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调研测试数学试题
1.(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若复数,则( )
A. B. C. D.
2.(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全集,则( )
A. B.
C. D.
3.(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是“”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平面平面是平面外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5.(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球O的半径,球O的内接圆锥的高h与底面半径r的比为,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A. B. C. D.
6.(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高二(1)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16名,已知男生平均体重为,总平均体重为,则女生的平均体重约为( )
A. B. C. D.
7.(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函数(且)在R上单调递增,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8.(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函数,若对任意的实数,在区间上的值域均为,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9.(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实数满足,则( )
A. B. C. D.
10.(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是,满足,则(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11.(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如图,在正方体中,是上底面的中心,分别为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C.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为
D.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2.(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样本数据的第40百分位数为 .
13.(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的面积为 .
14.(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如图,在中,为斜边的中点,点分别在边上(不包括端点),,若,则 .
15.(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函数(且)的图象经过点,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求的值;
(2)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16.(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其中,.
(1)求的外接圆半径;
(2)求周长的最大值.
17.(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某高中为了激发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决定举办两场“创新追梦”知识竞赛.规定每位参赛选手均须参加两场比赛,若其在两场比赛中均胜出,则视为赢得比赛.已知高二(1)班选出甲、乙两名选手参加比赛,在第一场比赛中,选手甲、乙胜出的概率分别为,在第二场比赛中,甲、乙胜出的概率分别为.甲、乙两人在每场比赛中是否胜出互不影响.
(1)甲、乙两人中,谁参赛赢得比赛的概率更大?
(2)求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赢得比赛的概率.
18.(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分别是棱的中点,是棱上的一点,点在棱上,是三棱柱,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1)证明:直线平面;
(2)若四棱锥的体积为,求的长度.
19.(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对于平面向量(且),记,若存在,使得,则称是的“k向量”.
(1)设,若是的“向量”,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则是否存在“1向量”?若存在,求出“1向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已知均为的“向量”,其中.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列满足(与原点O重合),且与关于点对称,与关于点对称.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虚数单位i及其性质;复数的模
【解析】【解答】解:,则.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性质整理可得,再根据复数的模长公式求解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交集及其运算;补集及其运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补集的运算法则、交集的运算法则,从而得出集合.
3.【答案】A
【知识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解析】【解答】解:由“”可以推出“”,
反之,由“”不一定推出“”,也可以推出“”,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从而找出正确的选项.
4.【答案】C
【知识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析】【解答】解:A、平面平面,若,则,故A正确;
B、平面平面,若,则,故B正确;
C、平面平面,若,则或相交或异面,故C错误;
D、平面平面,若,则,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关系选项判断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依题意可得,所以,
则,两边平方整理得,,
解得(舍去)或,则,
所以该圆锥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C.
【分析】由球的定义结合勾股定理求出,的值,再结合圆锥的体积公式得出该圆锥的体积.
6.【答案】B
【知识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高二(1)班有24名女生,有16名男生,
设女生的平均体重为,
则,
解得.
故答案为:B.
【分析】设女生的平均体重为,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列式求解得出女生的平均体重.
7.【答案】C
【知识点】函数单调性的性质;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因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
又因为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
所以,解得,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函数在各段单调递增且在断点左侧函数值不大于右侧函数值,从而得到不等式组,再解不等式组得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
8.【答案】D
【知识点】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周期;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解析】【解答】解:函数,
对任意的实数,在区间上的值域均为,
则,解得, 则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三角恒等变换化简求函数解析式,再根据余弦型函数的值域与周期性求解即可.
9.【答案】A,C
【知识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数(式)的大小
【解析】【解答】解:由,知必有,
所以两边同乘以a,得,故A正确;
因为b的符号不能确定,所以不一定正确,故B错误;
由两边同乘以c,得,故C正确;
当,时,满足且,
但,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不等式的性质,从而逐项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
10.【答案】A,C,D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因为,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故A正确;
因为,所以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故B错误;
由,得,
因为,
所以,
则,得,
又因为A是三角形内角,所以,故C正确;
由余弦定理得,整理得,
解得(舍去)或,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利用正弦定理边角互化判断出选项A;利用等腰三角形判断方法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则判断出选项B;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角差的正弦公式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从而得出角A的值,则判断出选项C;利用余弦定理得出a,c的关系式,则判断出选项D,从而找出正确的选项.
