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研究小组将少量的酵母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期取样测定培养基里酵母菌群体的生长情况。生长曲线如图所示。如果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接种前,液体培养基需要调好pH后再灭菌
B.如果想持续高效获得酵母菌,应在②时期获取
C.如果想以酒精为产品,酵母菌应在③时期获取
D.④时期酵母菌数量下降,与营养和空间有限有关
【答案】D
【知识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解析】【解答】A、在接种微生物前,液体培养基需要先调好pH,然后进行灭菌操作。若先灭菌再调pH,在调pH过程中又可能会引入杂菌污染,所以需要在调好pH后再灭菌,A不符合题意;
B、图中②时期酵母菌数量增长较快,处于对数期。在对数期,酵母菌代谢旺盛,繁殖速度快。如果想持续高效获得酵母菌,应在对数期(②时期)获取,因为此时酵母菌增殖速度快,能够快速补充消耗的酵母菌,B不符合题意;
C、如果想以酒精为产品,应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在对数期(②时期)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在稳定期(③时期),酵母菌数量相对稳定,此时可创造无氧条件,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应在③时期创造无氧条件让酵母菌产生酒精,而不是获取酵母菌,C不符合题意;
D、④时期酵母菌数量减少,主要与营养物质因消耗而供应不足,以及代谢产物对细胞产生不利影响有关,而与空间不足并无直接关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迟缓期:微生物刚进入新环境,需适应新营养、理化条件等。细胞不立即增殖,代谢活跃,合成多种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为后续分裂做准备,生长速率近乎零。
(2)对数期:适应环境后,微生物快速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此时细胞代谢旺盛、活性稳定、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一致,生长速率最大。
(3)稳定期:随营养消耗和代谢废物积累,生长与死亡速率相等,活菌数稳定。细胞开始积累贮藏物,部分产芽孢或合成次级代谢产物。
(4)衰亡期:营养匮乏、有害物过多,死亡速率远超生长速率,活菌数急剧下降,细胞形态异常、出现自溶,生理活动停滞。
2.(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丝、棉花、羊毛等制品不宜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但可以用洗发精洗涤
B.利用胶原蛋白制成的手术缝合线不宜吸收过快否则不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C.利用黑曲霉等生产的牛凝乳酶比天然产物中提取的酶纯度更高属于蛋白质工程
D.大分子物质特有的通过胞吞、胞吐的跨膜运输方式也需要蛋白质分子的协助
【答案】B
【知识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蛋白质工程
【解析】【解答】A、真丝和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会水解真丝和羊毛中的蛋白质,从而损坏衣物。而洗发精中也可能含有一些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同样可能会对真丝、羊毛等蛋白质制品造成损伤,所以也不宜用洗发精洗涤。棉花制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蛋白酶的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因棉花本身不含蛋白质,可以用含蛋白酶洗衣粉洗涤,A不符合题意;
B、胶原蛋白制成的手术缝合线可被人体缓慢吸收,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到固定伤口的作用。如果吸收过快,伤口还未完全愈合,就无法起到持续的支撑作用,不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B符合题意;
C、利用黑曲霉等生产牛凝乳酶,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相关基因导入黑曲霉,使其表达产生牛凝乳酶,提高了产量和纯度。但这一过程并没有对蛋白质本身的结构进行设计和改造,不属于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涉及膜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识别等过程,并没有直接跨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蛋白质和多糖等有机大分子由于分子太大,靠转运蛋白无法运输,它们进出细胞则通过胞吞或胞吐。
(2)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改造现有蛋白质,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它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科技工程。
3.(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有助于实验结论的得出。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
A 大肠杆菌先后培养在有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 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B 假连翘的枝条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C 黑藻叶肉细胞先后用蔗糖溶液和清水进行引流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洋葱研磨液先后用酒精和NaCl溶液进行处理 进行DNA的粗提取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A、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15N和14N是氮元素的两种稳定同位素,这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因此利用离心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分离开含有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氮元素的DNA,A符合题意;
B、假连翘枝条易于生根,适合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梯度浓度设置(含空白对照),可初步筛选出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B不符合题意;
C、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存在差异时,就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现象。黑藻叶肉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用蔗糖溶液处理时,若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用清水处理时,若清水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不符合题意;
D、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它能溶于2 mol/L的NaCl溶液,进行DNA的粗提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利用这些差异,选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它们进行提取。
(2)当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出现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由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从而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
(3)15N和14N是氮元素的两种稳定同位素,这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因此,利用离心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分离开含有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氮元素的DNA
4.(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科学家将编码黑猩猩α-珠蛋白的基因与编码大肠杆菌某种蛋白质信号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后,导入无细胞转录和翻译体系中表达。在无细胞转录和翻译体系中,不需要提供的物质是( )
A.DNA B.tRNA C.ATP D.缓冲液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表达综合
【解析】【解答】A、题干中已明确“将重组DNA(黑猩猩α-珠蛋白基因与大肠杆菌信号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导入无细胞体系”,即体系中已存在外源DNA模板,转录过程需要DNA作为模板,但此处DNA已通过前期操作导入体系,无需额外提供,A符合题意;
B、翻译过程中,tRNA负责识别mRNA密码子并转运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核心组件之一,无细胞体系通常不含细胞内源的tRNA,必须外源添加tRNA才能完成翻译,需要提供,B不符合题意;
C、转录(RNA聚合酶催化)和翻译(氨基酸活化、核糖体移位等)均为耗能过程,需ATP直接供能,无细胞体系无法通过细胞代谢产生ATP,必须额外添加ATP,需要提供,C不符合题意;
D、缓冲液用于维持体系的pH稳定,确保酶(如RNA聚合酶、氨酰-tRNA合成酶等)和生物分子的活性,无细胞体系在配制时需预先加入缓冲液(如Tris-HCl缓冲体系),作为反应的基础环境,需要提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细胞核内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按照密码子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5.(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长期高脂饮食(HFD)会诱发大鼠的肥胖体态(DIO),并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这主要与海马区中NMDA受体异常激活,从而损伤相关脑区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研究人员给DIO大鼠微量注射NMDA受体阻断剂MK,观察HFD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实验选取了三组大鼠:正常大鼠、DIO大鼠、DIO+MK大鼠,结果见下图。则空白对照组应是( )
A.甲组 B.乙组 C.丙组 D.甲组或丙组
【答案】D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根据题文可知,长期高脂饮食(HFD)会诱发大鼠的肥胖体态(DIO),并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结合题图可知,乙组的认知能力受到损害,因此乙组为 DIO组,而甲和丙无法判断。空白对照是指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实验处理,这里的“空白”绝不是什么影响因素都不给予,而是针对实验组所要研究的实验因素给予空白。也就是说,除不给予实验变量外,别的无关变量都与实验组完全相同,以突出所要研究的因素。可见乙组为实验组,则甲组或丙组为空白对照组,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人的大脑皮层具有与语言相关的中枢,分别负责听、说、读、写。学习与记忆、情绪等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
(2)除了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6.(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市场上有两种人造肉。一种是模仿肉类的形、色、味道的大豆制品,一种是利用糖、氨基酸、油脂等多种营养物质培养的动物干细胞制造。他们将某种人造肉产品制成提取液,脱色后鉴别其种类,下列实验操作最合理的是( )
A.用碘液进行检测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B.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观察是否出现紫色
C.用甲紫溶液染色观察是否出现染色体
D.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是否出现橘黄色
【答案】A
【知识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碘液用于检测淀粉 。大豆制品人造肉主要成分是大豆,可能含有淀粉,若出现蓝色,说明该人造肉是大豆制品;动物干细胞制造的人造肉不含淀粉,遇碘液不会变蓝。所以用碘液检测可鉴别两种人造肉,A符合题意;
B、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两种人造肉都含蛋白质,都会出现紫色反应,无法区分是大豆制品还是动物干细胞制造的人造肉,B不符合题意;
C、甲紫溶液用于对染色体染色 。动物干细胞制造的人造肉虽有细胞结构有染色体,但在制成提取液过程中细胞结构已破坏,染色体释放出来难以与大豆制品有效区分,不能用于鉴别,C不符合题意;
D、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 。两种人造肉都可能含脂肪,都会出现橘黄色反应,不能鉴别其种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淀粉与碘液作用,碘分子被包在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中,会改变淀粉的吸光性质从而使淀粉显示出蓝紫色。
7.(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健康的成人体内约有150克左右的钾,大部分储存在细胞内,小部分存在于血浆中。血浆K+在维持心肌活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浆K+过高,会引起高钾血症。慢性肾炎患者、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高钾血症的概率较大。绿叶植物中富含钾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高钾血症患者烹饪绿叶菜时应先将其用水焯后再炒制
B.慢性肾炎患者可能因排泄钾盐的能力下降导致高钾血症
C.某些高钾血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治疗时需同时注入葡萄糖
D.高钾血症患者的心肌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绿叶植物中富含钾元素,高钾血症患者烹饪绿叶菜时先用水焯,可使部分钾元素溶解在水中被去除,从而减少钾的摄入,A不符合题意;
B、肾脏是排泄钾盐的重要器官,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功能受损,排泄钾盐的能力下降,导致钾在体内积累,可能引发高钾血症,B不符合题意;
C、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也会促进细胞摄取钾离子,使血钾降低。某些高钾血症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时,会使血钾进一步降低,注入葡萄糖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避免因血糖过低带来不良影响,所以需同时注入葡萄糖,C不符合题意;
D、心肌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差。血浆K+过高(高钾血症)时,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减小,钾离子外流减少,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减小,而不是增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2)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
8.(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摩尔根的合作者吉里布斯发现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已经果蝇在性染色体组成为XX和XXY时表现雌性,在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XY时表现雄性。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了差错
B.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了差错
C.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互换
D.其中一只的X染色体仅由父方提供
【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解析】【解答】A、若母方(XbXb)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差错,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XbXb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可形成XbXbY的白眼雌果蝇,A不符合题意;
B、若母方(XbXb)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差错,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也会产生XbXb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XbXbY的白眼雌果蝇,B不符合题意;
C、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父方(XBY)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互换,只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交换,不会产生Xb或Yb的精子,也不会产生题中出现的异常果蝇,C符合题意;
D、若父方减数分裂正常,产生含XB的精子,母方减数分裂异常,产生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二者结合形成XBO的红眼雄果蝇(O表示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即该果蝇的X染色体仅由父方提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由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经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分配到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类型出现多样性。不仅如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还常常发生互换,进一步增加了生殖细胞遗传的多样性。
