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语文适应性练习卷(三)(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语文适应性练习卷(三)(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9 16:15:38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8分)
(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4)示例: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2.(9分)
(1)(3分)罕 徙 栖
(2)(3分)B
(3)(3分)振奋人心的绿色成就,离不开一线巡护人员一步一个脚印的实
干(守护、努力)。
3.(6分)
示例:
一等(5-6分)
阅读《西游记》陶冶了性情,如《小圣施威降大圣》那紧张中透着诙
谐的打斗过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西游记》也提升了我的表达能力,
比如从《大闹天宫》中学到了运用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阅读《西
游记》后,不知不觉间将团队协作、危机管理等生存智慧镌刻于心,增长
了才干。
二等(3-4分)
读《鲁滨逊漂流记》,“长才”的体现最深。他在荒岛上搭建住所、制
作工具,甚至用刻痕记录时间,这种自力更生的智慧让我学会面对困难时
不轻易放弃。书中详细描述他如何用帆布搭帐篷,让我领悟到:让我明白
解决问题需要耐心和创造力。
阅读《昆虫记》可以学到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法布尔以拟人
化手法赋予昆虫人性,通过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
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
三等(1-2分)
《昆虫记》写了很多虫子,比如蟋蟀会唱歌,让我觉得大自然很有趣。
四等(0分)
答非所问,观点错误或者未作答。
评分说明:
一等(5-6分)能紧扣三重价值(怡情、傅彩、长才)中的至少一个
方面展开分析;能结合名著的具体情节、人物或语言,阐述读书如何影响
自己的性情、表达或能力;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能恰当引用书中的原文
或细节增强说服力。二等(3-4分)有提及三重价值,但分析较浅显;在
联系名著时仅有概括性描述,缺乏具体情节支撑;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
逻辑性一般,未引用原文或分析较空泛。三等(1-2分) 仅泛泛而谈读
书的意义,未紧扣三重价值;虽提及名著,但仅简单罗列人物或情节,未
分析对自己的影响;语言表达较混乱,逻辑不清。四等(0分)完全偏离
主题,未涉及三重价值或名著;作答极不完整(如仅写一句话),或未作答。
二、阅读(67分)
(一)(7分)
4.(4 分)杨柳、细雨、残花、流莺、春风;一幅雨后初晴、落花满地、莺鸟
啼鸣的暮春图。
5.(3 分)“吹”字将无形的乡梦具象化了,“逐” 字赋予乡梦自主意识,让
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诗人浓烈的思乡情与急切回乡的渴望。
(二)(16 分)
6.(3分) B D
7.(3分)(1)听从 (2)全、都 (3)向来
8.(6分)
(1)(3分)已经战胜了齐国军队,鲁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评分说明: “既 ”“故”各 1分,句意正确 1分。
(2)(3 分)如果现在着急攻打他们,他们一定会拼命死战,不是能轻易抵
挡的。
评分说明: “若”“当 ”各 1分,句意正确 1分。
9.(4分)深谋远虑;知己知彼;善用战机。
评分说明:每点 2 分,任写出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
【参考译文】
当时正好秋雨时节,水势凶恶。萧铁认为李靖不能下水攻来,所以没做准
备。李靖麾下将领也认为最好等到水势平复再行出兵比较合适。李靖说:“兵
贵神速。现在聚集人马,萧铁不能知晓。如果趁着江水高涨进攻,正好是以迅
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萧铁个措手不及。萧铁仓促之间不能召集士兵来抵御我们,
必被我生擒。”李孝恭听从了李靖的意见。萧铁当时将军队解散去务农,只有
亲卫数千人。听说唐兵杀到了,于是将手头上所有的士兵都派出去抵抗唐军。
李孝恭打算进攻萧铁,李靖制止道:“他们是来救援的部队,并非预先制定好
的计谋。我们不如驻扎在南岸,等待一天,他们或者分兵留下抵御我们,或者
回城,兵力一分散气势就削弱了,我们趁他们懈怠的时机再出兵攻打他们,没
有不可以胜利的。如果现在着急攻打他们,他们一定会拼命死战,不是能轻易
抵挡的。”
(三)(21分)
10.(3分)C
11.(6分)①成为战地宣传队的主力;②描摹复制并修改军用地图;③受伤奋
