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4 17:1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州文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考试(题目卷)
(完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29分)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
)使也交卸了,正是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sùsù(
)
(
)地流下眼泪。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分)
差(
)使
(2)根据拼音写字词。(2分)
狼jí(
)
sùsù(
)
(
)
(3)用一个成语替代划线部分的文字(1分)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选择一句,加以改正。(2分)
(1)微信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2)“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对这句微信的广告语,让人们在经历过微信网络故障之后,有了更深的体会。(3)很多人在数小时的故障期内用手机尝试不停地登陆微信,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与“小伙伴们”失去了联系。
我选
句,
修改方法为: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是歌手》总决赛现场,面对孙楠的突然退场,主持人汪涵见风使舵,冷静救场,其沉着机智着实令人赞叹。
B、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C、201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D、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4、下面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亭亭净植(立)
有仙则名(成了名山)
B、
可爱者甚蕃(多)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
是故谋闭而不兴(起、发生)
C、男有分(职业、职守)
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是谓大同(理想社会)
D、谈笑有鸿儒(大)
宜乎众矣(应当)
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5、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汉乐府《长歌行》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在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的形象中,寄寓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
B、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以花鸟拟人,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看见春天美景时惊艳的感受,突出了春的美好。
C、杜甫的《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杜甫的叙事诗《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被官兵抓走,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6、
背诵默写。(8分)
(1)、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2)、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
(《礼记》)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


(6)、杜甫《望岳》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了诗人勇攀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诗句是


7、名著阅读(6分)
(1)、《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
,但却经历了三起三落,其中最后一次为了
又把车买了。(2分)
(2)、下面两幅图展现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修筑铁路的画面,请根据图面提示,概述保尔筑路的主要表现及“保尔精神”。(4分)
主要表现:
保尔精神:
8、综合性学习:读下面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拟写新闻标题。(不超过12个字)(3分)
中青在线福州10月2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陈强
梁璇)燃烧了整整10天的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圣火,今天傍晚在福州市海峡奥体中心主体育场的主火炬塔缓缓熄灭。来自全国各地55个代表团的青运健儿,以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收获了欢乐与友谊。赛会期间,青年运动健儿不但赛出风格水平,更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4分)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节选)
9、
用“/”下面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每句一处。(2分)
(1)有








(2)率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黄发垂髫(

(2)阡陌交通(

(3)便要还家(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不足为外人道也
12、用选段中的原文语句作答:(2分)
(1)描写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一个句子是
(2)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一个句子是
13、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根本不存在的,作者为何还要写呢?请简要回答。
(2分)
(二)阅读沈家禄的《唱歌的人》,完成14—17题。(12分)

在报社旁边的小店吃面,门外的风吹得紧,街上几乎是漆黑一片,我要了一碗辣酱面。吃到一半,门被大大地推开了,西北风乘机往我衣领里钻。三个小伙子,一个背着吉他,一个拿着萨克斯,一个双手甩着沙球就唱起了歌。他们是对着一张坐满了客人的桌子唱的,那桌子人在吆五喝六地喝着酒,菜盘子一个叠一个,一个火锅冒着热气。但是这拨客人挥挥手,像赶苍蝇似的叫他们走。他们又来到一张小方桌前,四个小青年在喝酒,喝啤酒。“快走吧。”他们的声音显出更加不耐烦。唱歌的三个人来到角落里,两个中年客人在吃馄饨,他们说:“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这三个小伙子只得怏怏地走了。
②我叫住了他们。“你们吃晚饭了没有?”他们愣了一下,就来到我面前准备开口。我没让他们唱,而是给他们每人要了一碗排骨面。店主有点纳闷,但还是吩咐手下人去做了。他们三个穿着相似的衣服,浅米色的粗呢西装,起皱的地方看样子是熨不平了,外套里面穿得不多,但他们情绪还不错,说话干脆利索,时不时地看看同伴,笑一下。他们皮肤黝黑,很瘦,从辽宁来到上海,看看,顺便赚点钱。我问他们会唱什么歌,他们说老歌新歌都会,太多了。
③面上来了,但他们不动筷。说:“还是你吃吧,叫我们怎么咽得下。”我说我有胆囊炎,不能吃大肉。于是他们说了声“不客气了”就吃起来了。我不再问他们更多的问题,怕产生误会,好像我请他们吃面就有了询问他们的权利。他们好像没怎么嚼就吃完了,犹豫了一下把汤也喝下去了,站起来问我想听哪支歌。我一手按住吉他的弦,说我还要上班。
④结了账,店主嘀咕一声:“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我说让他们来吧,给他们吃面,账算在我头上。旁桌客人中传来笑声:“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我没理他们。三个辽宁小伙子听不懂上海话,但觉出味道不对,就问我要不要揍那些人一顿。我把他们推出门外。
⑤没想到我走在前面,他们就紧跟着我唱起来。我挥手阻止他们,吉他手说:“我们喜欢唱,有时候憋在心里发堵,还是唱出来痛快。”他们一个弹吉他,一个吹萨克斯,一个手甩沙球,就在夜色沉沉的街上边走边唱起来。我在脚下加了点力,一转身进了报社大门。回身一看,三个小伙子就站在不远的路灯下,声音更加响亮,很高兴的样子,风吹起了他们的衣角。我心里感激着他们,后来这种情绪慢慢地变成了羞愧。我真是羞愧极了。
14、文章开头划线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5、下面三句话分别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理?(3分)
(1)你们唱也是白唱,我们没有钱给你们。
(2)你做了好人,他们明天就还会再来。
(3)天下饿肚子的人多了,给一碗排骨面就能做慈善家了?
16、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
“唱歌的人”的性格特点。(4分)
17、文章结尾作者两次提到“羞愧”,“我”为什么“羞愧”?(2分)
(三)阅读明前茶的《老汪栗子》,完成18—21

