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19 21:0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撒手sā 贸然mào 署名shǔ 空穴来风 xuè
B.焕散huàn 脑髓shuǐ 倔强jué 通霄达旦 xiāo
C.堤岸dī 酵母jiào 诀别jué 人才济济jì
D.绯闻fēi 埋怨mán 症结zhēnɡ 悬梁刺股 ɡǔ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担当”是什么?冲锋在前是一种担当:医务人员在累得筋疲力尽时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救援官兵在大地分崩离析时勇敢无畏地奔赴灾区。默默坚守也是一种担当:邓稼先在茫茫戈壁上锲而不舍地研究“两弹”,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为粮食增收而殚精竭虑……
A.筋疲力尽 B.分崩离析 C.锲而不舍 D.殚精竭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爷爷九岁的时候,就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了。
B.在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片T型梁稳稳落下,标志着成自宜高铁全线桥梁架设完成。
C.四川游客接待量之所以领先,是因为这里除了丰富的文旅大餐,还有更多的门票优惠。
D.近年来,许多博物馆利用“云端”开设网上展厅、介绍馆藏,加快了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4.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抒情诗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B.词是一种诗的别体,最初称之为“曲词”或“曲子词”,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C.假如你穿越到三国时代,见到了诸葛亮,你说:“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先生,足下三生有幸!”
D.《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均选自相传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礼记》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5.阅读《经典常谈》后,你认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刃”字是在“刀”形上加上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属于形声字。
B.书中介绍了《说文解字》《史记》《尚书》《周易》等文化经典著作。
C.《<诗经>第四》提到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D.朱自清按照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古诗文。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情感价值。徜徉于诗海,难免会眼花缭乱,而归纳整理可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古典诗词。请你按要求补写下列表格内容。
体裁 作者 名句 批注
歌行体 岑参 ①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用新奇的比喻写出了冬天的雪景。
律诗 文天祥 ② ? 。——《过零丁洋》 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舍生取义的生命悲歌。
宋词 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③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表达作者渴望收复河山,报效国家的愿望。
元曲 张养浩 伤心秦汉经行处,④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万间宫殿,满目尘土,满心忧伤,怅然慨叹。
乐府诗 无名氏 ⑤ , 。——《十五从军征》 目睹野兔、野鸡自由出入于自己的家园,老兵心生悲凉。
散文 孟子 一箪食,⑥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在生存与尊严之间,宁愿忍受饥饿乃至死。
三、综合性学习
7.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初三(1)班决定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记录三年的成长点滴。
(1)作为策划组的成员,请你仿造划线部分,为纪念册取一个名字并阐释其含义。
小达:我们的班级纪念册叫什么名字呢?
小州:不能太普通,得有一点诗意且符合主题!
小凤:我有一个好主意,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或者化用课本里学过的诗文(诗句或文言文)作为纪念册的名字,比如《落英集》,出自《桃花源记》,桃花灼灼,落英缤纷,虽然,花儿离别,但没有人会忘记那些缤纷的时光,青春永远值得收集留恋。既有美好的寓意,又能让同学们一看到名字就想到我们一起学习的点点滴滴。
(2)班级纪念册分为三个版块,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的名称。
栏目一:班级金句,照亮青春