11.【答案】A,B,D
【知识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析】【解答】解:A、在正方体中,是上底面的中心,分别为的中点,则,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则,故A正确;
B、连结交于,连结,如图所示:
则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设正方体边长为,则,故B正确;
C、延长交于其中连结取中点设为则面,
因为面和面所以为面和面的交线,
则过作连结则为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平面角,
在中,设正方体边长为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则,故C错误;
D、取的中点设为Q,连结则为异面直线和的夹角,
在中,
,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求解,利用线面角的定义,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先做出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夹角,在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利用异面直线的夹角的定义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即可.
12.【答案】12
【知识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百分位数
【解析】【解答】解:因为,
所以样本数据的第40百分位数为第3个数12.
故答案为:12.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百分位数求解方法,从而得出样本数据的第40百分位数.
13.【答案】
【知识点】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解答】解:由余弦定理可得,
则,
整理可得,解得(舍负),则,
所以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余弦定理得出c的值,再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的面积.
14.【答案】
【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解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若,
则,即,即,
因为为斜边的中点,,
所以,,
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整理得
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整理得,
联立,得,
即,
因为,
,
所以,解得,
因为,所以,所以.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找到的关系,再找到角的关系,利用两个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求解即可.
15.【答案】(1)解:由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得,①
由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得,则,②
解①②,得(舍去).
(2)解:由(1)知,
因为,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R,
再根据复合函数单调性知其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知识点】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解析】【分析】(1)代入得,再代入点得,联立方程组得出的值.
(2)利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和对数函数单调性,再结合复合函数单调性判断方法,从而得出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1)由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得,①
由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得,
即,②
解①②得(舍去).
(2)由(1)知,
因为,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R,再根据复合函数单调性知其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16.【答案】(1)解:依题意,
解得,
故的外接圆半径.
(2)解:由(1)知,,
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则,
则,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则,
所以周长的最大值为.
【知识点】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角A的取值范围和正弦定理,从而得出的外接圆半径.
(2)根据(1)得出角A的余弦值,结合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从而得出b+c的最大值,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得出周长的最大值.
(1)依题意,解得,
故的外接圆半径.
(2)由(1)知,,
由余弦定理,,
因为,则,
则,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故,
所以周长的最大值为.
17.【答案】(1)解:记事件表示“甲在第一场比赛中胜出”,
事件表示“甲在第二场比赛中胜出”,
事件表示“乙在第一场比赛中胜出”,
事件表示“乙在第二场比赛中胜出”,
因为表示甲赢得比赛”,则,
因为表示“乙赢得比赛”则,
又因为,
所以甲参赛赢得比赛的概率更大.
(2)解:记C表示“甲赢得比赛”,D表示“乙赢得比赛”,
由(1)知,
则表示“两人中至少有一个赢得比赛”,且,
所以
,
所以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赢得比赛的概率为.
【知识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
【解析】【分析】(1)利用相互独立事件乘法求概率公式和比较法,从而得出甲参赛赢得比赛的概率更大.
(2)由(1)结合互斥事件加法求概率公式、对立事件求概率公式、相互独立事件乘法求概率公式,从而得出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赢得比赛的概率.
(1)记事件表示“甲在第一场比赛中胜出”,事件表示“甲在第二场比赛中胜出”,
事件表示“乙在第一场比赛中胜出”,事件表示“乙在第二场比赛中胜出”,
于是表示甲赢得比赛”,,
表示“乙赢得比赛”,,而有,
所以甲参赛赢得比赛的概率更大.
(2)记C表示“甲赢得比赛”,D表示“乙赢得比赛”,
由(1)知,
则表示“两人中至少有一个赢得比赛”,且,
所以
.
所以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赢得比赛的概率为.
18.【答案】(1)证明:在正方体中,因为平面,分别是棱的中点,
所以,则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
由题意知,由勾股定理得,
满足,则,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2)解:由(1)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由题意知,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由四棱锥的体积为,可得,则四棱锥的高为,
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连接,如图所示:
易知三点共线,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即,
由平面,得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即为四棱锥的高,
,因为,,,
所以,即,故.
【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应用
【解析】【分析】(1)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推出,应用勾股定理得,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2)由四棱锥的体积可得点到平面的距离为,连接,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即为四棱锥的高,由求即可.