9.(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虫害诱导的某些植物会分泌并释放挥发性的化学物质(HIPVs),这些物质可以作为报警信号传递给周围的植物以应对昆虫的攻击,也能给植食性昆虫(害虫)及其天敌传递相应信号。植物释放HIPVs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IPVs属于植物的初生代谢物
B.HIPVs传递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C.由HIPVs释放节律性可预测害虫天敌活动规律
D.HIPVs传递给周围植物属于种间互助
【答案】C
【知识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解答】A、初生代谢物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基础物质(如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而HIPVs是植物受虫害诱导后产生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应对环境胁迫的次生代谢物,并非生长发育必需,A不符合题意;
B、行为信息是生物通过特定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如蜜蜂跳舞),而HIPVs是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通过气味传递信号,B不符合题意;
C、HIPVs不仅能传递给害虫,还能传递给其天敌(如寄生蜂)。由于HIPVs释放具有昼夜节律,且天敌可能依赖这些化学信号定位害虫,因此其释放节律可作为预测天敌活动规律的依据。例如,若HIPVs在白天释放量高,可能吸引更多白天活动的天敌,C符合题意;
D、HIPVs传递给周围植物,使其提前启动防御机制(如合成抗虫物质),这属于种内互助(同一物种个体间的互助),而非种间互助(不同物种间的互助)。若传递给不同物种的植物,则可能属于种间信息传递,但题干未明确周围植物是否为同一物种,通常默认同类植物间的信息传递为种内互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植物代谢会产生一些一般认为不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次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酚类、萜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在植物抗病、抗虫等方面发挥作用,也是很多药物、香料和色素等的重要来源。
(2)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等)、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和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
(3)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10.(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科学家研究了BRCAI基因的序列及表达,结果如表所示。有女性患乳腺癌,进行基因检测后医生建议其切除乳腺。关于人类乳腺癌患者,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BRCAI基因突变位点 BRCAI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
正常乳腺组织 无 无
良性乳腺肿瘤 无 无
恶性乳腺肿瘤 4个 有
A.人患乳腺癌的病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B.人患乳腺癌的病因可能是表观遗传
C.人乳腺癌的病因可能与BRCAI基因无关
D.该女性家族其他人应进行基因检测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癌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表观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恶性乳腺肿瘤中存在BRCA1基因突变位点,直接说明基因突变可能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A不符合题意;
B、表观遗传通过基因表达调控(如启动子区甲基化)影响性状,无需改变基因序列。表格中恶性肿瘤存在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现象,可能抑制基因功能并诱发癌症,B不符合题意;
C、表格仅显示恶性肿瘤中BRCA1基因存在异常,但未排除其他基因或环境因素导致乳腺癌的可能性。例如,部分散发性乳腺癌可能由其他基因突变(如BRCA2、p53)或环境因素(如激素、辐射)引起,因此人乳腺癌的病因可能与BRCAI基因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该女性家族成员是否需要进行基因检测,需依据是否存在血缘关系来判断 —— 只有与该女性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才可能携带相同的遗传性致病突变,而无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如配偶等)因不存在基因传递风险,无需进行基因检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3)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在一个细胞中发生多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
11.(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为研究治疗性克隆能否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科研人员利用人帕金森病模型鼠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⑤利用并体现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B.鼠皮肤细胞在进行①过程前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
C.在过程③和④中都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受体小鼠应该不需要注射相应的免疫抑制剂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与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的方法;治疗性克隆的操作过程
【解析】【解答】A、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过程④是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过程⑤是将神经元移植到小鼠体内治疗帕金森病,这两个过程并没有体现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A符合题意;
B、过程①是核移植,鼠皮肤细胞在进行①过程前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灭活的病毒可以诱导细胞融合,促进鼠皮肤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B不符合题意;
C、过程③是动物细胞培养,会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④是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在过程③和④中都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不符合题意;
D、因为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是由该小鼠自身的细胞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的,其遗传物质与该小鼠基本相同,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所以受体小鼠不需要注射相应的免疫抑制剂,D不符合题意。
【分析】(1)胚胎移植是指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2)动物细胞培养是指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
12.(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要使海洋可持续性发展,在满足人民对渔获需求的情况下,还要减少对哺乳动物、海龟等脆弱海洋动物的误捕,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要达到此目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5月1日—8月16日为深圳所属南海海域的休渔期
B.选择合适的鱼饵以减少其对海龟、鲸鱼等的吸引力
C.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养殖鱼类的措施
D.可运用声光电等物理信息将脆弱海洋动物驱逐出去
【答案】C
【知识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5月1日 - 8月16日为深圳所属南海海域的休渔期,休渔期可以让海洋生物有足够的时间繁殖和生长,有利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也能减少对海洋生物包括脆弱海洋动物的捕捞,该做法合理,A不符合题意;
B、选择合适的鱼饵以减少其对海龟、鲸鱼等的吸引力,这样可以降低这些脆弱海洋动物被误捕的概率,有利于保护它们,该做法合理,B不符合题意;
C、循环原理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而采用人工养殖鱼类的措施主要依据的是协调原理(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等)和整体原理(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等,并非循环原理,C符合题意;
D、运用声光电等物理信息将脆弱海洋动物驱逐出去,可使它们远离捕捞区域,从而减少误捕,该做法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既有直接价值,也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间接价值,还有尚未明确的潜在价值。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等原因,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对生物多样性可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措施。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13.(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在美国各州,有蛾子、甲虫等飞虫会危害庄稼、落叶树等,喜食这些飞虫的许多蝙蝠的鼻子周围、耳朵以及裸露的皮肤上都有白色真菌,这些蝙蝠因患“白鼻综合征”而大量死亡,该病具有传染性。经调查,蝙蝠大量死亡的地区婴儿死亡率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婴儿死亡率升高可能与白色真菌有关
B.真菌和飞虫的关系属于原始合作
C.该现象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人类杀死飞虫的行为可能会增加
【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A、导致蝙蝠患上白鼻综合征的病原体是白色真菌,并且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当地婴儿的死亡可能与白色真菌的致病作用相关,A不符合题意;
B、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而真菌与飞虫之间并没有这种关系,真菌寄生在蝙蝠身上,与飞虫没有直接的相互受益关系,B符合题意;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等方面。蝙蝠大量死亡,会使飞虫等害虫数量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不符合题意;
D、由于蝙蝠大量死亡,对飞虫的捕食量减少,为了控制飞虫对庄稼等的危害,人类杀死飞虫的行为可能会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既有直接价值,也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间接价值,还有尚未明确的潜在价值。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等原因,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对生物多样性可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措施。
14.(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目前常通过对免疫检查点的抑制措施来治疗癌症,其机理如图。免疫检查点属于免疫抑制分子,是确保免疫反应符合一定条件才被激活的调节机制,可防止免疫细胞杀伤其靶细胞。癌细胞通过免疫检查点的表达而产生免疫逃逸。NK细胞可杀伤癌细胞。MHC-Ⅰ参与内源性(胞内)抗原的呈递过程,65%以上的癌细胞均发现存在MHC-Ⅰ分子丢失的情况。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PD1、PDL1、MHC-I都属于免疫检查点
B.NK细胞识别IGSF8会促进其杀伤功能
C.联合应用两种抗体与单独使用PD1抗体效果基本相同
D.使用PD1抗体对杀伤MHC-I丢失的癌细胞基本无效
【答案】D
【知识点】癌症的预防与治疗;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解析】【解答】A、免疫检查点属于免疫抑制分子,可防止免疫细胞杀伤其靶细胞,癌细胞通过免疫检查点的表达而产生免疫逃逸。由图可知,PD1和PDL1相互结合后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属于免疫检查点;而MHC - Ⅰ参与内源性(胞内)抗原的呈递过程,并不属于免疫抑制分子,不属于免疫检查点 ,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看出,癌细胞表面的IGSF8与NK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会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而不是促进其杀伤功能,B不符合题意;
C、联合应用两种抗体,既能通过PD1抗体阻断细胞毒性T细胞的PD1和癌细胞的PDL1结合,又能通过IGSF8抗体阻断癌细胞的IGSF8与NK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可同时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而单独使用PD1抗体只能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所以联合应用两种抗体与单独使用PD1抗体效果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PD1抗体发挥作用是通过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进而阻断细胞毒性T细胞的PD1和癌细胞的PDL1结合,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而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依赖MHC - Ⅰ参与的抗原呈递过程,MHC - Ⅰ丢失的癌细胞无法正常进行抗原呈递,细胞毒性T细胞难以识别并杀伤癌细胞,所以使用PD1抗体对杀伤MHC - Ⅰ丢失的癌细胞基本无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它的分子基础是抗体与抗原、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体液免疫主要靠体液中的抗体来作战,细胞免疫主要靠T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15.(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肿瘤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IAPs的过表达已被证实与肿瘤的辐射耐受密切相关,其过表达会抑制细胞凋亡。而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可以与IAPs直接结合,抗衡其抑制凋亡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APs与Smac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
B.IAPs与Smac的合成过程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C.肿瘤细胞的凋亡速度与IAPs的释放速度呈正相关
D.Smac与IAPs结合可以抑制肿瘤辐射敏感性的下降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凋亡
【解析】【解答】A、已知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可以与IAPs直接结合,抗衡其抑制凋亡的功能。IAPs与Smac反应加强,意味着IAPs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被削弱,细胞凋亡进程加快。而细胞凋亡过程中溶酶体活动会增强,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参与细胞凋亡相关过程,并非减弱,A不符合题意;
B、IAPs和Smac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不是线粒体,B不符合题意;
C、肿瘤细胞内IAPs过表达会抑制细胞凋亡,即IAPs表达量越高(释放速度越快),细胞凋亡越受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速度越慢,二者应呈负相关,而非正相关,C不符合题意;
D、因为肿瘤细胞内IAPs过表达与肿瘤的辐射耐受密切相关(会导致肿瘤辐射敏感性下降),而Smac与IAPs结合可抗衡IAPs抑制凋亡的功能,所以Smac与IAPs结合可以抑制肿瘤辐射敏感性的下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与细胞坏死不同。新细胞的产生和一些细胞的凋亡同时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体中。
(2)溶酶体是由单层膜围绕成的囊泡状细胞器,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pH为5左右),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中。溶酶体可以将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水解,及时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死亡的细胞。此外,免疫细胞吞噬入侵的病毒或细菌后,溶酶体会与吞噬物融合并利用水解酶将病原体杀死进而降解,起到免疫防御作用。
16.(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已知南瓜的遗传中有两对基因R和S决定其果实形状。研究人员对南瓜进行了多组杂交实验,F1自交得到F2,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P F1 F2
①扁盘形×扁盘形 全部扁盘形 全部扁盘形
②扁盘形×扁盘形 3扁盘形:1圆形 ?
③扁盘形×长形 全部扁盘形 9扁盘形:6圆形:1长形
④圆形×圆形 全部扁盘形 9扁盘形:6圆形:1长形
⑤圆形×圆形 1扁盘形:2圆形:1长形 ?