战与敌人同归于尽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2.(6分)
(1)①渲染了紧张、可怕的氛围;(1分)②暗示日军士兵的残暴与凶狠;(1
分);③烘托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1分)
(2)连用一系列动词(1 分)写出辛锐面对敌人临危不惧及对敌人的蔑视;
(1分)传达出辛锐视死如归的精神。(1分)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3.(6分)①指自然界的雪纯洁无瑕,烘托出一种神圣的氛围;②暗示革命历
程的惨烈,象征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③象征革命精神永存,红色
精神传承,表达作者对革命战士的赞美和敬仰。
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四)(12分)
14.(3分)A
15.(3分)①审美价值;②文化价值;③教育价值。(意对即可)
16.(6分)示例:我认为保留传统和追求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
面,通过传统服饰承载的人文文化内涵可以感悟到锦绣中华
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追求创新能为传统服饰注入新的活
力,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元、更新奇的审美体验。所以,只有
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在创新中不忘传统,传统服
饰才能既保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紧跟时代步伐,焕发
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评分说明:观点明确 2分,逻辑清晰,论述全面 4分。
(五)(11分)
17.(3分)具身智能指的是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进行实时互动,从而实现感知、
认知、决策与行动一体化的智能体。
18.(3分)A
19.(5分)弟弟,政府重视,迭代快速,我们家拥有人形机器人是早晚的事情。
但目前人形机器人本体要达到技术成熟、安全可靠、价格合理还需时间,
与之适配的生态也需要时间逐步构建完善,所以我们还要再耐心等等。
三、作文(60分)
20.按中考评分要求。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2025 年初中毕业班适应性练习(三)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 分)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表示我们应当向有
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 ”。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达自己渴望得到重
用的句子:“ , ”。
(3)在和谐社区建设座谈会上,居民代表称赞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各得其乐,与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 , ”一样。
(4)古人常借“大雁”表达乡思离愁,如:“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 分)
保护自然是一场接力跑,一棒接一棒、一代传一代,绵绵用力带来( )。
神州大地的绿水青山间,传承的故事并不 ① (hǎn)见:在云南哀牢山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派出所随着候鸟迁 ② (xǐ),几代民警坚持巡山
护鸟,让野生的精灵自在 ③ (qī)息;在四川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
林员唐玉林一家四代人投身川金丝猴保护事业……在( )的代际传承中,
巡护者传递出静水流深的力量。巡护路上,风雨无阻,( ),只为捧出一
个天蓝水净、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振奋人心的绿色成就,离不开一线巡护人
员一步一个脚印。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 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生生不息 亲力亲为 尽善尽美
B.生生不息 身体力行 恪尽职守
C.源源不断 亲力亲为 恪尽职守
D.源源不断 身体力行 尽善尽美
(3)文中画线的句子缺少某种成分,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3 分)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
