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岭县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五次模拟测试 语文(含答题卡、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岭县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五次模拟测试 语文(含答题卡、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9 23:40:34

文档简介

九年级第五次模拟测试 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 . (1)zhen (2)骛 2 . B 3 . C 4 . 应改为:专注似乎成了越来越难以保持的习惯 o 或专注好像成了越来越难以保持的习惯 o 5 . (1)君子好逑 (2)不义而富且贵 于 我如浮云 (3)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4)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 1— 4 题每题 2 分 ,第 5 题每句 1 分 ,写错诗句、多写、漏写不得分)
二、(一)6 . 元亮 东晋(晋代)(共 2 分 ,每空 1 分)
7 . D(2 分)
8 . 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 ,与世隔绝、怡然自得的生活 o (意对即可 ,3 分)
9 . 小龙门因为地处险要 ,交通不便 , 因此鲜有人能到达 o (3 分)
10 . 问他们的姓氏和年龄 ,他们都说不出来 o (意对即可 ,2 分)
11 .《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 ,反对战争 ,反对剥削压迫的政治理想 ;《访 戴天山道士不遇》表达了诗人对深山美景的喜爱 , 同时又形象地表达了访道不遇的怅 然若失 o (共 3 分 ,语言流畅 ,意对即可)
(二 ) 12 . 孩子们或跳入水中 ,或泼水玩耍 ;孩子们潜入河底挖河鲜 ;孩子们观望其他嬉 戏的同伴 ;孩子们坐在河边用自制的钓具钓鱼 o (答出三点即可 ,共 3 分)
13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o 把河泥比作保暖的衣衫 ,形象地表现了河泥作为有机肥 料 ,为麦苗提供营养和保护 ,帮助它们抵御冬季的寒冷 ,表现了河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 系 ,表达了作者对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o (意思对即可 ,共 4 分 ,修辞 1 分 ,作用 3 分)
14 . 开篇通过写大哥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 突出了思乡、爱乡 的主题 ; 引 出下文写水桥的内容;大哥记忆中的水桥与后文相关内容形成对比 ,展现了 时代的变迁 o (4 分)
15 .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赞美 ;对未来美好 乡村生活的憧憬 ;对江南人祖祖辈辈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赞美 o (答出两方面即可 , 共 4 分)
(三)16. 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进而引出本文所要讨论的话题:“读书的门道”o (2 分)
17 . 读书要“挤”和“钻”;善读书 ,要把握“ 薄”与“厚”的关系 ;善读书 ,还要做到“知”与 “ 行”的统一 ;读书要重视持续不断积累 ,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o (共 3 分 ,答出三点 即可)
18 . 举例论证;主要论证的是“善读书 ,还要做到‘知 9 与‘ 行 9 的统一”的观点 o (共 2 分 ,论证方法 1 分 ,观点 1 分)
19 . 能 o 理由:材料主要写的是读书中“ 薄”与“厚”的关系 ,与材料一第④段论证的观 点一致 ,可以作为材料一第④段的事实论据 o (共 3 分 ,第一问 1 分 ,第二 问 2 分)
(四)20 . (1)①阿长(长妈妈) ②大堰河(共 2 分 ,每空 1 分)
(2)示例一:尼摩船长在采珠场杀鲨鱼救助采珠人与之前冷酷无情的形象形成反差 o 由此可见 ,情节的突转能够展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o
- ① -
示例二 :阎婆惜发现了宋江与晁盖往来的书信 ,要挟宋江要告发官府 。宋江情急之下 怒杀阎婆惜 ,从此从郓城小吏沦为杀人逃犯 ,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 由此可见 ,情 节的突转能够推动人物命运走向新方向。
示例三:匡超人为父侍疾 ,深夜苦读 ,是一位孝顺好学的农家少年 ,但后来他代考舞弊 \ 停妻再娶 ,最终沦为虚伪势利之徒 。 由此可见 ,情节的突转能够促使人物性格发展变 化 。(3 分 ,符合题意即可)
三 \ (一)21 . (1)C(3 分) (2)示例:支持分享— 围绕“ 深度信任是友谊基石 ,分享秘密 可以倾诉烦恼 \缓解压力 ,增强情感联结”来回答即可 。支持尊重隐私— 围绕“ 尊重 隐私体现成熟关系 ,避免过度介入引发矛盾”等来回答即可 。(共 4 分)(3)示例:风霜 雨雪友谊绵长(答案仅供参考 ,宽对即可 ,3 分)
(二 )22 . 写作略
评分标准:(1)满分 50 分 。(立意深刻 \选材新颖 \构思巧妙 \语言富有个性 \表达真情 实感 \书写美观 \标点使用正确 \行款格式规范)
(2)一等: 47 -49 分 ,基准分 48 分 。立意深刻 \选材新颖 \构思巧妙 \语言 富有个性 \表达真情实感。
(3)二等 : 38 -46 分 ,基准分 42 分 。主旨明确 ,表达流畅。
(4)三等: 30 -37 分 ,基准分 34 分 。主旨基本明确 ,文从字顺。
(5)四等 : 30 分以下 ,基准分 25 分 。主旨不明确 ,表达不清楚 ,行款格式不 规范。
- ① -丸郴·活
九年级第五火摸拟恻试
语文
抑分评进人
二、阅速(45分1
题号

