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蓝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蓝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18 12:1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蓝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对做功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功有大小有正负,则功是矢量
B.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C.物体的位移为零,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D.恒力与位移的夹角为锐角,则该恒力做正功
2.翼装飞行是一项极具刺激的娱乐项目,亚洲翼装飞行第一人张树鹏的飞行梦始于张家界天门山。如图所示为张树鹏完成比赛时的情景,张树鹏由高空静止跳下,在空中滑行一段距离后安全地着陆在山脚下。则张树鹏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  )。
A.机械能守恒 B.重力势能的减少大于动能的增加
C.合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D.重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减少量
3.景德镇传统圆器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来供后期制作印坯的时候使用。制作时将泥料放在陶车上,使其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A、B、C三点到转轴的距离分别为3cm、1.5cm、6cm。已知陶车1min转过90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陶车每秒转过的角度为
B.A、B、C三点的线速度之比为1:1:1
C.A、B、C三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2:1:2
D.陶车的转速加快时,A、B两点线速度的比值变大
4.2023年夏季,中国北方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暴雨天气,京津冀地区多地遭受洪涝灾害,河北省涿州市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救援小组在某次救援时,船由河岸的A点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到达对岸,已知水速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两河岸的最近距离为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船渡河的最小位移为d
B.船到达对岸时的速度一定大于
C.船渡河的最短时间为
D.若v2>v1船渡河的位移最短时,船渡河的时间为
5.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的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臻成熟,某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在测试汽车的性能时,司机驾驶汽车静止在平直的公路上,从t=0时刻开始汽车由静止开始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汽车的速度达到某值后保持该速度不变,假设汽车所受的阻力恒定。则下列能正确反映该过程汽车的输出功率关于时间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两个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并用一小段平滑的圆弧衔接于O点。现将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由P点无初速释放,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运动到右侧斜面体的最高点Q,该过程中物体在两斜面体上的位移均为L,物体与两斜面体的动摩擦因数均为,物体通过O点时没有机械能的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已知,,,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物体运动到Q点后,物体在右侧斜面体上静止
C.若将右侧斜面体水平放置,物体静止时到O点的距离为
D.若将右侧斜面体水平放置,物体静止时到O点的距离为
7.如图甲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中斜面的长度为,一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静止开始由斜面体的顶端A滑到底端B,物块与斜面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与到A点的距离x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则物块在斜面的中点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8.如图所示,质量均匀分布且的长方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规定水平面为零势能面,长方体的长为、宽为、高为,重力加速度g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势能为
B.物体向右翻转,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C.物体向外翻转,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D.物体向外翻转,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9.地球、火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均可看成圆轨道,轨道半径之比为。现要从地球向火星发射一飞行器,其离开地球运动到火星的过程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为椭圆,且在该轨道的远日点被火星俘获,如图所示,则该飞行器(  )
A.发射速度小于11.2km/s
B.离开地球运动到火星的过程速度逐渐增大
C.到达火星时,地球在飞行器与太阳连线下方
D.绕太阳的运行周期小于火星绕太阳的运行周期
10.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斜面体底端有一固定挡板,挡板上固定一轻弹簧,原长时弹簧的上端位于B点,光滑竖直的圆轨道与光滑斜面体相切于C点,E点为圆轨道的最高点,D点为与圆心等高的点。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体放在轻弹簧的上端,用外力使物体将弹簧压缩至A点,将物体静止释放后,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刚好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E。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一切阻力均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D点时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mg
B.物体刚经过C点瞬间对圆轨道的压力大小为5.4mg
C.物体在A点时,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3.5mgR
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三、实验题
1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带有斜槽的轨道研究小球的平抛运动规律,如图甲所示。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实验时应选择摩擦力小的斜槽
B.实验时应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
C.实验时须调整斜槽的末端水平
