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资源套餐(包含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

文档属性

名称 星球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资源套餐(包含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24 11:41:59

文档简介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习题
1、导致赤道出现“雪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分布 B、人类活动 C、地球运动 D、地形地势
2、有关青岛地区的温差比乌鲁木齐小,降水比乌鲁木齐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3、青藏高原夏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较高 B、冰山较多 C、地势高 D、夏季风影响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的原因是 ( )。
A、距海较近,爱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
C、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
5、家在海南的小刚说“我们那里经常下雨”;家在新疆的阿依古丽说“我们那里下雨很少”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6、读地理漫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出汗了”是指 现象。
(2)这种现象是由于大气中的 含量增加而产生的。
(3)以下哪种不是导致地球“出汗”的原因( )。
A、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
C、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
D、过分抽取地下水。
答案:
D 2、C 3、C 4、D 5、C
6、(1)全球变暖
(2)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3)D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习题
1.冬季,我国北方的哈尔滨白雪皑皑,而南方的海南岛则花果飘香,气候宜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的影响 D.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夏季,我国庐山和峨眉山等是避暑胜地,这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河流的影响
3.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地区地处低纬度。
B.茂密的森林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C.这里离印度洋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响。
D.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较大。
4.青岛夏季成为我国避暑胜地的原因(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因素
5.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气温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风向的差异  D.天气的差异
6.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
1.A 2.C 3.D 4.C 5.A
6.正面影响:人类植树造林,可以改变空气湿度,增加有效降水;建造人工湖泊,跨流域调水,可以帮助气候干旱地区变得湿润
负面影响: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温不断在升高;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导致地表水土流失,加剧了沙漠化,地表水的分布改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气候;工业排放的含硫气体,造成酸雨天气。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联系五带划分,说明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差异。
【教学重点】
1.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运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难点)
【教学模式】
六环节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读图思考、小组讨论法、演示观察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
思考
为什么世界气候千差万别呢?影响因素有哪些呢?(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人类活动)
欣赏图片,感受四地气候的差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的欲望。
出示目标
预习展示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有的放矢
展示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困惑。
明确目标
学案导学
问题探究

