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习题
一、填空题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_______ 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 年。
2.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_____ 带、_____ 带、______ 带、______ 带、______ 带。
二、选择题
1.地球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2.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时一定是春分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全球昼夜平分
D.南半示是夏至
3.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北和最南的界线分别是 ( )
A.66.5°N和66.5°S
B.都是0°
C.23.5°N和23.5°S
D.30°N和30°S
4.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5.下列纬线,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的是 ( )
A.23.5°N
B.23.5°S
C.30°S
D.5°N
6.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是( )
A.一天中的昼夜交替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四季的更替
D.昼极长短的变化
7.地球上四季分明的地区是 (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极地地区
8.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 ( )
A.纬度高低
B.降水多少
C.有无阳光直射
D.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的状况
三、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⑵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
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现象,菏泽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⑷2009年10月1日,我国在北京举行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区间范围)。
A.AB之间 B.BC之间 C.CD之间 D.AD之间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太阳 一 2.热 北温 南温 北寒 南寒
二、选择题
1.A 2.C 3.C 4.C 5.D 6.A 7.B 8.D
三、综合题
⑴(略)
⑵春分 赤道
⑶极夜 昼长夜短
⑷D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公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B.公转轨道为正圆形
C.公转周期为365天或366天 D.公转速度是均匀的
2.关于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正确的是 ( )
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D.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3.从“五一”劳动节到“十一”国庆节,太阳直射点 ( )
A.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B.先向南移,再向北移
C.一直向北移
D.一直向南移
4.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正午物体的日影朝北的地区是 ( )
A.赤道以南地区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赤道以北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D.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5.若黄赤交角从23026/变为300时,则地表各温度带面积 ( )
A.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扩大 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缩小 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
6.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图1-3-1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7.太阳直射点由a→e的周期为( )
A.1个回归年
B.1个恒星年
C.365日5时48分46秒
D.365日6时9分10秒
8.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正确的叙述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日递增
B.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日递减
C.扬州市的昼长逐日递增
D.北回归线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递减
9.当晨昏线所在平面与赤道平面成66°34′的交角时,太阳直射在(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不固定
10.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
A.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
B.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太阳光线的直线传播
二、综合题
1.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1-3-3)(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
(1)此图所示日期为 ,北半球的节气为 。
(2)此时全球昼、夜长短如何?
(3)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如何变化?
(4)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此刻的太阳高度为 ,
b点的昼长为 。
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3-5),回答:
(1)图中四点所示日期:A B C D
(2)图中 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 。
(3)由A到B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
(4)由B点到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
(5)当地球处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区域为: 。
(6)当地球处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是: 。
(7)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答案
一.1 -5 ABACA 6—10 DCBDC
二.1(1)3月21日或9月23日,春分日或秋分日 (2)全球昼夜平分
(3)从赤道向南北两极依次递减 (4)90度,0度 12小时
2.(1)A 6月22日 B 9月23日 C 12月22日 D 3月21日
(2)C 此时接近近日点, (3)昼渐短,夜渐长
(4)向南移动 (5)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6)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7)略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进而明确四季的形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及参与意识。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
教具:
地球仪 或经纬仪 或多媒体 或手电筒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呢?为什么有的季节冷,有的季节热呢?谁能说一说呢?(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接着进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春、夏、秋、冬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一、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师:请同学门先用2分钟的时间独自学习课本16页,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师:公转模拟挂图
师:什么是地球的公转? 生: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师:旋转方向呢? 生:自西向东
师: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生:365天
师:演示地球的公转,展示教学挂图
师: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总是指向一个方向,哪个方向?
生:北极星
师:看教科书P17或挂图
板书:二、四季的变化
师: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3月21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叫春分。
师:此后,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继续逐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23.5°,此时是夏至6月22,我们北半球的夏天,太阳照射时间最长,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南半球,太阳直射时间最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师:地球继续公转,太阳直射点再次移到赤道,9月23日,我们叫秋分,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师: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12月22日移到南回归线,我们叫冬至,这个时候是我们北半球的什么季节呢?
生:冬季
师:原因是什么呢?
生:因为这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最少
师(小结)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我们叫回归运动。
师:比较自转和公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明确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倾斜、北极指向不变等特点)
师(生):相同点:都是自西向东旋转,倾斜方向不变
师:不同点:周期不同,还有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练一练:P19,读题1-4-3 学生读题,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可先提问
思考:1、你就读的学校所在地,一年中什么季节正午太阳最高,什么季节太阳最低?
生(师):北回归线通过我们云南墨江23.5°,昆明在北回归线上
夏至正午太阳最高,冬至太阳最低
2、你就读的学校所在地,,一年中什么季节北白昼最长(夏季)?什么季节白昼最短?(冬季)
第2课时
地球上的五带
师:由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获得的太阳光有多有少,看图: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获得的太阳光就多,天气就热,我们把它叫做:热带。
师:南北回归线是几度? 生:23.5°
师:北极圈是几度? 生:66.5°
师:南北回归线以北和以南,无直射阳光,获得的太阳光比热带少,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温带
师:66.5度以南和以北,获得的太阳光最少,终年寒冷,我们把它叫做:寒带
师:北寒带什么时候产生极昼现象? 生: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月22日前后)
师:这个时候南极圈内,产生什么现象?极夜现象?
