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核心考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春 长寿区校级期中)呼吸是生命的标志。人活着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须
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2.(2025春 福田区期中)《吕氏春秋》中有“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的论述,即播种时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疏,从而提高产量。下列增产措施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施加有机肥 B.夜间增加照明
C.选择适宜播种时间 D.及时排涝松土
3.(2025春 太原期中)我国北方农村常把红薯、土豆、萝卜等贮存在地窖中,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先把燃烧的蜡烛吊入地窖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地窖中的温度
B.检测地窖中氧气的含量
C.能够看见地窖中的东西
D.检测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4.(2025春 甘井子区期中)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5.(2025春 广州期中)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来建构植物体
B.只能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D.小麦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它们都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6.(2025春 济南期中)下列“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步骤以及叶片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叶片
B.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C.制作叶临时切片时不需要碘液染色
D.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7.(2025 新沂市一模)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温室大棚里做了一些实验并依据实验数据绘出了下列四个曲线图(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甲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其中a曲线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B.乙图可表示某温室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
C.丙图可表示一天中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
D.丁图表示夜间大棚内温度和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适当降温可以提高产量
8.(2025 石家庄模拟)如图表示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植密度b是玉米种植的最佳密度
B.种植密度是d时,玉米的产量最高
C.种植密度越大,玉米有机物积累得越多
D.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作用越来越强
9.(2025 游仙区三模)如图是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C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D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C.A和B进出叶片的“门户”是气孔
D.D是有机物,由筛管运输
10.(2025春 路南区期中)在农业生产和作物储存的过程中,通常要采取适当措施影响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从而满足生产或储存的需要。下列措施中属于促进呼吸作用强度的是( )
A.新鲜蔬菜及时放进冰箱的冷藏室
B.大雨过后,给农作物及时排涝
C.向水果仓库充加二氧化碳
D.粮仓内保持干燥和低温
11.(2025春 思明区校级期中)如图是某同学建构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概念图。图中空格①、②应依次填写( )
A.有机物、线粒体 B.叶绿体、有机物
C.线粒体、有机物 D.有机物、叶绿体
12.(2025 郴州模拟)我国北方乡村地区的人们会在地窖中储存大量蔬菜来度过寒冷的冬天。若地窖密封时间较长,人进入前需要先通风,这是因为地窖中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13.(2024秋 东方期末)“水果皇后”草莓营养丰富。使草莓果实增重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水分和阳光 B.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
C.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4.(2025 厦门二模)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表皮,其上细胞排列紧密 B.②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C.③是叶脉,其中的筛管运输水 D.④是气孔,是水散失的“门户”
15.(2025 菏泽一模)农业生产中,农民伯伯采取的相关措施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幼苗的蒸腾作用
C.合理密植——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D.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16.(2024秋 房山区期末)用显微镜观察叶片下表皮时,发现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呈绿色而表皮细胞无色,那是因为保卫细胞有(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壁 D.细胞核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2025春 深圳期中)“五一”期间,乡村游受众多游客青睐。瓜棚里游客自行选瓜采摘,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满载而归。小明也和父母一起去采摘,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孩子,为了探究农民丰收的原因,他深入大棚进行了研究,图1为大棚蔬菜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模式图,图2是夏季晴朗的一天大棚内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3是小明设计的一个实验方案(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影响大棚产量的因素。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是 所表示的生理活动。甜瓜存放久了,会感觉到甜度明显下降,这一现象与图1中 所示的生理活动有关。
(2)根据图2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的点是 (填字母);图2中E点下降的原因是 。
(3)图3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步骤①的目的是 ,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
18.(2025春 济南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图二是将天竺葵植株置于气液相采集装置内测得一天24小时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三为某特定实验装置内,利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获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填相应字母)。
(2)写出图一步骤D涉及的生理活动反应式 。图一步骤A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 溶解到酒精中。
(3)当天竺葵的生长状况与图二中的C点相匹配时,叶片通过气孔排到外界环境的物质有 。
(4)图二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 (填字母),根据图二曲线判断,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5)根据图三曲线可知,白天将温度控制在 ℃,单位时间内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温度为35℃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黑暗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由此可见,可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 。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2025春 广州期中)某农科院引进了新品种西瓜,并在大棚内进行试种。如图是西瓜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和Ⅱ代表的是西瓜的两个生理过程,通过Ⅰ 作用,能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滴加碘液该有机物会变蓝,由此推断,该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西瓜的叶肉细胞① 结构中。通过Ⅱ 作用,能将有机物进行分解,并且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
(2)通过Ⅰ过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3)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措施即可)
20.(2025春 济南期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大棚内某农作物的生理活动进行了探究。图一是同学们总结绘制的该农作物叶片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用a、b、c表示);图二是该农作物叶片的某个叶肉细胞中两种气体扩散方向示意图;图三是该农作物在晴朗的夏季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进行b过程的场所是 。
(2)图一中生理活动c对应图三中的曲线 (选填“甲”或“乙”)。
(3)图三中,农作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段是 (填字母);0点时,图一中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填字母)。
(4)若对某一叶片摘取称重,一天中叶片质量最重的时间点是图三中的 时,此时,图二中存在的箭头有 。
(5)图三中,如果适当降低夜晚的温度,A点会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6)根据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为大棚种植户提出一条合理的增产建议: 。
中考核心考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春 长寿区校级期中)呼吸是生命的标志。人活着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作为动力
C.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是生命活动所必须
D.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
【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人体的呼吸系统专题.