栏目二:
栏目三:
(3)毕业之际,你要给曾经在学习上帮助过你的同学写一段临别赠言,表达感激与祝福之情。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四、名著阅读
8.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这些山代表了他经历过的苦难,也象征着他一次次的成长和突破。
请仿照句式:“我最喜欢 ,在这里发生了 的事(写主要情节),我懂得了 ”(说说你的感受)。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①上秋帆远②,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②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9.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在题材上属于送别诗,在体裁上属于古体诗。古体诗在押韵、平、对偶上均有严格要求。
B.首联中“此别”、“谪居”四字,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C.颔联中“巫峡猿啼数行泪”中的“猿”与《三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的“猿”渲染的氛围都是悲凉哀伤的。
D.中间两联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连用了四个地名,体现诗人的情真意切,诗歌气势健拔,意境更为开阔。
10.本诗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
B.久而乃和 和:暖
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策之不以其道
B.不敢出一言以复/全石以为底
C.学而不思则罔/濯清涟而不妖
D.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1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14.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豫章①胡叔俊,以高才硕学隐居进贤官溪之上,治乃祖西园,筑亭其间而游息之。以东南先朝阳夕阴,宜木果,而树桃、李、梨、栗。南为正阳之方宜芳华而列种海棠。松、竹者贯岁寒而后凋,故以植乎西北。中又杂植梅数十株,曰:“梅,松、竹之友也。”今皆蔚然为林矣。若菊,若牡丹、芍药之属,丛生而可爱,皆列于亭之左右,以便观赏。合而名其亭曰“园趣”。
②其出入之途在正东,近所居也。海棠之西有二池,夹道凿小渠引水经其所居,以入于东池。渠之上古木参天,其先祖所手植也。东池之外又为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池之北为堂八楹②,以为子弟讲肄③之所。又北为堂六楹,以馆宾客④。又北为重屋六楹,以藏累世之书。此其园外之事,又所以为成趣之本。
③日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论农圃之要,而忘其世虑。客至则觞咏⑤啸歌,云山烟水,交错乎指顾⑥之间,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⑦不与易也。
(节选自揭侯斯《胡氏园趣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句中的“进贤”为县名。②楹(yíng):计算房屋间数的量词。一间为一楹。③肄(yì):练习,学习。④馆宾客:接待宾客。⑤觞咏:饮酒赋诗。⑥指顾:手指目顾。⑦禄:俸禄。
15.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1)若菊,若牡丹、芍药之属
(2)合而名其亭曰“园趣”
1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E中选出正确的两处(填写字母)。
南为A正阳B之方C宜芳华D而列种E海棠。
17.选文紧扣“趣”字来写,你能发现哪些“趣”?请列出四种。
18.文末画横线句“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让你想到以下哪篇课文?任选一篇并简述理由。
A.《陋室铭》(刘禹锡) B.《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C.《醉翁亭记》(欧阳修) D.《湖心亭看雪》(张岱)
我选 ,理由: 。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深度求索:人工智能的探索者
①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智能手机中的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再到医疗诊断系统,AI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在这些技术的背后,有一家名为“深度求索”(DeepSeek)的中国公司,正以其卓越的技术和创新的精神,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者。
②深度求索(DeepSeek)是如何工作的?
③第一步:观察与学习——海量数据的“营养吸收”。深度求索的起点是“学习”,就像人类通过读书和经历积累知识一样,它会“吞下”海量数据——从书籍、文章、对话到图像、视频,甚至科学实验记录。这些数据成为它理解世界的“养料”。第二步:构建“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思考网。深度求索会构建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这个网络由无数虚拟的“神经元”组成,像人脑细胞一样互相连接。当输入一个问题,数据会在网络中快速穿梭,每个神经元负责处理一小部分信息:有的识别关键词,有的分析逻辑关系,最终层层协作生成答案。第三步:试错与优化——越练越聪明的“AI学徒”。深度求索每次回答后,系统会比对正确答案,自动调整神经网络的连接强度,就像学生通过错题查缺补漏,通过“试错”不断进步。这种循环训练让它从“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
