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1、自然资源的概念、 分类
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分布的不平衡性(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课本P80)
3、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学习目标一:教师提供自然资源的复习问题,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特征2、自然资源的分类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可转化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只要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就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如果它们的资源环境遭破坏,或者利用速度超过了更新速度,就会出现资源的短缺和枯竭。 特别提醒拓展:能源的分类
1、(1)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2)新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分布的不平衡性 -——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资源间的联系性 ——保护和综合利用数量的有限性 —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利用的发展性——发展科技,挖掘潜力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练习:
图中符合自然资源的图例是( )
C 下列各项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焦炭??? ? B.土壤
C.农产品 ? ?D.天然气B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分哪三个阶段,及各段特点
冰期、间冰期气候与冰川分布有何变化?
2、全球变暖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CO2增多的原因
3 全球变暖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4、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
学习目标三:教师提供全球气候变化的复习问题,学生掌握气候变暖的危害、成因和防治措施 仪器观测时期
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特点(数万年来)(数千年来)(数百年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出现气温波动频繁,呈上升趋势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1、冰期、间冰期气候与冰川分布有何变化?
冰期:气候变冷
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高山向平原推进间冰期:气候变暖
冰川后退
2、目前,人类正处在什么时期?
间冰期拓展2.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大气受热过程明显增强的是( )
A.A1和B1
B.A2和B1
C.B1和C2
D.A2和C2
C冰川融化灾害事件增加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调整以下材料反映出全球变暖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思考:
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1、自然灾害的概念、 分类
2、洪灾的成因、防治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发的原因
3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4、 台风、干旱、滑坡、泥石流等的防御措施
学习目标二:教师提供自然灾害的复习问题,学生掌握洪灾等的成因和防治措施三、洪灾的措施工程措施 蓄洪:修建水库,退耕还湖
分洪: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
泄洪:疏浚河道。
加固堤坝。
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严禁滥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系统。加强灾前预报及水利设施的建设。总结:洪灾产生原因的思路是?自然
原因气候:地形:人为
原因1)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加大,泥沙淤积河道。2)围湖造田,降低湖泊的调蓄能力。3)占据河道,占用分洪区。降水集中于某一季节,降水量大。平坦地区,排水不畅。1、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 固体物质
◆数量大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汇聚的水
◆有坡度较大的沟谷3、措施: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2、危害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断裂发育,岩石破碎,
②山区面积广,地势起伏大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滥砍乱伐、工程建设)知识补充:一、台风:形成在热带和副热带的广阔海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飓风)天气特征: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发生季节:
影响地区: 夏秋季节
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狂风暴雨狂风暴雨风平浪静二、寒潮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剧烈降温,
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冷空气过程。发生时间:
影响地区:冬半年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外的我国大部地区
(思考原因?)
危害最大时期:秋末、 初春
特别提醒区分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与能源C能正确表示三者关系的是:拓展:能源的分类
1、(1)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2)新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2、(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2)二次能源,如:沼气、汽油、煤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5.读下图,与阴影部分含义相符的一项是( )
A.核能
B.地热能
C.水能
D.风能
B赤道地区水资源普遍比比副热带地区丰富,说明了自然资源( )
A.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
B.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数量是有限的
D.生产潜力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A中下游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地形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降水范围广、面积大雨带停留时间较长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且呈南北对称,来水量大;
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水文中上游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中下游围湖造田,调蓄能力下降总
结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严重的原因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
暴发突然、历时短、来势凶猛运动速度快、能量巨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和生活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数量大并能早较短时间内汇集的水;有坡度较大的沟谷。人类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滥砍乱伐、毁林开荒,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的发生.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