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期末模拟试卷(试题)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一、单选题
1.计算9□8×14,得数可能是( )。
A.12454 B.13412 C.12512 D.14972
2.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分别是4厘米和8厘米,第三条边是( )厘米。
A.12 B.4 C.8
3.下面的数中读两个零的是( )。
A.8096001 B.906200 C.8900620
4.如下图,六个小正方形组成一个图形,其中小正方形 A 的位置用数对(5,4)表示。为了使这个图形变成一个轴对称图形,要将小正方形A 移到另一个位置。下面的数对( )表示的位置是不正确的。
A.(3,2) B.(3,4) C.(6,2)
5.服装厂做了625套校服,每套校服上衣的价钱是126元,裤子的价钱是74元。要求这批校服的总价钱,既正确又简便的算式是( )。
A.625×126×74 B.625×126+625×74 C.(126+74)×625
6.下面剪纸方法中可以剪成下边图案的是( )。
A. B. C.
7.将下列图形绕着各自的中心点旋转120°后,不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的是( )
A. B. C. D.
8.在一次长跑活动中,甲以8千米/时的速度跑完全程,时间为75分种,而乙先以10千米/时的速度跑完全程的 ,最后以6千米/时跑完全程,则( )
A.甲胜乙 B.乙胜甲 C.并列 D.无法比较
二、判断题
9.因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汽车行驶时,如果路程一定,用的时间越少,车的速度越快。( )
11.用一根长5.8厘米和两根长2.9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12.当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时这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
1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至少是四位数。( )
14.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长3厘米,5厘米,8厘米。( )
15.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
16.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40°,另外两个内角一定是70°。( )
三、填空题
17.2023年五一小长假,A市高速路网通过的车流量为1954800辆次,读作 辆次,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辆次。由于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有效促进了周边游,实现A市旅游总收入十二亿五千四百万元,写作 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18.王叔叔开车从A城到B城,去的时候用了5小时,每小时行60千米,沿原路返回时用了4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19.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1)503000000000= 亿
(2)10000000000 亿
20.在横线上填上“>”“<”或“=”。
13×15 15×13 18×30 15×40
24×60 240×6
26×19 26×20-26
21.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深圳市常住人口为17560061人,这个数读作 ,把这个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22.240除以15的商是 ;15个240相加的和是 。
23.如图,将三角形ABC沿着DE泛着后,点A落到了点。若∠A=40°,则∠1+∠2= 度。
24.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一个底角的2倍,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 度.
四、口算与估算
25.直接写得数。
13×30= 25×8= 160×100= 240÷30=
5600÷40= 101×88= 1000÷8= 40×204=
五、竖式计算
26.用竖式计算。
六、脱式计算
27.用简便方法计算。
255+389+111+445 125×64×25 634-299
139×75-39×75 467-(217-133)
七、操作题
28.画出图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八、解决问题
29.⑴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涂色的树叶重合?把它们涂上红色。
⑵哪些树叶通过旋转可以和涂色树叶重合?把它们涂上绿色。
30.一辆准载5吨的汽车装了25桶油,每桶油连桶重180千克,汽车超载了吗?
31.小芳用一根铁丝做了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其中两条边分别是35cm和15cm。这根铁丝长多少厘米?
32.买水果。
(1)买3千克香蕉需要多少钱?
(2)王阿姨买草莓和葡萄一共花去50元,她买了1千克草莓和2千克葡萄,葡萄每千克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33.一辆汽车从上午8时到下午5时,共行驶了63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4.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沿一条公路相向而行。甲车的速度是8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5.小明如果每天进行4组跳绳训练,每组跳130个。那么他能完成自己制定的训练目标吗?
