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重难点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李晓明拼读的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倔强(juè) 机械(xiè) 鸡冠(guān) 马前卒(zú)
B.堆砌(qiè) 哺育(bǔ) 油脂(zhī) 一刹那(chà)
C.曝晒(pù) 战役(yì) 抡拳(lūn) 彬彬有礼(bīn)
D.白桦(huà) 晌午(shǎng) 惩罚(chěng) 一唱一和(hè)
2.李晓明摘抄的词语,你认为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窥伺 咸菜 窟隆 闪烁 囊茧夜读 B.蜿蜒 奢移 慰籍 政府 局促不安
C.辉煌 波滔 沦落 胸怀 变化多端 D.杜鹃 和蔼 敏捷 胳膊 愤愤不平
3.李晓明积累了一些带“丰”字的词语,你认为按顺序填在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的知识 ( )的回报 ( )的羽毛 ( )的成果
A.丰富 丰厚 丰满 丰硕 B.丰厚 丰富 丰足 丰硕
C.丰富 丰盛 丰满 丰硕 D.丰足 丰硕 丰满 丰收
4.李晓明在读古诗文时,对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平明送客楚山孤(第二天) B.胤恭勤不倦(肃敬勤勉)
C.逢老媪方磨铁杵(方的石头) D.梅雪争春未肯降(降落)
5.李晓明朗读课文时,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逢/老媪方/磨铁杵
C.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D.溪头/卧剥莲蓬
6.阅读分享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连续阴雨,所以运动会延期举行。
B.嘉祥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C.联欢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D.我永远不能忘记同学们的帮助。
7.李晓明和同学打算在暑假开展“共读一本书”交流活动,为此他们提出了以下建议,请你找出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组建议:假期不能到校,我们可以通过云技术进行分享。
B.第二组建议:建群分享,但不能只潜水不发言。
C.第三组建议:大家要如同变色龙一般与同学积极互动。
D.第四组建议:各组组长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8.同学们读的这些句子中,加点部分所表达的感情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操场上活蹦乱跳,把大家都逗乐了。
B.敌人盯着眼前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露出了狐狸般狡猾的笑容。
C.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D.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二、书写
9.根据拼音写词语。
的洒落江面,远处的群山仿佛被上了金边。不久,夜幕降临,闪烁,的月色下,的老婆婆正在给小孙子讲故事,好一幅和谐的祖孙依偎图。
三、填空题
10.根据要求填空。
(1)“天行健, ”中华自古多义士:“僵卧孤村不自哀, ”是陆游的赤胆忠心;“愿将腰下剑, ”是李白的雄心壮志;“ , ”是王冕鄙薄流俗,独善其身的品格;“洛阳亲友如相问, ”是王昌龄洁身自好的志向。
(2)这些事——是 ;月明的园中, ,母亲的膝上。
(3)把句子补充完整,表达不同的感情。
风吹在脸上,犹如 (喜欢)。
风吹在脸上,犹如 (不喜欢)。
四、信息匹配
11.根据阅读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爱的教育》)
A.被师傅狠狠打了一顿 B.很多学生帮他凑钱
C.又重新去扫烟囱赚钱 D.安利柯和妈妈帮他
(2)下列哪个不是关于雨来的故事?( )(《小英雄雨来》)
A.爬墙遇特务鬼子被抓 B.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C.扮作小媳妇怀抱机关枪 D.送信救李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暗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wěng)郁麦田里的男孩子偷偷找来竹篾(miè),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做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pì)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yǐ)逦(lǐ)的大道旁,潋(liàn)滟(yàn)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④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修好它们。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⑤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2.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________”上。
1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蓊郁:
(2)对症下药:
14.请分别给②③④自然段各自加一个小标题。
② ③ ④
15.借助小标题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6.将下列做风筝的过程按照先后排序。(只写序号)
①做骨架 ②挑竹篾 ③做放线 ④勾勒图案 ⑤烤竹篾