A.控制南瓜果实形状的两对基因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第①组亲本和第②组亲本的基因型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C.第②组的F2有可能是35扁盘形:26圆形:3长形
D.第⑤组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的可能性不止一种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9:3:3:1和1:1:1:1的变式分析
【解析】【解答】A、由第③组和第④组杂交实验结果“F2中扁盘形∶圆形∶长形=9∶6∶1”,9∶6∶1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南瓜果实形状的两对基因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不符合题意;
B、扁盘形基因型为R_S_,圆形基因型为R_ss或rrS_,长形基因型为rrss。第①组F2全是扁盘形,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第①组亲本基因型为RRSS(扁盘形)×RRSS(扁盘形)。第②组F1自交后代出现圆形,且F1中扁盘形∶圆形=3∶1,说明第②组亲本基因型为RRSs(扁盘形)×RRSs(扁盘形)或RrSS×RrSS(扁盘形)或RrSS×RrSs (扁盘形) 或RRSs×RrSs (扁盘形) ,可见第①组亲本和第②组亲本的基因型没有一个是相同的,B不符合题意;
C、当第②组亲本基因型为RRSs×RRSs(或RrSS×RrSS)时,F1基因型为1RRSS∶2RRSs:1RRss(或1RRSS∶2RrSS:1rrSS),自交后代中扁盘形(R_S_)∶圆形(R_ss或rrS_)∶长形(rrss)=1/4+2/4×3/4∶2/4×1/4+1/4∶0=5∶3∶0。当第②组亲本基因型为RRSs×RrSs(或RrSS×RrSs)时,F1基因型为1RRSS:2RRSs:1RrSS:2RrSs:1RRss:1Rrss(或1RRSS:2RrSS:1RRSr:2RrSs:1rrSS:1rrSS)时,自交后代中扁盘形(R_S_)∶圆形(R_ss或rrS_)∶长形(rrss)=1/8+2/8×3/4+1/8×3/4+2/8×3/4×3/4:2/8×1/4+1/8×1/4+2/8×2×1/4×3/4+1/8+1/8×3/4:2/8×1/4×1/4+1/8×1/4=35:26:3,所以第②组的F2有可能是35扁盘形∶26圆形∶3长形,C不符合题意;
D、第⑤组F1表型为1扁盘形∶2圆形∶1长形,则亲本基因型只能为Rrss×rrSs,因此F1、F2的结果也只有一种可能性,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7.(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在冬春季反季节龙眼的果实非常畅销,但存在采摘前落果严重导致产量下降的问题。研究反季节龙眼的果实脱落机理将有助于提高其坐果率及产量,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已知在应对胁迫时,器官脱落往往与糖类供应不足以及器官间的竞争有关。研究者在进行扦插处理的情况下,发现龙眼的幼果期落果现象较果实发育中期和后期有延迟。为探究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请回答问题:
(1)对龙眼进行扦插处理的目的是 。
(2)龙眼脱落过程中糖含量会逐渐 (填“升高”“基本不变”或“下降”),原因可能与外界因素 (填出两点)等有关,这些因素属于 制约因素。
(3)据图分析幼果期落果延迟的原因是 。
【答案】(1)切断外源糖类供应,形成饥饿胁迫
(2)下降;光照、温度、水;非密度
(3)幼果期果实具有较低的呼吸耗氧量,降低了果实对糖类的消耗;同时具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合成一些糖类进行补充;从而使因糖类不足导致落果的现象得到缓解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解析】【解答】(1)因为在应对胁迫时,器官脱落往往与糖类供应不足以及器官间的竞争有关。对龙眼进行扦插处理,可切断其与母体的联系,切断外源糖类供应,从而形成饥饿胁迫,以便研究在这种胁迫下龙眼果实的脱落机理。
(2)龙眼脱落过程中糖含量会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外界的光照、温度、水等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等,这些因素会使植物合成的糖类减少或消耗的糖类增加,导致糖含量下降。光照、温度、水等因素与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3)从图1可以看出,幼果期果实呼吸耗氧量相对较低,这降低了果实对糖类的消耗;同时结合植物生理知识,幼果期果实具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合成一些糖类进行补充。所以幼果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糖类不足导致落果的现象,使得幼果期落果延迟。
【分析】(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2)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3)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点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但是,前者需要氧和线粒体的参与,有机物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后者多。细胞呼吸是细胞中物质代谢的枢纽,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或分解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联系起来。
(4)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1)题干及图中指出是在饥饿胁迫的条件下探究作用机理。扦插处理会排除整株植物对果实发育的影响,同时切断外源糖类供应,形成饥饿胁迫。
(2)题干中指出器官脱落伴随糖类供应不足,糖含量下降;植物生长受到外界因素如光照、温度、水等(答出两点即可)的影响,这些都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洪水、火灾、严寒等。
(3)根据题意果实脱落与糖类供应不足有关,从图1可看出幼果期呼吸耗氧率最低,说明呼吸作用弱,降低了果实对糖类的消耗;从图2可看出透光率大于80%时,呼吸耗氧率为负值,即幼果具有光合作用能力(幼果皮中应含有叶绿体),幼果期果实能合成一些糖类进行补充;从而使因糖类不足导致落果的现象得到缓解。
18.(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科学家通过诱变获得了某种植物的高产品种,但该高产基因(产量基因用A/a表示)的位置未知,该植物的4号染色体上有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种子形状基因用R/r表示)。研究者设计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请回答问题:
(1)图示结果 (填“能”或“不能”)说明两对基因之间为自由组合。已知圆粒对皱粒为显性性状,图中F1随机交配,若F2中高产植株占比为 ,则能确定2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必然是独立遗传。
(2)在豌豆中皱粒比圆粒甜一些,更易售卖。某豌豆种植户将基因型为Rr的豌豆种子种下并让其自然生长,并决定以后每年将皱粒豌豆的种植比例提高20%,则种植F1代后r的基因频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1位)。
(3)与低产基因相比,高产基因的DNA序列中多了一个限制酶R的切割位点,检测与植株产量相关基因型的实验步骤应为:提取基因组DNA→ →对产物 处理→电泳。若高产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将图中F1的高产圆粒类型自交,利用电泳技术检测F2中每株个体中与此相关的2对等位基因,请在方框中画出的预期中F2的全部电泳类型 。
【答案】(1)不能;9/16
(2)52.4%
(3)PCR/PCR扩增基因;用限制酶R酶切;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9:3:3:1和1:1:1:1的变式分析
【解析】【解答】(1)仅根据图示F1的表现型及比例(1:1:1:1),这可能是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测交结果,也可能是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不能说明两对基因之间为自由组合。亲本有两种可能性:aarr×AaRr或Aarr×aaRr,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亲本生物基因型为aarr×AaRr(Aarr×aaRr组合中的两种基因可能是同一条染色体上),故高产由显性基因a控制。此时F1(1Aa、1aa)随机交配,F2中高产植株(aa)占比为3/4×3/4=9/16,因此当F2中高产植株占比为9/16时,能确定2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必然是独立遗传。 (2)基因型为Rr的豌豆自然生长,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Rr自交产生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假设最初种植4株(RR、Rr、rr各1株、2株、1株),决定以后每年将皱粒豌豆(rr)的种植比例提高20%,那么F1中rr的数量变为1×(1+20%)=1.2株,RR(1株)和Rr(2株)数量不变,r的基因频率=(1.2×2+2)÷[(1+2+1.2)×2]×100%≈52.4%。
(3)检测与植株产量相关基因型时,首先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PCR扩增基因,以便获得足够量的目的基因用于后续检测;接着对产物用限制酶R酶切,因为高产基因的DNA序列中多了一个限制酶R的切割位点,通过酶切可区分高产基因和低产基因。若高产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亲本应为Aarr×aaRr,高产由A基因控制,低产由a基因控制,且A与r连锁,a与R连锁,F1的高产圆粒类型基因型为AaRr,自交后代基因型为 AArr、AaRr、aaRR,利用电泳技术检测F2中每株个体中与此相关的2对等位基因,预期的F2全部电泳类型如下:
【分析】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才能进行,需提供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同时通过控制温度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
(1)要得到图中杂交结果,亲本有两种可能性:aarr×AaRr或Aarr×aaRr,第一种组合AaRr产生了4种配子1AR:1Ar:laR:lar,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第二种组合要得到图示结果,能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也能用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解释,这种亲本组合不能说一定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第一种亲本组合aarr×AaRr必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据题意可知亲本中高产皱粒均为隐性,即高产为隐性性状P:aa×Aa,得到F1为1Aa:1aa,F1随机交配,则F2中高产性状aa比例为9/16;
(2)亲本为Rr,自然状态下豌豆为自交,则F1为1/4RR、1/2Rr、1/4rr,农户把rr皱粒提高20%种植比例,即rr种植为(1/4)×1.2=12/40,即如果原本准备种40株豌豆,现在要种42株。F1种下后的个体为RR:10/42、Rr:20/42、rr:12/42;r的基因频率为(12×2+20)/(42×2)×100%=52.4%;
(3)提取基因组DNA后,需要经过PCR过程扩增其数量,再用限制酶R酶切处理后电泳,这样高产基因用限制酶R酶切后分子量小,电泳位置和低产基因的电泳位置不同,从而将两种基因区分开。若高产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因题中告知4号染色体上有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则与控制圆、皱粒(种子形状)的基因连锁。参看(1)中分析。当连锁时,亲本应为Aarr×aaRr,即高产由A基因控制,低产由a基因控制,且Ar连锁,aR连锁。F1中高产圆粒类型AaRr(Ar+aR)自交,F2基因型种类为RR(aa)、Rr(Aa)、rr(AA),电泳位置见参考答案;
19.(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血液激肽-1(HK-1)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速激肽。相关研究表明HK-1对抓挠等神经性反应及某些炎症具有调节作用。请回答相关问题。
(1)HK-1对炎症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可知机体分泌HK-1的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SP和HK-1在调节炎症a调节细胞的活性方面,表现为 关系。
(2)已知在一般情况下,小鼠体内的HK-1含量与肾上腺素的含量呈正相关,则阻断健康小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一段时间之后,小鼠体内HK-1含量的变化趋势为 (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原因是 。
(3)科学家发现SP可通过促进HK-1的分泌来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生长。某实验人员以无NKIR-S(SP的特异性受体)的小鼠炎症a调节细胞为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额外添加不同物质分组培养,欲验证该结论。实验设计如下表。
组号 额外添加物质 炎症a调节细胞生长状况
A 无 无明显生长变化
B HK-1 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
C SP 无明显生长变化
D 腺体a缺失小鼠的血清 ①
E ② 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
实验结果分析:
I.C组的设计意图是 。请填写① 。
Ⅱ.请结合本实验目的,尝试填写② ,使结果如表所示。
【答案】(1)神经—体液调节;协同(或协同作用)
(2)基本不变;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垂体的调控/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受神经系统调节
(3)排除SP能直接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生长的干扰;无明显生长变化;腺体a缺失小鼠注射过SP的血清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从图中可知,炎症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腺体a,促使其分泌S物质(SP),SP又促进HK-1的分泌,该过程既有神经调节(神经冲动传导)又有体液调节(激素分泌调节),所以机体分泌HK-1的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SP和HK-1都能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活性升高,在调节炎症a调节细胞的活性方面表现为协同(或协同作用)关系。
(2)阻断健康小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一段时间之后,小鼠体内HK-1含量基本不变。因为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垂体的调控,其分泌直接受神经系统调节,而一般情况下小鼠体内的HK-1含量与肾上腺素的含量呈正相关,下丘脑与垂体联系阻断不影响肾上腺素分泌,所以HK-1含量基本不变。
(3)I.C组额外添加SP,炎症a调节细胞无明显生长变化,其设计意图是排除SP能直接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生长的干扰。腺体a缺失小鼠不能分泌SP,其血清中不含SP,所以①处应是无明显生长变化。
II.本实验目的是验证SP可通过促进HK-1的分泌来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生长,E组要体现SP促进HK-1分泌从而促进细胞生长,所以②处应是腺体a缺失小鼠注射过SP的血清,这样血清中含SP,可促进HK-1分泌,使炎症a调节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