【答案】B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解答】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必须需要能量,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作为动力,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呼吸作用意义。
2.(2025春 福田区期中)《吕氏春秋》中有“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的论述,即播种时不能过密也不能过疏,从而提高产量。下列增产措施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
A.施加有机肥 B.夜间增加照明
C.选择适宜播种时间 D.及时排涝松土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
【解答】解: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可以让植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A、有机肥经分解者分解,可以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A不符题意。
B、夜间增加照明,延长光照时间,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原理与合理密植相同,B符合题意。
C、选择适宜播种时间,促进种子萌发,C不符合题意。
D、及时排涝松土,提高土壤含氧量,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3.(2025春 太原期中)我国北方农村常把红薯、土豆、萝卜等贮存在地窖中,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先把燃烧的蜡烛吊入地窖中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地窖中的温度
B.检测地窖中氧气的含量
C.能够看见地窖中的东西
D.检测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条件是有氧,发生在线粒体内。
【解答】解:A.地窖中氧气浓度低,温度低抑制了呼吸作用,有利于红薯、土豆、萝卜等的贮存,燃烧的蜡烛不会升高地窖中温度,也不是人们进入地窖之前把燃烧的蜡烛吊入地窖中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
BD.地窖内储存的红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内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氧气的浓度相对较低,利用氧气助燃的原理,先把燃烧的蜡烛吊入地窖内是看看地窖里的氧气是否充足,蜡烛正常燃烧说明,氧气含量正常,人可以下去;蜡烛灭了,说明氧气太少,人暂时不能下去。因此人们在进入地窖之前,往往先把燃烧的蜡烛吊入地窖中,目的是测量地窖中氧气的含量,不是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故B正确,D错误。
C.进入地窖之前把燃烧的蜡烛吊入地窖中,确实能够看见地窖中的东西,但不是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为了检测地窖中的氧气浓度,确保人进入地窖中的安全,故C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呼吸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4.(2025春 甘井子区期中)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C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解: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为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
5.(2025春 广州期中)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来建构植物体
B.只能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D.小麦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它们都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
【考点】光合作用的意义.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等结构中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植物体。
【解答】解:A、有机物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植物体,A正确。
B、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能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C正确。
D、小麦和水稻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故食物都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25春 济南期中)下列“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步骤以及叶片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叶片
B.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C.制作叶临时切片时不需要碘液染色
D.多数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片的表皮.
