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核心考点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 石家庄模拟) 2024年1月,云南省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假设该生物群在地层b中被发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地层a中的生物化石结构相比地层b更简单、低等
C.地层a中形成的化石相比地层b距今时间更短
D.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2025 历下区二模)人类关于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研究从未止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较浅的地层中,可能找到细菌等简单生物的化石
B.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C.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古猿
D.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3.(2025 邛崃市二模)在众多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中,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有说服力。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长颈鹿的“长颈”是经常吃高处的树叶所致的
B.环境的不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长期使用农药导致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4.(2025 郴州一模)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生活环境看,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陆生到水生
B.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看,“超级细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D.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5.(2025 罗湖区模拟)深圳市兰科中心可以观赏到野生兜兰。兜兰具有特殊的欺骗性传粉技巧,它通过精巧的唇瓣结构模拟昆虫产卵环境来吸引雌虫传粉,并且兜兰的唇瓣结构越逼真,传粉成功率越高。对兜兰演化过程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吸引雌虫,兜兰会主动改变唇瓣结构
B.兜兰的唇瓣结构改变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唇瓣结构越逼真的兜兰,自然存活率越高
D.长期传粉刺激诱导兜兰基因产生定向变异
6.(2025 厦门二模)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最有可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生物的进化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C.生物的进化只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
D.现代类人猿和人类都是古猿进化的
7.(2025 西山区一模)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证据,根据郑氏孔子鸟化石的特征,可推断( )
A.两栖类进化为鸟类 B.鸟类进化为哺乳类
C.爬行类进化为鸟类 D.爬行类进化为哺乳类
8.(2025 万柏林区一模)原始生命诞生以来,经过漫长的进化、繁衍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使用工具
B.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C.海洋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9.(2025春 宿城区期中)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戊一定是陆生的
D.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
10.(2025春 梁山县期中)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
B.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
C.比较不同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D.原始生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
11.(2025 青岛模拟)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是( )
A.自然选择学说 B.用进废退学说
C.神创论 D.中性学说
12.(2025 东昌府区一模)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众多,但大多数学者认同海洋化学起源学说。关于这一学说及实验探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质年代晚近的地层中没有低等生物的化石
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C.“海洋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中含有甲烷、氨、氧气和水蒸气等
13.(2025 石家庄一模)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在原始陆地形成
B.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陆生到水生
C.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D.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14.(2025 长沙县一模)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发现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上,地雀的喙尖而长。由此说明地雀喙的进化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生存斗争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15.(2025 博山区二模)科研人员为了验证“起源较早的植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假设,选取乐东拟单性木兰(起源较早)和山核桃(起源较晚)两种植物,先进行重度酸雨处理,再测定二者在相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植物起源的最直接、最可靠证据是化石
B.山核桃对酸雨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C.实验结果不支持科研人员作出的假设
D.外界环境使植物不断发生适应性变异
16.(2025春 济南期中)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古猿
B.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能产生氨基酸等有机物
C.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分子生物学证据
D.生物进化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5春 滨海新区校级期中)达尔文在环球航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 作用。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 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
(4)生物通过 、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18.(2025春 池州期中)如图所示的进化树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请回答:
(1)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
(2)与生物a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3)在地层里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
(4)与生物c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19.(2025春 宁河区期中)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其生活习性是昼出夜伏,喜欢在白天叮咬人。科研人员研究白纹伊蚊对灭蚊剂1、2两种灭蚊剂的抗药性结果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未使用灭蚊剂1之前,白纹伊蚊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由此可知生物的变异是 (“定向的”或“不定向的”)。
(2)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到,使用灭蚊剂1消灭花蚊子,效果最好的是第3年,后来随着年限延长,灭蚊效果逐渐 (填“变弱”或“变强”),白纹伊蚊慢慢适应了具有灭蚊剂1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 的结果。
(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及自然选择学说,请你写出一条生活中灭蚊的建议: 。
20.(2025春 长安区期中)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家一直在寻求各方面的证据去作为这一过程的有力支撑,如图是生物进化过程的相关图解。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原始生命是在 诞生的;
(2)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生物进化的原因能被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学说;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生物,E所代表的生物类群主要特点是 ,D所代表的生物类群在生殖发育上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 。
中考核心考点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 石家庄模拟) 2024年1月,云南省发现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假设该生物群在地层b中被发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地层a中的生物化石结构相比地层b更简单、低等
C.地层a中形成的化石相比地层b距今时间更短
D.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历程.