17.品读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尝试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几句话。(至少4个动作)
最棒的玉米
①从前,有一个老婆婆在屋后种了一大片玉米,眼看着收获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②玉米地里,那个最大的、颗粒饱满的玉米高兴地说:“收获那天,老婆婆一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附近其他的玉米听了也都随声附和地称赞着。
③收获那天到了,老婆婆拄着拐杖来摘玉米,她只是看了看那个最好的玉米,并没有把它摘走。“可能是老婆婆眼神不太好,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虽然有点失落,但还是自我安慰着。
④第二天,老婆婆又唱着快乐的歌儿收走了其他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自以为很棒的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的。”棒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⑤第三天,第四天,老婆婆没有来。这以后的好多好多天,老婆婆都没有来,玉米被摘走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⑥直到一个漆黑的夜晚,棒玉米才突然感悟到:“我总以为自己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我对自己的估量太高了。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眼看躯体就要腐烂,我真是自作自受啊!”它很绝望,也很悲痛,它甚至想自行了断,在这个暴风骤雨的凄凉夜晚,永远地消失掉算了……
⑦不知不觉,一缕柔和的阳光照在棒玉米的脸上,它抬起头来,睁开双眼,一下就看到了站在它面前的老婆婆。
⑧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它 自言自语道 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 拿它作种子的话 明年的玉米一定比今年长得好呦
⑨这时,棒玉米才明白老婆婆不摘它的原因。
⑩正当它想着的时候,这个获此殊荣的棒玉米被老婆婆轻轻地摘了下来……相信自己,但有时候也需要耐心和韧性。
18.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19.棒玉米一开始认为自己是最好的玉米,后来它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 )
A.它发现自己是最差的玉米 B.它发现自己并不是最好的
C.它经历了没几天被摘走了 D.它明白了老婆婆的意图
20.以下哪一项不是棒玉米最终被老婆婆认可的原因?( )
A.它颗粒饱满 B.它有顽强的生命力
C.它之前过于自负 D.它有作种子的价值
21.根据“最棒的玉米”的情感变化,完成思维导图。
→ →心灰意冷→ →恍然大悟
22.假如老婆婆把“最棒的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会发生什么样的结局?
23.从“最棒的玉米”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24.乐乐在读这篇短文时,制作了阅读记录卡,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阅读记录卡 我的问题是: 我通过 的方法,知道了 。
六、书面表达
25.征稿启事。
征稿目的:围绕“多彩童年”主题活动,现向大家征集稿件。
征稿内容:任选下面你感兴趣的一个项目进行创作。
(1)项目一:亲爱的孩子们,我们的“童年成长游园会”就要告一段落啦,赶紧来晒晒你的研学经历,或者分享童年生活的一路收获吧!童年生活中,你一定会遇见许多有意思的人,许多新鲜有趣的事;你还会遇见一道道美丽的风景,遇见可爱的萌萌的小动物,遇见让你难忘的旅游、研学、夏令营……请以《遇见》为题,把故事有条理地写清楚。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语句通顺,表达流畅,不写错别字,不少于350字。
(2)项目二:你一定读过《嫦娥奔月》《火神祝融》等神话传说,古人通过这些传说来表达认识星辰大海的美好愿望。而今,我国科技昌盛,“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祝融号”火星车、“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人类的征途已经真正迈向星辰大海。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想要上天入海。如果能驾驶着自己设计的作品完成飞天下海梦,那就太棒了!你会设计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功能?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争当童“话”达人,秀出自我风采!
校园文学社
2024年6月
《期末重难点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A B B D C B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倔强(juè)——jué;
B.堆砌(qiè)——qì;
D.惩罚(chěng)——chéng;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窟隆——窟窿,囊茧夜读——囊萤夜读;
B.奢移——奢侈,慰籍——慰藉;
C.波滔——波涛;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丰富:指种类多、数量大或内容充实,常用于描述资源、经验、知识等。
丰厚:指数量多、价值高,侧重“厚实、充足”,常用于报酬、礼品、待遇等。
丰满:指身体圆润、匀称,不肥胖也不消瘦。指内容充实、完整,或物体饱满。
丰硕:指成果、收获等巨大而丰富.