36.新星学校运来面粉和大米各16袋,大米每袋25千克,面粉每袋50千克,学校一共运来多少千克粮食?(用两种方法解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解:908×14=12712;
998×14=13972;
12712<9□8×14<13972。
故答案为:B。
【分析】□里面的数最小是0,最大是9,分别计算出结果,积的范围是:12712<9□8×14<13972。
2.【答案】C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项中,8096001读作:八百零九万六千零一;
B项中,906200读作:九十万六千二百;
C项中,8900620读作:八百九十万零六百二十。
故答案为:A。
【分析】读亿以内的数时,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1个或连续几个0,咱们只读一个零。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3,2)位置是不正确的。
B: 是轴对称图形,(3,4)位置是正确的。
C: 是轴对称图形,(6,2)位置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数对的表示方法:(列数,行数),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小正方形A的位置在第5列第4行,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小正方形A移到另一个位置后,利用数对标记出新位置,再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判断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方法一:(126+74)×625;
方法二:625×126+625×74;
观察可以发现,126+74=200,可以得到整百,计算更简便,因此,既正确又简便的算式是(126+74)×625。
故答案为:C。
【分析】每套校服上衣的价钱是126元,裤子的价钱是74元,可以先用加法算出每套校服多少钱。一共做了625套,可以再用乘法算出这批校服的总价钱;也可以分别用乘法算出625件上衣和625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再把它们加起来;再分析两种方法哪个计算简便即可。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可以剪成下边图案的是 。
故答案为:C。
【分析】是关于中间的两条折痕分别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7.【答案】C
【解析】【解答】绕着中心点旋转120°后,不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的是五角星。
【分析】根据圆的特征,绕圆心旋转任何度数都能与原图重合;等边三角形每两个相邻顶点与三条高的交点的夹角都是120°,绕三条高的交点旋转120°能与原图重合;五角星的两个相邻顶点与外接圆圆心的夹角是360°÷5=72°,它绕这点旋转72°或是72°的整数倍时才能与原图重合;正六边形两个相邻顶点与外接圆圆心的夹角是360°÷6=60°,它绕这点旋转120°后能与原图重合。
8.【答案】A
【解析】【解答】75÷60=1.25(小时)
则这次长跑活动的路程为:
8×1.25=10(千米)
乙跑完全程用的时间为:
=
=
=80(分钟)
75<80,即甲跑完全程比乙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少,所以甲胜乙
故答案为: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即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9.【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
10.【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汽车行驶时,如果路程一定,用的时间越少,车的速度越快。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路程=速度×时间,所以路程一定时,时间越少,速度越快,时间越多,速度越慢。
11.【答案】错误
12.【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当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时这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三角形两个内角和等于第三个内角,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两个内角和小于第三个内角,就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13.【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至少是四位数。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14.【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因为3+5=8,所以长3厘米,5厘米,8厘米的三条边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据此判断。
1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能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拼成一个长方形,需要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本题据此判断。
1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①(180°-40°)÷2
=140°÷2
=70°
②180°-40°×2
=180°-80°
=100°,另外两个内角可能都是70° ,或者一个内角40°,另一个内角100°。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等腰三角形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180°-其中一个内角的度数)÷2,或者等腰三角形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180°-其中一个内角的度数×2。
17.【答案】一百九十五万四千八百;195;1254000000;12.54
【解析】【解答】解:1954800读作:一百九十五万四千八百, 1954800≈195万;十二亿五千四百万写作:1254000000,1254000000=12.54亿。
故答案为:一百九十五万四千八百;195;1254000000;12.54。
【分析】读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往下读,亿级和万级的数都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只是要在后面加上“亿”或“万”,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上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写数时从高位到低位按照数位顺序写,有几个计数单位就在相应的数位上写几,没有就写0。根据千位数字四舍五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在千万位数字后面加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在后面加上亿字即可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18.【答案】75
【解析】【解答】解:5×60÷4
=300÷4
=75(千米)
故答案为:75。
【分析】去时的速度×去时的时间=去时行驶的路程,去时行驶的路程÷返回时行驶的时间=返回时的速度。
19.【答案】(1)5030
(2)100
【解析】【解答】(1)503000000000=5030亿;(2)10000000000=100亿.
