论。字数800以上。
2、流行歌曲中有许多跟古典诗歌有关,如《在水一方》取自《诗经/蒹葭》,《月满西楼》取自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有的是取其部分句子和诗意加以改编,有的直接在原词上谱上曲子。请把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改编成现代歌词。附原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胡笳十八拍》《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广陵散》《阳春白雪》《夕阳箫鼓》《汉宫秋月》《梅花三弄》《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典音乐,都具有浓郁的古典诗歌的意境,而且与历史上著名的典故相关。请欣赏其中一支曲子,并把听后的感受用散文写出来。字数不少于800。(策划者 廖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