【分析】(1)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例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它们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除了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1)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到腺体a分泌SP,属于神经调节;再到分泌HK-1,属于体液调节,所以说腺体a分泌SP是通过神经冲动引起的,SP促进淋巴细胞分泌HK-1,这种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从图中可知,SP和HK-1都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活性,属于协同作用;
(2)因为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垂体的调控/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受神经系统调节,所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后,肾上腺素的含量基本不变,因HK-1和肾上腺素含量呈正相关,故HK-1的含量也基本不变;
(3)因为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垂体的调控/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受神经系统调节,所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后,肾上腺素的含量基本不变,因HK-1和肾上腺素含量呈正相关,故HK-1的含量也基本不变。 (3)实验小鼠无NKIR-S(SP的特异性受体),据图可知实验小鼠的淋巴细胞和炎症a调节细胞上均无SP的受体。C组添加SP,炎症a调节细胞无明显生长,排除SP能直接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生长的干扰;腺体a缺失小鼠无法分泌SP,其淋巴细胞和炎症a调节细胞上虽有SP受体,但无SP,则培养液中既无SP也无HK-1,则炎症a调节细胞无明显生长变化;E组生长加快,可知必有HK-1起了调节作用。D组引入了腺体a缺失小鼠的血清,表示有这种小鼠可利用,其淋巴细胞和炎症a调节细胞上有SP受体.只是无SP,如果将SP注入腺体a缺失小鼠,则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会接收到SP的刺激,从而产生HK-1,故E组可加入腺体a缺失小鼠注射过SP的血清。(注:E组不可加入正常小鼠的血清,因其成分极复杂,不能说明是什么物质导致了实验结果。而加入腺体a缺失小鼠注射过SP的血清,D与E组作相互对照,可确定是SP通过促进HK-1起作用。)
20.(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是酿酒酵母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原料。从前体PRPP到生成AMP,需要多个基因(ADE8、ADE2、ADE1等)参与。AMP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当ADE2基因发生功能性突变时,会造成中间产物AIR的累积。积累的AIR会转化为红色色素,使酵母细胞呈现红色。研究小组拟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酵母基因组中高效敲除或组合敲除AMP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观察其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IR会在酵母细胞的 (细胞器)中积累并转化为红色色素。
(2)CRISPR/Cas9技术利用人工合成的短链RNA(gRNA)和核酸酶Cas9蛋白共同作用来完成基因的定向编辑。其原理是gRNA作为向导,它的部分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希望被编辑的DNA序列结合;Cas9也与gRNA结合,并切割与gRNA结合的DNA序列,使DNA双链断裂;加入含有预期突变的序列,细胞在修复DNA过程中会将其引入基因组,从而实现精准的基因编辑。下图是与ADE2基因有关的gRNA前面的相关序列及切割位点,切割后用于插入目标序列。则目标序列前方添加的引物序列应含有5' 3'和5' 3'。
(3)研究小组获得了一系列缺失ADE基因的酵母菌突变株(突变株以adel△、ade2△、ade8△表示,加△表示缺失了相应基因),然后将这些突变株在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划线接种培养,请预期实验结果:① ;② 。
组号 接种菌种 菌落颜色
A 野生型 白色
B ade2△突变体 红色
C ade2△ade8△突变体 ①
D ade2△adel△突变体 ②
(4)在本研究中,ade2△突变体的培养基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AMP。有的ade2△突变体菌落红色不明显,请说明一种可能的原因: 。
【答案】(1)液泡
(2)AAC;ATC
(3)白色;红色
(4)需要;ade2△突变体主要利用培养基中的AMP,对本途径合成AMP的需求较低,导致红色色素的累积程度不足;或ADE8等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合成的AIR减少,使最终的红色不明显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1)在植物细胞(酵母细胞类似)中,液泡具有储存物质的功能,AIR会在酵母细胞的液泡中积累并转化为红色色素。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图中可知与ADE2基因有关的gRNA前面的相关序列及切割位点情况,目标序列前方添加的引物序列应与切割位点附近序列互补。所以对应位置应含有5'AAC3'(对应黏性末端为3'TTG5')和5'ATC3'(对应性末端为3'TAG5')。
(3)①ade2△ade8△突变体中,因为ADE8基因缺失,无法合成AIR,即使ADE2基因缺失也不会有AIR累积转化为红色色素,所以菌落颜色为白色。
②ade2△adel△突变体中,ADE2基因缺失会造成AIR累积转化为红色色素,所以菌落颜色为红色。
(4)①ade2△突变体由于ADE2基因发生功能性突变,AMP合成途径受阻,自身不能合成足够的AMP,所以其培养基中需要添加AMP。
②有的ade2△突变体菌落红色不明显,可能是ade2△突变体主要利用培养基中的AMP,对本途径合成AMP的需求较低,导致红色色素的累积程度不足;也可能是ADE8等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合成的AIR减少,使最终的红色不明显。
【分析】(1)基因工程是一种DNA操作技术,需要借助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等工具才能进行。它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才能进行,需提供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同时通过控制温度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
(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红色色素非光合色素,存在于液泡中。
(2)目标序列需要与题中提供的黏性末端片段碱基互补配对,图中上面链的黏性末端为3'TTG5',则目标序列应提供的引物序列为5'AAC3',图中下面链提供的黏性末端为3'TAG5',则目标序列提供的引物序列应含有5'ATC3'。
(3)C组缺失了ADE2和ADE8两个基因,据图可知,无ADE8则不会生成AIR,则不会转化成红色色素和积累,故菌落为白色。D组缺失了ADE2和ADE1两个基因,据图可知会生成AIR,而AIR无法继续生成AMP,则会转化成红色色素和积累,故菌落为红色。
(4)ade2△突变体缺失ADE2基因,无法生成AMP,因AMP是酿酒酵母生长繁殖必需,所以培养基中需要添加AMP。因ade2△突变体主要利用培养基中的AMP,对本途径合成AMP的需求较低,导致红色色素的累积程度不足;也可能是ADE8等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合成的AIR减少,使最终的红色不明显。
21.(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研究湿地草本层的生态位特征对于特大型城市实现低成本维护管理湿地、提升城市生境异质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者对广州城市中A湿地和B湿地的草本层植物进行了研究。两湿地地理位置临近,A湿地有人工干预,B湿地长期无人工干预。结果见图示。注:生态位宽度侧重于反映物种生态适应性及其资源利用的能力,能为植被群落优化及预测植被群落的演替方向提供参考依据。请回答问题:
(1)入侵物种南美螂填菊、两耳草以及乡土物种鸭跖草均为两湿地占优势的物种。占优势的物种的特征是 。
(2)与A湿地相比,B湿地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种间竞争程度 (填“高”或“低”),判断的理由是 。
(3)B湿地群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更为严重,除了其抛荒多年,产生的空生态位为拥有强生存能力的入侵物种提供了机会,以及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竞争生态位的原因外,还因为入侵植物 ,使部分乡土植物物种的生态位被迫发生改变。
(4)在群落稳定性上, 湿地的群落更加稳定,原因是 。请提出治理B湿地的2点具体措施: 。
【答案】(1)数量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大
(2)高;B湿地入侵植物生态位宽度较高,且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度高,易与乡土植物产生竞争,挤占乡土植物的生存空间。
(3)改变了生境
(4)A;A湿地有人工干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普遍偏低,种间的竞争排斥较弱,群落相对稳定;人工清除适应性较强的入侵物种;适度清除乡土植物优势种;增加乡土物种的种间关系平衡性,有效增加物种多样性
【知识点】种间关系;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
【解析】【解答】(1)在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通常具有数量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大的特征,它们在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2)从图1可知,B湿地入侵植物生态位宽度较高;从图2可知,B湿地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度高。生态位重叠度高意味着对资源的竞争激烈,易与乡土植物产生竞争,挤占乡土植物的生存空间,所以与A湿地相比,B湿地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种间竞争程度高。
(3)B湿地群落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更严重,除了抛荒多年有空生态位以及竞争生态位等原因外,入侵植物改变了生境,使得部分乡土植物物种生存环境改变,生态位被迫发生改变,从而更有利于入侵植物生长繁殖。
(4)①在群落稳定性上,A湿地的群落更加稳定。因为A湿地有人工干预,从图中可知其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普遍偏低,种间的竞争排斥较弱,群落相对稳定。
②治理B湿地可采取以下措施:人工清除适应性较强的入侵物种,减少入侵物种数量;适度清除乡土植物优势种,避免优势种过度繁殖影响其他物种生存,同时增加乡土物种的种间关系平衡性,有效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稳定性。
【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还有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
(3)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1)占优势的物种的特征是数量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大。
(2)B湿地入侵植物生态位宽度较高,且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度高,易与乡土植物产生竞争,挤占乡土植物的生存空间。所以B湿地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竞争程度高于A湿地。
(3)入侵植物的代谢会改变生境,从而使乡土植物竞争力弱的植物生态位被迫改变。
(4)A湿地有人工干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普遍偏低,种间的竞争排斥较弱,群落相对稳定,而B湿地种间竞争强,群落不稳定,向其他群落演替的趋势更大。要治理B湿地,可增加一些人工干预,人工清除适应性较强的入侵植物物种;适度清除乡土植物优势种;增加乡土植物物种的种间关系平衡性,有效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使B湿地群落稳定。
1 / 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1.(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研究小组将少量的酵母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期取样测定培养基里酵母菌群体的生长情况。生长曲线如图所示。如果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接种前,液体培养基需要调好pH后再灭菌
B.如果想持续高效获得酵母菌,应在②时期获取
C.如果想以酒精为产品,酵母菌应在③时期获取
D.④时期酵母菌数量下降,与营养和空间有限有关
2.(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其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的贡献。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丝、棉花、羊毛等制品不宜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洗涤但可以用洗发精洗涤
B.利用胶原蛋白制成的手术缝合线不宜吸收过快否则不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C.利用黑曲霉等生产的牛凝乳酶比天然产物中提取的酶纯度更高属于蛋白质工程
D.大分子物质特有的通过胞吞、胞吐的跨膜运输方式也需要蛋白质分子的协助
3.(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有助于实验结论的得出。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
A 大肠杆菌先后培养在有无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培养基 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B 假连翘的枝条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C 黑藻叶肉细胞先后用蔗糖溶液和清水进行引流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D 洋葱研磨液先后用酒精和NaCl溶液进行处理 进行DNA的粗提取
A.A B.B C.C D.D
4.(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科学家将编码黑猩猩α-珠蛋白的基因与编码大肠杆菌某种蛋白质信号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后,导入无细胞转录和翻译体系中表达。在无细胞转录和翻译体系中,不需要提供的物质是( )
A.DNA B.tRNA C.ATP D.缓冲液
5.(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长期高脂饮食(HFD)会诱发大鼠的肥胖体态(DIO),并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这主要与海马区中NMDA受体异常激活,从而损伤相关脑区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研究人员给DIO大鼠微量注射NMDA受体阻断剂MK,观察HFD对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实验选取了三组大鼠:正常大鼠、DIO大鼠、DIO+MK大鼠,结果见下图。则空白对照组应是( )
A.甲组 B.乙组 C.丙组 D.甲组或丙组