3.名著阅读交流。(6 分)
培根在《谈读书》中提出读书有三重价值:“怡情”陶冶性情,“傅彩”
提升表达,“长才”增益才能。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你阅读某一部名著的体验,简要阐述。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4~5 题。(7 分)
春兴 武元衡①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①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4.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4分)
5.诗歌第三、四句中“吹”“逐”字用得巧妙。请简要赏析。(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6~9 题。(16 分)
材料一: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材料二:
时秋潦 ,江涛涨恶。萧铣以李靖未能下① ,不设备。诸将亦请江平乃进,靖
曰:“兵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 若乘水傅垒②,是震雷不及塞耳,仓卒
召兵,无以御我,此必擒也。”李孝恭从.之。萧铣之罢兵营农也,才留宿卫数
千人。闻唐兵至,乃悉.见兵出拒战。孝恭将击之,李靖止之曰:“彼救败之师,
策非素.立 ,不若且驻南岸,缓之一日,或留拒我,或归自守。兵分势弱,我乘
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③。今若急之,彼则并力死战,未易当也。”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萧铣、李靖:隋末唐初名将。此处指渡水作战。②乘水傅垒:趁着江水高涨到达(萧
铣的)营垒。③蔑不胜矣:没有不可以胜利的。
6.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选择相应的序号。(3 分)
兵事以速 A 为神 B 今士 C 始集 D 铣不 E 及知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
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词。(3分)
加点字词 方法提示 释 义
联系成语解释词义。
李孝恭从.之 言听计从 (1)从: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乃悉.见兵出拒战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悉:
(《出师表》)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策非素.立 素:①白色;②质朴无饰;③向来。 (3)素:
(《汉语大词典》)
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克,公问其故。(3分)
(2)今若急之,彼则并力死战,未易当也。(3分)
9.曹刿和李靖都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请列举。(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21分)
红雪 章熙建
只是片刻,朔风再次如鞭狂卷,捎来一串粗野嘶吼和纷乱的脚步声响,数
名穷凶极恶的日军士兵正如狼扑来。沂蒙山支脉大青山的鹅头岭上,八路军女
战士血迹斑斑的身躯倚靠着坡顶的大岩石。身边两名战友已经牺牲,而她璀璨
的生命也将化作一簇血红的雪花,铺洒于这片英雄而美丽的土地。
1937年初秋,一名俏丽的女生路过城东,看见老戏台前人头攒动。不久前
发生的卢沟桥事变,如同一根导火索,把宁静的济南城点燃得群情激愤,沸如
火山。女生奋力穿过人墙挤到台前,“驱除日寇,救我中华”的呐喊,如同惊
涛叩击着她的心灵。
回到家中,女生立刻向父亲述说路途所见,并坚定地要把名字由辛淑荷改
成辛锐。身为济南爱国金融家的父亲,凝视女儿良久,颔首赞许道:“好,吾
女有志,国之幸也!”那个清晨,冬季的第一场雪刚刚停歇,辛锐辞别父母,
奔赴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
踏上抗日救国征程的那一刻,辛锐蓦然回首,雪霁云开,初升的太阳正跃
出地平线,她的心头漫过一缕强劲的憧憬与自豪……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
到营地后,辛锐被分到战地宣传队,从采访、编剧,到排练、演出,辛锐
的激情与斗志如岩浆般喷发。宣传队精彩的演出,化作了激励指战员奋勇杀敌
的号角,她也因此被称为“战地之花”。
辛锐不仅在戏剧上才艺兼备,而且工绘画、善木刻。1939年,山东根据地
展开反“扫荡”斗争。指挥员派骑兵奔波 3 个多小时借来地图,筹划好后又星
夜送回。目睹这一境况,辛锐一连几天待在司令部,昼夜突击描摹复制了数份
军用地图,对其中不准确的部分还作了修改补充。部队领导收到地图后欣喜万
分,说辛锐雪中送炭,要给她记头功!
