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核心考点 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 浮山县一模)糖丸是一种口服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的。给婴幼儿口服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服用的糖丸和由此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A.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特异性免疫 D.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2.(2025 石家庄模拟)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99%的宫颈癌是由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简称)引起的。我国已在多省份试点推行适龄女性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项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HPV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宫颈癌的免疫力
B.除了接种疫苗,女性还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力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C.接种HPV疫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HPV疫苗后,人体能产生抵抗HPV的抗原
3.(2025春 和平区校级期中)患过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水痘了,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先天性免疫 D.特殊性免疫
4.(2025 永定区一模)春季是流感高发季,同学们采取了勤洗手、戴口罩的措施,这属于( )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控制病原体
5.(2025 历下区二模)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注射百日咳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日咳鲍特菌是百日咳的病原体,百日咳患者是百日咳的传染源
B.百日咳鲍特菌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属于第一道防线
C.百日咳疫苗属于抗体,在体内能引起特异性免疫
D.百日咳患者居家隔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6.(2025 青岛模拟)下列关于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
C.白细胞吞噬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D.皮肤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7.(2025 郴州一模)春天到了,一些传染病有可能流行,如流行性腮腺炎,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多见,成年人也偶有发病。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患者是病原体
B.让患者接受治疗是切断传播途径
C.腮腺炎病毒是传染源
D.患者腮部红肿是人体的免疫反应之一
8.(2025 万柏林区一模)某校八年级(1)班召开了“出游小心,应急不慌”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同学们在班会上展示了部分场景及处理方法,其中恰当的是( )
A.为预防感冒提前服用OTC药物
B.有人触电晕倒应用手将其拉离
C.不小心擦破皮肤可用碘伏消毒
D.被铁钉扎伤只需按压止血即可
9.(2025 大连一模)接种麻疹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麻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预防水痘
B.接种麻疹疫苗可以控制传染源
C.麻疹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D.这种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0.(2025春 宿城区期中)下列关于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只要是传染病就一定能流行
C.某些传染病能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D.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11.(2025春 宿城区期中)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被HIV污染的血液属于传染源
B.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目前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应以预防为主
12.(2025春 宿城区期中)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遗传病,不是传染病
B.传染病在发病初期,表现出病症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D.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清除体内损伤的细胞
13.(2025春 宿城区期中)下列关于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人体第一道防线 B.这是特异性免疫
C.这是后天性免疫 D.图中的小人表示抗体
14.(2025春 宿城区期中)人体通过接种疫苗,刺激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从而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请问:疫苗、特殊蛋白质、以及这样的免疫作用分别属于( )
A.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
15.(2025春 和平区校级期中)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如果抵抗力弱的人与流感患者有近距离的接触,流感病毒就会通过飞沫或空气进入前者的体内。在这一过程中,“流感患者”“抵抗力弱的人”“流感病毒”和“飞沫或空气”依次是( )
A.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
B.病原体、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
D.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
16.(2025春 宿城区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C.人体免疫能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
D.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一般只能识别一种抗原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2025 石家庄一模)67%~80%的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图一)引起的。幽门螺杆菌在我国一些地区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定为一种传染病,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该病的 。
(2)为探究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研究人员用30只小鼠平均分成3组进行实验如表所示(×表示没有进行相应处理,√表示进行相应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图二所示。
处理方式 1组 2组 3组
灌胃乳酸菌 × × √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杆菌 × √ √
①实验中除变量之外,三组小鼠应在健康状况、品种、大小等方面保持一致,目的是遵循设计实验的 原则。
②实验中每组小鼠是10只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③实验中1组和2组形成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 ,其结果说明: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 (填“有关”或“无关”)。
④实验中2组和3组形成对照实验,其结果说明: 。
18.(2025春 宝安区期中)塑化剂是塑料制品的原料,随着时间推移会从塑料制品中渗出,并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生物体,进而影响生物的生殖等功能。
(1)图1是雌性小鼠的生殖结构。小鼠的受精过程与人体相似,交配时,雌性小鼠[a] 产生的卵细胞与睾丸产生的精子在[b] 结合形成受精卵。