(1)在正方体中,平面,分别是棱的中点,
,则平面,
又平面,,
由题意知,由勾股定理得,
,即,
又,平面
平面
(2)由(1)知,平面,又平面,
,
由题意知,所以四边形的面积为,
由四棱锥的体积为,得,所以四棱锥的高为,
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连接,易知三点共线,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即,
由平面,得平面,
又平面,,
又,平面,
平面,即为四棱锥的高,
,
,,,
,即
.
19.【答案】(1)解:依题意得,又由是的“向量”,得,
则,
整理得,解得或,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解:依题意,可得,
因为
所以中的向量依次以3为周期,
若存在“1向量”,只需,
因为,
所以
,
所以,只需使,
整理得.
则,
所以,
当时,符合要求,
故存在“1向量”,且“1向量”为.
(3)解:因为为的“向量”,
所以,
所以,
则,
同理可得,
以上三式相加,整理得,
则,
所以,
所以,
则,
设,
依题意,得
则,
所以,
,
所以
,
当且仅当和时,
则,所以,
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知识点】向量的物理背景与基本概念;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解析】【分析】(1)利用“k向量”定义和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向量的模的坐标表示,从而得出实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三角型函数的最小正周期结合“k向量”定义以及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向量的模的坐标表示,再结合正弦型函数求值域的方法,从而得出存在“1向量”,且“1向量”为.
(3)利用“k向量”定义和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以及向量的模的坐标表示,再结合正弦函数的值域和二次函数求值域的方法,从而得出的取值范围.
(1)依题意得,,
又由是的“向量”得,,则,
整理得,解得或,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依题意,可得.
因为,
所以中的向量依次以3为周期.
若存在“1向量”,只需.
因为,
所以
.
所以只需使,
整理得.
即,即,
当时,符合要求.
故存在“1向量”,且“1向量”为.
(3)因为为的“向量”,所以,
即,即,
同理,
以上三式相加,整理得,
即,即,所以.
则.
设,依题意,有
得,
所以,
,
所以,
,
当且仅当时,时,,
所以,
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1 / 1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调研测试数学试题
1.(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若复数,则(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虚数单位i及其性质;复数的模
【解析】【解答】解:,则.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性质整理可得,再根据复数的模长公式求解即可.
2.(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全集,则(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交集及其运算;补集及其运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补集的运算法则、交集的运算法则,从而得出集合.
3.(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是“”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知识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解析】【解答】解:由“”可以推出“”,
反之,由“”不一定推出“”,也可以推出“”,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从而找出正确的选项.
4.(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平面平面是平面外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C
【知识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中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析】【解答】解:A、平面平面,若,则,故A正确;
B、平面平面,若,则,故B正确;
C、平面平面,若,则或相交或异面,故C错误;
D、平面平面,若,则,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关系选项判断即可.
5.(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球O的半径,球O的内接圆锥的高h与底面半径r的比为,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依题意可得,所以,
则,两边平方整理得,,
解得(舍去)或,则,
所以该圆锥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C.
【分析】由球的定义结合勾股定理求出,的值,再结合圆锥的体积公式得出该圆锥的体积.
6.(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高二(1)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16名,已知男生平均体重为,总平均体重为,则女生的平均体重约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高二(1)班有24名女生,有16名男生,
设女生的平均体重为,
则,
解得.
故答案为:B.
【分析】设女生的平均体重为,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列式求解得出女生的平均体重.
7.(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函数(且)在R上单调递增,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函数单调性的性质;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因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
又因为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
所以,解得,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函数在各段单调递增且在断点左侧函数值不大于右侧函数值,从而得到不等式组,再解不等式组得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
8.(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函数,若对任意的实数,在区间上的值域均为,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周期;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解析】【解答】解:函数,
对任意的实数,在区间上的值域均为,
则,解得, 则的取值范围为.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三角恒等变换化简求函数解析式,再根据余弦型函数的值域与周期性求解即可.