【专题】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答案】D
【分析】制作叶片的玻片标本的过程是:1、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到小木板上;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横向迅速切割叶片;3、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4、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解答】解:A.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横切叶片,A正确。
B.实验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用毛笔蘸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B正确。
C.制作叶的临时切片时,由于叶片本身的颜色很深,所以不需要要用碘液染色,C正确。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多,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制作叶横切片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2025 新沂市一模)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温室大棚里做了一些实验并依据实验数据绘出了下列四个曲线图(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甲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其中a曲线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B.乙图可表示某温室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
C.丙图可表示一天中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
D.丁图表示夜间大棚内温度和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适当降温可以提高产量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坐标曲线图;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D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解答】解: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甲中曲线a只有在6~18点左右的白天进行,因此a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曲线b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b曲线表示呼吸作用,A错误。
B.图乙中0—6点,蔬菜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蔬菜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浓度上升,6—18点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可见图中气体是二氧化碳,B错误。
C.图丙中0—6点,蔬菜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蔬菜吸收外界的氧气,所以氧气浓度下降,6—18点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氧气浓度增加,可见图中气体是氧气,C错误。
D.图丁中蔬菜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大棚内温度升高,蔬菜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大棚内的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在夜间,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氧气。适当降温可以降低呼吸作用的速率,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提高农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8.(2025 石家庄模拟)如图表示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植密度b是玉米种植的最佳密度
B.种植密度是d时,玉米的产量最高
C.种植密度越大,玉米有机物积累得越多
D.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作用越来越强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专题】坐标曲线图;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A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合理密植就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合理密植指的是种植既不能过密又不能过稀,种植过密,使得植物的叶片相互遮挡,影响接受阳光,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增加产量。种植过稀不能使最多的植物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光能的浪费,不能最大限度的合成最多的有机物。
【解答】解:A、由图可知种植密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此时光合作用效率最高,能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即为玉米的合理密植,A正确。
B、种植密度为b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玉米的产量最高,B错误。
C、从图示可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呼吸作用强度增加,分解消耗玉米的有机物越多,玉米的有机物的积累越少。C错误。
D、从图示可看出,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是先增强后不变,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特点以及二者的关系。
9.(2025 游仙区三模)如图是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其中A、C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D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B.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
C.A和B进出叶片的“门户”是气孔
D.D是有机物,由筛管运输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化学能的过程,A正确。
B.光合作用反应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因此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水、D是有机物,B错误。
C.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从气孔中吸收A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排出B氧气,C正确。
D.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筛管运输D有机物方向自上而下,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0.(2025春 路南区期中)在农业生产和作物储存的过程中,通常要采取适当措施影响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从而满足生产或储存的需要。下列措施中属于促进呼吸作用强度的是( )
A.新鲜蔬菜及时放进冰箱的冷藏室
B.大雨过后,给农作物及时排涝
C.向水果仓库充加二氧化碳
D.粮仓内保持干燥和低温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B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外在因素:温度、水分。
【解答】解:A.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低温保存新鲜的蔬菜,会抑制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不符合题意。
B.大雨过后土壤积水会导致根部缺氧,影响有氧呼吸。及时排涝可恢复土壤透气性,促进根部有氧呼吸,有利于植物生长,B符合题意。
C.向贮藏水果的仓库内充入二氧化碳,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C不符合题意。
D.干燥环境,有利于粮食保持较低水分,低温降低呼吸酶活性,两者共同作用抑制粮食呼吸作用,减少损耗,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呼吸作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1.(2025春 思明区校级期中)如图是某同学建构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概念图。图中空格①、②应依次填写( )
A.有机物、线粒体 B.叶绿体、有机物
C.线粒体、有机物 D.有机物、叶绿体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D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解:根据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分析,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12.(2025 郴州模拟)我国北方乡村地区的人们会在地窖中储存大量蔬菜来度过寒冷的冬天。若地窖密封时间较长,人进入前需要先通风,这是因为地窖中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专题】演绎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A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解:地窖内储存的蔬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内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氧气的浓度相对较低。为增加地窖内氧气的浓度,进入前要通风,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3.(2024秋 东方期末)“水果皇后”草莓营养丰富。使草莓果实增重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水分和阳光
B.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
C.土壤中的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
【专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C
【分析】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就叫作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解答】解:草莓营养丰富,使草莓果实增重的物质主要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水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而不是来自空气中的水。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25 厦门二模)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表皮,其上细胞排列紧密