丰足:指物质或资源充足、富足,满足需求,常用于生活、物资等。
丰盛:指食物丰富、量大且精美,也可形容活动、仪式等规模大、内容丰富。
丰收:指农作物、水果等产量高,也可比喻其他领域的巨大收获。
知识:指人类通过实践、学习、研究等方式所获得的对世界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包括事实、信息、理论、技能等。它可以是系统性的(如学科知识),也可以是碎片化的(如生活常识)。丰富意为种类多、数量大,强调内容的广博性。知识是由大量信息、认知构成的,“丰富的知识”能体现知识在广度和数量上的充足,所以与“知识”搭配,突出知识储备的多样与充实。
回报:指对他人给予的帮助、恩惠等进行回应或报答。指付出努力或投资后获得的收益、成果或报酬。丰厚指数量多、价值高,常体现事物在物质或精神层面的厚重感。回报可以是物质奖励、精神回馈等,“丰厚的回报”着重表现回报的可观程度,无论是金钱、荣誉还是情感,都能用“丰厚”凸显其价值与分量,适配“回报”。
羽毛:鸟类身体表面覆盖的纤维状结构,由羽轴和羽片组成,具有保温、飞行、展示等功能。可比喻轻微或不重要的事物。丰满形容物体饱满、充实,形态上给人饱满好看的感觉。羽毛的状态可用饱满与否来描述,“丰满的羽毛”展现出羽毛厚实、充盈的外观,让羽毛的形象更具体可感,契合“羽毛”这一事物。
成果:指通过努力、工作或研究等取得的成绩、收获或结果,通常具有积极的意义。丰硕着重表示成果丰盛、硕大,强调收获的价值与数量。成果是努力后的产出,“丰硕的成果”突出成果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优异,体现收获的丰盛,与“成果”搭配,精准描绘出成果的显著。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意思是天刚亮的时候在芙蓉楼送别友人,(看着友人离去),只留下楚山孤独的身影。“平明”的意思是天刚亮。故错误。
C.“逢老媪方磨铁杵”意思是(李白)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方”的意思是正在。故错误。
D.“梅雪争春未肯降”出自南宋诗人卢钺《雪梅 其一》,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争抢着要占尽春天的美景,谁也不肯服输。“降”的意思是服输。故错误。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句子。
B.“逢/老媪方/磨铁杵”,意思是(李白)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一根铁棒。“老媪方磨铁杵”是完整语义(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方”是“正在”的意思,需与“磨铁杵”连贯。应为“逢/老媪/方磨铁杵”,“老媪”是主语,“方磨铁杵”是谓语部分,原选项把“方”与“老媪”断开,破坏语义完整性。故错误。
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关联词搭配不当。“虽然”与“所以”不能搭配使用,应改为“因为……所以……”。结合语句前后因果关系,修改:因为连续阴雨,所以运动会延期举行。
B.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夏天”是季节,不能是“地方”,应调整主语或宾语。修改:夏天的嘉祥是个美丽的地方。
C.搭配不当。“舞姿”不能与“回响在耳边”搭配,应分开描述。修改:联欢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还浮现在我的眼前,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故选D。
7.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C.变色龙:比喻在生活中善于伪装变化、立场不稳且趋炎附势的人。结合说话语境,大家与同学积极互动,不适合用“变色龙”来形容,词语使用不恰当。
故选C。
8.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A.这句话把小明比作小猴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他的活泼有趣,把大家逗乐,“小猴子”含褒义的感彩。
B.这句话把敌人比作狐狸,生动形象地写出他的狡猾,“狐狸”含贬义的感彩。