。(10分)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18、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3分)
晚开店→

→收野栗→
19、下面两个句子,任意选择一句赏析语言(3分)
(1)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颜色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从修辞的角度)
20、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1、第⑥段划线的句子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三、作文(30分+书写5分)
22、题目:重新出发
要求:①
写一篇字数600以上的记叙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能用本试卷阅读题的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福州文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期中考语文科考试(答案)
一、积累运用
1、(1)
chāi
(2)藉
簌簌
(3)祸不单行
(每个1分,共4分。)
2、(1)搭配不当,将“和质量”改为“提高了信息流通的质量”。
(2)删去“让”
(3)将“尝试”和“不停地”对调位置。(任选一句,2分。)
3、C
4、B
5、B
(每个2分,共6分。)
6、(1)——(4)略,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每句1分,共8分,一个错别字扣0.5分。)
7、主要表现:不畏艰苦,吃苦耐劳,忘我劳动。
保尔精神:忠于革命事业,顽强斗志的精神。
(每点2分,共4分,意近即可。)
8、首届全国青运会圆满结束。
(3分)
二、阅读(36分)
(一)文言文(14分)
9、(1)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每句1分,共2分。)
10、(1)小孩
(2)交错相通
(3)通“邀”邀请
(4)类
(每个词1分,共4分。)
11、这个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
(2)(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起啊。
(每句2分,共4分。)
12、(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或者“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每句1分,共2分。)
13、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每点1分,共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记叙文一(12分)
14、①点明了故事发生时间和节令。②着意渲染的寒冷与黑暗与后面的热气腾腾形成对比。③暗示了“唱歌的人”生活的艰辛。④为表现世人的冷漠与冷酷营造气氛。(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3分)
15、答案要点:(1)(对“唱歌的人”的)冷漠
(2)对“唱歌的人”的鄙视(厌烦——),也有对“我”的责怪(答出“鄙视”“厌烦”或“责怪”均给1分。)
(3)(对“我”的)嘲讽(讥刺、嘲弄、冷嘲热讽)
(每点1分,共3分。)
16、①自尊(知恩图报)。他们快速吃完面,就准备为“我”唱歌。
②谦恭。当面端上来时他们不动筷子反而劝“我”吃面。
③仗义(冲动)。当旁桌客人嘲笑“我”时想为“我”出手。
④乐观。虽然穿着,连
吃饭都成问题,但他们人有说有笑。
(概括出任意两个点2分,给出相应事例2分,共4分。)
17、①表面上看,他们应该感激“我”,实际上,“我”应该感激他们。②“我”不应该两次拒绝他们为“我”唱歌,因为他们唱歌不单是为了向“我”表达谢意,更是为了释放自己的苦闷,表达自己的“痛快”与“高兴”。③“我”的豪爽的施舍在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下显得微不足道。④“我”能给他们的,不过是一碗面,而他们给我的,是精神的营养;“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比“我”给他们的要多得多。
(答出任意两点给2分。)
(三)记叙文二(10分)
18、挑坏栗
炒香栗
助学子(每空1分,表述得当均可。共3分。)
19、(1)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
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老汪炒的栗子外表朴素,不造假,表现他做生意实在,不欺骗顾客的优秀品质。(修辞方法1分,作用2分,共3分。)
20、“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2分)
21、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2分)
三、作文(35分)
22、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不另。(30分+书写5分)
页脚
页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