【专题】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B
【分析】1、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2、构成地球表层分层的岩石,叫做地层。地层本来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断地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层的顺序发生某些变化。图示中b是较古老的地层,a是较晚近的地层。
【解答】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A正确。
BC、地层本来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越下层地层越古老。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图示中b是较古老的地层,a是较晚近的地层。地层a中的生物化石结构相比地层b更复杂、高等,B错误,C正确。
D、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可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化石和生物进化的历程。
2.(2025 历下区二模)人类关于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研究从未止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较浅的地层中,可能找到细菌等简单生物的化石
B.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C.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古猿
D.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B
【分析】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一代一代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并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产生了语言,进化成人类。
【解答】解:A.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较浅的地层中,可能找到细菌等简单生物的化石,因为细菌等简单生物一直存在,A正确。
B.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证明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而不是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B错误。
C.人类和类人猿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它们的共同祖先是古猿,C正确。
D.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等,是人类进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生物进化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2025 邛崃市二模)在众多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中,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有说服力。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长颈鹿的“长颈”是经常吃高处的树叶所致的
B.环境的不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长期使用农药导致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C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特点: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
【解答】解:A.长颈鹿的“长颈”不是经常吃高处树叶所致。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长颈鹿群体中原本就存在颈长和颈短的变异,颈长的个体在食物短缺时能吃到高处树叶而生存下来,颈短的个体因得不到足够食物而被淘汰,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逐渐变长,A不符合题意。
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而不是不定向选择,B不符合题意。
C.野兔的保护色使其不易被鹰发现,鹰锐利的目光便于发现野兔,这是它们在长期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C符合题意。
D.农田害虫本身就存在抗药性变异,农药的使用对害虫进行了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存活下来,而不是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2025 郴州一模)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生活环境看,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陆生到水生
B.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看,“超级细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D.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进化思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B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A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AC错误。
B.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超级细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D.生物的变异是在繁殖过程中本身存在的,是不定向的,不是环境导致变异的发生,生物自身也不能为了适应环境而主动产生定向的变异。因此,“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的观点是不正确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生物的进化相关知识。
5.(2025 罗湖区模拟)深圳市兰科中心可以观赏到野生兜兰。兜兰具有特殊的欺骗性传粉技巧,它通过精巧的唇瓣结构模拟昆虫产卵环境来吸引雌虫传粉,并且兜兰的唇瓣结构越逼真,传粉成功率越高。对兜兰演化过程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吸引雌虫,兜兰会主动改变唇瓣结构
B.兜兰的唇瓣结构改变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唇瓣结构越逼真的兜兰,自然存活率越高
D.长期传粉刺激诱导兜兰基因产生定向变异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C
【分析】人工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地选择而形成的生物新品种的过程;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
【解答】解:A.兜兰唇瓣结构的改变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经过长期变异和积累的结果,并非主动改变,A错误。
B.兜兰通过唇瓣结构模拟昆虫产卵环境吸引雌虫传粉,这是在自然环境中,为了适应生存和繁殖,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并非人工选择,B错误。
C.唇瓣结构越逼真,越能成功吸引雌虫传粉,传粉成功有利于兜兰繁殖后代,在自然选择中更具优势,自然存活率也就越高,C正确。
D.变异是不定向的,不是由传粉刺激诱导产生定向变异。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
6.(2025 厦门二模)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来自共同祖先,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最有可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生物的进化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C.生物的进化只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
D.现代类人猿和人类都是古猿进化的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C
【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解答】解:A.结合分析可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生命最可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故A正确。
B.根据化石提供的证据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故B正确。
C.遗传变异为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自然选择则是一种适者生存的过程,只有那些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并传递其遗传信息给后代。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就逐渐进化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形态和功能的生物。可见,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故C错误。
D.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是达尔文,他提出了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因此,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生物进化历程、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7.(2025 西山区一模)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证据,根据郑氏孔子鸟化石的特征,可推断( )
A.两栖类进化为鸟类 B.鸟类进化为哺乳类
C.爬行类进化为鸟类 D.爬行类进化为哺乳类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历程.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C
【分析】1986年我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的辽西鸟和孔子鸟等化石又进一步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解答】解: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解题的关键。
8.(2025 万柏林区一模)原始生命诞生以来,经过漫长的进化、繁衍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使用工具
B.米勒实验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C.海洋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C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解:A.虽然使用工具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它并不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实际上,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制造和使用工具成为可能,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A错误。
B.米勒的模拟实验可以证明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小分子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但不能证明无机物形成原始生命,B错误。