C.这句话把鹅比作净角,生动形象地写出鹅的步调从容,“净角”含褒义的感彩。
D.这句话把雨来比作小鸭子,生动形象地写出雨来的淘气可爱,“小鸭子”含褒义的感彩。
综上可知,选项B与其他三句的感彩不同。
故选B。
9.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霞”“镶”“繁”“慈”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0. 君子以自强不息 尚思为国戍轮台 直为斩楼兰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片冰心在玉壶 永不漫灭的回忆 藤萝的叶下 母亲温暖的双手抚摸着我的脸颊 刀割一样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名言警句和补充句子。
(1)书写时注意“强”“戍”“斩”“颜”“乾”“壶”的正确写法。
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中,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是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也体现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以及对人生的态度,他不追求外在的夸赞和虚荣的颜色之美,而是坚守和追求内在品质,彰显出一种不媚俗、不逐流的精神。
(2)注意“漫”“藤”的正确写法。
(3)要求通过补充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当表达“喜欢”的感情时,需要选择美好的、令人愉悦的事物来作比;当表达“不喜欢”的感情时,则要选取让人不适、厌恶的事物来作比。
示例:风吹在脸上,犹如轻柔的羽毛拂过(喜欢)。
风吹在脸上,犹如冰冷的刀片划过(不喜欢)。
11. B C
【详解】本题考查课外名著阅读及积累。
(1)在《爱的教育》中,扫烟囱的孩子因弄丢钱币而陷入绝望,许多学生得知后纷纷伸出援手,自发凑钱帮助他。这一情节展现了孩子们纯真的同情心与互助精神,凸显了书中“爱”与“关怀”的主题。
故选B。
(2)在《小英雄雨来》中,雨来的故事包括:
A.爬墙遇特务鬼子被抓:雨来曾爬墙侦察时被鬼子发现并抓住,展现了他的机智与勇敢。是关于雨来的故事。
B.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为保护交通员李大叔,与鬼子周旋,最终成功脱险。是关于雨来的故事。
C.扮作小媳妇怀抱机关枪:并非雨来的故事。这一情节与雨来的实际经历不符,原著中雨来虽多次假扮不同身份(如放羊娃、学生),但从未以“小媳妇怀抱机关枪”的形象出现,选项混淆其他故事或虚构情节。不是关于雨来的故事。
D.送信救李队:雨来曾冒死传递重要信件,帮助李队脱离险境。是关于雨来的故事。
故选C。
12.系在风筝上的童年 13. 形容草木茂盛。在文中指麦苗茂盛。 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文中指孩子们仔细检查风筝的问题,并采取合适的办法修复它。 14. 制作风筝 放飞风筝 修复风筝 15.本文通过回忆童年时期制作、放飞和修复风筝的经历,展现了孩子们纯真的乐趣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童年的怀念之情。 16.②⑤①④③ 17.他轻轻地拿起画笔,蘸了蘸颜料,小心翼翼地在画布上勾勒出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然后迅速调换颜色,为花瓣添上几笔细腻的渐变色,最后满意地退后几步,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导语】这篇散文以风筝为线索,细腻描绘了童年制作和放飞风筝的温馨场景。作者运用生动的意象(如“鹅黄的绿意”“袅袅娜娜的风筝”)和精巧的动词(“烤”“弯”“系”),将手工制作过程具象化。通过对比冬春交替的自然景象与孩子们的热闹活动,形成冷暖色调的碰撞。结尾“鹅黄色的童年”的隐喻,巧妙地将风筝线与记忆相连,升华了怀旧主题。文字间流淌着对纯真年代的眷恋,是一篇充满童趣与诗意的抒情小品。
12.本题考查标题拟写。
