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0 08: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缄默(jiān) 窥探(kuì) 弥漫(mí) 衰草连天(shuāi)
B.过滤(lǜ) 龟裂(jūn) 沙砾(lì) 层峦叠嶂(zhàng)
C.骨骼(gé) 连翘(qiào) 沟壑(hè) 销声匿迹(nì)
D.地壳(ké) 潮汐(xī) 追溯(sù) 风雪载途(z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农谚 隧道 冰雪融化 偏然归来
B.稀疏 咀嚼 诸如此类 难以值信
C.覆盖 蔓廷 目空一切 旁若无人
D.致密 劫难 天衣无缝 滴水不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一打开门,发觉门外庭院深深,窗外花香鸟语,阳光倾洒进来,如同仙境一般美丽。
B.一些过去种群繁盛的野生动物,由于被大肆捕杀,已经逐渐销声匿迹了。
C.而越是胸无文化的干部,也就越目空一切,他们大多脱离群众,而且还必然粗俗浅薄。
D.改革开放30年,故乡的模样全变了,真是海枯石烂,怎能不让我感慨万千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由中宣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平台。
B.《复仇者联盟4》上映首日就以超过5亿元票房的惊人成绩,打破了中国影史“最快破30亿”。
C.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照亮和点燃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的问题。
5.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3分)
A.《大自然的语言》中竺可桢简述了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B.《被压扇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特征等的介绍,论证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事实。
C.《恐龙无处不有》是法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
D.《大雁归来》主要向读者介绍大雁迁徙的特性与规律和人类的关系,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大雁这种美丽、聪明、可爱的鸟,含蓄地谴责人类对鸟类的伤害,呼吁人类珍惜和保护鸟类,让它们与我们共同享有美丽的大自然。
6.综合性学习。(11分)
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1)有同学认为:“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是个人的事。”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阐述你的理由。(4分)
(2)请针对本次活动,根据图片(主要颜色为绿色)拟写一则公益广告标语。(2分)
(3)请你以市环保局的身份拟一则倡议书,提醒广大市民节约能源,绿色出行。(5分)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4分)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筝,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7.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分)
8.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
(2)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坞蛋鬼”。(“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
9.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3分)
10.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你运用文中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4分)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3分)
纳木错为什么越变越大
王元红
①自21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流传。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了。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湖水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容量增加了近140亿立方米。
③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 研究人员认为,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需要综合考虑水循环的各个可能因素。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开始融化。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皤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通常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然而,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⑨笔者曾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康世昌谈起过纳木错湖水蒸发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分析和研究,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
⑩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说到这里,大家基本上就明白纳木错的湖水水位为什么升高了。归根结底,这种情况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11.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 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3分)
12.概括纳木错湖水越变越大的三点具体原因。(每点用四个字概括)(3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纳木错湖越变越大,归根结底是气候变化导致的。
B.本文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纳木错湖水位上涨的原因的。
C.第①段提及的湖水上涨的两种猜想,就是为了告诉读者牧民十分愚昧。
D.第⑥段加点词语在文中起到限定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14.作者在文尾说“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能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哪些事情 (试举四例)(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7分)
与地幔的“亲密接触”
李 鹏
①从2015年12月中旬开始,来自美、英、中等12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乘坐一艘名为“决心”号的大洋科学钻探船,在一处叫作亚特兰蒂斯浅滩的地方,开始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洋钻探,世界多国的科学家们开始了给地球做“腹腔手术”。
②大洋钻探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腹腔手术”。从漂浮于茫茫大海的船上,伸出几千米长的钻杆,穿过海水找到确定的洋底位置,向下钻进千余米的孔,再把孔里的岩芯取到船上,这一钻探过程难度极大。
③根据本轮大洋科考的规划,“决心”号大洋钻探船的最终目标就是钻穿地壳,“触摸”地幔。为何要钻探到地幔 也许很多人并不太明白。
④地幔位于地壳下面,穿过莫霍面就是(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它是地球的中间层,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迄今为止由于人类尚未能直接从地幔取样,因此对其知之甚少。
⑤神秘而庞大的地幔充满了许多未解之谜。在2013—2023年度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提出的科学挑战中,地球深部探测过程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科学问题,无不与地幔息息相关。
