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半期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基础与运用(33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7分)
走进语文“大观园”,我看到了锲而不舍做学问的闻一多,遇见了目光深邃凝重的贝多芬,líng听了令人亢奋的安塞腰鼓,还欣赏了尽态极yán的印度舞蹈,_________ _……这一切,让我多么沉迷,多么难忘啊!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3分)
锲(
)而不舍 目光深邃(
)
亢(
)奋
(2)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líng听(
)
尽态极yán
(
)
(3)
根据本学期某一篇课文的内容,仿照上段句式在空格处续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B、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C、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园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
D、因为闻一多精彩的演讲,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在那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身上。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①⑤②④③
B.①⑤④③②
C.⑤④③②① D.⑤②③①④
4、背诵默写。(任选5题 10分,每空1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史》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5)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6)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
(7)赵翼《论诗》中表明“代代都有影响后世的人才”意思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两句是:
,
。
5、综合性学习(6分)
①闽南师大大一学生冬季军训
30分钟内近百人晕厥。3月8日讯(记者
巫芳
沈威)近日,闽南师大5000余名大一学生开始冬季军训。结果30分钟内有近百名学生晕厥。医生称,大部分属于气管性头晕,过度紧张、没吃饱饭导致晕厥、呕吐、胸闷症状,“说到底,还是体质差”。
②近日,金华一所高校的学生发出一则微博,内容是该校有女生800米测试找人代跑,一时引来网上热议。截图里的内容是这样的:“本人因为身体不适,需要找人代跑800米,下星期四第二节课经管操场,女,要求3分50秒以内,报酬是50元。”
③据报道:印度全国地方大、中学生必须通过国民学兵团进行军事训练。学兵团属国防部国防学兵团总监署领导。学生根据年龄、性别分别编入高级组(18~26岁)、初级班(13~18岁)和女子组。通过训练使他们体质增强,并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西方国家也同样要求学生身体体能的达标方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
(1)、请你写出对其中两则的探究结果。(3分)
(2)、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体育锻炼和学习的关系。(3分)(答出两点给2分,联系实际给1分)
6、诗词赏析:(5分)
【约客】(赵师秀 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3分)
二、阅读 (57分)
(一)口技(14分)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未几,夫麴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④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⑤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解释加点词。(4分)
(1)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2)
妇抚儿乳(
)
(3)两股战战
(
)
(4)群响毕绝(
)
7、翻译下面句子。(5分)
(1)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2分)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3分)
8、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9、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6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0、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3分)
11、“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怎样的精神?(3分)
(三)《社戏》节选(22分)
甲: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
)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开船,在桥石上一(
),(
)几尺,即又(
)出了桥。于是(
)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2、解释。(2分)
①宛转: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依稀:
13、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2分)
甲: ,
乙:
1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并分析在文中的作用。(4分)
动词有:
(
)
(
)
(
)(
)
(
)(
)
作用:
15、“甲”文第二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 并找出相应句子。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6分)(写出三种角度即可)
16、甲、乙两段都写了船速之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 哪两处是侧面描写 请找出有关语句并抄写下来。(3分)
正面描写: 。
侧面描写:“ 。”
“ ”
17、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18、“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罩”在这里如何理解 (2分)
(四)为爱挺直(15分)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选自《知识窗》)
19、选文第④段中说“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他的“希望”是什么?(3分)
20、“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结合选文,请你说说他“不断推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分)
21、选文第⑦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3分)
22、⑧段写到“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你认为接下来他会做什么
?
(3分)
23、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3分)
三、写作(6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选择一个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1)时间过得好快,看到那些蹦蹦跳跳、满脸稚气的小学生,蓦然回首,我们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学生了……在这十三四岁的生命里,是谁教我们怎样做人 是谁给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是谁鼓励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请以《
教我怎样做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题目:《我心中的明星》
要求:
①从上面两个题中任选一个题目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②如果选择(1)请根据生活,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全作文题,可以填上父母、老师、亲戚、朋友、同学……总之是教你做人的人。
③
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④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来塑造人物形象。
⑤要求做到感情真挚,文从字顺,不得套作或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班级、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