故答案为:5030;100
【分析】把万级和个级的0都去掉,然后在数字后面添上“亿”字即可把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20.【答案】=;<;=;=
【解析】【解答】13×15=15×13;
因为18×30=540,15×40=600,540<600,所以18×30<15×40;
24×60=240×6;
因为26×20-26=26×(20-1)=26×19,所以26×19=26×20-26。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乘法交换律可以判断相等;
先计算,再比较;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不变;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以判断相等。
21.【答案】一千七百五十六万零六十一;1756
【解析】【解答】解:17560061读作:一千七百五十六万零六十一;
17560061≈1756万。
故答案为:一千七百五十六万零六十一;1756。
【分析】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高位读起,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上”亿“字或”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需要保留的下一位数,是0--4舍去,是5--9向前一位进一。
22.【答案】16;3600
【解析】【解答】解:240÷15=16,15×240=3600。
故答案为:16;3600。
【分析】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看除数有几位,再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多一位数;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从右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那一位对齐;最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3.【答案】80
【解析】【解答】解:∠ADE=∠A'DE,∠AED=∠A'ED,所以2∠ADE+ ∠1=2∠AED+∠2=180°,则∠1+∠2+2×(∠ADE+∠AED)=360°。又因为在中,∠ADE+ ∠AED=180°-∠A=180°-40°=140°,所以∠1+∠2=360°-2×140°=80°。
故答案为:80
【分析】根据折纸后对应的角的度数不变,平角的度数为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24.【答案】90
【解析】【解答】解:一个底角的度数:
180°÷(1+1+2)
=180°÷4
=45°
顶角的度数:45°×2=90°
故答案为:90。
【分析】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度数相等,如果一个底角度数是1份,那么顶角就是2份,用三角形内角和除以三个内角的份数和即可求出1份是多少度,也就是一个底角的度数,进而求出顶角的度数即可。
25.【答案】13×30= 390 25×8=200 160×100=1600 240÷30=8
5600÷40=140 101×88=8888 1000÷8= 125 40×204=8160
【解析】【分析】两位数乘两、三位数,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所得的结果与因数的个位对齐,然后用两位数的十位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所得的结果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计算得出的结果加起来即可;
计算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0去掉之后再进行计算。
26.【答案】解:119×32=3808
206×17=3502
459×60=27540
147×48=7056
25×460=11500
305×42=12810
【解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十位上去乘第一个因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7.【答案】解:255+389+111+445
=(255+445)+(389+111)
=700+500
=1200
125×64×25
=(125×8)×(8×25)
=1000×200
=200000
634-299
=634-300+1
=334+1
=335
139×75-39×75
=(139-39)×75
=100×75
=7500
467-(217-133)
=467-217+133
=467+133-217
=600-217
=383
【解析】【分析】第一题,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第二题,可以将64拆分成8×8,再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第三题,减去299可以先减去300再加1;第四题,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第五题,括号外是减法去括号要变号,减去一个数再加上另一个数等于先加上另一个数再减去一个数。
28.【答案】解:
【解析】【分析】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底。
29.【答案】
【解析】【分析】平移和旋转前后都不改变图形的旋转、大小。平移不改变图形的方向,旋转可能会改变图形的方向。
30.【答案】没有超载
31.【答案】解:35×2+15
=70+15
=85(cm)
答:这根铁丝长85厘米。
【解析】【分析】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已知其中两条边分别长 35 cm 和15 cm,则第三条边的长度一定是35cm或15 cm。如果第三条边长 15 cm, 15+15<35,不符合“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所以第三条边的长度不可能是15cm,则第三条边的长度是35cm。要求铁丝的长度,就是求三角形的周长,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腰长×2+底边长。
32.【答案】(1)解:3×6=18(元)
答: 买 3 千克香蕉需要 18 元。
(2)解:(50-32)÷2
=18÷2
=9(元)
答: 葡萄每千克 9 元。
(3)解:(答案不唯一)买 1 千克草莓和 2 千克香蕉,一共需要多少元?
32+2×6
=32+12
=44(元)
答:一共需要 44 元。
【解析】【分析】(1)香蕉的单价×购买的数量=总价,据此列式计算;
(2)根据题意可知,一共花的钱数-每千克草莓的单价=2千克葡萄的总价,然后除以2,即可得到葡萄的单价,据此列式计算;
(3)根据条件,可以提出问题:买 1 千克草莓和 2 千克香蕉,一共需要多少元?利用乘加计算。
33.【答案】解:下午5时是17时
17时-8时=9(时)
630÷9=70(千米)
答:平均每小时行驶70千米.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经过的时间,用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然后用路程÷时间=速度,据此列式解答.
34.【答案】解:(85+80)×4
=165×4
=660(千米)
答:A、B两地相距660千米。
【解析】【分析】A、B两地相距的路程=(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相遇时间。
35.【答案】能
36.【答案】解:方法一:16×25+16×50
=400+800
=1200(千克)
方法二:(25+50)×16
=75×16
=1200(千克)
答:学校一共运来1200千克粮食。
【解析】【分析】学校一共运来粮食的质量=大米平均每袋的质量×袋数+面粉平均每袋的质量×袋数=(大米平均每袋的质量+面粉平均每袋的质量)×袋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