④深度求索一经发布,就迅速引发了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的问世被许多科技专家誉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突破”。它独特的深度学习算法和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卓越的表现。例如:在医疗领域,深度求索能够快速分析海量医学文献,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建议;在教育领域,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提高效率。
⑤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大放异彩,而深度求索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大模型技术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而这些数据中可能包含用户的个人信息,关于数据隐私的问题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此外,大模型的决策透明性也受到质疑。它的决策过程像一个“黑箱”,用户难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这种不透明性在医疗、金融等高风险领域尤为令人担忧,因为错误的决策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深度求索也无可避免地引发了这些争议。另外,它的广泛应用也引发了关于就业市场的讨论。一些人担心,AI技术的普及将取代大量传统工作岗位,导致失业率上升。尽管深度求索的开发者强调,AI的目标是辅助人类而非替代人类,但这种担忧依然存在。
⑥深度求索正在研究如何提高模型的透明性,并计划进一步拓展AI技术的应用场景。此外,他们在技术研发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伦理和社会责任,通过成立专门的伦理委员会,确保AI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符合道德规范;他们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希望推动制定全球统一的AI技术标准。
⑦深度求索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者,已然凭借其独特技术在多领域发光发热。尽管面临数据隐私、决策透明性与就业冲击等争议,但他们不避挑战,积极应对。相信在不断优化技术、坚守伦理道德的进程中,深度求索定能跨越重重障碍,引领人工智能技术朝着更安全、更透明、更有益人类的方向大步迈进,为我们的未来开拓更多可能。
文本二:
从横空出世引发西方毁誉冰火两重天,到面对网络攻击九州同袍共筑数字长城,这个春节假期,由深度探索(DeepSeek)所带来的震撼与惊喜,像新春的焰火般耀眼。在逆全球化浪潮涌动、科技博弈日趋白热化的今天,DeepSeek的这场突围给我们很多启示。
当下中国科技产业正面临双重压力:一边是西方技术封锁不断加码,另一边是AI、量子计算等新赛道竞争白热化。DeepSeek的破局,像一束强光穿透迷雾——其自研架构以较低成本训练出千亿参数大模型,直接挑战了“算力霸权”,其在中文理解准确率方面更展现出碾压西方大模型的优势。DeepSeek的崛起证明:今天的中国企业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跟随与复制,封锁线从不能禁锢真正的创新者。
DeepSeek的突围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深层逻辑:当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民族复兴的必答题,唯有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胆识奋力突破,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深耕创新,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自信笃定前行,方能在惊涛骇浪中挺立潮头。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5—02—06)
19.文本一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文本一第③段为什么主要采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1.两个文本都围绕“深度探索(DeepSeek)”展开,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爸爸的盐焗鸡
①列车风驰电掣般往前奔跑。春富挨着车窗坐,望着车窗外的风景;爸爸坐在他的对面,也望向车窗外的风景。这趟出门,春富感觉很奇怪。那天爸爸说:“咱们坐趟火车吧。”父子俩都没少坐火车,只不过是爸爸坐车南下打工,春富坐车北上求学。春富问坐火车干啥,爸爸说就当散散心吧。春富摇摇头,没再接着问这个事儿。
②呜呜——列车缓缓驶进了辉州站。“辉州盐焗鸡!”“请品尝辉州盐焗鸡!”随着叫卖声,车上的旅客都跑到站台上,争先恐后地购买黄澄澄的盐焗鸡。
