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阶段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实数 中,无理数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通过平移,可将图Z-1中的福娃“妮妮”移动到图 ( )
3.如图Z-2,已知AB∥CD,∠A=70°,则∠1的度数是 ( )
A.70° B.100°
C.110° D.130°
4.下列语句中,为假命题的是 ( )
A.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如果直线a,b,c满足b∥a,c∥a,那么b∥c
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6.若点A(a+1,b-1)在第二象限,则点 B(-a,b+2)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估计 的值在 ( )
A.1到2之间 B.2到3之间
C.3到4之间 D.4到5之间
8.下列说法:①任何数都有算术平方根;②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正数;③a 的算术平方根是a;④(π-4) 的算术平方根是π-4;⑤算术平方根不可能是负数,其中,不正确的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 P(-2,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P'的坐标是 ( )
A.(2,4) B.(1,-3) C.(1,5) D.(-5.5)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 P(x,y),我们把点P′(-y+1,x+1)叫做点 P 的伴随点.已知点 的伴随点为 点 的伴随点为 点 的伴随点为 A ,……,这样依次得到点 若点 的坐标为(2,4),则点 的坐标为 ( )
A.(-3,3) B.(-2,-2)
C.(3,-1) D.(2,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比较大小:
12.已知,如图Z-3,直线AB,CD 相交于点O,OE⊥AB,∠COE=70°,则∠BOD 等于 度.
13.把“等角的补角相等”写成“如果 ,那么 ”的形式:
14.如图 Z--4,请写出能判定 CE ∥AB 的一个条件: .(写出一个即可)
15.如图Z-5,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D,C分别在M,N的位置上,若∠EFG=55°,则∠1= ,∠2= .
16.点P 在第四象限,且到x轴的距离为3,到y轴的距离为2,则P 点坐标是 .
17.如图Z-6,点 A(1,0),B(2,0),C 是y轴上一点,且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则点C 的坐标为 .
18.如图 把长方形放在第二象限,使两条边与坐标轴重合,然后将小长方形无滑动的沿x轴顺时针滚动,每一次边落在x轴上记作一次操作.已知顶点. 则经过2018次操作后点P 的坐标为 .
三、解答题(共66分)
19.(8分)计算:
20.(8分)一个非零实数的平方根分别是 和 求这个数及它的立方根.
21.(8 分)如图 CE 平分 求 的度数.
22.(8分)如图Z-9.已知∠1,∠2互为补角,且∠3=∠B.
(1)求证:∠AFE=∠ACB;
(2)若CE 平分∠ACB,且∠1=80°,∠3=45°,求∠AFE 的度数.
23.(10分)已知△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Z--10所示.
(1)写出A,B,C三点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3)△ABC中任意一点 经平移后对应点为 先将△ABC 作同样的平移得到 再写出 的坐标.
24.(12分)如图 已知直线 F 在CD上,且满足 BE 平分
(1)直线 AD与BC有何位置关系 请说明理由.
(2)求 的度数.
(3)若平行移动AD,在平行移动AD 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 若存在,求出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5.(12分)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a,0),B(b,0),其中a,b满足
(1)填空:
(2)如果在第三象限内有一点. 请用含 m 的式子表示 的面积:
(3)在(2)的条件下,当 时,在y轴上有一点 P,使得 的面积与 的面积相等,请求出点 P 的坐标.
期中阶段评价
1. B 2. C 3. C 1. A 5. B 6. A 7. D 8. C 9. B 10. C
11.< 12.20 1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相等14.∠DCE--∠A(答案不唯一)
15.70° 110°
16.(2.-3)
17.(0.2)或(0.-2)
18.(3 027.0)
19.解:原式
20.解:根据题意得((3a+1)i-(a+11)=0.
a=-3.则这个数是(3a+1)=(-8) =61.
则它的立方根是1.
21.解:∵EF∥AD. AD∥BC.
∴EF∥AD∥BC.
∴∠DAC÷∠ACB=180°.
∵∠DAC=120°.∠ACF=20°.
∴∠BCF =180°-∠DAC-∠AC'F=180°-120°-20°= 40°.
∵(E平分∠BCF,∴∠FCE=∠BCE=20°.
∵EF∥BC∴∴∠FEC =∠BCE =20°.
22.(1)证明:∵∠1+∠FDE=180°,∠1,∠2 互为补角。
∴∠2=∠FDE.∴DF∥AB.∴∠3=∠AEF.∵∠3=∠B.∴
∠B=∠AEF.∴FE∥BC.∴∠AFE=∠ACB.
(2)解:∵∠ 1~80°,∠3-45°.
∵EF∥BC,∴∠BCD=∠FED=35°.
∵CE平分∠ACB,∴∠ACB=2∠BCE=70°.
∴∠AFE=∠AC'B=70°.
23.解:(1)A(-2.3). B(-6.2).(`(-9.7).
(2)S∴M·= 11.5.
(3)作图略.八:(2.0),B (-2.--1).(∵ (-5.4).
24.解:(1)直线AD 与BC互相平行,理由:∵AB∥CD.∴∠A+∠ADC'=180°.又∵∠A=∠C'.∴∠ADC''∠C=180°.∴AD∥BC.
(2)∵AB∥CD.∴∠C=100°.∴∠ABC=180°-∠C=80°.
∵∠DBF = ∠ABD, BE 平分∠CBF.∴∠DBE =
(3)存在.设∠ABD-∠DBF=∠BDC'-. r.
∵AB∥CD.∴∠BEC=∠ABE=x° 140°.
∵AB∥CD.∴∠ADC=180°-∠A=80°.
∴∠ADB=80°-x'.
若∠BEC=∠ADB.则. 得x'=20°.∴存在
25.解:(1)-1 3
(2)如答图Z-1,过点 M 作 MN⊥. r轴于点N.
∵A(-1.0). B(3.0).
∴AB=1±3=4.
又∵点M(-2. m)在第三象限。
∴MN= m| - m.
(--m)=-2m。
(3)当 时,
点P 有两种情况:①当点 P 在y轴正半轴上时.如答图Z-2.设点 P(0. k).
∵SANM=S……
解得k=0.3.
∴点P 的坐标为(0.0.3):
②当点 P 在y轴负半轴上时,如答图Z-3,设点P(0.11).
解得n= 2.1.
∴点 P 的坐标为(0.-2.1).
故点 P 的坐标为(0.0.3)或(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