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人文主题是“成长”,编排了《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四篇课文,除了《文言文二则》外,其余三篇都是长文章。
除此之外,本课还属于节选型课文。虽然课题中没有“节选”二字,但它的的确确是节选自作家王安忆的一篇叙事散文。原文共有五个部分,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个部分。除了长文章、节选型文章这两个特点外,本课从体裁上来说属于成长小说,塑造了一个寄养在亲戚家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小男子汉形象。
本课是基于“追寻古今少年脚步,记录自我独特成长”的单元任务情境之下的子任务情境“今之少年成长路”。课文讲述了“我”的小外甥从出生到四岁这段时间里的种种趣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慢慢地成长为一个小男子汉。这篇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主题鲜明。除了开头和结尾,课文中间部分以小男孩的性格特点为线索,把他成长过程中的众多事件分成了三个板块,每个板块一个小标题。每个板块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有序地写出了男子汉的成长历程。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其中,阅读提示之一的换小标题是衔接前一课的阅读任务。在前一课《小英雄雨来(节选)》中,课后题已经要求学生根据“游泳本领高”这个概括关键事件的方法,列出其余的小标题。而本文的三个部分已有小标题,为学生的迁移运用提供了素材。值得关注的是,课文的三个部分是根据由易到难的成长经历来排列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内容之间的前后关联,理解文本的内在逻辑,准确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虽然初步具备独立或合作阅读的能力,但是在深入体会人物形象、感悟情感上较为欠缺,一个小男孩却被称为男子汉,这和孩子们的认知是有冲突的,这也是较难理解的一个难点,但同时这个小男孩的形象又是很有意思的。因此需要教师架桥铺路,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体悟细节等方式启发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读准“强、吭”两个多音字;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小标题说说文中男子汉的形象。
2.通过细读男子汉的手部描写语句,感悟男子汉从依赖到逐步独立成长的过程。(重点)
3.通过换标题的方式,对文中男子汉的形象加深认识,并联系生活,说说自己身边的男子汉。(难点)
【教学过程】
聊聊心中的男子汉
关联经验,聊男子汉
同学们,你们觉得,男子汉指的是怎么样的人?
预设:强壮、勇敢、舍己为人……
是呀,在我们的印象中,男子汉往往指的是这些了不起的英雄战士。
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男子汉。这位男子汉出自作家王安忆之笔,你们知道王安忆是谁吗?
出示资料,了解作者王安忆。
设置疑问,引入学文
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男子汉,其实是王安忆的外甥,年纪很小,比你们还小呢!这样小的小孩子,作者为什么称他为男子汉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进入课文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聊一聊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是怎么样的,意在了解学生心目中男子汉的形象,这是对男子汉形象的初步感知,学生往往会想到课文中学过的那些英雄伟人的形象。在学生的认知中,男子汉首先是一个成人,其次,还比较强壮,以及那些有担当、有骨气、有志向的充满人格魅力的人。那么本文中的男子汉也是这样的形象吗?这一问,反差就出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也调动起来了,为理解文中的男子汉形象作好了铺垫。)
认识文中的男子汉
借助标题认识男子汉
比比标题,发现不同
这篇课文,也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与《小英雄雨来》相比,划分文章内容(段落)的形式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小英雄雨来》:用序号“一、二、三”划分文章内容;《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划分文章内容。板书:小标题
读读标题,说说概况
(1)读一读课文的三个小标题,根据三个小标题中的关键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我们家的男子汉”的。
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对独立的要求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从食物、独立、生活挑战三个方面来写“我们家的男子汉”。
根据标题,分析形象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子汉”,并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分享汇报
预设:天真、可爱、独立自主、沉着冷静……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三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利用小标题这一阅读支架快速掌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很快能发现,这是一个对食物非常执着认真的男子汉,是一个要求独立的男子汉,也是一个面对生活挑战很沉着的男子汉。接着进入第二个学习活动。)
抓住小手认识男子汉
1. 再次读文,寻找细节
过渡:通过三个小标题的指引,我们会发现小男子汉是在逐步成长的,他的独立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手部描写非常关键。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关于男子汉手部描写的语句,想一想他是如何逐步成长的。
分享汇报,体会成长
预设一:“吃自己的大拇指”。
这里的男子汉是一个天真可爱的,为了吃非常执着、认真的一个小男孩的形象。
预设二:“他攥着钱,走近了柜台,忽然又胆怯起来”。
(1)“攥”字可以看出什么?(紧张、还没有勇气跟陌生人自然地去接触,去交流)
(2)尝试朗读(你把小男孩的小心翼翼体现得淋漓尽致)
预设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牵他的手了。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1)从这个比喻中你能看出什么?
(2)你能把这种想要独立的愿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预设四:“他勇敢地抓住窗框,攀上了窗台。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蹿进了车厢”。
(1)请你圈出男子汉的动作。
(2)说说你从动作中可以看出什么?
(3)你能把他的这份勇敢读出来吗?
3. 总结提升,体悟成长
教师小结:通过体会男子汉的手部特写,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成长,逐步从依赖别人到最终独立的男子汉形象。我们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小男孩成长为男子汉的过程。
(三)更换标题再识男子汉
1.回顾前文,罗列方法
如果让你来给这篇课文拟小标题,你会怎么拟呢?还记得我们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节选)》时总结的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吗?
相机板书:概括主要内容;借助课文词句;引用人物语言;提炼人物品质等。
2.小组合作,更换标题
请你们四人小组开展合作探究,选用一种方法,给课文的三个部分换—换小标题。
3.汇报交流,集思广益
预设一:提炼人物品质①率真爽气的男子汉;②自立自主的男子汉;③沉着勇敢的男子汉。
预设二:借助课文词句①吃饭很爽气;②不愿让人牵手;③坦然地接受
(设计意图:这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小英雄雨来(节选》》列小标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提炼,尝试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力的生长。)
三、发现身边的男子汉
(一)总结提升,夸男子汉
这节课我们在王安忆的笔下,认识了这个小小男子汉,从他的成长经历中也知道了男子汉的真谛。其实,男子汉不论年纪大小,不管财富多寡,只要认真生活、自主独立、直面挑战,这样的人就被我们称为男子汉。
(二)出示标准,找“男子汉”
1. 出示“男子汉标准栏”,如乐于助人、勇于面对失败、知错就改等等,以此作为标准,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身边的“男子汉”。
2. 学生交流汇报,相机采访原因
(三)夸赞品质,学男子汉
1. 这样的人的确是男子汉,他身上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为他点赞!
2. 在生活中,我们不光要发现男子汉,更要争做“男子汉”!
(设计意图:这个学习活动由课本延伸到生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那些勇敢、认真、直面挑战的人,并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走好自己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