(2)为证实塑化剂会影响生物的生殖功能,研究者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步骤:
a.利用玉米油溶解不同浓度的DEHP(塑化剂的一种),给予每组成年雌性小鼠不同浓度的DEHP处理。
b.停止处理后让这些雌性小鼠与正常雄性小鼠进行交配。
c.统计怀孕比例,结果如图2:
①对照组成年雌性小鼠的处理是,口服等量 。
②据图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进一步研究发现,DEHP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毒性主要在于它可以模拟或干扰卵巢分泌的 ,从而导致小鼠体内分泌失调,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长。
(4)为了减少塑料制品的污染及对生物的危害,请写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或建议 。(答出一点即可)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2025春 任城区期中)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预防由HPV引起的子宫颈癌,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
(1)从传染病角度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宫颈癌的 ,其主要的繁殖场所之一是宫颈处的上皮细胞。
(2)接种HPV疫苗可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3)从我们学习的免疫和计划免疫知识角度分析,接种的HPV疫苗相当于 ,它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免疫。
(4)图2是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示意图,发挥作用的细胞A、B分别是 。
(5)某研究机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6~8周龄雌性小鼠32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6只,分为接种HPV﹣16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接种等量生理盐水);
②第2、4周从各组随机选取8只小鼠,检测抗体水平,实验结果如图3,从宫颈癌的发生部位及小鼠与人的亲缘关系等方面来着,该实验选用雌性小鼠的理由是 。
20.(2025 福州一模)流感即流行性感冒,很多人认为其与普通感冒相似而延误治疗。为了更好地进行流感的科普宣传,榕榕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了如下科普手册:
流感 病原体 症状 并发症 用药 疫苗 季节性
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 常见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疲劳乏力,剧烈咳嗽 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建议:遵医嘱用药。对症用药外,可使用奥司他韦等药物阻断病毒繁殖 接种效果具有个体差异,一般接种2~4周后产生抗体,保护效果保持6~8个月 一般11月至次年3月高发
从流感到肺炎的感染过程
(1)核酸检测时,若在患者取样中检测到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中的[ ] ,即可判断该患者为流感传播基本环节中的 。
(2)第三阶段提及的清除作用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第四阶段黏液的增加,减弱了肺泡的 功能,影响人体对氧的获取。
(3)奥司他韦一般在病毒大量复制且特异性免疫还未启动之前使用,即“黄金自救48小时”,根据科普手册可知,这些药物最迟应该在第 阶段就要使用;根据用药建议,奥司他韦 (填“是”或“不是”)抗生素类药物。
(4)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流感的措施。根据手册,你建议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月份是 月。
中考核心考点 传染病和免疫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5 浮山县一模)糖丸是一种口服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的。给婴幼儿口服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服用的糖丸和由此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A.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特异性免疫 D.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C
【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服用的糖丸属于抗原,由此获得的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ABD不正确,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抗体与抗原和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
2.(2025 石家庄模拟)宫颈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99%的宫颈癌是由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的简称)引起的。我国已在多省份试点推行适龄女性免费接种二价HPV疫苗项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HPV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宫颈癌的免疫力
B.除了接种疫苗,女性还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力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C.接种HPV疫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HPV疫苗后,人体能产生抵抗HPV的抗原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体和抗原;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D
【分析】(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种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易感人群接种,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解答】解:A、接种HPV疫苗后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抵抗HPV的抗体,帮助清除体外来源的HPV,从而提高人体对宫颈癌的免疫力,A正确。
B、除了接种疫苗,女性还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力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都属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B正确。
C、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接种HPV疫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接种HPV疫苗后,人体能产生抵抗HPV的抗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抗体和抗原的概念、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25春 和平区校级期中)患过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水痘了,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A.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
C.先天性免疫 D.特殊性免疫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A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患过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水痘了,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BC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
4.(2025 永定区一模)春季是流感高发季,同学们采取了勤洗手、戴口罩的措施,这属于( )