(2)小球每次释放时,需从 (填“同一”或“不同”)位置释放。
(3)实验时,将竖直挡板紧靠斜槽末端以确定出小球抛出点的位置,此后每次将竖直挡板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并在小球的轨迹上确定了三点,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小球的初速度为 ;小球经过B点的竖直分速度大小为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12.晓强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完成了如下的操作:
a.首先接通气垫导轨,然后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导轨上,调节滑轮的高度使轻绳与气垫导轨平行;
b.将质量为M的滑块(含遮光条)放在气垫导轨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另一端拴接一个质量为m的钩码;
c.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
d.将钩码由静止释放,记录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测量出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L;
e.改变钩码的个数n,仍将滑块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记录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相应的挡光时间。
(1)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若所挂钩码的个数为n,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关系式 成立。(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2)晓强利用记录的实验数据描绘出了相应的图像,若用为纵轴,欲保证图线为直线,横轴应为 (填“”“”或“”),图线的斜率为k,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四、解答题
13.某中学在开展趣味运动会,同学们每人推出一个滑块,使其沿水平面滑动,娱乐场地如图所示。粗糙的轨道右侧有一半径为的圆,O为圆心,同学甲首先投掷一个滑块1,结果该滑块1刚好停在中心线与圆的交点B处,同学乙手持另一质量完全相同的滑块2使其沿中心线运动,在合适的位置松开滑块2,经的时间两滑块发生正碰。已知同学乙松开滑块2瞬间的速度大小为,两滑块碰前内滑块2的位移为,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碰前滑块2动能的,且碰后滑块1、2的速度之比为,重力加速度g取,两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终距离圆心O较近的滑块取得胜利。求:
(1)滑块与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以及松开滑块2瞬间,两滑块之间的距离;
(2)本次游戏,哪位同学取得胜利?
14.如图所示为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场地的简易图,其中斜坡AB、EF的倾角分别为、,滑雪时运动员由A点静止滑下,进入水平缓冲区BC,然后由C点离开缓冲区并无碰撞地由E点进入EF段。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忽略一切阻力和摩擦,运动员经过B点时能量损失可忽略不计,。求:
(1)CE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2)运动员由A点下滑到F点的总时间。
1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且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甲、乙固定在轻杆的两端,两轻杆的夹角为,两杆的长度分别为R、2R,整个装置可绕O点在竖直面内转动,当乙球与O点等高时将装置由静止释放,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当甲球转到与O点等高处时,甲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2)当乙球转到O点正下方时,轻杆对乙球所做的功;
(3)整个过程,甲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D A C D AC CD BC
11.(1)C
(2)同一
(3)
12.(1)
(2)
【详解】(1)滑块经过遮光条时的速度为
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钩码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钩码和滑块增加的动能,则有钩码减少的重力势能为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为
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有
(2)[1]在利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时,应使图像为线性图像,纵轴为时,关系式应为
则横轴应为;
[2] 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图像的斜率
13.(1)0.5,18m;(2)同学甲取得胜利
【详解】(1)由题意可知碰前内滑块2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又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该速度为松开滑块2后,末的速度,即
代入数据解得
松开滑块2瞬间,两滑块之间的距离为
又由牛顿第二二定律得
解得
(2)两滑块碰前,滑块2的速度大小为
解得
设滑块1、2碰后的速度分别为、,则

该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

解得

碰后两滑块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滑块2的位移为
滑块1的位移为
滑块1、2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最终同学甲取得胜利。
14.(1)30m;(2)8.5s
【详解】(1)运动员在AB段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运动员从A到B的过程,有
运动员进入BC段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从C点以的速度开始做平抛运动,
由E点切入斜坡EF,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
解得
则运动员由C到E的时间为
CE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2)运动员由A到B的过程中,有
由B到C的过程,有
运动员在EF段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运动员在E点的速度为
解得
运动员在EF段运动的过程,由
解得
运动员由A点下滑到F点的总时间为
解得
15.(1);(2);(3)
【详解】(1)由题可知,甲、乙两球为同轴模型,则转动过程中两球的角速度相同,则由公式
可知

装置由释放到甲球与O点等高的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
由圆周运动的规律得甲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解得
(2)由(1)问分析知,对乙球,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
(3)假设整个过程,甲球上升到最大高度时,连接甲球的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此时连接乙球的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此时两球的速度均为零,则整个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则整个过程甲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解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