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35分)
一、用楷体书写一首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要求正确,居中书写,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注意笔画和结构等方面的细节。(原创)
二、根据语境拼写词语。(原创)
2022年新春之际,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如期举行,各国运动员们一起bēn fù( )这场更快、更高、更强、更tuán jíe( )的赛事。他们个个mó quán cā zhǎng( ),我国运动员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在冰雪赛场上的每一个环节都xián jīe( )得天衣无缝,获得奖牌总数第三的优异战绩。所有参赛队员的表现都令人sù rán qǐ jìng ( )。
三、选择填空,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
A.倭瓜wō 旖旎yǐ 龇牙zī 弗能应也yīng
B.发怔zhēng 渺小 miǎo 船艄shāo 燕园胜地yān
踌躇 chú 绷带bēng 供认gōng 载歌载舞zài
D.露馅lóu 龟裂jūn 徜徉cháng 低头折节shé
2、下面每组中都有错别字,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原创)
A.板凳 铃铛 冒险 养遵处优 ( )
B.吆和 由衷 诊所 心惊胆战 ( )
C.桅杆 叽讽 侵犯 得意扬扬 ( )
D.呐喊 妒忌 熟炼 一声不吭 (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
A. 垂头丧气(失去) 喜不自胜(承受) 心惊胆战(发抖)
B.吾矛之利(锋利) 半夜三更(更加) 却看妻子愁何在(老婆)
C.君家果(君子) 印信榜文(印章) 童孙未解供耕织(从事)
D.请勿自误(耽误) 同世而立(站立) 五千仞岳上摩天(青天)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原创)
A.这姑娘正值豆蔻年华,充满朝气。
B.爸爸看到电视剧中坏人被绳之以法,总是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C.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要“猪鼻子插葱——装相(象)”
D.幸亏司机手忙脚乱,才避免了一场交通事故。
5、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在横线上组成完整句子。(填序号)(3分)(改编自百度资料)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___________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___________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 我们的内心变得___________ 。
A.纯净而又宽敞 B.安静而又平和 C.澄清而又明亮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原创)
A.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颜筋柳骨”中“颜筋”形容他的书法筋肉丰满,雄厚有力。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的停顿是不对的。
C.我们在《红楼梦》中能读到黛玉葬花,智取生辰纲,火烧赤壁这些故事。
D.我们在网上搜集资料时,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
四、照样子完成句子练习。(原创)
1、请选择一个情景,用动态和静态结合的方法写一写。
示例: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到了半夜,戏院散场后,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清晨的校园 火车进站 群鸟飞进丛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下面的语段有三处错误,用修改符号修改。(原创)
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在我们的家乡——杭州举办,目前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本届亚运会吉祥物“琮琮”以机器人的造型来自于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的名字,玉琮具有精美绝伦的纹饰,是良渚文化的重要标志物,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吉祥物“莲莲”源于世界遗产西湖中那接天莲叶无穷碧色的,莲叶以其纯洁、高贵、详和的姿容为人们所喜爱。吉祥物“宸宸”的名字源于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拱宸桥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记忆。
根据语境填空。(原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而立,___________不惑。”
唐诗宋词博大精深,我们领略了范成大“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中孩子的天真可爱;王昌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赞颂戍边战士誓死杀敌的壮志豪情;李白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理解(3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改编自百度资料)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jù)契③其舟曰:“是④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⑤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涉:渡。②遽:急忙,立刻。③契:刻。④是:这儿。⑤求:寻找。
1、参考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杨氏之子
3、这篇古文的内容可用成语“___________ ”概括。从修辞手法上看,最后一句是___________句。
4、对这篇古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
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考虑到事物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不能墨守成规。
C.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流太急,把剑冲走了。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甲骨文
材料一:
①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里,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了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②殷商时期,统治者信仰鬼神,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都要用甲骨占卜,预知吉凶,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之上。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这些刻了字的甲骨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商灭亡,甲骨文开始了3000 多年的沉寂。
③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耕地翻到了被刻画过的骨头。历经千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甲骨被当成“龙骨”,作为中药使用。直到1899年,人们才有意识地将它作为珍贵的资料收藏。而1899年也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
④1 936年6月12日,考古人员在殷墟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刻字甲骨,这是殷墟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17096 片,其中完整的有 300 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⑤随着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研究从“草创时期”“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到今天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
⑥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甲骨文续写往日辉煌,中华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1、 甲骨文是刻在_________上的文字,内容多为________、_________。(改编)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对的打“√ ” ,错的打“×” 。(原创)
(1) 甲骨不曾被作为中药使用。( )
(2) 刻字甲骨多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它们沉寂了3000年,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 )
(3) 1899年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
(4) 有些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的过程。( )
3、材料一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创)
4、将下面这段文字资料插入材料一中,位置最合适的是( )(改编)
从发掘的已识别的约 1500 个单字的结构来看, 象形、 会意、 形声、指事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第①段后面 B. 第②段后面 C. 第③段后面 D. 第④段后面
5、第①自然段中,“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中的“浓墨重彩”指什么意思?这个词去掉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原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中作者说“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甲骨文续写往日辉煌,中华文化焕发勃勃生机。”作为一个中国人,请你为中华汉字的传承设计一条宣传语。 (原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童年的烤地瓜
①走在大街上,每次听到小贩们叫卖烤地瓜的声音,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在秋天的田野里烤地瓜的情景便会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中。
②那时,村中很多农户家中养着三五只羊,除了上学外,放羊割草成了我们这帮小孩的主要任务。秋天,地瓜收获的季节,我和一帮小伙伴一边放羊一边找个地方烤地瓜吃,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最解馋的时候。我们常把羊群放到田间的沟渠边,然后开始分工。先选一个人看管羊群,其余的小伙伴有的负责挖坑垒窑, 有的拾柴烧火,有的到附近的地里“偷”地瓜。挖坑垒窑这可是个功夫活儿,在沟壑的边沿,挖个土坑,下面留一个烧火口,上面用土块垒起来,下面用大的土块,往上逐渐用小的土块,围拢成一个中空的圆锥体,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还要重新开始。每次挖坑垒窑的工作都是由年龄最大的雪宝负责,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一座( )的土窑就垒好了。地瓜当然是就地取材,离谁家的地近就去谁家地里“偷”,时间长了,也就总结出一个经验:如果地瓜秧长得粗壮茂盛,而且根部的土被拱得裂开了,那么准会在下面挖出一个大的地瓜来。
③土窑和地瓜备好后,我们这帮小伙伴围成圈,开始点火烧窑。先把拾来的干草点着,小心地把火吹旺,再用田间的玉米秸、干树枝烧。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红红的火烤着小宝的脸,不一会儿工夫他就满头大汗了。野地里,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等到烧得垒在上面的土块大部分都变红就可以停火了。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 盖在地瓜上面。为了把热量封存好,还要把土坑封好,用手摸着哪儿热就往哪儿培土,直到摸不到热的土了,就算( )了。
④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我们各自放羊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有人说应该熟了。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小心扒开土与灰。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 这时,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选一个人拣出那些( )的地瓜,接着按照人数将地瓜平均分开。拿到地瓜后,每个人都边吹着热气,边从左手换到右手……把烫手的地瓜掰成两半,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经不住诱惑的小伙伴把黄黄的地瓜瓤吃到嘴里,但不能着急,心急了不烫着也得噎着。有的一边吹着气,待热量散尽再慢慢享用。一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用黑黑的手掌顺手一抹嘴,瞬间成了花脸。你指着我乐,我指着你笑,脸不黑的,也要给他抹黑,嘻嘻哈哈地你追我打……待到日落西山,大家( )地打着饱嗝,嘴唇乌黑地赶着羊群回家,远处村落灯火渐起,不时传来吆喝孩子回家吃晚饭的声音。