总分
(一}阅读下而材料,完成6-11题。(15分】


材料一:


得分评卷人
太元中,或隐人拍业为业。换斑行,忘路史远近。您选桃花林,央岸数百步,中无
一、积”与运用(15分)】
杂树,芳草鲜光,落英蝶纷。逢人生异之,复前行,数穷共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份佛若有光。使合船,从口入初椒秩,才通人。复
阅试语段按妥求完成1-4题。[8分】
行效十步,器燃齐湖。土地平旷,臣会俨然,方度时、老池、桑什之兵。千佰交通,鸡犬相


线
专注于心,方将始终。“种片化"时代,专注似乎好限盛,县兵悲典以保柠的习这。
闻。其中往来种作,乃女衣者,场如外人。管发亚避,并格然自示。
格而,要想使自已的能力真正有所技高、时问利用更有效卒,必頻莽减专注的对惯。卡注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泉。其客之。便要还京,设商善鸡作食。村中闪有此人,成

是祝尚处率的不二法门。
朵问试。自云先世速泰时乱,率姜于芭人来此地境,不复出斯,遂与外人问隔。问今是灯
人的时可和协方是有限的。专注于柴一件事,充分发挥白己的潜患,持块深静,古能
世,乃不加有议,无论纯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闲,普父皖。余人各复廷至其家,曾出洒


有所作为。专院的习捐不是一时故能养成的,提高专注力改有什么秘决,常要我们眷干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排险干托,心无当心,凝心染力于一个目新。或许我幻的时问排将校满,风毛将角。我
凭出,得并悲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那下,浙太专,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们不纺从小本做起,比尔在空闲时间迪择一本惑兴地的书,安神質注地阳诀思考。为问,
丹向所志,说速,不复得碎。

我付可以将手边与阅碳无关的东西尽量慈开,戏少环统国素的干玩,这祥可以祁助丸们
南阳刘子服,高尚士也,阳之,欣格税往。未朵,导府整。后地元问许者。
集中注力完成任奇,授没远离“中片化“,养成专这:事的习设,我幻专注的能力也就与
树料二

日代增。
后用吏事至跳河济,初娘崖下,问登我的,得小径,下入攻涧中行,而两岸皆石生情
根就口"读书绿持不欲掉,用心批专不狱杂。”让我们牢记这一蓝言,中注华习,专
折的五十里,望见病山界开可百余步,势皆长坐,而水声激潋流其中。布径石甚丑,
注欣事E引
壁“在闲中。予日:“”此岂非所丽小龙门章?”四魏虑于共下,而旁有石空,可客百教十人。共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它羽穴,处处亦有之,若所闻佛盘者,曾可爱。其土关城,宜乘共。布牙人十企求,悉引梁激
〔1》舵言
(2)心无旁w帅
流水为过。句其人之址氏与其年九并警不能道也。又凡今灯时,云亦不能知地。

2.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节选白徐无烧《小龙门记))
A.不二法门
B.风毛州C.全粹贯注
D.与甘保增
[注释1①间吸栈阁:中间保着找道。②劳皆铁溢:山势高耸险峻。③噬:散落④引梁澈
线
3.下列说法情误的一项是()(2分)
流水为硙:引水乘激流推动水螂。
A.话段中“口“处应该填人的标点符号是冒丹。

材料三:
日.语段中的词语秘决“书写借误,正对的写法是“秘决”。
C.”人的时问和带力是有限的。”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人”。
访数哭山0过士不运

D.“我门可以将手边与阅谈无关的东西尽是移开”中的“东四“和“移开"的阿性不同。
幸白
4,文中西批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政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犬吹水声中,桃花带年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酱心,飞来杜碧峰。无人如折去,愁竹两三松。

5.在下面日字格中城写古诗文名句。(7分)
【注舜】①城天山在网川昌陵甚北五十里,青年时朔的李白曹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
②树深:树丛深处。③青码:背色的云气。

才子鱼人佳偏天成。《诗经·关雌》诗中,(1)“蓟窕拟女,
6.陶渊明,字
(朝代》诗人。(2分)
表明笑丽贤泡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码:当迫求“富贵“要以报当道为代价时,人们常
7.下列句中加点问语的京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处处志之(志向】
B.便要还家(要求,恳求)

常用《(论语)十二章》中“(2)
C.及郡下(接粒)
D,欣然规往(计)
来背诫自己:《春塑》中“(3)
8.阅读材料一,简妥概括桃孤中人过着怎样的生活。(3分)

联,表达了杜甫因身处战乱而冯塑得到家人史多消息的
心情:杜牧《泊秦淮》诗中,“(4】
9.材料一中的桃花源因其虚无缈没有拉寻访到,面材料二中的小龙门也鲜为外人所
知,其原因是什么?(3分)
两句以叙#引发议论.借歌女之事表达对上层人


士只知享乐的不请与讽。
座位序号
①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①语文试粉
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