那年秋,辛锐受组织委派到党校学习。在这里,她与时任中共中央山东分
局高级党校副校长陈明结为伉俪。
1941年 11月,日军纠集 5万多重兵,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
荡”。辛锐带着队伍在距离目的地火红峪村仅有数公里远的树林里,与日军遭
遇。不料,一颗子弹从她左膝穿过,击中右膝,鲜血顿时从裤管中汩汩涌出。
战友们抬着辛锐赶到火红峪村,驻村卫生队迅速为她实施救治。疗伤刚满半月,
一小队日军突然冲进村庄,八路军立即展开火力阻击。枪声爆响,战友们急忙
抬起辛锐向村外后山转移。
铺着薄雪的山坡滑溜难行,日军密集的子弹如雨扫来。两个战友中弹滚下
坡去,辛锐腹部中弹。她忍痛翻转身体,将最后一枚手榴弹别在腰后,奋力向
坡顶爬去。鹅头岭洁白的山坡上,一条红线从远处逶迤延伸到她脚下。此刻,
她挣扎爬行的身躯化作巨笔,在深爱的土地上书写着最后的誓言。
片刻间,日军冲到鹅头岭坡下。此时,辛锐秀美的脸庞毫无怯意,嘴角撇
出一丝轻蔑的笑意。她抬起双手拢了一把散落额前的秀发,又庄重地将军帽戴
正。那一刻,她的目光远眺皑皑雪山,似在向丈夫作最后的告别,右手已然拔
出腰间手榴弹,左手食指扣紧拉弦,静待着日军靠近。
冲在最前面的 3 个日军狞笑着奔到辛锐跟前,瞬间惊恐地吼叫起来,火光
浓烟霎时腾起,爆炸声在山峦间久久回响。
第二天,战友和乡亲们一道将烈士安葬在鹅头岭东坡上。
火红峪村乡亲们说,每年第一场雪飘落时,巍巍沂蒙山漫山遍野银装素裹,
唯独鹅头岭上那块大岩石前的雪地,会时时泛出殷红的鲜亮光泽——那抑或就
是忠魂释放的一束永恒的生命光芒!
(有删改)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叙事有张力。
B.本文用自然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含蓄深沉的故事,画面感很强。
C.第四段中“憧憬与自豪”是因为辛锐终于可以离开独当一面。
D.“一条红线从远处逶迤延伸到她脚下”写出了辛锐流血之多。
11.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人物革命历程图”。(6分)
改名奔赴根 与党校副校 被安葬于鹅
(1) (2) (3)
据地参军 长结为夫妻 头岭东坡上
1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章画横线的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1)只是片刻,朔风再次如鞭狂卷,捎来一串粗野嘶吼和纷乱的脚步声响,
数名穷凶极恶的日军士兵正如狼扑来。
(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此时,辛锐秀美的脸庞毫无怯意,嘴角撇.出一丝轻蔑的笑意。她抬.起
双手拢.了一把散落额前的秀发,又庄重地将军帽戴.正。
(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3.“雪”这一景物贯穿全文,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12分)
从丝线经纬中窥见文明之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誉。各式传统服装,不止于美,
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反映着社会整体习俗、思想、技术及其
文化特征。从丝线经纬中我们可以窥见文明之光、感悟文明魅力。
今天,饱含着时代记忆、文化基因的传统服饰,在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融
合等助推下,由“小众”到“顶流”,焕发出璀璨光彩。更多人“寻衣问道”,
通过传统服饰承载的人文内涵感悟锦绣中华的深厚底蕴。于是,我们看到:融合
传统与时尚的马面裙成为许多人的“心头好”;新式汉服逐渐成为日常穿搭;
新中式纹样、香云纱等成为年轻人喜爱的设计元素;越来越多人身着传统服饰
走在国外街头……人们通过服饰这一表征化符号,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文化
态度。这也体现我们的文化认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日趋深厚。
传统服饰“走红”,是当代与传统的一场“双向奔赴”。人们穿着传统服
饰,从服装形制、织绣纹样中感受古典美、传统美;同时,越来越多人喜爱传统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
服饰,也为传统服饰创新发展注入动力。有汉服爱好者介绍,曾经汉服纹饰选
择较少,如今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汉服热”带动纹样创新,越来越多撷取自传
统文化的特色纹样创新“绽放”,让传统服饰更加熠熠生辉。比如,在山东曹
县,有商家将非遗文化融入汉服,皮影成了马面裙的花纹,柳编被做成汉服的
配饰,木雕技艺用于搭配汉服的发簪……古典元素与现代创意的融合,给人们
带来了更多元、更新奇的审美体验,也助力古老的服饰“正青春”。
对传统服饰的青睐值得欣喜,但这种青睐不能只流于形式,更要深入内在。
比如,清代宫廷氅衣上的两只凤蝶,寓意喜相逢;传统服装上的一字扣,承载着
古人对于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认知与对自然的尊重。读懂传统服饰背后这些
“未尽的话语”,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造物智慧、哲学内涵、艺术之美,才能真
正品出传统服饰的文化味儿。如今,许多公共文化教育项目正是着眼于此。比如,
中国丝绸博物馆连续多年举办传统服饰节,通过展览导览、专题讲座、汉服之
