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学科考查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历史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2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立于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北京晚报》2014年4月10日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
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年号开皇,史称其统治为“开皇之治”
②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③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④589年,他在位期间实现了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右图为唐朝户数增长图,下列史实与该图无关的是
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4.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各项,属隋唐时期书法家的是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柳公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是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
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这位“伟大僧人”是
A.玄奘
B.释迦牟尼
C.松赞干布
D.尺带珠丹
7.岳飞在《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是指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8.与汉唐相比,宋朝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出现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④南北方贸易频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
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七次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0.君臣礼仪是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
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
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
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有人用“盛世与危机”概括中国的明清时期,中国的明清时期之所以出现了危机,主要是
因为
A.文化专制和闭关锁国
B.白银外流与殖民入侵
C.重农抑商和焚书坑儒
D.外族入侵和军阀割据
14.清乾隆年间,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置伊犁将军
B.册封“班禅”
C.设置驻藏大臣
D.统一女真各部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
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
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简答题(共8分)
16.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历史人物和相关史实。(每空1分,共4分)
⑴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
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
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三种东西”分别是
、
、指南针。
⑵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史
家李约瑟把它称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所作的
。
17.下图是1368年—1689年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请你按要求把相关大事的序号填到相应的问
①
1368年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元灭亡
②
1403年
明成祖定都北京
③
1405—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④
1561年
戚继光在浙江平定倭寇
⑤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⑥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⑦
1644年
李自成攻占北京,明亡
⑧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⑨
1685—1686年
雅克萨之战
⑩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题后面。(每空1分,共4分)
⑴
属于政权更替(王朝兴或亡)的大事:
⑵
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大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⑶
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大事:
⑷
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走向的大事:
材料解析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共22分)
18.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
( http: / / www.21cnjy.com )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
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
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
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⑴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2分)
⑵材料二反映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
(4分)
⑶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如何管理的?这一时期出现
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3分)
⑷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1分)
19.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
有广州、泉洲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材料三:“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
⑴材料一中的数字分别代表的是哪个国家?(2分)
⑵请用与①②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2分)
⑶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指什么?(1分)
⑷郑和航海壮举的基本路线是什么?(4分)
⑸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1分)“
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四、探究题(共15分)
20.杰出历史人物对社会的进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解读历史人物,认识他们社会活动的意义
是学习历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我们展开画卷,一起见证历史、了解人物。
任务一
梳理知识
⑴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要求:功绩至少写出两点,过失至少写出一点。(9分)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功绩
过失
任务二
解决问题
⑵你认为以上人物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有哪些?(2分)
⑶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什么?(2分)
任务三
思考感悟
⑷围绕这次探究活动,谈谈你的收获。(2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A
C
D
A
B
A
C
D
D
C
A
A
D
简答题(8分)
16.⑴印刷术、火药
⑵宋应星
《天工开物》
评分说明:4分。每空1分,错字不给分。
17.⑴①⑤⑦
⑵④⑧⑨
⑶③
⑷⑩
评分说明:学生对某一问题所填写的序号必须完全正确,否则这一问题不得分。
三、材料分析题(22分)
18.⑴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唐蕃关系。(其他符合题
意的答案也可,1分)
⑵有战有和,和为主流;(1分)
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3分)
⑶元朝;(1分)
设宣政院管理西藏;(1分)
回族。(1分)
⑷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尊重少数民族的习惯;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等等。
(能答出符合题意的一个方面即可,1分)
⑴①古印度(天竺)(1分)
②日本(1分)
⑵①玄奘西游到天竺求取真经(1分)
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或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
(1分)
⑶市舶司(1分)
⑷从刘家港出发,(1分)
穿越马六甲海峡,(1分)
横渡印度洋,(1分)
最远抵达非洲
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分)
⑸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或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的强盛)。
(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1分)
⑹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政治腐败。(2分)
四、探究题(15分)
20.⑴秦始皇:
功绩: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创立了一套封建专
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
济发展等等。
过失:焚书坑儒;好大喜功;统治残暴等等。
汉武帝:
功绩:使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等等。
过失:连年征战,大兴土木,激起多处农民起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小的损害。
唐太宗:
功绩: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主张“华夷一家”,促进民族融合等等。
过失:晚年连年用兵,又广建宫室,赋税日益加重,社会矛盾有所加剧。
评分说明:每一人物功绩至少写出两点,过失至少写出一点。每点1分,共9分。
⑵富有才干;英武果断;勇于创新等等。(能答出两个方面即可,共2分)
⑶坚持一分为二、辩证分析,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要结合历史处境,具体分析;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客观分析。(能答出两个方面即可,共2分)
⑷学史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比较归纳等等。(1分)
主题内容:杰出历史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1分)
评分说明:从两个角度分别答出言之有理的一点得1分,共2分。
学校
姓名
考号
300
615
841
单位:万户
贞观末年
武周末年
开元末年
唐朝户数增长图
图2
(宋)站议时政
图1
(汉)坐而论道
图3
(清)跪受笔录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