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11课《下雨天,真好》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长工 B.成长 C.长短 D.长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B项“长”读cháng,其他都读zhǎng。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部正确的是( )
魂牵梦yíng( ) 发méi( ) 静mì( ) xì( )沥
徜yáng ( ) 黏 tā ( ) ta ( ) xī( )微
A.萦 霉 谧 淅 徜徉 踏踏 熹
B.萦 酶 谧 淅 徜徉 溻溻 熹
C.莹 霉 谧 淅 徜徉 溻溻 熹
D.萦 霉 谧 淅 徜徉 溻溻 熹
答案:D
解析:
分析:A应为:黏溻溻;B应为:发霉;C应为:魂牵梦萦: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写错的汉字的掌握情况。
3.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湿漉漉( ) 魂牵梦萦( ) 熹微( ) 黏溻溻( ) 紫檀木( ) 静谧( )
A.lù yǐng xī tā tán mì
B.lù yíng xī tà tán mì
C.lù yíng xī tā chán mì
D.lù yíng xī tā tán mì
答案:D
解析:
分析:A.“萦”读yíng;C.“溻”读tā;D.“檀”读tán;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4.选出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熹微 静谧 摇曳 脸颊
B.白堤 慎思 木樨花 徘徊
C.淅沥 徜徉 紫檀木 西泠印社
D.魂牵梦莹 黏溻溻 湿漉漉
答案:D
解析:
分析:D.应为:魂牵梦萦。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5.选出下面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魂牵梦绕:形容万分牵挂。
B.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C.洋洋洒洒:形容特别洒脱、随意。
D.静谧:安静。
答案:C
解析:
分析:C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篇幅长,连续不断。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6.下列怀乡诗句有误的是( )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C.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C
解析:
分析:C应为:归雁。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字形的辨析。
7.不属于作者写童年“下雨天真好”中的事的一项是( )
A.下雨天,我可以睡在母亲的手臂弯里听故事。
B.下雨天,我可以在水沟里漂木船,真好。
C.下雨天,我可以陪父亲赏花,真好。
D.下雨天,我可以思念母亲,真好。
答案:D
解析:
分析:D属于少年时期的事。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课文的阅读分析。
8.对文章理解有误的是( )
A.本文是以孩童的口吻,所写出的一首怀旧作品。其中本文以“真好”为主线,贯串和雨相关的人与事。
B.全文叙写她童年家乡生活的情趣,以童年为时间线索。
C.本文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由随意记叙旧时琐事,贯穿仁爱与温情的人文精神。
D.叙述平淡朴实、明朗率真,富有深情,流溢着淡淡的诗韵。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文字功底。
答案:B
解析:
分析:B应是:以童年、少年、青年为时间线索。所以应该选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结构和顺序的安排合理性,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实际运用。
9.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悠游、自在。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B.在曦微的晨光中,我望着母亲的脸,她的额角方方正正,眉毛是细细长长的,眼睛也眯成一条线。
C.天下雨,长工们就不下田,都蹲在大谷仓后面推牌九
D.院子里风竹萧疏,雨丝纷纷洒落在琉璃瓦上,发出叮咚之音,玻璃窗也怦怦作响。
答案:D
解析:
分析:怦怦——砰砰。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汉字的书写。
10.下列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也笑指湖上说:“看梅花也在等待知己呢。”
B.“明亮阳光下的西湖,宜于高歌。而烟雨迷蒙中的西湖,宜于吹笛。”我幽幽地说。
C.二十年了,那笛声低沉而遥远,然而我,仍然依稀听见,在雨中……
D.那一年回到故乡,坐在父亲的书斋中,墙壁上“听雨楼”三个字是我用松树皮的碎片拼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宜于高歌”后边是分号。前边是“宜于高歌”,后边是“宜于吹笛”。分句间并列关系。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
11.下面的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屋子里挂满了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
B、云脚长了毛,向西北飞奔,就知道有台风要来了。
C、那些有趣的好时光啊,我要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绕在手腕上。
D、母亲皱紧了眉头对着走廊下堆积如山的谷子发愁。
答案:B
解析:
分析:B是拟人。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方法的掌握。
1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雨下了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我也不抱怨。为什么喜欢那下不完雨的雨天?我也说不明白。
B.教我认字的教师说菩萨慈眉善目,母亲的长相大概也跟菩萨一个样子吧?
