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汉魏晋诗的文学地位 离骚 汉赋诗经 汉乐府 杂言
抒情四六文
抒情四言
叙事五言
叙事(文人创作)(民间文学)汉末、魏、晋 文人有意识向民歌学习,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文人五言诗汉魏晋诗的主要诗人和作品:
汉末文人诗最成熟的作品《古诗十九首》-----------(汉)
曹操《短歌行》《龟虽寿》(旧题乐府)
曹丕《燕歌行》(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曹植《白马篇》。
建安七子:嵇康《赠秀才入军》----------------------(魏)
西晋的正始诗人:左思《咏史》
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饮酒》《归园田居》系列
东晋末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作《登池上楼》-----(晋)
汉魏晋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发展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建安风骨”关于“歌行”
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陇上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
(课本102页下注解)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归 园 田 居陶 渊 明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著(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 桃花源记? ?(当时社会黑暗,政局动荡,陶渊明想以这个
幸福的世外桃源来寄托自己的祈求安定的理想。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政局混乱,百姓生活在水深
火热之中,他们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
桃花源正是这样理想的居所。?)? 《桃花源记》,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景色怡人。?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与世隔绝,
幸福快乐。?热情好客,淳朴。?)?我们知道这样美好的桃花源是现实生活中
没有的,陶渊明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理想国呢?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
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
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渊明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适应,迎合。气质,本性。笼中鸟愚拙遮盖昏暗模糊轻柔缓慢的上升自然界,田园生活空寂的屋子听录音,注意红色的字词:边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
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
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讨论、明确:?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2、为何归来? 明确:?〈1〉、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
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
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2〉、守拙归园田? 明确:?〈2〉、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
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 小结:“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3、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的?
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写了什么)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①诗人选取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鸡、巷子、桑树这些景物来表现田园风光。
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具有自然、自由、清新、恬静、纯洁、优美等特点。
③与前面描写的官场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风光的喜爱。①由近及远的顺序。诗人先写近处的宅子、草屋、榆柳、桃李,再写远处的村落和农家做饭时飘出的炊烟,写出田园恬淡自然的风光。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诗人笔下宅子、草屋、榆柳、桃李、村落是静景,上升的袅袅炊烟、吠叫的狗和鸣叫的鸡是动景,描绘了田园幽静平和与生气盎然的景象。
③白描的手法。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呈现了田园的自然风光,不事雕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田园生活的喜爱。诗人在描绘这优美的田园风光时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近景,静景恬淡自然远景幽静平和动景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
自由、安逸、喜悦。? 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
的自由和独立。? 研究、思考、讨论一、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1、清淡朴素、恬静幽美、清新喜人、毫无矫 揉造作的天然之美,2、屋舍简朴、榆柳成荫、桃李竞艳,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3、鸡鸣狗吠、炊烟依稀,动静结合,令人心旷神怡。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诗人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把园田生活比作“旧林”、“故渊”,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比留恋。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注]①兴:起身。荒秽:指野草之类。
②带:作“戴”、披。 ③长:丛生。以下可根据情况适度扩展:南朝诗两首登池上楼(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嶔。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谢灵运人物评传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县)。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出身江南大族,祖父谢玄为东晋名将。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小名客儿,故又称谢客。他与颜延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在政治上,谢灵运屡有沉浮,因此“常怀愤愤”,遂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山水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语气精雕细琢,为当时诗坛带来新鲜气息。故艺术上,他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文心雕龙·明诗篇》)。极大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之诗风,使人耳目一新。但“山水不足以娱其情,名理不足以解其忧”。又见其诗之缺憾。且其诗中玄言佛理令人费解,与景物描写不甚和谐。因此,名句虽不少,佳篇却难觅。【题解】
此篇为一首五言诗。作于宋景元年(423)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任上。本篇写久病初起时登楼所见,同时也表现了不得志的感伤情绪。池,在今浙江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眺)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有鬒不变。
这首诗是谢朓的一首著名的写景抒情诗。齐明帝建武二年(495)春,诗人出任宣城太守,离京赋任之际写下了此诗。诗人在春日的傍晚登上三山还望京邑建业,满目的秀色美景,触发了诗人的去国思乡之情。
本诗的标题“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概括了诗的基本内容,其构思也围绕着登、望而自然展开。
本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写景。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的特点,表现手法也相当高妙 。“飞甍”、“参差”生动表现了京城建筑的特点,“丽”字表现了夕阳返照下的绚丽色彩,“皆”字显示了清晰的程度。尤其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写得新奇别致。“余霞”、“澄江”是建业晚景的特征,而令人叫绝的是恰切的比喻:锦缎般的晚霞和白练似的江水,形象而富于色彩感。“散”字和“静”字是动静不同的描写角度,而前后两句又运用了俯仰观察的视角。诗句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对仗工稳,是千古传诵的写景佳句。
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山水诗,他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位对山水诗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诗人 ,又是一位以新体写山水对新体诗做出突出贡献的诗人。
在山水诗的发展史上谢眺和谢灵运并称“大小谢”。《登池上楼》和《?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比较相同点:
1、两首诗的结构层次都十分清析。
《登池上楼》前八句描写了诗人的人生境遇;中间八句描写了登楼临窗所见所闻初春生机盎然的景色;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志。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头两句,写自己登三山、望京邑;第二层为中间六句,描写了登、望所见的景色;第三层为最后六句,直接抒写了去国怀乡之情。其构思也围绕着登、望而自然展开。
2、两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都是写景。3、两首诗都又由写景转入抒怀。
不同点:
托物起兴,寄慨抒情是《登池上楼》与《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不同之处。《登池上楼》中以“潜虬”和“飞鸿”起兴,形象鲜明的托物起兴并不是单纯的开头,而是象征着隐遁与出仕这两种人生道路和价值观,流露着政治失意的伤感忧郁情绪。诗歌由托物起兴引发出对人生境遇的深切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