6.(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市场上有两种人造肉。一种是模仿肉类的形、色、味道的大豆制品,一种是利用糖、氨基酸、油脂等多种营养物质培养的动物干细胞制造。他们将某种人造肉产品制成提取液,脱色后鉴别其种类,下列实验操作最合理的是( )
A.用碘液进行检测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B.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观察是否出现紫色
C.用甲紫溶液染色观察是否出现染色体
D.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是否出现橘黄色
7.(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健康的成人体内约有150克左右的钾,大部分储存在细胞内,小部分存在于血浆中。血浆K+在维持心肌活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浆K+过高,会引起高钾血症。慢性肾炎患者、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高钾血症的概率较大。绿叶植物中富含钾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高钾血症患者烹饪绿叶菜时应先将其用水焯后再炒制
B.慢性肾炎患者可能因排泄钾盐的能力下降导致高钾血症
C.某些高钾血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治疗时需同时注入葡萄糖
D.高钾血症患者的心肌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增大
8.(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摩尔根的合作者吉里布斯发现白眼雌果蝇(XbXb)和红眼雄果蝇(XBY)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红眼雄果蝇。已经果蝇在性染色体组成为XX和XXY时表现雌性,在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XY时表现雄性。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了差错
B.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了差错
C.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互换
D.其中一只的X染色体仅由父方提供
9.(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虫害诱导的某些植物会分泌并释放挥发性的化学物质(HIPVs),这些物质可以作为报警信号传递给周围的植物以应对昆虫的攻击,也能给植食性昆虫(害虫)及其天敌传递相应信号。植物释放HIPVs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IPVs属于植物的初生代谢物
B.HIPVs传递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C.由HIPVs释放节律性可预测害虫天敌活动规律
D.HIPVs传递给周围植物属于种间互助
10.(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科学家研究了BRCAI基因的序列及表达,结果如表所示。有女性患乳腺癌,进行基因检测后医生建议其切除乳腺。关于人类乳腺癌患者,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BRCAI基因突变位点 BRCAI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
正常乳腺组织 无 无
良性乳腺肿瘤 无 无
恶性乳腺肿瘤 4个 有
A.人患乳腺癌的病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B.人患乳腺癌的病因可能是表观遗传
C.人乳腺癌的病因可能与BRCAI基因无关
D.该女性家族其他人应进行基因检测
11.(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为研究治疗性克隆能否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科研人员利用人帕金森病模型鼠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⑤利用并体现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B.鼠皮肤细胞在进行①过程前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
C.在过程③和④中都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受体小鼠应该不需要注射相应的免疫抑制剂
12.(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要使海洋可持续性发展,在满足人民对渔获需求的情况下,还要减少对哺乳动物、海龟等脆弱海洋动物的误捕,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要达到此目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5月1日—8月16日为深圳所属南海海域的休渔期
B.选择合适的鱼饵以减少其对海龟、鲸鱼等的吸引力
C.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养殖鱼类的措施
D.可运用声光电等物理信息将脆弱海洋动物驱逐出去
13.(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在美国各州,有蛾子、甲虫等飞虫会危害庄稼、落叶树等,喜食这些飞虫的许多蝙蝠的鼻子周围、耳朵以及裸露的皮肤上都有白色真菌,这些蝙蝠因患“白鼻综合征”而大量死亡,该病具有传染性。经调查,蝙蝠大量死亡的地区婴儿死亡率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婴儿死亡率升高可能与白色真菌有关
B.真菌和飞虫的关系属于原始合作
C.该现象会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人类杀死飞虫的行为可能会增加
14.(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目前常通过对免疫检查点的抑制措施来治疗癌症,其机理如图。免疫检查点属于免疫抑制分子,是确保免疫反应符合一定条件才被激活的调节机制,可防止免疫细胞杀伤其靶细胞。癌细胞通过免疫检查点的表达而产生免疫逃逸。NK细胞可杀伤癌细胞。MHC-Ⅰ参与内源性(胞内)抗原的呈递过程,65%以上的癌细胞均发现存在MHC-Ⅰ分子丢失的情况。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PD1、PDL1、MHC-I都属于免疫检查点
B.NK细胞识别IGSF8会促进其杀伤功能
C.联合应用两种抗体与单独使用PD1抗体效果基本相同
D.使用PD1抗体对杀伤MHC-I丢失的癌细胞基本无效
15.(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肿瘤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IAPs的过表达已被证实与肿瘤的辐射耐受密切相关,其过表达会抑制细胞凋亡。而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可以与IAPs直接结合,抗衡其抑制凋亡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APs与Smac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
B.IAPs与Smac的合成过程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C.肿瘤细胞的凋亡速度与IAPs的释放速度呈正相关
D.Smac与IAPs结合可以抑制肿瘤辐射敏感性的下降
16.(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已知南瓜的遗传中有两对基因R和S决定其果实形状。研究人员对南瓜进行了多组杂交实验,F1自交得到F2,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P F1 F2
①扁盘形×扁盘形 全部扁盘形 全部扁盘形
②扁盘形×扁盘形 3扁盘形:1圆形 ?
③扁盘形×长形 全部扁盘形 9扁盘形:6圆形:1长形
④圆形×圆形 全部扁盘形 9扁盘形:6圆形:1长形
⑤圆形×圆形 1扁盘形:2圆形:1长形 ?
A.控制南瓜果实形状的两对基因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第①组亲本和第②组亲本的基因型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C.第②组的F2有可能是35扁盘形:26圆形:3长形
D.第⑤组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的可能性不止一种
17.(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在冬春季反季节龙眼的果实非常畅销,但存在采摘前落果严重导致产量下降的问题。研究反季节龙眼的果实脱落机理将有助于提高其坐果率及产量,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已知在应对胁迫时,器官脱落往往与糖类供应不足以及器官间的竞争有关。研究者在进行扦插处理的情况下,发现龙眼的幼果期落果现象较果实发育中期和后期有延迟。为探究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请回答问题:
(1)对龙眼进行扦插处理的目的是 。
(2)龙眼脱落过程中糖含量会逐渐 (填“升高”“基本不变”或“下降”),原因可能与外界因素 (填出两点)等有关,这些因素属于 制约因素。
(3)据图分析幼果期落果延迟的原因是 。
18.(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科学家通过诱变获得了某种植物的高产品种,但该高产基因(产量基因用A/a表示)的位置未知,该植物的4号染色体上有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种子形状基因用R/r表示)。研究者设计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请回答问题:
(1)图示结果 (填“能”或“不能”)说明两对基因之间为自由组合。已知圆粒对皱粒为显性性状,图中F1随机交配,若F2中高产植株占比为 ,则能确定2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必然是独立遗传。
(2)在豌豆中皱粒比圆粒甜一些,更易售卖。某豌豆种植户将基因型为Rr的豌豆种子种下并让其自然生长,并决定以后每年将皱粒豌豆的种植比例提高20%,则种植F1代后r的基因频率为 (保留小数点后1位)。
(3)与低产基因相比,高产基因的DNA序列中多了一个限制酶R的切割位点,检测与植株产量相关基因型的实验步骤应为:提取基因组DNA→ →对产物 处理→电泳。若高产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将图中F1的高产圆粒类型自交,利用电泳技术检测F2中每株个体中与此相关的2对等位基因,请在方框中画出的预期中F2的全部电泳类型 。
19.(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血液激肽-1(HK-1)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种速激肽。相关研究表明HK-1对抓挠等神经性反应及某些炎症具有调节作用。请回答相关问题。
(1)HK-1对炎症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可知机体分泌HK-1的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SP和HK-1在调节炎症a调节细胞的活性方面,表现为 关系。
(2)已知在一般情况下,小鼠体内的HK-1含量与肾上腺素的含量呈正相关,则阻断健康小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一段时间之后,小鼠体内HK-1含量的变化趋势为 (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原因是 。
(3)科学家发现SP可通过促进HK-1的分泌来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生长。某实验人员以无NKIR-S(SP的特异性受体)的小鼠炎症a调节细胞为材料,在细胞培养液中额外添加不同物质分组培养,欲验证该结论。实验设计如下表。
组号 额外添加物质 炎症a调节细胞生长状况
A 无 无明显生长变化
B HK-1 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
C SP 无明显生长变化
D 腺体a缺失小鼠的血清 ①
E ② 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
实验结果分析:
I.C组的设计意图是 。请填写① 。
Ⅱ.请结合本实验目的,尝试填写② ,使结果如表所示。
20.(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是酿酒酵母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原料。从前体PRPP到生成AMP,需要多个基因(ADE8、ADE2、ADE1等)参与。AMP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当ADE2基因发生功能性突变时,会造成中间产物AIR的累积。积累的AIR会转化为红色色素,使酵母细胞呈现红色。研究小组拟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酵母基因组中高效敲除或组合敲除AMP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观察其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IR会在酵母细胞的 (细胞器)中积累并转化为红色色素。
(2)CRISPR/Cas9技术利用人工合成的短链RNA(gRNA)和核酸酶Cas9蛋白共同作用来完成基因的定向编辑。其原理是gRNA作为向导,它的部分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希望被编辑的DNA序列结合;Cas9也与gRNA结合,并切割与gRNA结合的DNA序列,使DNA双链断裂;加入含有预期突变的序列,细胞在修复DNA过程中会将其引入基因组,从而实现精准的基因编辑。下图是与ADE2基因有关的gRNA前面的相关序列及切割位点,切割后用于插入目标序列。则目标序列前方添加的引物序列应含有5' 3'和5' 3'。
(3)研究小组获得了一系列缺失ADE基因的酵母菌突变株(突变株以adel△、ade2△、ade8△表示,加△表示缺失了相应基因),然后将这些突变株在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划线接种培养,请预期实验结果:① ;② 。
组号 接种菌种 菌落颜色
A 野生型 白色
B ade2△突变体 红色
C ade2△ade8△突变体 ①
D ade2△adel△突变体 ②
(4)在本研究中,ade2△突变体的培养基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AMP。有的ade2△突变体菌落红色不明显,请说明一种可能的原因: 。
21.(2025高三上·宝安期末)研究湿地草本层的生态位特征对于特大型城市实现低成本维护管理湿地、提升城市生境异质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者对广州城市中A湿地和B湿地的草本层植物进行了研究。两湿地地理位置临近,A湿地有人工干预,B湿地长期无人工干预。结果见图示。注:生态位宽度侧重于反映物种生态适应性及其资源利用的能力,能为植被群落优化及预测植被群落的演替方向提供参考依据。请回答问题:
(1)入侵物种南美螂填菊、两耳草以及乡土物种鸭跖草均为两湿地占优势的物种。占优势的物种的特征是 。
(2)与A湿地相比,B湿地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种间竞争程度 (填“高”或“低”),判断的理由是 。
(3)B湿地群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更为严重,除了其抛荒多年,产生的空生态位为拥有强生存能力的入侵物种提供了机会,以及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竞争生态位的原因外,还因为入侵植物 ,使部分乡土植物物种的生态位被迫发生改变。
(4)在群落稳定性上, 湿地的群落更加稳定,原因是 。请提出治理B湿地的2点具体措施: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解析】【解答】A、在接种微生物前,液体培养基需要先调好pH,然后进行灭菌操作。若先灭菌再调pH,在调pH过程中又可能会引入杂菌污染,所以需要在调好pH后再灭菌,A不符合题意;
B、图中②时期酵母菌数量增长较快,处于对数期。在对数期,酵母菌代谢旺盛,繁殖速度快。如果想持续高效获得酵母菌,应在对数期(②时期)获取,因为此时酵母菌增殖速度快,能够快速补充消耗的酵母菌,B不符合题意;