文章以仲春时节放风筝的场景开篇(第①段),通过“风筝线”这一核心意象,串联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第②段详细描述了乡下孩子们制作风筝的过程,从选材(竹篾)、设计(彩笔勾勒)到筹备(求取线团),展现了童年生活的质朴与童趣;第③段描绘放风筝时的欢乐场景,风筝“冉冉升起”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烘托出无忧无虑的童年氛围;第④段则通过风筝“赌气”和“断线”的波折,隐喻童年中虽有挫折却充满探索与修复的温情;结尾(第⑤段)以“风筝线”象征童年记忆的牵绊,点明“鹅黄色的童年”虽已远去,却因风筝的牵引而永存心间。
全文紧扣“风筝”与“童年”的关联,既以风筝为线索展开叙事,又借风筝的轻盈与线的牵绊,暗喻童年纯真与成长的羁绊。可以拟写题目为“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这个题目既呼应文中反复出现的“风筝线”意象(如第①段“牵出了我的童年”、第⑤段“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又凸显童年被风筝“系”住、被记忆牵萦的深刻情感,语言凝练且富有画面感,与文章温暖怀旧的基调高度契合。
1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该词出现在第②段“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男孩子”,结合上下文语境,作者回忆童年时在乡下的麦田中奔跑玩耍的情景。“蓊郁”一词修饰“麦田”,通过“偷偷找来竹篾”“颠跑”等动作描写,以及后文对制作风筝时“绿皮竹篾”的细致刻画,可推断出此时麦田正值春季,草木繁茂、绿意盎然的景象。同时,“蓊郁”与后文“大地挣脱冬的纠缠”“泛出鹅黄的绿意”形成呼应,进一步强化了仲春时节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为童年放风筝的活动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背景。因此,“蓊郁”指形容草木茂盛、浓密的样子。
(2)该词出现在第④段“找出毛病,对症下药,修好它们”,具体语境是风筝“赌气”往地上栽时,小伙伴们不会粗暴对待,而是耐心检查问题并针对性修复。这里的“对症下药”既呼应前文制作风筝时的细致(如第②段“悉心系好”“各出心裁”),又体现了童年面对挫折时的智慧与温情——通过分析“毛病”(如骨架松动、线头脱落等),采取精准方法修复,最终让风筝“重又飘然升起”。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暗含成长中解决问题的态度:冷静分析、耐心应对,而非简单放弃,与结尾“牵着我的童年”的怀旧情感形成呼应,深化了童年经历对人生的积极影响。因此,“对症下药”比喻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14.本题考查标题拟写含义作用及段落内容理解概括。
第②段小标题:风筝诞生记。
这一段讲的是小伙伴们在乡下做风筝的故事。他们像绣花一样仔细挑选绿皮竹篾,用火烤弯后拼成骨架,再用彩笔在桑皮纸上画出漂亮的图案,最后缠上好不容易要来的线团。关键词“偷偷找”“悉心系”“斑斓衣衫”写出了孩子们做风筝时的认真和创意,连“求爷告奶”要线的过程都充满了童趣,就像看着一个风筝从材料慢慢变成会飞的艺术品,所以叫“风筝诞生记”。
第③段小标题:风筝飞满天。
这一段写的是风筝飞上天空的快乐场景。孩子们从麦田、大路、池塘边奔跑着放飞风筝,大大小小的风筝“冉冉升起”,像“亲吻白云”的气球,把大家的心都“醉”了。关键词“欢声笑语”“腾腾热气”“悠悠飞向”把放风筝的热闹和风筝的轻盈写得活灵活现,仿佛能看到满天的风筝在跳舞,所以叫“风筝飞满天”。
第④段小标题:修理风筝与断线之憾。
段落前半部分写风筝 “赌气栽地” 时,小伙伴 “小心翼翼检查、修好” 的过程,后半部分写风筝断线时 “拉着断绳惋惜” 的心情。“修理” 和 “断线” 两个关键事件用 “与” 连接,“之憾” 补充情感色彩,完整概括了段落中 “解决问题” 与 “失落情绪” 的双重内容。所以叫“修理风筝与断线之憾”。
15.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及概括。
