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9 23:33:45

文档简介

250607 月考参考答案:
1、(8 分)(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5 分)
(1)(3 分)畅 拓 荐
(2)(3 分)D (3) .(3 分)AI 使网络作品形态多、表达新,有效增强受众体验感和参与感。
(4)(6 分)
示例:请生成一张以保尔为主体的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封面图。画面正中偏上位置是保尔的半
身像,他身穿破旧的工作服,头戴钢盔,面容坚毅,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斗争的
无畏。背景是模糊的工厂轮廓和熊熊燃烧的炼钢炉,火光冲天,凸显保尔的坚强与不屈的“钢铁”
精神,画面具有.苏联现实主义风格。
3.描绘了银烛点燃,吐出袅袅青烟,金杯晶莹,对着精美筵席的场景。
作用:营造温馨而又有离情别绪的氛围,为下文的离别之情做铺垫。
4.抒发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不舍及分手时的哀愁。
情感诗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 博学的人 品德高尚 空闲,闲暇 常常
6.(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7.D
8.刘禹锡住的是陋室,却认为“何陋之有”;郑板桥住的是三间茅屋,却感到“适适然”。都有安贫乐道的
品质,表达高洁的志趣。
参考译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
不懂得。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
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常常微风细雨,滋润
着篱笆和小路。庸俗的客人不会到来,高雅的友人就会来到,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
是难得啊。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9.(3 分)C
10.(6 分)遥想野荷(1 分) 蓬勃生长(1 分)
结构特点:双线结构(2 分)。一是以观荷(赏荷)为线索(1 分),一是以荷的成长为线索(1 分)。评分
说明:意对即可。
11.(5 分)
(1)(2 分)视觉、嗅觉。写出夕阳下洞庭湖色彩斑驳、宁静美好的景象。
评分说明:每种感官及分析 1 分,意对即可。
(2)(3 分)运用排比写出木头承载着自然的气息(2 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1 分)。评分说
明:意对即可。
12.(6 分)
相同点(2 分):表达了作者对莲的喜爱和赞美。
不同点(4 分):《洞庭可采莲》侧重体现莲的蓬勃生机,同时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2 分)。《爱
莲说》,作者赋予莲君子般的品格,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2 分)。评分说明:意对即可。
13.A.回忆故乡的海棠花 B.借海棠花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14.结构上的作用:承接上文对故乡夏天的深情回忆,引出下文又见海棠花时的感慨万千。内容上的作用:
描写了作者离开祖国来到德国后不能静心读书的生活状态,突出“我”曾有过的思想上的挣扎,奠定思乡
的感情基调。
15.《海棠花》一文,作者借海棠花表达自己的情思。作者在异国他乡,海棠树下,看到眼前绚烂的晚霞
想到故乡的海棠花,海棠花就是故乡的象征,作者借海棠花表达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
16.(3 分)A
17.(3 分) ①活动前,学生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比例高于革命英雄;②活动后,学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比
例高于艺体明星;③学生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例变化不大。.
18..(4 分) 英雄来自身边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们散落在各个角落;英雄心怀天下、舍己为人;始终葆
有赤子之心、爱国热情;英雄是实现了自我价值并引领更多的人去做英雄的人。(写出两点即可)永春一中七年级语文科月考试卷(2025.06)
命题:学校指定俞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以下句子的空缺部分。(8分)
(1)赏泰山
”之神布秀丽,
山形
(杜甫(知岳》)
(21闻赞河4
”之汹涌奔流的声哲。
水声
(《木兰诗》)
水季
(3)品赵师秀笔下“
”之夏夜雨景。
(《约客》)
(4)悟陆游诗中“」
”之人生理趣。
山水启思
(《游山西村》)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5分)
《珍AI地球》以令人濮撼的科幻效果,描绘气候变化带来的地表荒芜、海面上升等未来场景,提醒人们珍
爱地球:“翩翩而来的画舫,细雨打湿了衣装”,《当A紅遇上乌镇》用人工智能为水乡江南写作一首动听的歌:
“轴心时代”的东西方大哲何以对话,《当孔子遇见苏格拉底》制作数字人将今人①(chàng)想化作现实…
随着语音交互、知识问答、图像生成等技术应用不断突破,人工智能的影响力版图不断②(u心)展。
人工智能不仅是生产“加速器”,还是创意的“孵化器”。当()的大熊猫成为奥运推③一)官,当()
的瓷器自报家门、唱念做打,当人类的月球生活具体可感,相关展播作品内容生动活泼,让网友“冲浪”的体验
愈发()。借助AI的翅膀,缺乏影像资料的历史画面、未来场景,也能可视化呈现。AL使网络作品形态多、
表达新,有效扩大受众体验感和参与感。
(1)根据拼音,依次号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和颜悦色古朴典雅离奇壮丽B,憨态可掬朴素文雅离奇壮丽
C.和颜悦色朴素文雅新奇绚丽D.愍态可掬古朴典雅新奇绚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借助AI工具可以生成图像,指令的运用至关重要。请仿照示例,撰写图像生成指令,为下面名著设计符合主
题的封面图。(6分)
名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AI生图操作流程
输入指令:
【指令示例】请生成一张以样子为主体的《骆驼样
子》封面图。画面中央聚焦样子的半身像,他身穿破旧
启动
短褂,肩膀徼微佝偻,双手粗糙紧握车把,指节因常年
点击
AI生图
拉车而变形突出。背景是冬日北京的胡同街景,灰瓦屋
生成
工具
檐低垂,积臂斑驳,远处人力车夫身影模糊,强化时代
七年级语文
第1页共6顷
,…
我的设计
输入指令:
启动
点击
AI生图

生成
工具
(建议从典型场景、代表人物、特色元素、主题风
格等角度思考。)
二、阅读理解(6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完成3-4题。(7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①琴瑟:指朋友夏会之乐。②长河:指银河。
3.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
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诗句是哪两句?(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5一8题(16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推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
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富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
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
啜苦铭,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
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靳秋田索画之二》)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楷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喝。③铭:同“茗”,茶的通称。④仄:同侧”,
务边。⑤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谈笑有鸿儒()
(2)惟存德馨()
(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4)时有微风细雨()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七年级语文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