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中考四模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中考四模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9 19:45:05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练习(四)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
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1分)
陆博、云堇复习教材,重读了杨利伟的《太空一日》后,围绕“星辰”“征
程”两个关键词查阅资料,你也一同参与。
1.古人思接天宇,你们搜集了此类诗歌和成语。(7分)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小时不识月,

(李白《古朗月行》)
③如今直上银河去,▲
(刘禹锡《浪淘沙》)
④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
《渔家傲》)
⑤成语有

2.你为“神舟二十”航天标志写了一段介绍性文字,与大
家分享。(4分)
航天标志中的三角形,既蕴含着几何层面的稳定与「uì①
▲利,又承载②▲着精神层面的探索与超越。从“神
舟二十”标志中舷窗视角的浩hàn③▲星宇,到古代诗
人笔下“星汉灿烂”的浪漫想象,人类对太空的叩问从未停歌。
那些闪耀在字里行间的“日月星辰”,那些④镌▲刻在标志中的“向上姿态”,
共同构成了文明长河中最璀璨的坐标。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
②▲
③▲
④▲
3.陆博就航天探索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神舟飞宇,敢凭肝胆叩星汉”,
下联想了四句,你觉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玉兔探月,且以智慧绘蓝图B.嫦娥奔月,常将思念寄广寒
C.北斗组网,犹借经纬定乾坤D.天问问天,挥毫梦想在苍穹
4.云堇找汉字“征”的溯源,如下:(8分)
“正”为“征”字初文,甲骨文字形作号,上面“口”表示城邑,下“七”
为人脚形。举趾往邑,有远行或征讨之意。
(1)你查了“步”的古字步,与“征”的初文“正”都有出,从造字初始
1
来看,都有▲之意,但“征”字中“口”代表▲。
(2分)
(2)云茧由此联想到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篇“长征”,并摘了其
中一段文字。你结合“征”字溯源和以下文字,分析了“长征”的内涵。(3分)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
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
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
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
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
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你的分析:
(3)为什么用“长征”来命名运载火箭呢?你们结合以上材料从不同角度各
说了一点原因。(3分)
云堇:这是长征精神的传承。铭记红军长征不喂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励
航天人拼搏攻坚。
你:
陆博:这是站位未来的民族自信。中国航天事业有立足长远、勇攀高峰的决心,
彰显民族复兴征程中“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的信念。
二(51分)
(一)古诗文阅读。(18分)
【古诗阅读】(6分)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2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菇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顾况(约727一约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
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
贵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潮湿的茶叶去掉水分。
5.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按走访顺序,依次选取了山行递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等镜头。
B.“莫嗔”二字,从山农请客人不要责怪被烟熏的口吻中,表现了山农的爽直
性格。
C.“却喜”二字,道出了山农对雨后天晴,能翻晒谷子的喜悦。
D.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
喜爱。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1 分)
1. (7 分)
① 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 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③ 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
④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⑤ 成语示例:星罗棋布、九天揽月、日月星辰(任写两个,符合“星辰”主题
即可)
2. (4 分)
① 锐 ② zài ③ 瀚 ④ “向上姿态”(或“日月星辰”,需结合语境分析象
征意义)
3. (2 分)C
解析:上联“神舟飞宇,敢凭肝胆叩星汉”中,“神舟”是航天器具,“飞宇”表
动作,“叩星汉”呼应航天探索。下联需对仗工整:
A“玉兔探月”虽相关,但“绘蓝图”与“叩星汉”动词搭配力度不足;
B“嫦娥奔月”为神话,与“神舟”现实题材不符;
C“北斗组网”对应航天工程,“定乾坤”与“叩星汉”气势相当,对仗最贴切;
D“天问问天”结构重复,“苍穹”与“星汉”语义相近,不够精妙。
4. (8 分)
(1)(2 分)“脚形”(或“行走的意象”);行走、远行;道路(或行程)
解析:“征”的初文“正”下为“人脚形”,“步”的古字也含行走意象,故二者
均与“行走”相关;“征”中“一”象征道路,引申为“远行”“征讨”之意。
(2)(3 分)
“长征”的内涵:
“征”有“远行、征讨”之意,红军长征是战略转移,需跨越山水、突破包围,
体现“远行”的艰辛;
红军以“进军抗日前线”为目标,军心坚定,符合“征”中“目标明确的前行”
之意;
此命名既指具体的行军历程,也象征民族解放事业的“征程”,呼应“征”字“步
步为营”的精神。
(3)(3 分)
示例:这是对“征”字内涵的延续。火箭升空如“远行”,承载探索宇宙的使命,
如同红军长征突破险阻,二者都体现“目标明确、不畏艰难的进取精神”。
二、阅读(51 分)
(一)古诗文阅读(18 分)
5. (3 分)D
解析:全诗描写作者走访山农家的所见所闻,并未提及“亲自参加劳动”,D 选
项属于主观臆断。
6. (3 分)
① 画面声音:溪水声、木板桥的吱呀声
② 预期表达效果:以动衬静,展现山农生活的宁静与生机
7. (3 分)C
解析:“众皆谢,乃释之”中“谢”应为“道歉”之意,而非“辞别”。众人因未
帮助邻里被责备,故道歉认错。
8. (3 分)C
解析:“全义明察”为主谓结构,“人不能欺”表结果,“而为政宽简”补充执政
风格,断句为“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9. (3 分)
(张全义)于是召集那户人家的邻里,责备他们说:“他确实缺乏人力和耕牛,
你们为什么不帮助他呢?”