C、如果想以酒精为产品,应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在对数期(②时期)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在稳定期(③时期),酵母菌数量相对稳定,此时可创造无氧条件,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应在③时期创造无氧条件让酵母菌产生酒精,而不是获取酵母菌,C不符合题意;
D、④时期酵母菌数量减少,主要与营养物质因消耗而供应不足,以及代谢产物对细胞产生不利影响有关,而与空间不足并无直接关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迟缓期:微生物刚进入新环境,需适应新营养、理化条件等。细胞不立即增殖,代谢活跃,合成多种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为后续分裂做准备,生长速率近乎零。
(2)对数期:适应环境后,微生物快速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此时细胞代谢旺盛、活性稳定、个体形态和生理特性一致,生长速率最大。
(3)稳定期:随营养消耗和代谢废物积累,生长与死亡速率相等,活菌数稳定。细胞开始积累贮藏物,部分产芽孢或合成次级代谢产物。
(4)衰亡期:营养匮乏、有害物过多,死亡速率远超生长速率,活菌数急剧下降,细胞形态异常、出现自溶,生理活动停滞。
2.【答案】B
【知识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蛋白质工程
【解析】【解答】A、真丝和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中的蛋白酶会水解真丝和羊毛中的蛋白质,从而损坏衣物。而洗发精中也可能含有一些表面活性剂等成分,同样可能会对真丝、羊毛等蛋白质制品造成损伤,所以也不宜用洗发精洗涤。棉花制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蛋白酶的作用是分解蛋白质。因棉花本身不含蛋白质,可以用含蛋白酶洗衣粉洗涤,A不符合题意;
B、胶原蛋白制成的手术缝合线可被人体缓慢吸收,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到固定伤口的作用。如果吸收过快,伤口还未完全愈合,就无法起到持续的支撑作用,不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B符合题意;
C、利用黑曲霉等生产牛凝乳酶,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相关基因导入黑曲霉,使其表达产生牛凝乳酶,提高了产量和纯度。但这一过程并没有对蛋白质本身的结构进行设计和改造,不属于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涉及膜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识别等过程,并没有直接跨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蛋白质和多糖等有机大分子由于分子太大,靠转运蛋白无法运输,它们进出细胞则通过胞吞或胞吐。
(2)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改造现有蛋白质,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它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科技工程。
3.【答案】A
【知识点】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解答】A、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15N和14N是氮元素的两种稳定同位素,这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因此利用离心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分离开含有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氮元素的DNA,A符合题意;
B、假连翘枝条易于生根,适合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梯度浓度设置(含空白对照),可初步筛选出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B不符合题意;
C、当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存在差异时,就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现象。黑藻叶肉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用蔗糖溶液处理时,若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用清水处理时,若清水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不符合题意;
D、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它能溶于2 mol/L的NaCl溶液,进行DNA的粗提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利用这些差异,选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它们进行提取。
(2)当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出现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由于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从而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
(3)15N和14N是氮元素的两种稳定同位素,这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因此,利用离心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分离开含有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氮元素的DNA
4.【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表达综合
【解析】【解答】A、题干中已明确“将重组DNA(黑猩猩α-珠蛋白基因与大肠杆菌信号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导入无细胞体系”,即体系中已存在外源DNA模板,转录过程需要DNA作为模板,但此处DNA已通过前期操作导入体系,无需额外提供,A符合题意;
B、翻译过程中,tRNA负责识别mRNA密码子并转运氨基酸,是蛋白质合成的核心组件之一,无细胞体系通常不含细胞内源的tRNA,必须外源添加tRNA才能完成翻译,需要提供,B不符合题意;
C、转录(RNA聚合酶催化)和翻译(氨基酸活化、核糖体移位等)均为耗能过程,需ATP直接供能,无细胞体系无法通过细胞代谢产生ATP,必须额外添加ATP,需要提供,C不符合题意;
D、缓冲液用于维持体系的pH稳定,确保酶(如RNA聚合酶、氨酰-tRNA合成酶等)和生物分子的活性,无细胞体系在配制时需预先加入缓冲液(如Tris-HCl缓冲体系),作为反应的基础环境,需要提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细胞核内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按照密码子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5.【答案】D
【知识点】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解答】根据题文可知,长期高脂饮食(HFD)会诱发大鼠的肥胖体态(DIO),并损害大鼠的认知功能。结合题图可知,乙组的认知能力受到损害,因此乙组为 DIO组,而甲和丙无法判断。空白对照是指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实验处理,这里的“空白”绝不是什么影响因素都不给予,而是针对实验组所要研究的实验因素给予空白。也就是说,除不给予实验变量外,别的无关变量都与实验组完全相同,以突出所要研究的因素。可见乙组为实验组,则甲组或丙组为空白对照组,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人的大脑皮层具有与语言相关的中枢,分别负责听、说、读、写。学习与记忆、情绪等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
(2)除了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6.【答案】A
【知识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A、碘液用于检测淀粉 。大豆制品人造肉主要成分是大豆,可能含有淀粉,若出现蓝色,说明该人造肉是大豆制品;动物干细胞制造的人造肉不含淀粉,遇碘液不会变蓝。所以用碘液检测可鉴别两种人造肉,A符合题意;
B、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两种人造肉都含蛋白质,都会出现紫色反应,无法区分是大豆制品还是动物干细胞制造的人造肉,B不符合题意;
C、甲紫溶液用于对染色体染色 。动物干细胞制造的人造肉虽有细胞结构有染色体,但在制成提取液过程中细胞结构已破坏,染色体释放出来难以与大豆制品有效区分,不能用于鉴别,C不符合题意;
D、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 。两种人造肉都可能含脂肪,都会出现橘黄色反应,不能鉴别其种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淀粉与碘液作用,碘分子被包在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中,会改变淀粉的吸光性质从而使淀粉显示出蓝紫色。
7.【答案】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血糖平衡调节
【解析】【解答】A、绿叶植物中富含钾元素,高钾血症患者烹饪绿叶菜时先用水焯,可使部分钾元素溶解在水中被去除,从而减少钾的摄入,A不符合题意;
B、肾脏是排泄钾盐的重要器官,慢性肾炎患者肾脏功能受损,排泄钾盐的能力下降,导致钾在体内积累,可能引发高钾血症,B不符合题意;
C、胰岛素能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同时也会促进细胞摄取钾离子,使血钾降低。某些高钾血症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时,会使血钾进一步降低,注入葡萄糖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避免因血糖过低带来不良影响,所以需同时注入葡萄糖,C不符合题意;
D、心肌细胞静息状态下,膜内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差。血浆K+过高(高钾血症)时,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减小,钾离子外流减少,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减小,而不是增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由于细胞膜内外这种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2)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
8.【答案】C
【知识点】伴性遗传;减数分裂异常情况分析
【解析】【解答】A、若母方(XbXb)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差错,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XbXb的卵细胞。该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可形成XbXbY的白眼雌果蝇,A不符合题意;
B、若母方(XbXb)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差错,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也会产生XbXb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形成XbXbY的白眼雌果蝇,B不符合题意;
C、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父方(XBY)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互换,只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交换,不会产生Xb或Yb的精子,也不会产生题中出现的异常果蝇,C符合题意;
D、若父方减数分裂正常,产生含XB的精子,母方减数分裂异常,产生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二者结合形成XBO的红眼雄果蝇(O表示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即该果蝇的X染色体仅由父方提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由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经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最终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分配到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合类型出现多样性。不仅如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还常常发生互换,进一步增加了生殖细胞遗传的多样性。
9.【答案】C
【知识点】种间关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析】【解答】A、初生代谢物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基础物质(如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而HIPVs是植物受虫害诱导后产生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应对环境胁迫的次生代谢物,并非生长发育必需,A不符合题意;
B、行为信息是生物通过特定行为特征传递的信息(如蜜蜂跳舞),而HIPVs是挥发性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通过气味传递信号,B不符合题意;
C、HIPVs不仅能传递给害虫,还能传递给其天敌(如寄生蜂)。由于HIPVs释放具有昼夜节律,且天敌可能依赖这些化学信号定位害虫,因此其释放节律可作为预测天敌活动规律的依据。例如,若HIPVs在白天释放量高,可能吸引更多白天活动的天敌,C符合题意;
D、HIPVs传递给周围植物,使其提前启动防御机制(如合成抗虫物质),这属于种内互助(同一物种个体间的互助),而非种间互助(不同物种间的互助)。若传递给不同物种的植物,则可能属于种间信息传递,但题干未明确周围植物是否为同一物种,通常默认同类植物间的信息传递为种内互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植物代谢会产生一些一般认为不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产物—次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酚类、萜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在植物抗病、抗虫等方面发挥作用,也是很多药物、香料和色素等的重要来源。
(2)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等)、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和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
(3)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10.【答案】D
【知识点】细胞癌变的原因;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表观遗传
【解析】【解答】A、根据表格可知,恶性乳腺肿瘤中存在BRCA1基因突变位点,直接说明基因突变可能是乳腺癌的病因之一,A不符合题意;
B、表观遗传通过基因表达调控(如启动子区甲基化)影响性状,无需改变基因序列。表格中恶性肿瘤存在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现象,可能抑制基因功能并诱发癌症,B不符合题意;
