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掌握冷季型草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原生环境(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适配性。
⑵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冷季型草坪引发的生态、经济与社会问题,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在跨区域引种中的应用。
⑶结合区域特征,提出西北地区城市绿化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提升地理实践力。
2.思想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比分析、案例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⑵运用 “问题发现 — 原因分析 — 对策提出” 的逻辑链,建立科学的地理问题解决框架。
3.素养成长目标(核心素养)
⑴人地协调观: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树立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⑵综合思维:从气候、水文、生物、社会经济等多维度分析冷季型草坪引种的利弊。
⑶区域认知:对比欧洲与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评价区域决策的合理性。
⑷地理实践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尝试设计节水型城市绿化方案。
二、课标与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⑴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⑵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影响。
⑶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教材内容解析
⑴核心内容:
①冷季型草坪:以高羊茅、黑麦草为代表,适宜温带海洋性气候,需水量大、生长周期长。
②引种问题:西北地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冷季型草坪导致水资源浪费、生态入侵、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知识关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气候、水文、生物的相互作用)。
地域分异规律(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人地关系(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与资源约束的矛盾)。
3.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
①冷季型草坪的特性与欧洲原生环境的适配性分析。
②西北地区引种冷季型草坪的生态、经济问题及其成因。
⑵难点:
①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评价跨区域引种的合理性。
②结合区域特征,提出可持续的城市绿化替代方案。
三、学情分析
⑴知识基础:
①学生已掌握自然环境的要素(气候、水文、生物等)及其相互作用,了解水循环、地域分异规律等知识。
②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特征、水资源短缺问题有初步认识,但缺乏对具体生态案例的深入分析。
⑵能力水平:
①具备一定的图表分析、资料整合能力,但综合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有待提升。
②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但需引导其从 “现象描述” 转向 “原理应用” 和 “对策提出”。
⑶学习需求:
①对贴近生活的地理案例(如城市绿化)兴趣浓厚,渴望参与实践活动。
②需强化地理原理与现实问题的关联,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3 分钟)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欧洲城市绿化景观》与《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绿化现状》。
提问:“欧洲城市的草坪与我国西北地区的绿化景观有何差异?为什么西北地区城市要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学生活动:
观察对比,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提出初步猜想(如美观需求、生态功能等)。
设计意图:
通过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培养观察能力与问题意识。
2.问题导学(5 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问题链:
⑴冷季型草坪有何特性?为何能在欧洲广泛种植?
⑵我国西北地区引进冷季型草坪的动机是什么?可能引发哪些问题?
如何科学评价这一引种行为?
发放资料卡片:冷季型草坪的生物学特征、欧洲与西北地区气候数据对比表。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资料,标注关键信息,尝试回答问题链中的前两问。
设计意图:
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获取信息,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
3.新知探究 1:冷季型草坪的特性与原生环境(8 分钟)
教师活动: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冷季型草坪的分类(如高羊茅、黑麦草)、生长习性(适宜温度 15–25℃、需水量 750–800mm / 年)及生态功能(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
对比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温 10–15℃、降水 800–1000mm、季节分配均匀)与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温 8–12℃、降水 50–200mm、蒸发量 > 2000mm),分析草坪与气候的适配性。
学生活动:
绘制 “冷季型草坪特性 — 欧洲气候条件” 对应关系图。
思考:“为什么冷季型草坪在欧洲能自然生长,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却依赖人工灌溉?”
设计意图:
从地理要素综合角度,理解草坪与气候的关联性,强化区域认知。
4.深度学习 1:引种冷季型草坪的生态矛盾(10 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案例:北京天坛公园引种冷季型草坪后,古松柏根系浅化、倒伏,生物多样性下降;哈密地区试验种植冷季型草坪,需年灌溉量 1.5–2.0m /㎡,远高于本地降水量。
组织小组讨论:
西北地区引种冷季型草坪可能引发哪些生态、经济问题?