A.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 D.控制病原体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B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再侵入易感者机体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勤洗手、戴口罩这些措施能够阻断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传播过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正确,AC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5.(2025 历下区二模)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是注射百日咳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日咳鲍特菌是百日咳的病原体,百日咳患者是百日咳的传染源
B.百日咳鲍特菌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属于第一道防线
C.百日咳疫苗属于抗体,在体内能引起特异性免疫
D.百日咳患者居家隔离,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A
【分析】(1)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解答】解:A.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百日咳,是病原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百日咳患者能散播百日咳鲍特菌,是传染源,A正确。
B.百日咳鲍特菌侵入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这属于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B错误。
C.百日咳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在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而不是抗体,C错误。
D.百日咳患者居家隔离,是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而不是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免疫和传染病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2025 青岛模拟)下列关于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
C.白细胞吞噬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D.皮肤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考点】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B
【分析】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解答】解:A、疫苗进入身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A错误。
B、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某些食物、药物)的刺激下,人体就会发生过敏反应,B正确。
C、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白细胞吞噬病菌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分类、免疫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点。
7.(2025 郴州一模)春天到了,一些传染病有可能流行,如流行性腮腺炎,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多见,成年人也偶有发病。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患者是病原体
B.让患者接受治疗是切断传播途径
C.腮腺炎病毒是传染源
D.患者腮部红肿是人体的免疫反应之一
【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D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A.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腮腺炎病毒)的人,属于传染源,A错误。
B.对患者进行治疗,是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B错误。
C.腮腺炎病毒是引起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能散播病原体的患者才是传染源,C错误。
D.当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腮部红肿是免疫系统与病原体作斗争过程中引发的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免疫反应之一,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病因、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措施和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知识。
8.(2025 万柏林区一模)某校八年级(1)班召开了“出游小心,应急不慌”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同学们在班会上展示了部分场景及处理方法,其中恰当的是( )
A.为预防感冒提前服用OTC药物
B.有人触电晕倒应用手将其拉离
C.不小心擦破皮肤可用碘伏消毒
D.被铁钉扎伤只需按压止血即可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安全用药的常识;急救的方法;出血的初步护理.
【专题】归纳推理;医药常识.
【答案】C
【分析】处方药(Rx)需要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适用于不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大病、危重病。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
【解答】解:A.OTC药物即非处方药,虽然相对安全,但也不能随意服用。没有感冒症状提前服用药物并不能有效预防感冒,反而可能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是导体,用手去拉触电的人,会使自己也触电,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正确的做法是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绝缘工具将电线挑开,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B不符合题意。
C.碘伏具有杀菌作用,能有效杀死皮肤表面的细菌,防止伤口感染。不小心擦破皮肤后,用碘伏消毒是正确的处理方法,C符合题意。
D.被铁钉扎伤后,除了按压止血外,还需要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因为铁钉可能带有破伤风杆菌等病菌,容易引发破伤风等疾病。所以,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根据伤口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医药常识及急救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2025 大连一模)接种麻疹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麻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预防水痘
B.接种麻疹疫苗可以控制传染源
C.麻疹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D.这种免疫类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C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A.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与麻疹病毒是不同的病原体,接种麻疹疫苗并不能使人体产生针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免疫能力,所以不能预防水痘,A错误。
B.接种麻疹疫苗是给健康人群接种,目的是使健康人群获得对麻疹的免疫力,避免其感染麻疹病毒,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而不是控制传染源,B错误。
C.疫苗通常是用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当人体接种麻疹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进入人体,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即抗体,抗体能够与麻疹病毒特异性结合,从而帮助人体清除麻疹病毒,达到预防麻疹的目的,C正确。
D.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接种麻疹疫苗后,人体产生的免疫是针对麻疹病毒的,具有特异性,所以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而不是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及特异性免疫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0.(2025春 宿城区期中)下列关于传染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B.只要是传染病就一定能流行