9.(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实数满足,则( )
A. B. C. D.
【答案】A,C
【知识点】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数(式)的大小
【解析】【解答】解:由,知必有,
所以两边同乘以a,得,故A正确;
因为b的符号不能确定,所以不一定正确,故B错误;
由两边同乘以c,得,故C正确;
当,时,满足且,
但,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和不等式的性质,从而逐项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
10.(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是,满足,则(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A,C,D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运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因为,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故A正确;
因为,所以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故B错误;
由,得,
因为,
所以,
则,得,
又因为A是三角形内角,所以,故C正确;
由余弦定理得,整理得,
解得(舍去)或,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利用正弦定理边角互化判断出选项A;利用等腰三角形判断方法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则判断出选项B;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两角差的正弦公式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从而得出角A的值,则判断出选项C;利用余弦定理得出a,c的关系式,则判断出选项D,从而找出正确的选项.
11.(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如图,在正方体中,是上底面的中心,分别为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B.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C.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为
D.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答案】A,B,D
【知识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析】【解答】解:A、在正方体中,是上底面的中心,分别为的中点,则,
因为平面平面,所以,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则,故A正确;
B、连结交于,连结,如图所示:
则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设正方体边长为,则,故B正确;
C、延长交于其中连结取中点设为则面,
因为面和面所以为面和面的交线,
则过作连结则为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平面角,
在中,设正方体边长为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则,故C错误;
D、取的中点设为Q,连结则为异面直线和的夹角,
在中,
,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求解,利用线面角的定义,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先做出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夹角,在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求解,利用异面直线的夹角的定义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即可.
12.(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样本数据的第40百分位数为 .
【答案】12
【知识点】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百分位数
【解析】【解答】解:因为,
所以样本数据的第40百分位数为第3个数12.
故答案为:12.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百分位数求解方法,从而得出样本数据的第40百分位数.
13.(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的面积为 .
【答案】
【知识点】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解答】解:由余弦定理可得,
则,
整理可得,解得(舍负),则,
所以的面积为.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余弦定理得出c的值,再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的面积.
14.(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如图,在中,为斜边的中点,点分别在边上(不包括端点),,若,则 .
【答案】
【知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解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若,
则,即,即,
因为为斜边的中点,,
所以,,
所以
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整理得
在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整理得,
联立,得,
即,
因为,
,
所以,解得,
因为,所以,所以.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找到的关系,再找到角的关系,利用两个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求解即可.
15.(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函数(且)的图象经过点,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求的值;
(2)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答案】(1)解:由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得,①
由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得,则,②
解①②,得(舍去).
(2)解:由(1)知,
因为,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R,
再根据复合函数单调性知其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知识点】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解析】【分析】(1)代入得,再代入点得,联立方程组得出的值.
(2)利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和对数函数单调性,再结合复合函数单调性判断方法,从而得出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1)由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得,①
由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得,
即,②
解①②得(舍去).
(2)由(1)知,
因为,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R,再根据复合函数单调性知其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16.(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已知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其中,.
(1)求的外接圆半径;
(2)求周长的最大值.
【答案】(1)解:依题意,
解得,
故的外接圆半径.
(2)解:由(1)知,,
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则,
则,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则,
所以周长的最大值为.
【知识点】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解析】【分析】(1)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角A的取值范围和正弦定理,从而得出的外接圆半径.
(2)根据(1)得出角A的余弦值,结合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从而得出b+c的最大值,再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得出周长的最大值.
(1)依题意,解得,
故的外接圆半径.
(2)由(1)知,,
由余弦定理,,
因为,则,
则,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故,
所以周长的最大值为.
17.(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某高中为了激发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决定举办两场“创新追梦”知识竞赛.规定每位参赛选手均须参加两场比赛,若其在两场比赛中均胜出,则视为赢得比赛.已知高二(1)班选出甲、乙两名选手参加比赛,在第一场比赛中,选手甲、乙胜出的概率分别为,在第二场比赛中,甲、乙胜出的概率分别为.甲、乙两人在每场比赛中是否胜出互不影响.
(1)甲、乙两人中,谁参赛赢得比赛的概率更大?
(2)求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赢得比赛的概率.
【答案】(1)解:记事件表示“甲在第一场比赛中胜出”,
事件表示“甲在第二场比赛中胜出”,
事件表示“乙在第一场比赛中胜出”,
事件表示“乙在第二场比赛中胜出”,
因为表示甲赢得比赛”,则,
因为表示“乙赢得比赛”则,
又因为,
所以甲参赛赢得比赛的概率更大.