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问题的成因。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结合案例与教材,从水资源、土壤、生物、经济等维度分析问题。
代表发言,绘制 “问题 — 成因” 思维导图(示例:高耗水→气候干旱、蒸发强;生物入侵→本地物种竞争劣势)。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案例深化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培养综合思维与合作探究能力。
5.新知探究 2:替代方案与可持续发展(7 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西北地区耐旱植物案例:沙冬青、紫花苜蓿、柽柳等,介绍其需水量(<300mm / 年)、生态功能(防风固沙、改良土壤)。
讲解节水技术:滴灌、渗灌、雨水收集系统,以及北京、兰州等地的绿化调整经验(如用乡土植物替代冷季型草坪)。
学生活动:
对比冷季型草坪与本地植物的需水量、养护成本,填写表格。
思考:“如何平衡城市绿化的景观需求与生态保护?”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 “发现问题” 转向 “解决问题”,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
6.当堂应用:角色扮演与方案设计(5 分钟)
教师活动:
设置情境:假设你是城市规划局工作人员,需为哈密市某新建公园设计绿化方案。
提供资料:哈密气候数据、本地植物名录、节水技术参数。
要求:结合区域特征,提出 3 条具体建议,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
分角色(规划师、生态专家、市民代表)讨论,提交方案并陈述。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地理实践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7.归纳总结(3 分钟)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核心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冷季型草坪:特性、原生环境、生态功能。
引种问题:高耗水、土壤退化、生物入侵、经济成本。
解决方案:耐旱植物替代、节水技术、政策调控。
强调人地协调观:城市绿化需尊重自然规律,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学生活动:
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关键知识点,提出仍存疑问的问题。
设计意图:
梳理知识体系,强化核心素养,培养反思能力。
8.拓展提升(4 分钟)
教师活动:
布置课后探究任务:
查阅资料,分析 “一带一路” 倡议下西北地区生态绿化的新模式(如光伏治沙与植被恢复结合)。
实地调查本地公园绿化植物种类,撰写调查报告,提出优化建议。
推荐阅读:《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城市绿化中的生态智慧》。
学生活动:
记录任务,明确探究方向。
设计意图:
延伸课堂内容,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培养地理实践与创新能力。
五、教学板书设计
课题: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
│ 一、冷季型草坪特性 │
│ ┌─────────────────────────┐ │
│ │ 分类: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等 │ │
│ │ 生长习性:适宜温度15–25℃,需水量750–800mm/年 │ │
│ │ 生态功能: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美化环境 │ │
│ └─────────────────────────┘ │
│ │
│ 二、引种矛盾分析 │
│ ┌────────────┬────────────┐ │
│ │ 欧洲 │ 西北地区 │ │
│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
│ │ 降水800–1000mm │ 降水50–200mm │ │
│ │ 蒸发弱 │ 蒸发>2000mm │ │
│ ├────────────┼────────────┤ │
│ │ 草坪自然生长 │ 依赖人工灌溉 │ │
│ └────────────┴────────────┘ │
│ │
│ 三、问题与解决方案 │
│ ┌────────────┬───────────────┐ │
│ │ 问题 │ 解决方案 │ │
│ │ 1. 高耗水 │ 1. 耐旱植物替代 │ │
│ │ 2. 土壤退化 │ 2. 节水技术 │ │
│ │ 3. 生物入侵 │ 3. 政策调控 │ │
│ │ 4. 经济成本高 │ 4. 公众参与 │ │
│ └────────────┴───────────────┘ │
│ │
│ 四、核心素养 │
│ 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生态优先 │
│ 综合思维:多要素关联分析 │
│ 区域认知:对比气候与地理环境差异 │
│ 地理实践力:设计可持续绿化方案 │
└───────────────────────────────┘
六、分层作业设计
1.基础巩固(全体学生必做)
⑴绘制图表:对比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降水数据,说明冷季型草坪的适应性差异。
⑵案例分析:阅读教材案例,总结西北地区引种冷季型草坪引发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成因。
2.能力提升(中等及以上学生选做)
⑴方案设计:为哈密市新区新建广场设计节水型绿化方案,要求结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宜植物并说明理由。
⑵数据分析:查找伊吾县的绿化用水数据,计算冷季型草坪与本地植物的年耗水量差异,评估节水潜力。
3.实践探究(学有余力学生选做)
⑴实地调研:采访本地园林部门或社区绿化负责人,了解冷季型草坪的种植现状、养护成本及存在问题,撰写调研报告。
⑵政策建议:结合 “双碳” 目标与节水政策,为西北地区城市绿化提出 2–3 条可持续发展建议,提交至相关部门或学校环保社团。
七、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⑴通过对比分析、案例探究、角色扮演等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
⑵板书设计逻辑清晰,突出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改进方向:
⑴增加西北地区本地植物的实物展示或视频资料,增强直观性。
⑵在深度学习环节,可引入辩论活动(如 “冷季型草坪该不该退出西北城市绿化”),进一步培养批判性思维。
3.资源拓展:
推荐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如 GIS)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与绿化布局的关联性,提升教学的科技含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