夜等活动,创新阐释传统服饰文化之美。更多这方面的努力,将助力人们更好
走进传统服饰的“百花园”,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奥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服饰的样式之美焕发着璀璨光彩,使中国享有“衣冠上国”的美誉。
B.文章以“总—分”结构阐述传统服饰与文化内涵的关系,条理颇为清晰。
C.文章以丰富翔实的事例、自然平实的语言阐述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D.传统服饰深受喜爱,得益于古典元素与现代创意融合给人的新审美体验。
15.传统服饰在当代社会具有哪些价值?请简要概括。(3分)
16.班级就“传统服饰传承中,应保留传统还是追求创新”问题展开讨论,请你
写一段话发表你的见解。(6分)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19 题。(11分)
材料一:
蛇年春晚上,10多台宇树机器人身着花棉袄登上舞台,与真人舞者一起扭
秧歌、转手绢,4月 19 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举行。人
们惊呼,人形机器人来到普通人生活了。从春节至今的两个多月里,社交媒体
上时常出现人形机器人的爆款视频,展示前空翻、后空翻、骑自行车等绝技,
刷新人们对具身智能的认知。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
具身智能,是近年进入公众视野的新词汇。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典型
应用形态之一。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
机制,培育包括具身智能在内的未来产业。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21-2035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10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58.54%
具身智能VS离身智能
维度 具身智能 离身智能
是否有身体 有(机器人、传感器) 没有
感知能力 感知现实世界(看、听、摸) 无感知或仅虚拟感知
是否能行动 能在物理世界行动 只能生成内容或做计算
学习方式 通过行动+反馈+环境交互学习 通过文本数据学习
材料三:
面对快速迭代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个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可能还是:人形
机器人何时能够走入家庭,成为自己生活上的帮手。
“家庭是一个开放式的场景,每家每户的结构、布局都不相同,用户会对
机器人发出什么样的指令也很难预测。在这种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场景中,
机器人只有足够通用、足够类人才有可能进入家庭。”具身智能研究院执行院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
长姚卯青认为,技术的成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入开放式场景之前,
要通过结构化场景、半结构化场景的训练,不断积累数据来提升人形机器人的
智能水平,同时,随着大模型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通用能力不断提升,最终
才能达到进入家庭的技术条件。
除了人形机器人本体达到技术成熟、安全可靠、价格合理的目标需要花费
时间,与之适配的生态也需要时间逐步构建完善。
(摘编自《经济日报》)
家庭聚会中,大家传阅了以上材料,围绕“具身智能”展开讨论,请你参
与并完成任务。
任务一:释疑
17.长辈对“具身智能”不太了解,请你根据材料向他们做出解释。(3分)
任务二:辨析
18.大家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加春晚表演和半程马拉松赛,表明人形机器人已开始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B.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典型应用形态之一,我国高度重视具身智能的发展。
C.2025-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年复合增长率也在上升。
D.今年5月20日,漳州首架为闽南师大学生送餐的无人机即属于具身智能。
任务三:预测
19. 弟弟问道:“我们家是不是很快就能拥有人形机器人?”请你写一段话回应。
(4分)
三、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当 AI以其永不疲倦的温柔声线回应着人们的每一个好奇,用无尽的耐心消
解深夜的孤独,它仿佛成了触手可及的完美伙伴,不可或缺地嵌入现代生活。
然而,也有人坚信那略显生硬的安慰、手忙脚乱的关怀和共同经历风雨后的相
视一笑……承载着真实的情感互动,是有限生命中相互温暖的印记。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
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QQABJQI1xgqYgBaACI7KFQEoCQqQkJOhJYokxQAcuAYLS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