C.星期天下雨真好,因为“下雨天是打牌天”,姨娘说的。
D.今天一清早,掀开帘子看看:玻璃窗上已洒满了水珠,啊!真好,又是一个下雨天。
答案:C
解析:
分析:A问号改为逗号;B问号改为句号;D冒号改为逗号。叹号改为逗号。
点评:考查标点的运用。
1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正确的选项是( )
母亲不用老早起来做饭,可以在热被窝里多躺会儿。这一会儿 (功夫、工夫),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阴沟里水满了,白绣球花瓣 (掉落、飘落、洒落、凋落)在烂泥地和水沟里。
人事的 (变动、变迁、变化、变易),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徊。
父亲的音容, (出现、浮现、闪现)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
A.⑴工夫 ⑵洒落 ⑶变迁 ⑷浮现
B.⑴工夫 ⑵飘落 ⑶变动 ⑷浮现
C.⑴工夫 ⑵飘落 ⑶变迁 ⑷出现
D.⑴工夫 ⑵飘落 ⑶变迁 ⑷浮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飘落”写花瓣更为合适,应为花瓣轻盈。“人事”和“变迁”搭配合适,变迁有变动、迁移的意思。“浮现”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音容浮现。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词义理解运用能力。
14.根据拼音选择并填写正确的汉字,无误的一项是( )
在 (稀、熹、喜、细)微的晨光中,我望着母亲的脸,她的额角方方正正……
想见这位大文豪和林处士徜徉林泉之间, (留恋、流连、留连、流恋)往返的情趣。
阴沟里水满了,白绣球花 (辩、辨、辫、瓣)飘落在烂泥地和水沟里。
梧桐树叶子尖滴下的水珠,纷纷落在伞背上,我心里有一股凄凉、寂 (莫、默、寞、漠)之感。
A.⑴熹 ⑵流连或留连 ⑶瓣 ⑷寞
B.⑴熹 ⑵流连或留连 ⑶瓣 ⑷漠
C.⑴稀 ⑵流连或留连 ⑶瓣 ⑷寞
D.⑴熹 ⑵流连或留连 ⑶辫 ⑷寞
答案:A
解析:
分析:B应为:寂寞;C应为:熹微;D应为:花瓣。故答案选A。
点评:考查汉字的书写能力。
15.以下作品属于琦君的是( )
A.《烟愁》
B.《千里怀人月在峰》
C.《桂花雨》
D.《细雨灯花落》
答案:ABCD
解析:
分析:以上四项均为琦君作品。故选ABCD。
点评: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二、填空题
16.琦君,原名________,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琦君的“妈妈”(大伯母)叶梦兰是其笔下永远的母亲典范。琦君的童年生活充满戏剧性,其改编为电视剧的著名的小说《 》的原型,即来自大伯母。她的第一本散文小说合集《 》。
答案:潘希真|橘子红了|琴心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作者说“下雨天,真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雨天总能把“我”带到另一处所,远离纷扰的世界,在宁静中回忆自己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体味人间真情的融洽,可以过得自在有情趣。
解析:
分析:熟读理解课文,感悟下雨天的“好”。
点评:学生如果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此题不难。
18.课文详叙的事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听母亲讲雨天的故事|在水沟里漂小木船|听鼓儿词|在谷子里拣曲|游西子湖。
解析:
分析: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和梳理故事情节之后会得到正确答案。
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9.本文的语言与《草原散章》比较有何不同?
答案:本文语言不事雕琢,文字素淡清新,细腻自然,善于运用典型的生活细节。《草原散章》想象奇特,造语新奇,语言彩丽,多用诗化的语言和新奇的比喻、拟人化手法,极尽描写之能事。
解析:
分析:结合作品内容理解分析作品语言特点。
点评:考查学生对作品语言的赏析。
20.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汩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解析:
分析:抓住关键词“爱心”,根据其特点用比喻的形式写出它的作用。
点评:考查学生句子仿写的能力。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火 光
柯罗连科[注]
很久似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森森的河上。船到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漆漆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
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
“好啦,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马上就到过夜的地方啦!”
船夫扭头朝身后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为然地划起桨来。
“远着呢!”
我不相信他的话,因为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在那儿闪烁。不过船夫是对的,事实是,火光的确还远着呢。
这些黑夜的火光的特点是: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乍一看,再划几下就到了……其实却还远着呢!……
我们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划了很久。一个个峡谷和悬崖,迎面驶来,又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茫茫的远方,而火光却依然停在前头,闪闪发亮,令人神往——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
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止使我一人心驰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划桨……
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
[注]柯罗连科(1853-1921):俄国作者、革命者,他写本文时俄国还正处在黑暗的沙俄专制时代。
(1)文中“黑夜”和“火光”分别象征什么
答案:“黑夜”象征黑暗的社会;“火光”象征革命理想或光明前景。
解析:
分析: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联系文意理解词语的象征义。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征的理解分析。
(2)“这些黑夜的火光的特点是: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这句话有什么寓意
答案:革命的前景是光明的,但革命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
解析:
分析:应为作者用的是象征手法,所以寓意就是它的象征义。把隐含地意思说出来即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22.下面一段是作者的初稿,课文中“听鼓儿词”一段是修改稿。
唱鼓儿词的总在下雨天从我家后门摸索进来,坐在厨房的条登上,唱一段秦雪梅悼孝,郑元和学丐。母亲一边做饭,一边听,晚上就在大厅里唱,请左邻右舍都来听,宽敞的大厅正中央燃起了亮晃晃地煤气灯,发出嘶的声音,煤气灯一亮,我就有做喜事的感觉,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雨哗哗地越下越大,瞎子先生的鼓咚咚地也敲得越起劲,唱孟丽君,唱秦雪梅,母亲和五叔婆听了眼圈儿都哭得红红的,我就只顾吃炒米糕、花生糖,父亲却悄悄地溜进书房做他的“唐诗”去了。
比较一下看课文增添了哪些细节?这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答案:课文增添了母亲用青布围裙擦泪、给瞎子米饭和大米、让瞎子打个中觉、任小孩把脚板印在茶几上等细节。这些细节突出了母亲的善良、好客和充满佛心,也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具有可读性。
解析:
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是更生动,更具体入微。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即可。
点评: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的认识。
2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光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案:“纯净”用得好,它本是形容词,句中用作动词直接充当谓语,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出对雨的喜爱之情,富有诗意。
解析:
分析:首先选出用的好的词语,然后结合句子做分析。写出该词语的作用。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2)请分别概括作者对四季之雨的感受。
答案:春雨娇媚,复苏着万物;夏雨热爱而粗犷,丰满了大地;秋雨端庄,纯净人的灵魂;冬雨自然而平静,降临了温暖。
解析:
分析:根据相关句子,进行概括即可。
点评: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