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长宁区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语文期末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9 22: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落英缤纷;解析:考查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名句默写,注意“缤
纷”的正确书写。
2.浮云游子意;解析:考查李白《送友人》的名句默写,注意“浮”
字的正确书写。
3.然后能自强也;解析:考查《虽有嘉肴》的名句默写,注意“强”
字的正确书写。
4.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解析:根据题干中“兴奋得翻来覆去睡不着”
可定位到《关雎》中的此句,注意“悠”“辗”等字的正确书写。
5.子厚;解析:柳宗元,字子厚,这是文学常识,需牢记。
6.(1)A;解析:“不可久居”的“居”是“停留”的意思,所以选 A。
(2)B;解析:“不图观澡之娱”的“图”是“料到”的意思,所以
选 B。
7.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
蜒前行,时隐时现;解析:翻译时注意“斗折蛇行”的比喻义,“斗”
指像北斗星,“蛇”指像蛇,“明灭可见”指时隐时现。
8.A;解析:甲文通过写水声、鱼的动态衬托环境幽静,乙文通过写
水声、棋声、松声、鸟声等衬托环境幽静,所以 A正确。B 项甲文是
定点观察,乙文不是移步换景;C项乙文没有结合远近景物;D 项两
文都没有托物言志。
9.甲文选图③,乙文选图②。甲文先写发现小石潭的快乐,后写坐潭
上的凄清,情感由乐转悲;乙文一直写在飞泉亭的各种乐趣,情感始
终是乐;解析:甲文从“心乐之”到“凄神寒骨”,情感有明显的由
乐转悲变化;乙文从“人可坐可卧……”到“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始终围绕在飞泉亭的愉悦感受,情感保持快乐。
10.增强动作的程度或力度;解析:根据后文“密密地斜织着”“紧紧
地抱住”可知,这类叠音词增强了动作的程度或力度。
11.B;解析:ABB式形容词通过重叠、加缀增强描绘性和主观性,且
具有音韵美,使表达更有感染力,B 正确。A项被关注和喜爱不是原
因;C 项李清照的例子只是说明叠音词的作用,不是原因;D 项是网
络语言的特点,不是 ABB式形容词的原因。
12.第③段先以李清照《声声慢》为例说明叠音词能表达丰富情感,
第④段再介绍叠音的种类和作用,是从具体例子到概括说明的逻辑顺
序,所以不能颠倒;解析:文章先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叠音词的情感表
达作用,再概括介绍叠音的种类和作用,符合认知逻辑,若颠倒则逻
辑混乱。
13.B;解析:根据后文“这一湖静谧而深邃的蓝”可知,此处应填“幽
蓝”,突出赛里木湖的颜色特点,所以选 B。
14.C;解析:第②段中“天山的皑皑白雪和天空的朵朵白云,同时倒
映在湖面上”是静景,“几只惊鸿野鸭扑闪的翅膀,将完整的图画打
破”是动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展现了灵动与静谧的统一,
所以 C 正确。
15.认同。前文写赛里木湖的美丽和清澈,自然引出对其保护的思考,
且第⑦段写人们对草原环境的破坏,第⑧段写治理和修复,与前文的
美景形成对比,突出保护的重要性,衔接自然;解析:美景的描写为
后文的反思做了铺垫,破坏与美景的对比让反思更合理,所以不突兀。
16.原文用“静静地举在高原之上”“既是一个邀约,也像一句格言”,
体现了赛里木湖的静谧和深邃,语言含蓄优美;改后的表述用“高傲
地屹立”“气势磅礴的战歌”,风格过于豪迈,与原文的意境不符;解
析:原文的语言风格与赛里木湖的特点更契合,改后的表述改变了文
章的意境和风格。
17.刘伯伯,您先把两本书放在图书感应区,然后在读者证识别区刷
您的读者证,接着在屏幕上选择“借阅”,最后确认借阅信息就可以
了;解析:根据图示,借书的操作步骤是放书、刷卡、选择借阅、确
认信息,按此顺序回答即可。
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保尔的励志成长故事,能给读者带来
力量,所以受喜爱励志成长类小说的读者欢迎;《经典常谈》用通俗
的语言介绍中国古代经典,能激发青少年对经典的兴趣,所以他们借
阅后更乐于借阅中国古代经典;解析:结合两本书的内容特点,分析
其受不同读者群体欢迎的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