C.海洋化学起源说是关于生命起源的一种假说,它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中。在原始海洋中,无机物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逐渐形成有机物,进而演化成原始生命。这一假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研究,C正确。
D.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生物结构往往越简单。随着地球历史的演进和生物进化的进行,生物的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多样。因此,在越年轻的地层中,我们往往能够找到结构更复杂的化石生物,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解题的关键。
9.(2025春 宿城区期中)如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戊一定是陆生的
D.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C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植物的进化进程:藻类→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答】解:A.由题图可可知,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甲是最低等的植物类群,故A正确。
B.由进化的示意图可以看出,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故B正确。
C.进化关系图并不能直接证明戊一定是陆生的,故C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因此丁的结构比丙的复杂,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趋势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
10.(2025春 梁山县期中)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
B.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
C.比较不同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D.原始生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的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原始地球条件;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C
【分析】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埋藏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解答】解:A、提到原始大气中含有氧气。然而,根据科学研究,原始大气中实际上并不包含氧气,而是由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组成。氧气是在后来的地球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A错误。
B、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某些有机物,但主要是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进一步复杂组合而成的,B错误。
C、化石记录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物种类和特征,从而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历程,C正确。
D、生命起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和环境条件的演变,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原始地球条件、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11.(2025 青岛模拟)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是( )
A.自然选择学说 B.用进废退学说
C.神创论 D.中性学说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A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被革命导师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解答】解: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达尔文的主要科学成就:著有《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12.(2025 东昌府区一模)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众多,但大多数学者认同海洋化学起源学说。关于这一学说及实验探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质年代晚近的地层中没有低等生物的化石
B.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证明了无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C.“海洋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中含有甲烷、氨、氧气和水蒸气等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原始地球条件;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C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由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由复杂的有机物形成简单的生命,米勒证明了第一步,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
【解答】解:A.虽然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较晚近的地层中就不会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因此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是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A错误。
B.米勒在实验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错误。
C.“海洋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C正确。
D.原始大气中不存在氧气,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生命的起源相关知识。
13.(2025 石家庄一模)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在原始陆地形成
B.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陆生到水生
C.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D.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历程;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C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化学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科学家们将生命起源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解:A.化学起源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错误。
B.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B错误。
C.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的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都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自然选择、生命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及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是解题的关键。
14.(2025 长沙县一模)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发现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上,地雀的喙尖而长。由此说明地雀喙的进化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生存斗争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D
【分析】达尔文认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在自然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就必然存在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
【解答】解:A.人工选择是指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对生物进行的选择性繁殖。题目中描述的是自然环境中地雀的进化,与人工选择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过度繁殖是指生物体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后代的现象。虽然过度繁殖是生物进化的一个前提条件,但它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生物形态的进化。题目中描述的是地雀喙的形态进化,而不是繁殖数量的增加,B不符合题意。
C.生存斗争是指生物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竞争和斗争。虽然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但它更多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而不是特定形态进化的原因,C不符合题意。
D.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传递其遗传信息给后代的现象。题目中描述的地雀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上,喙尖而长的个体可能更容易获取食物(如仙人掌的果实或种子),从而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这种适应性特征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逐渐被保留和传递下来,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观察到的地雀形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自然选择是解题的关键。
15.(2025 博山区二模)科研人员为了验证“起源较早的植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假设,选取乐东拟单性木兰(起源较早)和山核桃(起源较晚)两种植物,先进行重度酸雨处理,再测定二者在相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植物起源的最直接、最可靠证据是化石
B.山核桃对酸雨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C.实验结果不支持科研人员作出的假设
D.外界环境使植物不断发生适应性变异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A
【分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解答】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所以研究植物起源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是植物(花)化石,A正确。