知识回顾:
观察五带划分图,五带划分与什么因素有关?(纬度因素)
承接: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它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呢?
探究一 纬度因素
读课本P79文本完成:
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此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
2、(纬度)因素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一般的说,纬度较低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多),气温较(高);纬度较高的地方,获得的太阳热量较(少,气温较(低)。
展示图片:比较我国漠河和海南岛景观差异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并组织学生代表展示。
小结:差异的原因--纬度因素。
追问探究:纬度因素对降水有没有影响?你能说说不同纬度地区降水的分布规律吗?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思考。
总结:纬度因素不但影响气温,同样也影响降水。
承接:纬度因素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但海陆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也很大,它是怎样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呢?让我们共同探究。
探究二 海陆因素
1、读课本P80文本完成:
陆地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温差(小);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一般降水(少),温差(大)。
2、展示图,并指导学生做实验。
(1)、实验准备:白炽灯(100瓦)、2支温度计、装满沙子和水的两个杯子。
(2)、实验要求:是用白炽灯照射两个杯子,五分钟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关掉白炽灯五分钟后在测量温度。
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组织学生观察。
(3)、实验结论: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吸热和散热的情况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总结:沙子增温快,散热也快;水增温慢,散热也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安、东京两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是多少?
(2)、那个城市的年降水量更大,为什么?
(3)、两城市相比,夏季凉爽的是(东京),冬季温和的是(东京),气温年较差小的是(东京),全年降水较多的是(东京)。原因是东京离海(近)(远或近),气候受海洋影响明显,海洋性特征强。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并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让学生交流。
提示:预报内容包括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大小。
教师评价预报展示效果。
承接:你爬过泰山吗?你感受到山脚下和山顶的气温有什么不同吗?
山脚下和山顶的气温不同,说明地形对气候也有影响。那么,地形因素是怎样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呢?
探究三 地形因素
读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计算:庐山与九江相对高度是多少?气温相差多少?因此,受地形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0C。泰山海拔1545米,山脚下45米处气温为200C,则泰山山顶的气温约为(11)0C。
海拔(米)
1500
1000
500
教师巡回指导,介绍计算方法,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
承接:地形因素影响气温,也影响降水。是怎样影响降水呢?
读下图可知,山地的迎风坡因暖湿气流被迫抬升,降水较(多),而背风坡则降水(少)。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并组织学生到黑板前交流山地对降水的影响。
补充拓展降雨的类型: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承接:读下图继续探究分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读下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比较艾森港和撒米恩托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
、一些高大的山脉对大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两侧的(气温)、(降水)、植被等有明显差异,从而影响气候。
提示观察图中的纬度、山脉走向和盛行风向、所在半球、气候类型等信息。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适时点拨,然后组织展示。
纬度位置:400S以南
山脉走向:南北
盛行风:西风
所在半球:南半球
小结:A地山脉西侧,盛行西风,迎风坡多雨,年温差小;B地山脉东侧,背风坡少雨,年温差大。
追问探究:
(1)两城市为何7月气温最低?A、B两城市各为什么气候类型?
(2)这里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到底哪个因素起的作用最大呢?
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总结:南半球
A温带海洋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因素
完成P82思考题
承接:除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人类活动)
探究四 人类活动与气候
1、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提示:(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
师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并提出要求:
单号组探究有利方面,双号组探究不利方面。
教师诱导点拨,及时拓展补充。
拓展探究:2、为什么大力提倡植树造林、使用无氟冰箱?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教师巡视诱导。
小结:森林的作用:净化空气、吸收尘埃、含蓄水源、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
使用有氟冰箱的危害:使用有氟冰箱,带来大气氟利昂增多;大气氟利昂破坏臭氧层,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伤害人体健康。
总结: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地气候,也可以使气候恶化,因此要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看一看:
观察地图,交流展示:
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热量的多少不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读一读:
读课文找出答案,然后抢答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练一练:
分组交流展示:
一组展示漠河(纬度高,气温低)。
一组展示海南岛(纬度低,气温高)。
想一想
小组代表交流:
赤道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多雨,西岸少雨;中纬度的内陆少雨,沿海多雨。
读一读:
阅读P80文本找出答案,
然后抢答交流。
做一做:
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做实验,记录测量结果。通过记录结果得出结论。
比一比:
合作讨论,然后采用
角色扮演形式到黑板前展示,看谁预报的精彩,
甲生(西安)
乙生(东京
爬过泰山的学生,交流感受:
不同,山顶气温低,山下气温高。
算一算:
读课本P81图4-5-3,计算得出结论:
由高度相差1453.4米,气温相差80C得出:
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0C。
计算泰山顶的温度。
比一比:
看谁学会了,请到黑板前交流展示山地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快速记忆
看一看:
观察两地气温降水的差异,积极讨论。
小组代表交流展示
议一议:
分组讨论,交流展示。
练一练
学生看书做P82思考
议一议
分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
黑板前展示(采用抢答形式)
单号组代表展示有利,双号组代表展示不利。
议一议
讨论交流森林的环境价值和有氟冰箱的危害。
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设计知识迁移既有利巩固旧知识,又有利与新旧知识的衔接。
积极参与,激发兴趣
采用景观图片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展示的热情,巩固所学的知识。
通过温故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验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对海陆热力性质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采用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更好地贯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拓展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从图上获得更多地理信息,更好的突破教学难点。
培养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
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大气状况,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发散思维能
梳理知识
归纳总结
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谈谈你的收获?

纬度因素
气温
海陆因素 降水
形 主要因素 气温
成 地形因素 降水

候 改善局部地区气候
的 人类活动对
因 气候的影响 使当地气候恶化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歌谣总结:
男生:影响气候因素多,
女生:纬海地形是主角。
男生:人类活动勿忽视,
女生:保护环境人有责。
培养快速记忆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拓展能力提升
我们中学生能为保护全球气候做些什么?
议一议:
分组讨论
展示交流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