10. (3 分)
招纳安抚流民,鼓励耕种;
亲自考察田地,奖励耕作好的田主,督促荒芜者;
倡导邻里互助,使家家有积蓄,荒年不饥。
(二)文学作品阅读(10 分)
11. (3 分)
示例:圈点“猛然一击”。
理由:该词生动体现作者得知木牌真相后内心的震撼,既为车夫的默默守护而感
动,也为自己误解对方而羞愧,凸显文章主旨。
12. (3 分)
表情:温和、关切(或带微笑)
理由:车夫此前因担忧作者安危而催促,此刻确认安全后,以轻松的态度询问,
既尊重作者意愿,又暗含对其的关心,与前文“纯朴憨厚”的形象呼应。
13. (4 分)
① 登临燕子矶:心旷神怡(或飘然欲飞)
② 游完三台洞:感情接近(或愉悦)
(三)思辨式阅读(15 分)
14. (3 分)C
解析:文中“野蛮”不含贬义,而是指儿童生命的本然状态,作者对此持肯定态
度,而非“坚决否定”。
15. (4 分)
能证明。第②段观点为“儿童文学的母题包括爱和互相帮助、善恶、分享”。《西
游记》中唐僧师徒互相扶持(如孙悟空保护唐僧)体现“爱和互相帮助”,降妖
灭魔体现“善恶”,取经目标共享体现“分享”,符合该段论点。
16. (4 分)
儿童性:通过文学审美呈现儿童生命本然状态(如蛮性、纯真);
非儿童性:包含知识传播、成长教育等功能(如教善恶、规范行为);
二者需平衡,过度教育会异化儿童文学,完全无教育则不现实,完美结合才是
最高境界。
17. (4 分)
挖掘童年记忆,复活自身的儿童生命因素(如作者通过回忆激发创作灵感);
贴近儿童视角,展现其本然的蛮性与纯真(如《地雷战》中孩子的恶作剧);
避免过度教育,以文学审美为主,教育功能为辅(如用故事自然传递价值观)。
(四)名著阅读(8 分)
18. (1)(3 分)
二者都是“觉醒者”,但内涵不同:
孙悟空的觉醒是对“弼马温”卑贱地位的反抗,追求个体尊严(自我价值觉醒);
少年先锋队队员的觉醒是对民族命运的担当,为革命理想奋斗(社会使命觉醒)。
(2)(5 分)
示例:
“红小鬼”王东平年仅 13 岁,却在红军中当通信员。一次战斗中,他冒死穿越
火线传递情报,被敌人子弹擦伤手臂仍坚持完成任务。他说:“我要像大人一样
保卫国家!”这些少年以热血与信念证明:任何民族最有希望的都是少年人。
三、写作(48 分,含书写 5 分)
19. (48 分)
写作提示:
主题需围绕“弘扬传统,继往开来”,结合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如《诗经》风雅、
《岳阳楼记》忧乐、《红星照耀中国》信仰等);
文体为演讲稿,需注意格式(称呼、开场白、结语),语言要有感染力;
结构可采用“引古—联今—展望未来”,体现传统与现代的传承关系;
字数 600750 字,避免空泛,结合具体课文内容展开论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