C.某些传染病能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D.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的特点与分类;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B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解答】解:A.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A正确。
B.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B错误。
CD.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C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流行的基本环节是解题的关键。
11.(2025春 宿城区期中)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被HIV污染的血液属于传染源
B.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D.目前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应以预防为主
【考点】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A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解答】解:A.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HIV),被HIV污染的血液属于传播途径,A错误。
B.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HIV会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B正确。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一般的交往与交谈、握手、拥抱都不会被感染,C正确。
D.目前艾滋病疫苗还没有研制出来,注射其他的疫苗不能预防艾滋病。因此,目前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应以预防为主,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12.(2025春 宿城区期中)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是遗传病,不是传染病
B.传染病在发病初期,表现出病症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D.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清除体内损伤的细胞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特点与分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解答】解:A.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艾滋病不属于遗传病,A错误。
B.发病初期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繁殖最为活跃的时候,能够大量的散播病原体,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发病初期,B正确。
C.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C正确。
D.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免疫防御、免疫自我稳定、免疫监视。免疫自我稳定指: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D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环节是解题的关键。
13.(2025春 宿城区期中)下列关于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人体第一道防线 B.这是特异性免疫
C.这是后天性免疫 D.图中的小人表示抗体
【考点】抗体和抗原;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A
【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答】解:AB.图1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错误。
C.图中显示的是皮肤,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后天性免疫是通过接触病原体或接种疫苗后获得的免疫,C错误。
D.抗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由淋巴细胞产生。它们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病原体,从而帮助清除病原体。然而,在漫画中,小人攻击人体的病原体,而不是抗体,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抗体与抗原和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
14.(2025春 宿城区期中)人体通过接种疫苗,刺激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从而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请问:疫苗、特殊蛋白质、以及这样的免疫作用分别属于( )
A.抗体、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D
【分析】(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解答】解:从免疫角度来说,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是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抗体与抗原和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
15.(2025春 和平区校级期中)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如果抵抗力弱的人与流感患者有近距离的接触,流感病毒就会通过飞沫或空气进入前者的体内。在这一过程中,“流感患者”“抵抗力弱的人”“流感病毒”和“飞沫或空气”依次是( )
A.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
B.病原体、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病原体、传播途径、传染源
D.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病原体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A
【分析】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
【解答】解: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抵抗力弱的人”属于易感人群,“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飞沫或空气”属于传播途径。
故选:A。
【点评】掌握传染病的概念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6.(2025春 宿城区期中)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C.人体免疫能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
D.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一般只能识别一种抗原
【考点】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B
【分析】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解答】解:A.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
B.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人体的免疫功能是: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防御是指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自我稳定指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免疫监视指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C正确。
D.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抗体具有专一性,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且一种抗体只能由相对应的抗原刺激后形成,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免疫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2025 石家庄一模)67%~80%的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图一)引起的。幽门螺杆菌在我国一些地区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定为一种传染病,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该病的 病原体 。