BC.根据实验结果图可以看出,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光合作用速率高,而山核桃的光合作用速率低,说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对酸雨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高的光合作用能力,乐东拟单性木兰起源较早,山核桃起源较晚,因此,实验结果支持科研人员作出的假设,BC错误。
D.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定向的、随机的,外界环境不会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外界环境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生存下来,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是解题的关键。
16.(2025春 济南期中)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古猿
B.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地球能产生氨基酸等有机物
C.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分子生物学证据
D.生物进化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C
【分析】(1)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埋藏在地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答】解: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
B、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氨基酸),B正确。
C、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C错误。
D、生物进化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及进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7.(2025春 滨海新区校级期中)达尔文在环球航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 有利 (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 选择 作用。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 适应者 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 自然选择 。
(4)生物通过 遗传 、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1)有利。
(2)选择。
(3)适应者;自然选择。
(4)遗传。
【分析】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解答】解:(1)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变异是随机产生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有翅能飞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
(2)刮大风时,有翅的昆虫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
(3)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4)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因此生物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
故答案为:
(1)有利。
(2)选择。
(3)适应者;自然选择。
(4)遗传。
【点评】掌握自然选择的有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18.(2025春 池州期中)如图所示的进化树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请回答:
(1)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e .
(2)与生物a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b .
(3)在地层里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e .
(4)与生物c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d .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e是a、b、c、d、f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
【解答】解:(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a、b、c、d、f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
(2)从图中得出与a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b.
(3)从图中得出e最古老,因此在地层里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
(4)据图生物d与c同处在一个分支,因此与生物c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d.
故答案为:(1)e
(2)b
(3)e
(4)d
【点评】读懂生物的进化树是解题的关键.
19.(2025春 宁河区期中)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其生活习性是昼出夜伏,喜欢在白天叮咬人。科研人员研究白纹伊蚊对灭蚊剂1、2两种灭蚊剂的抗药性结果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未使用灭蚊剂1之前,白纹伊蚊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由此可知生物的变异是 不定向的 (“定向的”或“不定向的”)。
(2)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到,使用灭蚊剂1消灭花蚊子,效果最好的是第3年,后来随着年限延长,灭蚊效果逐渐 变弱 (填“变弱”或“变强”),白纹伊蚊慢慢适应了具有灭蚊剂1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及自然选择学说,请你写出一条生活中灭蚊的建议: 生活中尽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灭蚊剂 。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专题】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1)不定向的;
(2)变弱;自然选择;
(3)生活中尽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灭蚊剂。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解:(1)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生物的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这些都是不定向的。未使用灭蚊剂1之前,白纹伊蚊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由此可知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2)从图中可以看到,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对该种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即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灭蚊剂效果逐渐变弱。结合分析和曲线图可知,白纹伊蚊慢慢适应了具有杀虫剂1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和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灭蚊的建议是:生活中尽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灭蚊剂。
故答案为:(1)不定向的;
(2)变弱;自然选择;
(3)生活中尽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灭蚊剂。
【点评】掌握自然选择是解题的关键。
20.(2025春 长安区期中)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家一直在寻求各方面的证据去作为这一过程的有力支撑,如图是生物进化过程的相关图解。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原始生命是在 原始海洋 诞生的;
(2)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化石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的原因能被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 自然选择 学说;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A ] 原核 生物,E所代表的生物类群主要特点是 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D所代表的生物类群在生殖发育上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 胎生、哺乳 。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历程;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答案】(1)原始海洋;
(2)化石;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自然选择;
(3)A原核;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胎生、哺乳。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解答】解:(1)大多数学者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原始生命诞生在原始海洋。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它们记录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态习性等信息,反映了生物的演化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目前解释生物进化原因最广泛接受的理论,它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是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逐渐形成的。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原核生物,植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单细胞藻类进化成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蕨类植物进化成原始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其中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图中E是裸子植物,F是被子植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图中C是鸟类,D是哺乳类,哺乳类动物在生殖发育上的显著特点是胎生哺乳。
故答案为:(1)原始海洋;
(2)化石;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自然选择;
(3)A原核;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胎生、哺乳。
【点评】此题考查了生命起源学说中的化学起源学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