③“那是干啥的?”爸爸问。“卖盐焗鸡的。”
④爸爸连续问了三遍,春富回答三遍。爸爸好像根本没有听到回答,自顾自地不停地问。爸爸的眼睛紧盯着卖盐焗鸡的人,当视线被人挡住之后,他突然站起来,向车下走去。春富赶紧跟了过去。待追上时,爸爸已挤进了人群,一会儿举着两只盐焗鸡从人堆中挤了出来。
⑤列车开动后,春富看着盐焗鸡,问爸爸:“想吃啦?”
⑥爸爸没有回答,沉默了会儿,给春富讲了一段二十年前的往事。
⑦也是这趟列车,爸爸送春富回老家,列车到达辉州站,车窗外“辉州盐焗鸡”的叫卖声不绝于耳。
⑧“爸,那是干什么的?”“卖盐焗鸡的。”
⑨春富问了三次,爸爸回答了三次。爸爸知道儿子不是傻问,是想吃盐焗鸡了。这时有人把车窗打开,问盐焗鸡多少钱一只,爸爸听到价格后,摸摸自己的兜,就不再往车窗外看了。这时候,前后左右座位上的不少旅客,都在津津有味地吃着盐焗鸡,鸡肉香味在车厢里飘荡。爸爸没有买盐焗鸡,春富不再直挺挺地看那些吃盐焗鸡的人,把头扭过去,一声不语地看着窗外。爸爸心里难受,他从包里拿出一个馒头塞在春富手里,然后把他抱到自己的腿上,轻轻地说:“咱不吃这里的鸡,咱们家里的山上有会飞的走地鸡,回去以后爸爸给你做盐焗鸡,比这里的好吃。”
⑩爸爸不是哄骗儿子,也不是吹牛,说这话时,他脑海里浮现的是家乡大山下树林里斑斑驳驳的阳光,翠绿翠绿的小草,各色小花在微风中摇动,黄鸡、白鸡、黑鸡、麻鸡在起起伏伏的咯咯声中飞到树上,又飞回地上。多么好的自然资源,他不仅要做给儿子吃,他还要做美味的盐焗鸡赚钱。
回到家里,爸爸真的做了一只盐焗鸡,可是味道一点也不鲜美。春富嚷嚷着不好吃。
爸爸为了全家的生活,只好把对盐焗鸡的期盼装在心里,继续南下打工谋生。
第二年春节回乡前,爸爸带着一个老乡来到辉州,想尝遍此地的盐焗鸡后,自己琢磨出制作方法……
春富看看眼前的爸爸,背微驼,头发有些花白,突然觉得鼻子发酸,他快速捏紧鼻翼,控制着眼泪。
这时,爸爸把桌上的盐焗鸡打开,盐焗鸡的香味飘了出来。爸爸对春富说:“孩子,吃吧!”春富吃了一口,说:“味道真好。”爸爸露出笑容,说:“那你就多吃点,吃个够。”
过了一会儿,春富贴在爸爸的耳边问:“爸爸,是不是为了弥补我那时没有吃上盐焗鸡,才专门坐这趟火车?”爸爸瞧着春富说:“不全是。”春富愣愣地瞧着爸爸。
爸爸说:“咱们家乡那山上放养的山鸡,能跑能飞,那鸡肉不但香还有弹劲,做盐焗鸡,肯定更筋道,味道会更鲜美。”“爸爸想做盐焗鸡赚钱,对吗?”春富恍然大悟,问爸爸。爸爸心情激动起来,瞧着春富,点点头。
“爸爸,我可以在网上搜索盐焗鸡的做法!”春富也有些激动。爸爸深情地看着春富,信心更足了,“我们一定能做出列车上的盐焗鸡。”
两年后,在翠绿群山的脚下,有一个年长者和一个年轻人在做直播。年轻人支起三脚架,把手机摆上,又调准拍摄角度。这时,一列绿皮火车开过来,呼啸着向大山深处驶去,地上一群鸡拍打着翅膀,飞到了树上。年长者拿出一个绿色包装盒,说:“瞧,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绿水青山,这里有会飞的走地鸡,我们就是用这里的鸡,做出了美味的盐焗鸡……”
那个年长者是爸爸,那个年轻人就是春富。
(作者:冯满凤。《中国铁路文艺》2024年第12期)
22.为了做盐焗鸡赚钱,父子俩做了哪些事?概括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填空。
23.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⑨段画线句所使用的方法和作用。
24.文中 段画横线句子中,加点的“味道”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内容和人物的心理情感分析简要分析。
爸爸说:“咱们家乡那山上放养的山鸡,能跑能飞,那鸡肉不但香还有弹劲,做盐焗鸡,肯定更筋道,味道会更鲜美。”
25.同学们对小说主旨展开讨论,坚持“父子情深”和“自立自强”两种看法的人数较多。你赞同哪一种?结合全文说出理由。
八、作文
26.“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哪吒2》经典台词)
请你发挥联想及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2025年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校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A
6.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赢得生前身后名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一豆羹
7.(1)《若比邻》,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即同学毕业后虽然不在一起,但彼此情谊深厚,好像依然在身边一样。
(2) 班级故事,记录成长 班级画像,珍视情谊
(3)示例:感谢你在学习上为我点亮明灯,让我在知识海洋不再迷茫。愿未来的你,如展翅雄鹰,搏击长空,前程似锦!
8. 示例1:火焰山 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
示例2:A.花果山 B.独角鬼王称孙悟空为齐天大圣 C.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
示例3:A.五行山 B.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定于五行山下 C.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示例4:A.灵山 B.师徒到达灵山取得真经 C.付出终有回报。
9.A 10.本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宽慰勉励之意,表达了乐观积极的情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音游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11.D 12.C 13.B 14.A