(2)为探究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研究人员用30只小鼠平均分成3组进行实验如表所示(×表示没有进行相应处理,√表示进行相应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图二所示。
处理方式 1组 2组 3组
灌胃乳酸菌 × × √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杆菌 × √ √
①实验中除变量之外,三组小鼠应在健康状况、品种、大小等方面保持一致,目的是遵循设计实验的 单一变量 原则。
②实验中每组小鼠是10只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
③实验中1组和2组形成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 (有无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杆菌 ,其结果说明: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 有关 (填“有关”或“无关”)。
④实验中2组和3组形成对照实验,其结果说明: 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有抑制作用 。
【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1)病原体;
(2)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有无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杆菌;有关;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有抑制作用。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解答】解:(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它能够在胃酸的环境中生存,并且是导致胃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该病的病原体。
(2)①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实验中,除变量之外,三组小鼠应在健康状况、品种、大小等方面保持一致,目的是遵循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②在实验中,使用多只小鼠而不是单只小鼠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增加样本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实验处理的真实效果,避免因个别小鼠的特殊情况导致实验结果偏差。
③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有无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旋杆菌。其结果是2组小鼠比1组成小鼠胃黏膜的炎症严重得多,可以得到实验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有关。
④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其结果是2组小鼠比3组成小鼠胃黏膜的炎症严重得多,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1)病原体;
(2)单一变量;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有无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杆菌;有关;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有抑制作用。
【点评】掌握病原体的含义及对照实验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
18.(2025春 宝安区期中)塑化剂是塑料制品的原料,随着时间推移会从塑料制品中渗出,并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生物体,进而影响生物的生殖等功能。
(1)图1是雌性小鼠的生殖结构。小鼠的受精过程与人体相似,交配时,雌性小鼠[a] 卵巢 产生的卵细胞与睾丸产生的精子在[b] 输卵管 结合形成受精卵。
(2)为证实塑化剂会影响生物的生殖功能,研究者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实验步骤:
a.利用玉米油溶解不同浓度的DEHP(塑化剂的一种),给予每组成年雌性小鼠不同浓度的DEHP处理。
b.停止处理后让这些雌性小鼠与正常雄性小鼠进行交配。
c.统计怀孕比例,结果如图2:
①对照组成年雌性小鼠的处理是,口服等量 温开水 。
②据图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塑化剂会使小鼠的生殖功能降低 。
(3)进一步研究发现,DEHP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毒性主要在于它可以模拟或干扰卵巢分泌的 雌性激素 ,从而导致小鼠体内分泌失调,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长。
(4)为了减少塑料制品的污染及对生物的危害,请写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或建议 不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或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或不要塑料容器存放食物等) 。(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受精过程;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结构模式图;对照实验思想;人的生殖和发育专题;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1)卵巢;输卵管
(2)温开水;塑化剂会使小鼠的生殖功能降低
(3)雌性激素
(4)不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或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或不要塑料容器存放食物等)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实验等。
(2)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遇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图中的a输卵管、b卵巢。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1)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遇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小鼠的受精过程与人体相似,交配时,雌性小鼠a卵巢产生的卵细胞与睾丸产生的精子在b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
(2)①根据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组成年雌性小鼠的处理是,口服等量温开水。
②据图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塑化剂会使小鼠的生殖功能降低。
(3)卵巢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进一步研究发现,DEHP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其毒性主要在于它可以模拟或干扰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从而导致小鼠体内分泌失调,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长。
(4)为了减少塑料制品的污染及对生物的危害,合理的预防措施或建议有:不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不要塑料容器存放食物等。
故答案为:(1)卵巢;输卵管
(2)温开水;塑化剂会使小鼠的生殖功能降低
(3)雌性激素
(4)不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或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或不要塑料容器存放食物等)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受精过程、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等相关知识。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2025春 任城区期中)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预防由HPV引起的子宫颈癌,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