⑤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怀念和小伙伴一起烤地瓜的童年时光。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地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客。在街头巷尾能见到卖烤地瓜的推车,烤地瓜已成为一种小吃。我总( )地要买两块烤地瓜,嗬,一股甜甜的香味扑鼻而来。
7、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改编)
热气腾腾 像模像样 心满意足 情不自禁 大功告成
8、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改编)
_________ →挖坑垒窑 →_________ → 扒出地瓜→_________→抹黑取乐
9、圈出下面一段文字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 再说说这些动词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原创)
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中有两处写“烤地瓜”味道的句子,用“﹏﹏﹏” 画出来。作者写这两处“香味”,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原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烤地瓜”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最值得回忆的趣事,30年依然怀念,请你回忆一下自己童年中吃过的一道“美食”,与大家一起分享。(要求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100字左右。)(原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表达 (原创)
在课本的字里行间,我们认识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刷子李……在生活的大舞台中,我们与父母朝夕相处,与同学亲密无间,与老师亦师亦友,与邻居和谐相处……选择一位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来写一写。
要求:
1、选择典型的事例,能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字数在400字左右。
3、习作中不能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2024学年第二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参考答案及评价标准
积累与运用(35点)
一、3点(符合书写要求1点,书写端正美观1点,错一个字,包括标点,扣0.5点,1点扣完为止。)
二、6点(错一字扣0.5)
奔赴 团结 摩拳擦掌 胸有成竹 衔接 肃然起敬
三、13点(第1、3题各2点,第2题4点,第5题3点,第4、6题各1点)
1、D 2、遵——尊 和——喝 叽——讥 炼——练 3、A 4、D 5、C A B 6、C
四、2点(写出动态和静态得1点,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得1点)
五、3点(去掉“的名字”,“无穷碧色的”放到“那”后面,“详”改成“祥”。以上3处各1点。)
六、8点(每一空为1点,有1个错别字扣0.5点,扣完为止。)
阅读理解(35点)
一、文言文阅读(5点)
他急忙用刀在船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1点)
B(1点)
刻舟求剑 反问 (各1点)
C(1点)
二、现代文阅读(30点)
(15点)
龟甲或兽骨 国家大事 私人生活(各1点)
× × √ ×(各1点)
列数字 在殷墟发掘出来的刻字甲骨数量之多,极其珍贵。(各1点)
D(1点)
指甲骨文的发现是历史上令人瞩目,特别有研究价值。(意思相近即可,1点)不可以去掉。甲骨文真实记录了殷商的历史,为我们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果去掉这个词,就显得它的发现很平常,这体现了作者用词的精炼。(意思相近即可,2点)
内容符合要求(1点),语句精炼通顺,无错别字(1点)
(15点)
7、像模像样 大功告成 热气腾腾 心满意足 情不自禁 (各1点,错字扣0.5点)
8、选址分工 点火烧窑 享用地瓜(各1点)
9、扒 抖 放 压 踩 盖(1点,少一处扣0.5点)这些动作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了孩子们知道怎样把地瓜烤得更香甜,他们烤地瓜的经验十分丰富。(意思相近即可,1点)
10、第一处: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
第二处:我总情不自禁地要买两块烤地瓜,嗬,一股甜甜的香味扑鼻而来。(两处共2点)
作者写这两处“香味”,表达了作者念念不忘儿时的烤地瓜香甜,对热爱童年生活,对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怀念。(1点)
示例:
我的家乡在杭州,这里美食众多,其中最有名的西湖醋鱼令我难忘。它别名为叔嫂传珍,宋嫂鱼,是一道传统地方风味名菜。西湖醋鱼通常选用草鱼作为原料,烹制而成。烧好后,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胸鳍竖起,鱼肉嫩美,带有蟹味,鲜嫩酸甜。每次吃这菜,我都忍不住要多吃一碗饭。(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各1点)
积累与运用:共35点,29—35点为优秀,21—28.5点为合格,21点以下为待合格
阅读理解: 共35点,28—35点为优秀,21—27.5点为合格,21点以下为待合格
习作表达: 共30点,26—30点为优秀,18—25.5点为合格,18点以下为待合格
选材(5点) 组材(10点) 语言(15点)
A 5点: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择事例,特点鲜明,事例典型 10点:能合理安排内容,叙述比较具体,注意结构设计,重点突出 9点:叙述比较具体,重点突出,但个别地方欠合理 15点:语言通顺连贯,对于反映人物特点的描写运用多种方法,具体生动 13-14点:语言通顺连贯,对于反映人物特点的描写运用多种方法,具体生动;有1-2处语句不够通顺(包括错别字、标点、用词不当;相同的只算一处)
B 4点: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择事例,事例比较典型 3点: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择事例,内容前后一致合乎情理 8点:结构完整,安排欠合理;能看出重点部分 6-7点:结构基本完整,只是简单介绍一个事例或多个事例 11-12点:语言比较通顺连贯,能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比较细致,虽有个别语句不够通顺,但总体不影响阅读 8-10点:语言基本通顺连贯,有一些描写,个别语句不够通顺不影响阅读
C 2点: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择事例,内容过于简单 1点:能够围绕人物特点选择事例,内容前后不一致 0点:跑题或没写 4-5点:结构不完整或只有一段,结构较为混乱 1-3点:只写了一两句话,不能形成文段 0点:没写 5-7点:有较多的句子不连贯、不通顺,影响了读者对于小部分内容的理解 2-4点:有较多的句子不连贯、不通顺,影响了读者对大部分内容的理解 0-1点:语言表达混乱,词不达意,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