15.(1)类 (2)命名,取名 16.CD 17.①植树之趣;②赏花之趣;③泛舟之趣;④藏书之趣;⑤讲习之趣;⑥论农圃之趣;⑦饮酒赋诗之趣;⑧赏景之趣。 18.示例1:我选A,因为胡叔俊隐居官溪之上,植树赏花,赋诗交友,生活悠闲而高雅。刘禹锡身居陋室,与鸿儒谈笑,弹奏素琴,阅读金经,安贫乐道,享受陋室生活的乐趣。他们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
示例2:我选B,因为胡叔俊隐居官溪之上,植树赏花,与宾客共赏云烟山水。陶弘景隐居山林之间,欣赏山水之美。两人都热爱自然美景。
示例3:我选C,因为胡叔俊在园趣亭欣赏自然美景,与宾客饮酒赋诗,感到十分惬意。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既领略到了自然之趣,又享受到了人情之美。
示例4:我选D,因为胡叔俊常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谈论,而忘却世虑,享受远离俗世的乐趣。张岱选择在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也有不与世俗同流的雅情雅趣,两人有相同之处。
19.①点明写作背景:人工智能正在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通过列举语音助手等例子,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者“深度求索/Deepseek”;③引出下文关于“深度求索/Deepseek”的具体介绍。 20.“深度求索/Deepseek”的工作原理是一般读者不熟悉的科技知识,用打比方的方法,把“数据”比作“理解世界的‘养料’”(把它构建的网络比作互相连接的人脑细胞/把回答后的比对调整比作“学生通过错题查缺补漏”),生动形象地阐释了它的工作过程与工作原理。这样写不仅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而且能让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深度求索/Deepseek”的工作原理,符合受众群体特点,便于科学普及)。 21.文本一侧重介绍“深度求索/Deepseek”这一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者,分别从它的工作过程与原理、发布后的反响与争议、如何应对挑战三个方面展开介绍。文本二侧重论述Deepseek突围带给我们的启示,即中国企业的崛起需要靠创新,科技自立自强方能实现民族复兴。
22.①父亲说出想做盐焗鸡赚钱的想法;②春富激动地表示支持;③两年后用当地土鸡做成功;④山脚下父子俩配合直播卖货。 23.侧面描写。周围旅客津津有味地吃盐焗鸡的场面,鸡肉香味飘荡,侧面烘托盐焗鸡十分美味诱人,春富想吃鸡的愿望强烈。 24.味道通常指味觉所体会到的滋味,这里指父亲想象家乡的山鸡做成的盐焗鸡滋味更美,营养价值更高,对未来创业充满十足的把握和信心。 25.示例一:我赞同“父子情深”。二十年前火车上,爸爸没钱给儿子买盐焗鸡吃,儿子理解父亲没哭没闹。二十年后,爸爸终于让儿子吃上盐焗鸡,弥补了心中的遗憾。儿子支持爸爸做盐焗鸡赚钱的想法,帮爸爸直播带货。父子间相互充满关爱、相互理解支持,默契配合,体现父子情深的主旨。
示例二:我赞同“自立自强”。二十年前爸爸因没钱给儿子买盐焗鸡吃而难受,产生做盐焗鸡赚钱的念头。二十年后,爸爸终于弥补了心中的遗憾,决定用家乡的山鸡做盐焗鸡创业。儿子上网查资料,帮忙直播带货,父子间理解支持,默契配合,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体现自立自强的主旨。
26.例文:
破茧
“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无路可走,我才明白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哪吒的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照进我曾经灰暗的心房。
曾经的我,胆小怯懦,像只蜗牛,一遇到风雨就缩进壳里。刚升入初中时,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我满心都是不安。班级组织演讲比赛,老师鼓励大家踊跃报名。我内心其实很渴望能站在台上展示自己,可一想到台下那么多双眼睛,我的胆怯就如潮水般将那点渴望淹没。我低下头,默默祈祷老师不要注意到我。
之后的日子里,看到参赛同学在台上自信演讲,赢得阵阵掌声,我表面平静,内心却满是羡慕与失落。我总是安慰自己,这样挺好,不用面对可能出现的失败和尴尬。就这样,我一次次躲开能让自己成长的机会,躲在自己营造的舒适小窝里。 直到那次学校的文艺汇演,班主任直接点名让我参加。我一下子慌了神,跑到办公室,嗫嚅着说:“老师,我不行,我害怕……”班主任看着我,目光温和却坚定:“孩子,你总是这样躲着,什么时候能长大呢?勇敢去试试,就算失败了又怎样?”回到教室,我坐立不安。拒绝吧,老师的期望、同学的目光让我愧疚;参加吧,内心的恐惧又像一堵墙横在面前。那几天,我陷入了极度的纠结,感觉自己仿佛置身死胡同,无路可走。
最终,我咬咬牙,决定直面内心的恐惧。我日夜苦练,对着镜子纠正表情,反复打磨每一句台词。当真正站在舞台上,聚光灯洒下的那一刻,我还是紧张得手心冒汗。但当看到台下老师鼓励的眼神,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表演。随着讲述,我渐渐沉浸其中,忘记了紧张与害怕。 表演结束,台下掌声雷动。那一刻,我心中满是畅快。原来,直面曾经害怕的事,并没有那么难。
从那以后,我不再一味躲藏。课堂上积极发言,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我终于明白,只有打破内心的茧,勇敢面对,才能拥抱更广阔的世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