B.②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C.③是叶脉,其中的筛管运输水
D.④是气孔,是水散失的“门户”
【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答案】C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中,①表皮、②叶肉、③叶脉、④气孔。
【解答】解:A、①是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A正确。
B、②是叶肉,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属于营养组织,B正确。
C、③是叶脉,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C错误。
D、④是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叶片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5.(2025 菏泽一模)农业生产中,农民伯伯采取的相关措施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幼苗的蒸腾作用
C.合理密植——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D.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考点】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根尖结构与功能特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专题】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答案】B
【分析】(1)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在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以便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而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解答】解:A、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A不符合题意。
B、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增强根的吸水能力,提高移栽的成活率,B符合题意。
C、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
D、被水淹的植物体,由于水把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土壤,造成土壤中缺氧,根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使根的生命活动减弱甚至死亡,所以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目的是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基础知识。
16.(2024秋 房山区期末)用显微镜观察叶片下表皮时,发现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呈绿色而表皮细胞无色,那是因为保卫细胞有(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细胞壁 D.细胞核
【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答案】A
【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解答】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含有叶绿素,使叶片等细胞具有叶绿体的部位呈现绿色。所以用显微镜观察叶片下表皮时,发现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呈绿色而表皮细胞无色,那是因为保卫细胞有叶绿体。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2025春 深圳期中)“五一”期间,乡村游受众多游客青睐。瓜棚里游客自行选瓜采摘,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满载而归。小明也和父母一起去采摘,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孩子,为了探究农民丰收的原因,他深入大棚进行了研究,图1为大棚蔬菜叶片进行的生理活动模式图,图2是夏季晴朗的一天大棚内二氧化碳的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3是小明设计的一个实验方案(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影响大棚产量的因素。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是 甲 所表示的生理活动。甜瓜存放久了,会感觉到甜度明显下降,这一现象与图1中 乙 所示的生理活动有关。
(2)根据图2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的点是 C、G (填字母);图2中E点下降的原因是 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
(3)图3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步骤①的目的是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和耗尽 ,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缺少对照组 。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1)甲;乙。
(2)C、G;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和耗尽;缺少对照组。
【分析】1、图1中: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丙表示蒸腾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水,③表示二氧化碳。
2、图2中:AB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C段光合作用开始增强,到C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E段因正午太热防止水分散失植物气孔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同时光合作用强度也因此下降,EF段气孔逐渐打开,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FG段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减弱,G点光合作用强度等呼吸作用强度;GH段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增强;HI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3、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由图1可知,图中③代表二氧化碳,甲利用③二氧化碳和②水分合成有机物,释放①氧气到大气中,因此甲表示光合作用,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乙利用①氧气消耗有机物,产生②水和③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因此乙表示呼吸作用。甜瓜存放久了甜度明显下降,是因为乙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较多,导致有机物减少,会感觉到甜度明显下降。
(2)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在图2中:当二氧化碳吸收量上升时,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积累有机物;当植物释放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消耗有机物。图中C、G两点为平衡点,即二氧化碳吸收量等于释放量,表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中E点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该实验设计不严谨,因为没有对照组,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应该设置一组有二氧化碳,一组无二氧化碳,形成对照。
故答案为:
(1)甲;乙。
(2)C、G;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气孔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3)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和耗尽;缺少对照组。
【点评】掌握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8.(2025春 济南期中)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图二是将天竺葵植株置于气液相采集装置内测得一天24小时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三为某特定实验装置内,利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获得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依次是 DEACB (填相应字母)。
(2)写出图一步骤D涉及的生理活动反应式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图一步骤A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 叶绿素 溶解到酒精中。
(3)当天竺葵的生长状况与图二中的C点相匹配时,叶片通过气孔排到外界环境的物质有 氧气、水蒸气 。
(4)图二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 E (填字母),根据图二曲线判断,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5)根据图三曲线可知,白天将温度控制在 25 ℃,单位时间内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温度为35℃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黑暗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由此可见,可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大棚内农作物的产量? 夜间降低温度 。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专题】坐标曲线图;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1)DEACB;
(2)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叶绿素;
(3)氧气、水蒸气;
(4)E;大于;
(5)25;大于;夜间降低温度。
【分析】1、图一中:A脱色、B观察、C滴碘液、D暗处理、E部分遮光并放到光下照射。
2、图二中:AB段和EF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E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解:(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漂洗后观察颜色。故图一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依次是D暗处理、E部分遮光并放到光下照射、A脱色、C滴碘液、B观察。