⑥“决心”号计划通过3个航次的大洋钻探,即在亚特兰蒂斯浅滩重新钻一个孔,目标是分三步钻穿地壳,直达壳慢边界。本航次的目标是钻取1300米的岩芯,获得记录地球生命历程的材料。最终目的是想打穿地壳与地幔的边界即莫霍面,从而得以零距离“触摸”地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直接获取珍贵的研究样品和科学数据。
⑦对于本轮科学家们“触摸”地幔的钻探计划,网络空间中也是非议纷纷,甚至有人认为科学家们的举动太大胆,担心这种腹腔手术会给人类自身带来危险,比如说引发火山爆发。
⑧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截至目前,科学家共在全球大洋钻了3000多个孔,从来还没有导致火山爆发等危险的事情发生。尽管本轮钻探要超过以往,最终达到地幔,但由于钻探的都是坚硬的岩石层,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就是“触摸”到地幔也没有问题,研究发现,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尽管上地慢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但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也就是上地幔的顶部也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在岩石圈中钻孔不会有什么问题,这种“腹腔手术”不会导致地球“肚子”里的岩浆喷发出来。
⑨地幔深处还藏着哪些秘密
⑩21世纪初,日本东京技术学院的科学家猜测,地壳下面的地幔里很可能有水。为了证实这个猜测,科学家做了个模拟的“下地幔”。下地幔是距地表650~2900千米的部分。根据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模拟后发现,模拟下地幔中的物质里水含量占了0.2%。基于这个实验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的水是地表水的5倍多。
更为神奇的是,地幔竟然可以“吃石头,吐钻石”。 目前地球大部分钻石均来自地表下不到19千米的地方。那里的钻石有着与地表岩石相同的组成成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地壳变动,把地表的岩石带到了较浅层的地幔,在那里,地幔内部的特殊环境把部分岩石“变成”了钻石,后来部分钻石又被一种叫作金伯利岩的岩石带到了地表,金伯利岩一直是人们寻找钻石的“指标岩”。但是地幔深处储水量巨大和地幔“吃石头,吐钻石”的神奇事儿只是根据目前对地球观测的研究的推测或者模拟分析,其可靠性如何还有待未来的深入研究。
另外一个急需探知的秘密是,碳这个非常普通的元素在地球深处会具有何种性质。最新的研究发现,碳氢化合物这种能源物质在地球深处可能以无机化学的形式和形成过程产生,而不仅仅是由植物和动物的化石遗骸产生。如果能够解开这个惊天秘密,那么,未来人们就会找到一条新的制造能源的途径。
这些年来,不少科学家们一直在猜测,地球深处是否存在其他不为所知的生命形式。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在地球表面下1600米左右的地方,还存在着微生物,尽管那里的温度非常高;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一些细菌竟然可以生存在高达2万个大气压的环境里。科学家因此怀疑,在更深的地球深处,还藏着存在包括另类生命形式等在内的诸多秘密。
在地球科学家们看来,不断发掘地球内部的秘密,对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利用环境,对新资源开发和生命探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5.说说你对题目《与地幔的“亲密接触”》的理解。(4分)
16.根据选文填空。(3分)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依次说明了什么是大洋钻探— 网民对钻探的担忧是多余的—— 四个问题。
17.“大洋钻探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腹腔手术’”中“可能是”三个字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18.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19.具体说说地幔藏着哪些人类急欲探知的秘密 (4分)
三、写作(50分)
20.按要求作文。
请以《 的自述》为题,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说明文。
第二单元综合评价
1. B [点拨]A 项中“窥”应读“kuī”;C 项中“翘”应读“qiáo”;D项中“壳”应读“qiào”。
2. D [点拨]A项中“偏然归来”应为“翩然归来”;B项中“难以值信”应为“难以置信”;C项中“蔓延”应为“蔓廷”。
3. D [点拨]“海枯石烂”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用于盟誓,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这里应用“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
4. A [点拨]B项缺宾语,打破了中国影史“最快破30亿”的记录;C项两面对一面,“能否”表两面,不能与一面“当务之急”搭配,应删去“能否”;D项语序不当,应将“照亮”与“点燃”调换位置。
5. C [点拨]阿西莫夫为美国科普作家。
6.(1)[示例]不同意。选择“低碳生活”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体现了社会公德。节水、节电、节油、回收,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到了,那么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世界都是有益的。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2)[示例]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3)[示例]
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市民:
节约能源,绿色出行,是你我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美好,我局特发出如下倡议:
1.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节约现有的所有能源。
2.步行、骑自行车不仅能减少污染,而且能节约成本,有利于身体健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
3.认真搞好居住社区和公共场所的绿化、美化、净化,清除或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少一分破坏,多一分关爱。
市环保局
2020年4月1日
7.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杂地形会影响大气运动;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准确率有很大差异。
8.(1)“风险”具体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意味着预测失败。
(2)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9.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更具吸引力。
10.苏轼的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赵师秀的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跨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
11.作比较 纳木错湖水在1970—2009年间的上涨情况
12.冰川融化;冻土融水;蒸发减少。
13. C [点拨]文章第①段并没有体现“牧民十分愚昧”,而是说明牧民的心中存有神的思想。
14.[示例]①使用新的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使用电动车或绿色驱动技术出行;③植树造林,减慢沙化;④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全民动员。
15.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人类利用大洋钻探,从而得以零距离“触摸”地幔,直接获取珍贵的研究样品和科学数据的方式及过程。
16.逻辑顺序 本次大洋钻探的目的 地幔深处的秘密
17.不能去掉。“可能是”表示不确定,是根据已知做出的判断,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如果去掉了,就变成了肯定的语气,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18.作诠释。准确说明了地幔的位置、厚度及构成。
19.地幔里是否有水;地幔是否可以“吃石头,吐钻石”;碳元素在地球深处有何种性质;地球深处是否存在其他不为所知的生命形式。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