C、表格仅显示恶性肿瘤中BRCA1基因存在异常,但未排除其他基因或环境因素导致乳腺癌的可能性。例如,部分散发性乳腺癌可能由其他基因突变(如BRCA2、p53)或环境因素(如激素、辐射)引起,因此人乳腺癌的病因可能与BRCAI基因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该女性家族成员是否需要进行基因检测,需依据是否存在血缘关系来判断 —— 只有与该女性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才可能携带相同的遗传性致病突变,而无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如配偶等)因不存在基因传递风险,无需进行基因检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3)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在一个细胞中发生多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
11.【答案】A
【知识点】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与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的方法;治疗性克隆的操作过程
【解析】【解答】A、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过程④是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过程⑤是将神经元移植到小鼠体内治疗帕金森病,这两个过程并没有体现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A符合题意;
B、过程①是核移植,鼠皮肤细胞在进行①过程前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灭活的病毒可以诱导细胞融合,促进鼠皮肤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B不符合题意;
C、过程③是动物细胞培养,会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④是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在过程③和④中都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不符合题意;
D、因为诱导分化的神经元是由该小鼠自身的细胞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的,其遗传物质与该小鼠基本相同,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所以受体小鼠不需要注射相应的免疫抑制剂,D不符合题意。
【分析】(1)胚胎移植是指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2)动物细胞培养是指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
12.【答案】C
【知识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5月1日 - 8月16日为深圳所属南海海域的休渔期,休渔期可以让海洋生物有足够的时间繁殖和生长,有利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也能减少对海洋生物包括脆弱海洋动物的捕捞,该做法合理,A不符合题意;
B、选择合适的鱼饵以减少其对海龟、鲸鱼等的吸引力,这样可以降低这些脆弱海洋动物被误捕的概率,有利于保护它们,该做法合理,B不符合题意;
C、循环原理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而采用人工养殖鱼类的措施主要依据的是协调原理(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等)和整体原理(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等,并非循环原理,C符合题意;
D、运用声光电等物理信息将脆弱海洋动物驱逐出去,可使它们远离捕捞区域,从而减少误捕,该做法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既有直接价值,也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间接价值,还有尚未明确的潜在价值。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等原因,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对生物多样性可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措施。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13.【答案】B
【知识点】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A、导致蝙蝠患上白鼻综合征的病原体是白色真菌,并且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当地婴儿的死亡可能与白色真菌的致病作用相关,A不符合题意;
B、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而真菌与飞虫之间并没有这种关系,真菌寄生在蝙蝠身上,与飞虫没有直接的相互受益关系,B符合题意;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等方面。蝙蝠大量死亡,会使飞虫等害虫数量增加,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不符合题意;
D、由于蝙蝠大量死亡,对飞虫的捕食量减少,为了控制飞虫对庄稼等的危害,人类杀死飞虫的行为可能会增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2)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既有直接价值,也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间接价值,还有尚未明确的潜在价值。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等原因,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对生物多样性可采取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措施。
14.【答案】D
【知识点】癌症的预防与治疗;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解析】【解答】A、免疫检查点属于免疫抑制分子,可防止免疫细胞杀伤其靶细胞,癌细胞通过免疫检查点的表达而产生免疫逃逸。由图可知,PD1和PDL1相互结合后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属于免疫检查点;而MHC - Ⅰ参与内源性(胞内)抗原的呈递过程,并不属于免疫抑制分子,不属于免疫检查点 ,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以看出,癌细胞表面的IGSF8与NK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会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而不是促进其杀伤功能,B不符合题意;
C、联合应用两种抗体,既能通过PD1抗体阻断细胞毒性T细胞的PD1和癌细胞的PDL1结合,又能通过IGSF8抗体阻断癌细胞的IGSF8与NK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可同时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和NK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而单独使用PD1抗体只能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所以联合应用两种抗体与单独使用PD1抗体效果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PD1抗体发挥作用是通过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进而阻断细胞毒性T细胞的PD1和癌细胞的PDL1结合,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而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依赖MHC - Ⅰ参与的抗原呈递过程,MHC - Ⅰ丢失的癌细胞无法正常进行抗原呈递,细胞毒性T细胞难以识别并杀伤癌细胞,所以使用PD1抗体对杀伤MHC - Ⅰ丢失的癌细胞基本无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反应,它的分子基础是抗体与抗原、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体液免疫主要靠体液中的抗体来作战,细胞免疫主要靠T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
15.【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凋亡
【解析】【解答】A、已知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可以与IAPs直接结合,抗衡其抑制凋亡的功能。IAPs与Smac反应加强,意味着IAPs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被削弱,细胞凋亡进程加快。而细胞凋亡过程中溶酶体活动会增强,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参与细胞凋亡相关过程,并非减弱,A不符合题意;
B、IAPs和Smac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不是线粒体,B不符合题意;
C、肿瘤细胞内IAPs过表达会抑制细胞凋亡,即IAPs表达量越高(释放速度越快),细胞凋亡越受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速度越慢,二者应呈负相关,而非正相关,C不符合题意;
D、因为肿瘤细胞内IAPs过表达与肿瘤的辐射耐受密切相关(会导致肿瘤辐射敏感性下降),而Smac与IAPs结合可抗衡IAPs抑制凋亡的功能,所以Smac与IAPs结合可以抑制肿瘤辐射敏感性的下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与细胞坏死不同。新细胞的产生和一些细胞的凋亡同时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体中。
(2)溶酶体是由单层膜围绕成的囊泡状细胞器,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pH为5左右),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中。溶酶体可以将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大分子水解,及时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死亡的细胞。此外,免疫细胞吞噬入侵的病毒或细菌后,溶酶体会与吞噬物融合并利用水解酶将病原体杀死进而降解,起到免疫防御作用。
16.【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9:3:3:1和1:1:1:1的变式分析
【解析】【解答】A、由第③组和第④组杂交实验结果“F2中扁盘形∶圆形∶长形=9∶6∶1”,9∶6∶1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南瓜果实形状的两对基因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不符合题意;
B、扁盘形基因型为R_S_,圆形基因型为R_ss或rrS_,长形基因型为rrss。第①组F2全是扁盘形,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第①组亲本基因型为RRSS(扁盘形)×RRSS(扁盘形)。第②组F1自交后代出现圆形,且F1中扁盘形∶圆形=3∶1,说明第②组亲本基因型为RRSs(扁盘形)×RRSs(扁盘形)或RrSS×RrSS(扁盘形)或RrSS×RrSs (扁盘形) 或RRSs×RrSs (扁盘形) ,可见第①组亲本和第②组亲本的基因型没有一个是相同的,B不符合题意;
C、当第②组亲本基因型为RRSs×RRSs(或RrSS×RrSS)时,F1基因型为1RRSS∶2RRSs:1RRss(或1RRSS∶2RrSS:1rrSS),自交后代中扁盘形(R_S_)∶圆形(R_ss或rrS_)∶长形(rrss)=1/4+2/4×3/4∶2/4×1/4+1/4∶0=5∶3∶0。当第②组亲本基因型为RRSs×RrSs(或RrSS×RrSs)时,F1基因型为1RRSS:2RRSs:1RrSS:2RrSs:1RRss:1Rrss(或1RRSS:2RrSS:1RRSr:2RrSs:1rrSS:1rrSS)时,自交后代中扁盘形(R_S_)∶圆形(R_ss或rrS_)∶长形(rrss)=1/8+2/8×3/4+1/8×3/4+2/8×3/4×3/4:2/8×1/4+1/8×1/4+2/8×2×1/4×3/4+1/8+1/8×3/4:2/8×1/4×1/4+1/8×1/4=35:26:3,所以第②组的F2有可能是35扁盘形∶26圆形∶3长形,C不符合题意;
D、第⑤组F1表型为1扁盘形∶2圆形∶1长形,则亲本基因型只能为Rrss×rrSs,因此F1、F2的结果也只有一种可能性,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7.【答案】(1)切断外源糖类供应,形成饥饿胁迫
(2)下降;光照、温度、水;非密度
(3)幼果期果实具有较低的呼吸耗氧量,降低了果实对糖类的消耗;同时具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合成一些糖类进行补充;从而使因糖类不足导致落果的现象得到缓解
【知识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解析】【解答】(1)因为在应对胁迫时,器官脱落往往与糖类供应不足以及器官间的竞争有关。对龙眼进行扦插处理,可切断其与母体的联系,切断外源糖类供应,从而形成饥饿胁迫,以便研究在这种胁迫下龙眼果实的脱落机理。
(2)龙眼脱落过程中糖含量会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外界的光照、温度、水等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等,这些因素会使植物合成的糖类减少或消耗的糖类增加,导致糖含量下降。光照、温度、水等因素与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3)从图1可以看出,幼果期果实呼吸耗氧量相对较低,这降低了果实对糖类的消耗;同时结合植物生理知识,幼果期果实具有一定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合成一些糖类进行补充。所以幼果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糖类不足导致落果的现象,使得幼果期落果延迟。
【分析】(1)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作植物激素。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2)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例如,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因此,这些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因此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3)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点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但是,前者需要氧和线粒体的参与,有机物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后者多。细胞呼吸是细胞中物质代谢的枢纽,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或分解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联系起来。
(4)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1)题干及图中指出是在饥饿胁迫的条件下探究作用机理。扦插处理会排除整株植物对果实发育的影响,同时切断外源糖类供应,形成饥饿胁迫。
(2)题干中指出器官脱落伴随糖类供应不足,糖含量下降;植物生长受到外界因素如光照、温度、水等(答出两点即可)的影响,这些都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其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洪水、火灾、严寒等。
(3)根据题意果实脱落与糖类供应不足有关,从图1可看出幼果期呼吸耗氧率最低,说明呼吸作用弱,降低了果实对糖类的消耗;从图2可看出透光率大于80%时,呼吸耗氧率为负值,即幼果具有光合作用能力(幼果皮中应含有叶绿体),幼果期果实能合成一些糖类进行补充;从而使因糖类不足导致落果的现象得到缓解。