(1)从传染病角度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宫颈癌的 病原体 ,其主要的繁殖场所之一是宫颈处的上皮细胞。
(2)接种HPV疫苗可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3)从我们学习的免疫和计划免疫知识角度分析,接种的HPV疫苗相当于 抗原 ,它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特异性 免疫。
(4)图2是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示意图,发挥作用的细胞A、B分别是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
(5)某研究机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6~8周龄雌性小鼠32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16只,分为接种HPV﹣16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接种等量生理盐水);
②第2、4周从各组随机选取8只小鼠,检测抗体水平,实验结果如图3,从宫颈癌的发生部位及小鼠与人的亲缘关系等方面来着,该实验选用雌性小鼠的理由是 人的宫颈癌主要发生在子宫颈部位,雌性小鼠具有类似的生殖系统结构,有子宫和宫颈等器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研究宫颈癌疫苗对宫颈部位的免疫保护作用提供了合适的模型。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在基因、生理和免疫等方面与人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为人类宫颈癌疫苗的使用和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体和抗原;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1)病原体
(2)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特异性
(4)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5)人的宫颈癌主要发生在子宫颈部位,雌性小鼠具有类似的生殖系统结构,有子宫和宫颈等器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研究宫颈癌疫苗对宫颈部位的免疫保护作用提供了合适的模型。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在基因、生理和免疫等方面与人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为人类宫颈癌疫苗的使用和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分析】图中的①蛋白质外壳、②内部的遗传物质、A淋巴细胞、B吞噬细胞。
【解答】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所以从传染病角度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发宫颈癌的病原体。
(2)接种HPV疫苗可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是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从我们学习的免疫和计划免疫知识角度分析,接种的HPV疫苗相当于抗原,它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4)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使其失去致病能力,最后再由吞噬细胞将其吞噬消灭。所以图2是病毒侵入人体的免疫过程示意图,发挥作用的细胞A、B分别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5)从宫颈癌的发生部位及小鼠与人的亲缘关系等方面来着,该实验选用雌性小鼠的理由是:人的宫颈癌主要发生在子宫颈部位,雌性小鼠具有类似的生殖系统结构,有子宫和宫颈等器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研究宫颈癌疫苗对宫颈部位的免疫保护作用提供了合适的模型。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在基因、生理和免疫等方面与人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为人类宫颈癌疫苗的使用和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故答案为:(1)病原体
(2)保护易感人群
(3)抗原;特异性
(4)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5)人的宫颈癌主要发生在子宫颈部位,雌性小鼠具有类似的生殖系统结构,有子宫和宫颈等器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研究宫颈癌疫苗对宫颈部位的免疫保护作用提供了合适的模型。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在基因、生理和免疫等方面与人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为人类宫颈癌疫苗的使用和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抗体与抗原和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知识。
20.(2025 福州一模)流感即流行性感冒,很多人认为其与普通感冒相似而延误治疗。为了更好地进行流感的科普宣传,榕榕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了如下科普手册:
流感 病原体 症状 并发症 用药 疫苗 季节性
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 常见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疲劳乏力,剧烈咳嗽 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建议:遵医嘱用药。对症用药外,可使用奥司他韦等药物阻断病毒繁殖 接种效果具有个体差异,一般接种2~4周后产生抗体,保护效果保持6~8个月 一般11月至次年3月高发
从流感到肺炎的感染过程
(1)核酸检测时,若在患者取样中检测到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中的[ ① ] 遗传物质 ,即可判断该患者为流感传播基本环节中的 传染源 。
(2)第三阶段提及的清除作用属于 非特异性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第四阶段黏液的增加,减弱了肺泡的 气体交换 功能,影响人体对氧的获取。
(3)奥司他韦一般在病毒大量复制且特异性免疫还未启动之前使用,即“黄金自救48小时”,根据科普手册可知,这些药物最迟应该在第 三 阶段就要使用;根据用药建议,奥司他韦 不是 (填“是”或“不是”)抗生素类药物。
(4)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流感的措施。根据手册,你建议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月份是 10 月。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归纳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答案】(1)①遗传物质;传染源
(2)非特异性;气体交换
(3)三;不是
(4)10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抵抗力的健康人。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3)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4)图中的①遗传物质、②蛋白质外壳。
【解答】解:(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核酸检测时,若在患者取样中检测到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中的①遗传物质,即可判断该患者为流感传播基本环节中的传染源。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所以第三阶段提及的清除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四阶段黏液的增加,减弱了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影响人体对氧的获取,引起人体缺氧,甚至会危及生命。
(3)奥司他韦一般在病毒大量复制且特异性免疫还未启动之前使用,即“黄金自救48小时”,根据科普手册可知奥司他韦是抗病毒药物,能够阻断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和播散,奥司他韦不是抗生素类药物,奥司他韦最迟应该在第三阶段就要使用。
(4)根据手册,流感疫苗注射2﹣﹣4周后产生抗体,而流感一般11月至次年3月高发,所以建议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月份是10月。
故答案为:(1)①遗传物质;传染源
(2)非特异性;气体交换
(3)三;不是
(4)10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抗体与抗原和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等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