(2)解:记C表示“甲赢得比赛”,D表示“乙赢得比赛”,
由(1)知,
则表示“两人中至少有一个赢得比赛”,且,
所以
,
所以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赢得比赛的概率为.
【知识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
【解析】【分析】(1)利用相互独立事件乘法求概率公式和比较法,从而得出甲参赛赢得比赛的概率更大.
(2)由(1)结合互斥事件加法求概率公式、对立事件求概率公式、相互独立事件乘法求概率公式,从而得出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赢得比赛的概率.
(1)记事件表示“甲在第一场比赛中胜出”,事件表示“甲在第二场比赛中胜出”,
事件表示“乙在第一场比赛中胜出”,事件表示“乙在第二场比赛中胜出”,
于是表示甲赢得比赛”,,
表示“乙赢得比赛”,,而有,
所以甲参赛赢得比赛的概率更大.
(2)记C表示“甲赢得比赛”,D表示“乙赢得比赛”,
由(1)知,
则表示“两人中至少有一个赢得比赛”,且,
所以
.
所以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赢得比赛的概率为.
18.(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分别是棱的中点,是棱上的一点,点在棱上,是三棱柱,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1)证明:直线平面;
(2)若四棱锥的体积为,求的长度.
【答案】(1)证明:在正方体中,因为平面,分别是棱的中点,
所以,则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
由题意知,由勾股定理得,
满足,则,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
(2)解:由(1)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由题意知,则四边形的面积为,
由四棱锥的体积为,可得,则四棱锥的高为,
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连接,如图所示:
易知三点共线,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即,
由平面,得平面,
又因为平面,所以,
又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即为四棱锥的高,
,因为,,,
所以,即,故.
【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应用
【解析】【分析】(1)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推出,应用勾股定理得,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2)由四棱锥的体积可得点到平面的距离为,连接,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即为四棱锥的高,由求即可.
(1)在正方体中,平面,分别是棱的中点,
,则平面,
又平面,,
由题意知,由勾股定理得,
,即,
又,平面
平面
(2)由(1)知,平面,又平面,
,
由题意知,所以四边形的面积为,
由四棱锥的体积为,得,所以四棱锥的高为,
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连接,易知三点共线,过点作的垂线交于点,即,
由平面,得平面,
又平面,,
又,平面,
平面,即为四棱锥的高,
,
,,,
,即
.
19.(2024高一下·南宁期末)对于平面向量(且),记,若存在,使得,则称是的“k向量”.
(1)设,若是的“向量”,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则是否存在“1向量”?若存在,求出“1向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已知均为的“向量”,其中.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列满足(与原点O重合),且与关于点对称,与关于点对称.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依题意得,又由是的“向量”,得,
则,
整理得,解得或,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解:依题意,可得,
因为
所以中的向量依次以3为周期,
若存在“1向量”,只需,
因为,
所以
,
所以,只需使,
整理得.
则,
所以,
当时,符合要求,
故存在“1向量”,且“1向量”为.
(3)解:因为为的“向量”,
所以,
所以,
则,
同理可得,
以上三式相加,整理得,
则,
所以,
所以,
则,
设,
依题意,得
则,
所以,
,
所以
,
当且仅当和时,
则,所以,
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知识点】向量的物理背景与基本概念;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含三角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解析】【分析】(1)利用“k向量”定义和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向量的模的坐标表示,从而得出实数的取值范围.
(2)利用三角型函数的最小正周期结合“k向量”定义以及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向量的模的坐标表示,再结合正弦型函数求值域的方法,从而得出存在“1向量”,且“1向量”为.
(3)利用“k向量”定义和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以及向量的模的坐标表示,再结合正弦函数的值域和二次函数求值域的方法,从而得出的取值范围.
(1)依题意得,,
又由是的“向量”得,,则,
整理得,解得或,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依题意,可得.
因为,
所以中的向量依次以3为周期.
若存在“1向量”,只需.
因为,
所以
.
所以只需使,
整理得.
即,即,
当时,符合要求.
故存在“1向量”,且“1向量”为.
(3)因为为的“向量”,所以,
即,即,
同理,
以上三式相加,整理得,
即,即,所以.
则.
设,依题意,有
得,
所以,
,
所以,
,
当且仅当时,时,,
所以,
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