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3.2 海陆变迁-资源套餐(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

文档属性

名称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3.2 海陆变迁-资源套餐(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晋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24 08:48:19

文档简介

《3.2
海陆变迁》习题
一、选择题
1.六大板块之中,范围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大西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未来地中海面积应该是(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有时扩大,有时缩小
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4.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
5.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A.日本
B.俄罗斯
C.美国
D.加拿大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地球的岩石图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
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
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7.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
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8.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9.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A.碰撞
B.张裂
C.分裂
D.隆起
10.地中海北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二、读图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完成下列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块,而是分成
大板块。它们是: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
(2)六大板块是不断
着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
现象。
(3)板块与板块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


2.读下图,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请将字母A(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和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填注在图的相应的位置上。
(2)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
( http: / / www.21cnjy.com )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_
板块的接触地带。
(3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
参考答案:
一、1.A
2.B
3.B
4.B
5.A
6.B
7.C
8.B
9.A
10.A
二、1.(1)六
亚欧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洲
美洲
南极洲
(2)运动
碰撞或张裂
(3)交界
火山
地震
2.(1)略
(2)亚欧
印度洋
南极洲
美洲
(3)环太平洋《第二节
海陆变迁》教案
一、学习和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重点)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重难点)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教材的组图和资料补充,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炼与开导:通过课堂活动,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
(一)、创设场景
引出问题
用南通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从当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海成陆的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阅读教材
自主学习
1、“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原意为海陆的变更,后人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学生活动1从P40和图3.10
( http: / / www.21cnjy.com )——3.11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创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图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学资源,也是教学媒体。利用好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教学情景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合作学习
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四)、看图释文
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3:看图2.19——图2.24
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练习与拓展选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

A.
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
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
C.
海洋生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
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美洲板块
.3.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
)板块挤压而成的(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非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4.
板块张裂的地方常形成(

A.
裂谷
B.
岛弧
C.
海沟
D.
海岸山脉
5.
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分布有巨大的煤田,这说明(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
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引起的(

A.
地球公转
B.
地球自转
C.
板块运动
D.
海水运动
四、探究活动
除了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海陆变迁实例举证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课外还能找到哪些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的例证?请整理好有关资料后,在班上讨论交流。(学生通过对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和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学习,初步建立起了个体意向场,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态度方法、解决问题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可以实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共4张PPT)
学以致用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板块处在不断碰撞
之中,珠穆朗玛峰就会不断增高。
亚欧
印度洋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地中海在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相对运动,
相互碰撞挤压下不断缩小,最终将消失。
亚欧
非洲
红海是______板块
和______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最终会形成新的海洋。
印度洋
非洲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2011.3.11日本大地震是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
亚欧
太平洋
亚欧板块
尔卑那山

葬山脉
非洲板块
板块边界
板块运动方向

罗河
红海
维多利亚湖
乞力马扎罗山

比西河
东非裂谷带示意图


亚欧板块必




非洲板

太平洋板块
即然度


印度洋
板块






火山地震带
板块边界板块运动方向(共4张PPT)
  现实中,人们已经找到了许多这样的事例,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吧!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怎么回事?
(地壳的变动)
  我国东海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为什么?
(海平面的升降)
荷兰的围海大坝,有什么意义?
(人类活动)
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主要原因
地壳运动
海平面的变化
人类活动
的不
6验的(共34张PPT)
3.2
海陆变迁
学习目标
举例说明海陆变迁的事例。(读书38页、39页,找出事例说明)
知道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和证据。(书40页)
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并能联系实际分析山脉、火山和地震形成的现象。(书41页、42页)
自主学习(一)
你认为地球上有没有海陆变迁,能否用事例说明?举出实例。
《神仙传·王远》:“
麻姑
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
唐储光羲
《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羣,沧海成桑田。”

刘基
《惜馀春慢·咏子规》词:“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
一、沧海桑田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有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由于气温的上升,坐落于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马尔代夫”消亡时间屈指可数。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内阁召开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凸显全球变暖对这个国家的威胁。
荷兰
围海造陆




地壳变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通过观察以上动画的思考,你认为海陆的变迁与什么有关系?
连连看:
不断伸展和扩大的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的变迁
自主学习(二)
自古以来,我们地球表面就是这样呢?还是不断变化呢?
世界上谁偶然发现并创立假说的?创立假说时经历了几个
阶段。读书38页,参考地图册19页。
假说内容是什么,证据有什么。
二、漂移的大陆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我国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魏格纳的故事
————大陆漂移说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西

南美洲


南美洲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请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轮廓
岩层
生物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并加以证实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寻求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
注意观察、大胆假设、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科学方法
魏格纳的故事
————大陆漂移说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三、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
读书41页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也是火山、地震集中的地带。
板块的运动的内容:
1、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
2、板块是不断
的。
3、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地壳




运动
活跃

火山
地震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__________
在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澳大利亚陆地
使地表发生断裂
使地表隆起抬升
知识疏理
板块运动两种模式
形成裂谷、大洋、海沟
形成山脉等
〔板块运动两种模式〕
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向相对  
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向相反
碰撞挤压(山)
张裂(裂谷海沟、海洋)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红海
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
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东非大裂谷
地中海
红海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          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    
 
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  
   
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
:位于  
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
张裂地区。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边活内稳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下列海陆变迁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A.荷兰围海造田
B.大西洋形成
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D.红海的形成
A
2.
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
是(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
D.及时返回室内
D
1、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

)提出的。
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

)板块与(
)板块、
(   )板块的交界地带。
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
是(
)板块。
非洲
亚欧
印度洋
太平洋
魏格纳
步步为“赢”:
图九
B
C
D
E
F
说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六大板块名称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
红海的面积将会……
东非裂谷带将会……
地中海的面积将会……
太平洋的面积将会……
大西洋的面积将会……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将会……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3.2
海陆的变迁》习题
1.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山中岩石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形抬升
B.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
C.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
D.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
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是(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形成的
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产生的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产生的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
3.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内部比较活跃,交界地带比较稳定
B.红海正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
C.地中海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将会成为新的海洋
D.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的下方,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4.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有(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5.新西兰南北二岛形成的原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彼此张裂
D.南极洲板块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之下,印度洋板块受挤上拱
6.以下叙述中,与大陆漂移说不相符合的是(

A.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
B.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C.大陆漂移说认为现在的大陆不会再发生移动
D.大陆漂移说是通过研究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性后提出来的
7.促使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成山的两个相互碰撞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
D.美洲板块和亚洲板块
8.读下面二则消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消息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化石。
消息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1)二则消息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息一说明地表形态如何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预言:几千年后,红海将扩大,地中海将消失。试用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学说来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
1.D
2.D
3.D
4.A
5.B
6.C
7.B
8.(1)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着
(2)海陆变迁中由海洋变为陆地
海陆变迁中由陆地变为海洋
9.由于亚欧板块、印度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板块和非洲板块都在不断地运动,使得亚洲和非洲的之间距离在不断扩大,欧洲和非洲的距离在不断地缩小。因此,红海在不断扩张,将会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将会逐渐消失。解答本题,一定要结合看图,并运用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内容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