师:南极圈什么时候产生极昼现象呢?
生: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2月22日前后)
师:决定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光多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生:纬度的高低,纬度低,获得太阳光就多,纬度高,获得太阳光就少
师:五带中,哪个温度带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太阳光最多?
生:热带
师:某个地区哪个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获得太阳光最多?
生:夏季
师:所以根据地球表面得到太阳光热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是哪五带呢?
生: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小结练习:学生完成表格如下:
热 带
温 带
寒 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线和南极圈之间
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有直射阳光
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热量多,气候终年高温
得到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季课变化大
获得热能少,气候终年寒冷
师生:那么我们划分五带的根据是:
(1) 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
(2)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课件18张PPT。地球的公转一、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1、什么是地球公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周期是多少?
3、地球公转的特点是什么?
4、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二、四季的变化
1、四季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2、四季是如何变化的?
三、地球上的五带
1、地球上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自学指导昼夜长短的变化: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思考: 1.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每天伴随着日出而升起,伴随着日落而降下。2012年1月1日的升旗时间是7:36, 降旗时间是16:25;2012年7月1日的升旗时间是4:54,降旗时间是19:29。这两天的升旗降旗时间为什么会有差异呢? 2.村里的小亮家住一楼。他发现同是正午时分,大半个院子被前面的楼房遮住了阳光;盛夏时节,几乎整个院子都洒满了阳光。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一、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公转的定义: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的轨道面是椭圆形。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约为365天。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二、四季变化春夏秋冬 生活中,我们始终在体验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与更替。除了能感受到冷暖的不同,观察到植物的生长变化外,还能够感觉到太阳升落时间、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四季的这些变化都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四季变化3.21赤道昼夜等长6.22北回归线昼长夜短9.23赤道昼夜等长12.22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地球公转(二分二至)三、五带的划分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了差别。我们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五带的划分赤 道
0°23.5°N23.5°S66.5°N66.5°S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南 极 圈南 回 归 线五带的划分赤 道0023.5°N23.5°S66.5°N66.5°S北 回 归 线北 极 圈90°N90°S
热 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赤 道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
热 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北温带南温带1、公转:地球在 的同时,还围绕着 不停的旋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
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达标自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或365天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5.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和6月22日 B. 3月21日和9月22日 C.6月22日和9月23日 D.9月23日和12月22日6.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属于什么季节(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7.地球上一年内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地方是(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极圈8.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我国正值(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9.我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0.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的节气是春分日 B.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C.南极圈上发生极昼现象 D.此时,南半球为夏季 BCABBB地 球 的 公 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小结:自西向东一年,约为365天课件28张PPT。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如何运动呢?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每天伴着日出而升起,随着日落而降下一年之中,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为何有所不同?地球公转1、地球的公转是围绕着什么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久?4、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或365天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保持倾斜,且角度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回归线多高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夏季赤道南回归线少低昼夜平分冬季赤道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昼夜平分秋季春季填写以下表格(以北半球为例):
当地球仪在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
注意观察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随着地球公转一周,
太阳直射点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往返移动。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请你判断下面三幅图分
别展示的是我国二分二至
中的哪个节气?练一练冬 至 日春分日和秋分日夏 至 日春分日(3月21日)太阳 光线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此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都是12小时。太阳 光线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晨昏线夜半球昼半球太阳直射到达最北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相反。秋分日(9月23日)太阳 光线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此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都是12小时。太阳 光线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最南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则相反。晨昏线夜半球昼半球小结:1、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2、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3、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种移动叫作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赤道北回归线赤 道南回归线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多少适 中春季夏季秋季冬季3、4、56、7、89、10、1112、1、2适 中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如果地球不是倾斜而是竖直的,地球表面有无四季变化?太阳直射赤道直射赤道如果地轴不倾斜,太阳将一直直射赤道直射赤道直射赤道五带的划分赤 道0023.5023.5066.5066.50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900900
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赤 道0023.5023.5066.50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900900
热 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66.501.下列哪些地区正午时刻物体影子永远向北( )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B北回归线至北极圈的地区 C 北半球 D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的地区 2.我国“植树节”那天,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 和移动方向是( ) A 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 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 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DB3.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4.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
A.回归线上
B.赤道上
C.极圈上
D.本初子午线上CB有 现象无 现象,也无
现象有 现象北寒北温热南温南寒极昼极夜极昼极夜太阳直射太阳直射炎热温和寒冷地球的公转旋转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梳理回顾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五带的形成一、填空 :
1、地球在围绕( )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 ) 。自转周期是( ),公转的周期是( )。
2、地球自转的方向( ),公转的方向( )。
3、昼夜长短变化与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二、连线:
春分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9月23日前后
夏至 3月21日前后
秋分 6月22日前后 考考你地轴公转1天(24小时)1年(365天)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地球的公转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
(1)地球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
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
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这样,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