18.【答案】(1)不能;9/16
(2)52.4%
(3)PCR/PCR扩增基因;用限制酶R酶切;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9:3:3:1和1:1:1:1的变式分析
【解析】【解答】(1)仅根据图示F1的表现型及比例(1:1:1:1),这可能是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测交结果,也可能是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不能说明两对基因之间为自由组合。亲本有两种可能性:aarr×AaRr或Aarr×aaRr,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亲本生物基因型为aarr×AaRr(Aarr×aaRr组合中的两种基因可能是同一条染色体上),故高产由显性基因a控制。此时F1(1Aa、1aa)随机交配,F2中高产植株(aa)占比为3/4×3/4=9/16,因此当F2中高产植株占比为9/16时,能确定2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必然是独立遗传。 (2)基因型为Rr的豌豆自然生长,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Rr自交产生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假设最初种植4株(RR、Rr、rr各1株、2株、1株),决定以后每年将皱粒豌豆(rr)的种植比例提高20%,那么F1中rr的数量变为1×(1+20%)=1.2株,RR(1株)和Rr(2株)数量不变,r的基因频率=(1.2×2+2)÷[(1+2+1.2)×2]×100%≈52.4%。
(3)检测与植株产量相关基因型时,首先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通过PCR扩增基因,以便获得足够量的目的基因用于后续检测;接着对产物用限制酶R酶切,因为高产基因的DNA序列中多了一个限制酶R的切割位点,通过酶切可区分高产基因和低产基因。若高产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亲本应为Aarr×aaRr,高产由A基因控制,低产由a基因控制,且A与r连锁,a与R连锁,F1的高产圆粒类型基因型为AaRr,自交后代基因型为 AArr、AaRr、aaRR,利用电泳技术检测F2中每株个体中与此相关的2对等位基因,预期的F2全部电泳类型如下:
【分析】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才能进行,需提供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同时通过控制温度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
(1)要得到图中杂交结果,亲本有两种可能性:aarr×AaRr或Aarr×aaRr,第一种组合AaRr产生了4种配子1AR:1Ar:laR:lar,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第二种组合要得到图示结果,能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也能用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解释,这种亲本组合不能说一定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第一种亲本组合aarr×AaRr必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据题意可知亲本中高产皱粒均为隐性,即高产为隐性性状P:aa×Aa,得到F1为1Aa:1aa,F1随机交配,则F2中高产性状aa比例为9/16;
(2)亲本为Rr,自然状态下豌豆为自交,则F1为1/4RR、1/2Rr、1/4rr,农户把rr皱粒提高20%种植比例,即rr种植为(1/4)×1.2=12/40,即如果原本准备种40株豌豆,现在要种42株。F1种下后的个体为RR:10/42、Rr:20/42、rr:12/42;r的基因频率为(12×2+20)/(42×2)×100%=52.4%;
(3)提取基因组DNA后,需要经过PCR过程扩增其数量,再用限制酶R酶切处理后电泳,这样高产基因用限制酶R酶切后分子量小,电泳位置和低产基因的电泳位置不同,从而将两种基因区分开。若高产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因题中告知4号染色体上有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则与控制圆、皱粒(种子形状)的基因连锁。参看(1)中分析。当连锁时,亲本应为Aarr×aaRr,即高产由A基因控制,低产由a基因控制,且Ar连锁,aR连锁。F1中高产圆粒类型AaRr(Ar+aR)自交,F2基因型种类为RR(aa)、Rr(Aa)、rr(AA),电泳位置见参考答案;
19.【答案】(1)神经—体液调节;协同(或协同作用)
(2)基本不变;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垂体的调控/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受神经系统调节
(3)排除SP能直接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生长的干扰;无明显生长变化;腺体a缺失小鼠注射过SP的血清
【知识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1)从图中可知,炎症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腺体a,促使其分泌S物质(SP),SP又促进HK-1的分泌,该过程既有神经调节(神经冲动传导)又有体液调节(激素分泌调节),所以机体分泌HK-1的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SP和HK-1都能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活性升高,在调节炎症a调节细胞的活性方面表现为协同(或协同作用)关系。
(2)阻断健康小鼠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一段时间之后,小鼠体内HK-1含量基本不变。因为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垂体的调控,其分泌直接受神经系统调节,而一般情况下小鼠体内的HK-1含量与肾上腺素的含量呈正相关,下丘脑与垂体联系阻断不影响肾上腺素分泌,所以HK-1含量基本不变。
(3)I.C组额外添加SP,炎症a调节细胞无明显生长变化,其设计意图是排除SP能直接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生长的干扰。腺体a缺失小鼠不能分泌SP,其血清中不含SP,所以①处应是无明显生长变化。
II.本实验目的是验证SP可通过促进HK-1的分泌来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生长,E组要体现SP促进HK-1分泌从而促进细胞生长,所以②处应是腺体a缺失小鼠注射过SP的血清,这样血清中含SP,可促进HK-1分泌,使炎症a调节细胞较A组生长明显加快。
【分析】(1)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例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它们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除了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1)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到腺体a分泌SP,属于神经调节;再到分泌HK-1,属于体液调节,所以说腺体a分泌SP是通过神经冲动引起的,SP促进淋巴细胞分泌HK-1,这种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从图中可知,SP和HK-1都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活性,属于协同作用;
(2)因为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垂体的调控/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受神经系统调节,所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后,肾上腺素的含量基本不变,因HK-1和肾上腺素含量呈正相关,故HK-1的含量也基本不变;
(3)因为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受垂体的调控/肾上腺素的分泌直接受神经系统调节,所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后,肾上腺素的含量基本不变,因HK-1和肾上腺素含量呈正相关,故HK-1的含量也基本不变。 (3)实验小鼠无NKIR-S(SP的特异性受体),据图可知实验小鼠的淋巴细胞和炎症a调节细胞上均无SP的受体。C组添加SP,炎症a调节细胞无明显生长,排除SP能直接促进炎症a调节细胞的生长的干扰;腺体a缺失小鼠无法分泌SP,其淋巴细胞和炎症a调节细胞上虽有SP受体,但无SP,则培养液中既无SP也无HK-1,则炎症a调节细胞无明显生长变化;E组生长加快,可知必有HK-1起了调节作用。D组引入了腺体a缺失小鼠的血清,表示有这种小鼠可利用,其淋巴细胞和炎症a调节细胞上有SP受体.只是无SP,如果将SP注入腺体a缺失小鼠,则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会接收到SP的刺激,从而产生HK-1,故E组可加入腺体a缺失小鼠注射过SP的血清。(注:E组不可加入正常小鼠的血清,因其成分极复杂,不能说明是什么物质导致了实验结果。而加入腺体a缺失小鼠注射过SP的血清,D与E组作相互对照,可确定是SP通过促进HK-1起作用。)
20.【答案】(1)液泡
(2)AAC;ATC
(3)白色;红色
(4)需要;ade2△突变体主要利用培养基中的AMP,对本途径合成AMP的需求较低,导致红色色素的累积程度不足;或ADE8等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合成的AIR减少,使最终的红色不明显
【知识点】其它细胞器及分离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详细)
【解析】【解答】(1)在植物细胞(酵母细胞类似)中,液泡具有储存物质的功能,AIR会在酵母细胞的液泡中积累并转化为红色色素。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图中可知与ADE2基因有关的gRNA前面的相关序列及切割位点情况,目标序列前方添加的引物序列应与切割位点附近序列互补。所以对应位置应含有5'AAC3'(对应黏性末端为3'TTG5')和5'ATC3'(对应性末端为3'TAG5')。
(3)①ade2△ade8△突变体中,因为ADE8基因缺失,无法合成AIR,即使ADE2基因缺失也不会有AIR累积转化为红色色素,所以菌落颜色为白色。
②ade2△adel△突变体中,ADE2基因缺失会造成AIR累积转化为红色色素,所以菌落颜色为红色。
(4)①ade2△突变体由于ADE2基因发生功能性突变,AMP合成途径受阻,自身不能合成足够的AMP,所以其培养基中需要添加AMP。
②有的ade2△突变体菌落红色不明显,可能是ade2△突变体主要利用培养基中的AMP,对本途径合成AMP的需求较低,导致红色色素的累积程度不足;也可能是ADE8等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合成的AIR减少,使最终的红色不明显。
【分析】(1)基因工程是一种DNA操作技术,需要借助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等工具才能进行。它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才能进行,需提供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结合的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和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同时通过控制温度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
(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1)红色色素非光合色素,存在于液泡中。
(2)目标序列需要与题中提供的黏性末端片段碱基互补配对,图中上面链的黏性末端为3'TTG5',则目标序列应提供的引物序列为5'AAC3',图中下面链提供的黏性末端为3'TAG5',则目标序列提供的引物序列应含有5'ATC3'。
(3)C组缺失了ADE2和ADE8两个基因,据图可知,无ADE8则不会生成AIR,则不会转化成红色色素和积累,故菌落为白色。D组缺失了ADE2和ADE1两个基因,据图可知会生成AIR,而AIR无法继续生成AMP,则会转化成红色色素和积累,故菌落为红色。
(4)ade2△突变体缺失ADE2基因,无法生成AMP,因AMP是酿酒酵母生长繁殖必需,所以培养基中需要添加AMP。因ade2△突变体主要利用培养基中的AMP,对本途径合成AMP的需求较低,导致红色色素的累积程度不足;也可能是ADE8等相关基因表达量降低,合成的AIR减少,使最终的红色不明显。
21.【答案】(1)数量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大
(2)高;B湿地入侵植物生态位宽度较高,且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度高,易与乡土植物产生竞争,挤占乡土植物的生存空间。
(3)改变了生境
(4)A;A湿地有人工干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普遍偏低,种间的竞争排斥较弱,群落相对稳定;人工清除适应性较强的入侵物种;适度清除乡土植物优势种;增加乡土物种的种间关系平衡性,有效增加物种多样性
【知识点】种间关系;当地自然群落中若干种生物的生态位
【解析】【解答】(1)在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通常具有数量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大的特征,它们在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2)从图1可知,B湿地入侵植物生态位宽度较高;从图2可知,B湿地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度高。生态位重叠度高意味着对资源的竞争激烈,易与乡土植物产生竞争,挤占乡土植物的生存空间,所以与A湿地相比,B湿地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种间竞争程度高。
(3)B湿地群落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更严重,除了抛荒多年有空生态位以及竞争生态位等原因外,入侵植物改变了生境,使得部分乡土植物物种生存环境改变,生态位被迫发生改变,从而更有利于入侵植物生长繁殖。
(4)①在群落稳定性上,A湿地的群落更加稳定。因为A湿地有人工干预,从图中可知其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普遍偏低,种间的竞争排斥较弱,群落相对稳定。
②治理B湿地可采取以下措施:人工清除适应性较强的入侵物种,减少入侵物种数量;适度清除乡土植物优势种,避免优势种过度繁殖影响其他物种生存,同时增加乡土物种的种间关系平衡性,有效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稳定性。
【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2)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还有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
(3)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
(1)占优势的物种的特征是数量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大。
(2)B湿地入侵植物生态位宽度较高,且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度高,易与乡土植物产生竞争,挤占乡土植物的生存空间。所以B湿地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竞争程度高于A湿地。
(3)入侵植物的代谢会改变生境,从而使乡土植物竞争力弱的植物生态位被迫改变。
(4)A湿地有人工干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普遍偏低,种间的竞争排斥较弱,群落相对稳定,而B湿地种间竞争强,群落不稳定,向其他群落演替的趋势更大。要治理B湿地,可增加一些人工干预,人工清除适应性较强的入侵植物物种;适度清除乡土植物优势种;增加乡土植物物种的种间关系平衡性,有效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使B湿地群落稳定。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