文章开头(第①段)写春天看到天上的风筝,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第②段“风筝诞生记”里,孩子们像绣花一样仔细挑选竹篾,烤弯、拼骨架、用彩笔涂画,甚至为了找线团低声下气求大人,写出了做风筝时的认真和有趣。第③段“风筝飞满天”时,风筝在麦田、大路、池塘边飞上天空,孩子们笑着喊着,心都“醉”了,画面特别热闹开心。第④段“风筝的小脾气”写了风筝有时会“闹脾气”掉下来,但孩子们不生气,而是耐心检查修好它;风筝断线飞走时,大家又难过又舍不得,写出了童年里的小挫折和温暖的情谊。最后(第⑤段)说虽然童年过去了,但风筝的线一直牵着“我”的心,让“我”常常想念那段鹅黄色的快乐时光。全文就像用风筝线串起了一颗颗童年的珍珠,让人读了心里暖暖的。
综上分析,主要内容概括为:本文通过“风筝诞生记”“风筝飞满天”“修理风筝与断线之憾”等故事,讲述了童年时和伙伴们一起制作、放飞、修理风筝的快乐时光,最后表达了对童年美好记忆的怀念。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及文章线索。
文章第②段详细描述了做风筝的步骤。孩子们先“偷偷找来竹篾”(②挑竹篾),接着“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⑤烤竹篾),然后“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①做骨架)。之后“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④勾勒图案),最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③做放线)。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从选材到加工,再到装饰和装线,就像搭积木一样,一步都不能乱,才能做出漂亮的风筝。综上分析,正确排序②⑤①④③。
17.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第②自然段这句话“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做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写的是做风筝骨架的过程,加点词“放、弯、拼、系、做”像小步骤一样,把竹篾变成风筝骨架的动作写得清清楚楚。孩子们先“放”竹篾到火堆上烤软,再“弯”成弓形或轱辘形,然后“拼”成骨架,用线“系”紧,最后“做”成各种形状。这些动作一个接一个,就像搭积木一样,不能乱,写出了孩子们做风筝时的认真和灵巧。
仿写时,选择一件具体的事情(如做手工、运动等) 使用至少4个连续动作词,动作之间要有连贯性,可以适当加入修饰词使描写更生动。
示例:周末大扫除时,我搬来小凳子,踩上去踮脚取下吊扇罩,蹲在地上拆下扇叶,用湿布擦去灰尘,再拧干抹布裹住扇叶边缘,最后装回吊扇上,整个过程像给风扇洗了个澡,亮晶晶的!
18.C 19.A 20.C 21. 充满自信 并不灰心 绝望 22.假如老婆婆把“最棒的玉米”和其他玉米一起摘走,它也许会和它们一起被加工。心中虽有遗憾,却也接受命运。它曾是最棒的,这便是它的独特经历。 23.我们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但有时候也需要耐心和韧性。 24. 短文中的“棒玉米”制成的种子属于什么类型? 查资料 “棒玉米”属于常规种
【导语】这篇寓言式短文通过玉米的视角,探讨了自我认知与价值实现的深刻主题。作者以拟人手法生动刻画了玉米从自负到自我怀疑,最终领悟生命真谛的心路历程,展现了成长必经的阵痛与顿悟。老婆婆的留种行为巧妙揭示了“延迟满足”的智慧,暗示真正的价值往往需要时间检验。文本语言质朴却富有哲理,情节跌宕中蕴含生活启示,结尾的点睛之笔将农业智慧升华为人生哲理,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含蓄隽永的叙事美学。
18.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第⑧段“老婆婆也在用一种柔和的目光瞧着它”后是短暂停顿,用逗号(,);“自言自语道”提示下文是直接对话,用冒号(:)加前引号(“);“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拿它作种子的话”是对话内的语义停顿,用逗号(,);结尾“好呦”表强烈情感,用感叹号(!)+ 后引号(”)。
故选C。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A.第⑥段“其实我是今年最差的玉米,连老婆婆都不要我了”,棒玉米后期觉得自己是“最差的玉米”,这是它主观产生的错误认知。但从客观事实看,它本身是好玉米,只是因长期未被摘走,才自我否定。故正确。