(2)图一步骤D是暗处理,在无光条件下天竺葵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反应式是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图一步骤A将绿叶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3)C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片通过气孔排出氧气;蒸腾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此时叶片通过气孔排出水蒸气。
(4)由图二曲线可知,BE段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逐渐升高,则说明此时间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得以积累;E点后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则说明E点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故图二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E。F点的氧气浓度高于A点,则说明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说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总量。
(5)由图三可知,25℃时,该植物在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最高,说明此温度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高。故白天将温度控制在25℃,单位时间内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温度为35℃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0,则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黑暗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增强,故提高大棚内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夜间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1)DEACB;
(2)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叶绿素;
(3)氧气、水蒸气;
(4)E;大于;
(5)25;大于;夜间降低温度。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2025春 广州期中)某农科院引进了新品种西瓜,并在大棚内进行试种。如图是西瓜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和Ⅱ代表的是西瓜的两个生理过程,通过Ⅰ 光合 作用,能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滴加碘液该有机物会变蓝,由此推断,该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 淀粉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西瓜的叶肉细胞① 叶绿体 结构中。通过Ⅱ 呼吸 作用,能将有机物进行分解,并且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能量 。
(2)通过Ⅰ过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 碳—氧 平衡。
(3)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大力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答案不唯一) 。(写出一条措施即可)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1)光合;淀粉;叶绿体;呼吸;能量;
(2)碳—氧;
(3)大力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答案不唯一)。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图中的①叶绿体、②线粒体、Ⅰ光合作用、Ⅱ呼吸作用。
【解答】解:(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图中Ⅰ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由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而淀粉遇碘会变蓝,所以该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西瓜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即结构①)中。而Ⅱ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它能将有机物进行分解,并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这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至关重要。
(3)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其中,大力植树造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等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故答案为:(1)光合;淀粉;叶绿体;呼吸;能量;
(2)碳—氧;
(3)大力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答案不唯一)。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0.(2025春 济南期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大棚内某农作物的生理活动进行了探究。图一是同学们总结绘制的该农作物叶片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用a、b、c表示);图二是该农作物叶片的某个叶肉细胞中两种气体扩散方向示意图;图三是该农作物在晴朗的夏季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进行b过程的场所是 叶绿体 。
(2)图一中生理活动c对应图三中的曲线 乙 (选填“甲”或“乙”)。
(3)图三中,农作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段是 BH (填字母);0点时,图一中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 ac 。(填字母)。
(4)若对某一叶片摘取称重,一天中叶片质量最重的时间点是图三中的 18 时,此时,图二中存在的箭头有 ⑤⑥ 。
(5)图三中,如果适当降低夜晚的温度,A点会 下降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6)根据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为大棚种植户提出一条合理的增产建议: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降低夜间温度等,答案不唯一) 。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1)叶绿体。
(2)乙。
(3)BH;ac。
(4)18;⑤⑥。
(5)下降。
(6)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降低夜间温度等,答案不唯一)。
【分析】1、图一中:a释放水蒸气,表示蒸腾作用;b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表示光合作用;c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表示呼吸作用。
2、图二中:①叶绿体向外界释放氧气,②表示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供叶绿体利用,③线粒体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④表示大气中的氧供线粒体呼吸作用利用,⑤叶绿体给线粒体提供氧气,⑥线粒体给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
3、图三中:曲线甲只有在4~20点的有光时间段进行,因此该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曲线乙在一天中都能进行,变化不大,因此该曲线示呼吸作用。两曲线的交点(C点、G点),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峰值、G点为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
【解答】解:(1)b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2)图一中生理活动c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图三中曲线乙在一天中都能进行,变化不大,符合呼吸作用的特点,所以c对应图三中的曲线乙。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场所是线粒体,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3)光是光合作用必须的条件,图三中,曲线甲只有在4~20点的有光时间段进行,因此该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故农作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段是BH,0点时,没有光照,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图一中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蒸腾作用和c呼吸作用。
(4)图三中,18时之前,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不断积累;18时之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有机物开始消耗,所以一昼夜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点是18时(G点对应的时刻),若对某一叶片摘取称重,此时最重。18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二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正好供线粒体呼吸作用利用(⑤),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供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利用(⑥),所以存在的箭头有⑤⑥。
(5)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低呼吸作用会减弱,因此若大棚内温度降低,图三中的A点应向下降。
(6)从图三可知,光合作用时间越长,有机物积累越多,所以可以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来增产;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也能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从而增产;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也有利于增产。所以合理的增产建议如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降低夜间温度等,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
(1)叶绿体。
(2)乙。
(3)BH;ac。
(4)18;⑤⑥。
(5)下降。
(6)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或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降低夜间温度等,答案不唯一)。
【点评】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