B.文中第⑧段老婆婆明确说它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所以“它发现自己不是最好的”不符合事实。故错误。
C.原文第⑤段是“好多好多天,老婆婆都没来”,并非“没几天被摘走”,与文本矛盾。故错误。
D.“明白老婆婆意图”是棒玉米后来又从“认为自己不好”转变回“明白自身价值”的原因,不是它最初“认为自己不好”这种想法改变的原因。故错误。
故选A。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A.第②段“玉米地里,那个最大的、颗粒饱满的玉米高兴地说”可知颗粒饱满是玉米被认可的基础条件。故正确。
B.第⑥段“白天,我顶着烈日,原本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夜晚,我又要和风雨搏斗,眼看躯体就要腐烂……”可知棒玉米经历考验仍存活,体现生命力顽强。故正确。
C.第②段“那个最大的、颗粒饱满的玉米高兴地说:‘收获那天,老婆婆一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知这是玉米的性格缺点,并非“被老婆婆认可的原因”。故错误。
D.第⑧段“拿它作种子的话,明年的玉米一定比今年长得好呦”直接点明玉米的种子价值。故正确。
故选C。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第②段“玉米地里,那个最大的、颗粒饱满的玉米高兴地说:‘收获那天,老婆婆一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可知“高兴”“一定先摘我”体现自信。
第③段“‘可能是老婆婆眼神不太好,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的。’那个很棒的玉米虽然有点失落,但还是自我安慰着”可知“有点失落”是情绪,“明天会摘走”是期待。
第⑥段“它很绝望,也很悲痛,它甚至想自行了断,在这个暴风骤雨的凄凉夜晚,永远地消失掉算了……”可知棒玉米非常绝望、悲痛。
示例:①自信得意;②失落期待;③颓丧悲痛。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
原文第⑧段老婆婆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拿它作种子的话,明年的玉米一定比今年长得好呦”可知最棒的玉米的价值是“作种子”,而非“食用”。
若一起摘走,最棒的玉米会和其他玉米一样,被当作食物消耗(煮、烤、磨成玉米粉等),它“作种子孕育新玉米”的特殊价值无法实现,故事的 “等待的意义”(被延迟认可的价值)也随之消失。
原本“最棒”的玉米,因提前被摘走,失去成为“种子”的机会,可延伸出 “价值被浪费”的反差。
示例:如果老婆婆一起摘走,最棒的玉米会和其他玉米一样被吃掉,无法成为种子孕育新玉米。它的特殊价值会被浪费。
2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情感。
玉米的经历对应人生哲理:要相信自己的价值,但也要理解“被延迟认可”的可能;面对挫折(未被摘走),保持耐心,坚守自身价值;有时“等待”不是被否定,而是在积蓄更重要的使命。
示例:从玉米身上,我懂得了要相信自己的价值,但也要有耐心等待机遇。就像玉米,它以为没被摘走是“被否定”,实则是在等待“作种子”的特殊使命。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暂时的“不被认可”,但只要坚守初心,耐心坚持,或许能等到更珍贵的“使命”。
24.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这是语文核心素养“学会学习”的体现,需模拟真实阅读中的思考。
问题设计:可聚焦“情节、人物、哲理”,如“为什么老婆婆一开始不摘最棒的玉米?”
解决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等;
答案推导:通过“老婆婆的话(作种子 )”推导原因。
示例: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老婆婆说这是“今年最好的玉米”?
我通过联系下文老婆婆的话(拿它作种子)的方法,知道了因为玉米颗粒饱满、生命力顽强,适合作种子孕育明年的玉米。
25.
范文1:
遇见
童年的夏日,总藏着数不清的美好。那次研学之旅,我遇见了一片让心沉醉的金色麦浪。
汽车颠簸着驶入郊外,当车门打开,微风裹挟着麦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麦田像被阳光点燃的金色海洋,麦芒闪烁着细碎的光,麦秆随着风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我赤脚走进田埂,松软的泥土挠着脚底,痒 痒的。突然,一只灰扑扑的野兔从麦丛里窜出,惊起几只停在麦穗上的麻雀,它们“扑棱棱”飞向天空,打破了片刻的宁静,却也让这幅田园画卷更添生机。
沿着田边的小溪走,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逆着水流游动,偶尔吐出几个小水泡。溪边垂柳晃着枝条,我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柳叶,细数上面的纹路,像是在解读大自然写的诗。
这次遇见,让我触摸到了课本外的奇妙。原来,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把美好藏在每一缕麦香、每一次小动物的跃动里,等着我们去发现,去聆听。范文2:
我的“海天穿梭者”
我要设计一款超厉害的“海天穿梭者”,帮大家实现飞天下海的奇妙梦想!
它的外形超酷,像一艘流线型的银白飞船,头部尖尖的,能轻松划破空气和水流。两侧有一对可折叠的翅膀,飞行时展开,像巨大的银色羽翼;入海后收起,变成贴合船身的流线结构。船身下方藏着透明的防水罩,能清楚看到海底世界。
功能更是强大!飞天时,翅膀快速扇动,能像鸟儿一样平稳滑翔,也能瞬间加速,冲向云霄,和云朵捉迷藏。想入海,只要按下蓝色按钮,翅膀自动收起,防水罩弹出,“嗖”地一下潜入海底。它还能发出特殊声波,吸引各种海洋生物,让我们近距离观察海豚跳舞、小鱼吐泡泡。
要是累了,飞船里的智能座椅会自动按摩,还能变出美味零食。不管是想在天空俯瞰大地,还是去海底探索神秘,“海天穿梭者”都能完美实现,带着我们开启一场又一场奇妙之旅!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例文一:
一、审题。
本题是命题作文。以《遇见》为题写一篇叙事作文。
写作的时候围绕“童年成长游园会”分享研学经历或童年生活中的收获。描述童年生活中遇到的人、事、风景、小动物等,重点突出“遇见”的意义和感受。
二、立意。
通过具体“遇见”的经历(人/事/景/物),展现童年生活中的成长收获,突出遇见带来的特殊情感(惊喜/感动/震撼/温暖)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引入“遇见”的主题,可以简述一次特别的相遇或活动背景。
中间:描述具体的一次“遇见”,如在夏令营中结识新朋友、旅行中看到美丽的风景、与小动物的互动等。细致描写场景、人物或事物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可以通过对话、动作、心理描写等方式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结尾:总结这次“遇见”对自己的影响和收获,升华主题。
例文二:
一、审题。
本题是想象作文。题目要求围绕自己设计的能实现飞天入海环游世界梦想的机器展开想象写作。关键要点在于设计的机器要具备多种功能,能够在天空、海洋和陆地运行,同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描述机器的样子和功能。
二、立意。
这篇作文通过对神奇机器的设计,展现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未来科技的憧憬,表达了对自由、便捷出行以及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的向往。
三、写作思路。
开头: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即驾驶自己设计的机器畅游世界,迅速引出主题。
中间:详细描述机器的外形和功能。外形方面,将其比喻为蓝色飞鸟,形象地展现其美感和科技感,并介绍了机身材料和机翼的特点。功能上,分别阐述了其在天空、陆地和海洋中的出色表现,如高速飞行、适应复杂地形、深海探索等,还提到了内部智能操作系统和舒适的设施。
结尾:简洁有力,再次强调拥有这台机器能带来的自由和奇妙体验,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