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0 08:4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7分)
你生在一个充满着太多的繁华与不稳定的朝代
你是一个永远以振兴天下为己任的男人
你的字很重
一笔一划压弯了 níng( )重的枝丫
你的驴很瘦
驮不动理想和报负
茅屋为秋风所破
你想的是广厦万间
衣食无着
你却“穷年忧黎元”
一个又一个子夜
你在如豆的青灯下咀嚼着时代的苦难
忧国忧民
于你是神圣的图腾
守护家园是你永远的梦
这个梦
映红了你的人生
(选自梁秋红《写给杜甫》)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níng( )重 广厦( ) 咀嚼( )
(2)诗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1分)
(3)“图腾”在诗中的意思是 .(1分)
(4)诗中画直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代大鹏)
B.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
C.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D.回车叱牛牵向北(调转)
3.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6分)
(1)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北冥有鱼》)
(2)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3)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 . (《大道之行也》)
(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明幽静的环境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的诗句是: , .
4.名著阅读。(3分)
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儿别的事吧。”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指的是主人公 ,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他 的性格;“做点儿别的事”具体是指 一事,这表明主人公已从过去的伤病、绝望、精神危机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北冥有鱼》一文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的道理。
B.《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古代指理想社会,“大同”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C.《马说》一文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而伯乐喻指圣明的君主,集中抨击了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D.《卖炭翁》中“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6.综合性学习。(8分)
(1)阅读下面材料,说说“和”与“同”有什么区别。(2分)
【材料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材料二】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为恶如一,故云同也;好斗争,故云不和也。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
【材料三】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2)周末云云的父亲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母亲想回去看望姥姥。云云的父亲发脾气说母亲总是这样唱反调,母亲也生气说父亲一点儿也不体贴自己。好好的周末,父母就这样吵起来了。如果你是云云,请从“和为贵”的角度来劝说父母。(3分)
(3)仿照示例,再写一段话,告诉大家怎样才能做到和谐。(3分)
示例:拥有宽容才会有和谐。因为她能浇灭怒火化解愁绪,她能感化邪恶播撒善良,她能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宽容,让我们享受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7~9题。(9分)
【甲】虽有嘉肴,弟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①乎四体①,形③乎动静。端而言④,蠕而动⑥,一可以为法则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布:表现。②四体:四肢。③形:体现。④端而言:说话语意精深。⑤竭而动:比喻举止文雅。竭,虫子的活动。⑥法则:榜样。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虽有至道( )
(3)一可以为法则( )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9.【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 ;【乙】文运用 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2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0~13题。(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 ”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商汤见伊尹》)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10.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断一处)(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策之不以其道()
(3)是子不欲吾善也( )
(4)因下彭氏之子( )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君将何之
13.【甲】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食马者”喻指封建统治者。【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对待人才分别是什么态度 (2分)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8题。(14分)
【甲】二桃杀三士
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闻。晏于过而趋①,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臣闻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义,下有长率②之伦,内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敌,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禄。今君蓄勇力之士也,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①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④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⑤馈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计功而食桃 ”
公孙接仰天而叹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计吾功者,不受桃,是无勇也,士众而桃寡,何不计功而食桃矣。接一搏骗而再搏乳虎⑥,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槐而起。
田开疆曰:“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①。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左操骖尾,右挈鼋头,鹤跃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视之,则大鼋之苗。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剑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遑,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
皆反其桃,挈倾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虽然,二子同桃而节,冶专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领而死。
使者复曰:‘已死矣。’公殓之以服,葬之以士礼焉。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
【乙】
二桃杀三士:齐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皆勇而无礼。晏子谓景公馈之二桃,令计功而食。三子皆自杀。
(张岱《夜航船·植物部》)
【注释】①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②长率:官长和下属。③器:人物。④新(qíng):刺杀。⑤少:稍,只。⑥猪(jiān) :野猪。乳虎:哺乳的母虎。⑦鼋(yuán):猪婆龙之类。骖:古代一车驾四马,中间二马称“服”,两边二马称“骖”。
14.诸根据文意填空。(2分)
【乙】文认为三人“勇而无礼”,“无礼”在【甲】文中的具体表现是 (用原文填空)。
“二桃杀三士”后演变为一个成语,根据文章,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可能是用 杀人。
15.下列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若去之 扬长而去
B.吾尝从君济于河 无济于事
C.津人皆曰 无人问津
D.二子何不反桃 举一反三
16.以下两种文中画直线句的断句,选择你认为恰当的一种并说明理由。(3分)
A.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B.吾仗兵而却三军者,再若开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无与人同矣。
17.文言文虚词和标点也有表情达意的功能,请比较以下两句中“也”字背后的情感。(3分)
(1)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2)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
18.张岱在《夜航船》中记录“三子皆自杀”,但有人认为晏子和景公才是真正的凶手。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5分)
思吴江歌
张 翰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9.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2分)
2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三、写作(50分)
21.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 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六单元综合评价
1.(1)凝 shà jué (2)报负 抱负 (3)坚定而执着的信仰 (4)引用 比喻
2. B [点拨] B项中, “善”解释为“好”。
3.(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零落成泥碾作尘
(3)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 (4)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4.保尔·柯察金 乐观 无产阶级革命
5. B [点拨]“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6.(1)①“和”是君子的做人准则,“同”是小人的做事方法。②“和”者,没有攀比、挑剔、刻薄之心;“同”者,有阿谀奉承、与别人攀比之意。
(2)[示例]爸爸妈妈,请冷静一下听我说说好吗 今天去看望奶奶还是看望姥姥其实都没问题的,你俩就是说话方式不对,家庭要以和为贵,都和和气气的才开心,不要计较那么多啦!那让我来决定好不好呀
(3)[示例一]拥有诚信才会有和谐。因为她能让师生之间拥有信赖,获得美好的情谊;她能让邻里之间拥有信任,赢得相处的和谐。有了诚信,和谐的幼苗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示例二]拥有友善才会有和谐。因为她能让友谊如柔云,亲情似细雨;她能让你拥有愉悦的人生,拥有成功的事业。只要你以友善对待每一朵花、每一个人,世界将更加和谐美好。
7.(1)自我勉励 (2)即使 (3)全,都
8.(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
(2)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9.亲身学习实践的重要意义 对比
附【乙】参考译文:
君子的学习,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是文雅的,全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从耳朵听进去,却又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的七尺之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10.(1)食之/不能尽其材 (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
11.(1)有时 (2)方法 (3)好 (4)于是
12.(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您这是要去哪里
13.【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附【乙】文参考译文:
从前商汤将要前往去见伊尹,让彭家的儿子来驾车。彭家的儿子半路上问道:“您这是要去哪里 ”商汤答道:“我将要去见伊尹。”彭家的儿子说:“伊尹,是普通的百姓。如果您想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来问他,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受到赏赐了!”商汤说:“这不像你知道的那样。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变得)更加灵敏,眼睛会(变得)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很高兴并努力吃(这个)药。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像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商汤)于是叫彭家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
14.晏子过而趋,三子者不起 计谋(阴谋)
15. C
16. A句恰当。从整句话的意思来看,是田开疆在讲述自己的功劳,“再”的意思为两次,表明他曾带兵两次击退敌军,像他这样的功劳,也可以不和他人分而食桃。B句的断句意为我是带兵击退敌军的人,如果有人能有他一样的功劳,也可以不和他人分桃而食。与后面的田开疆“援桃而起”意思不符,因此 A句更恰当。
17.第一句中的“也”表现景公欲杀三人又怕无法成功击杀三人的担忧;第二句中的“也”表现出晏子对三人的了解,表现其已有应对之策的淡然。
18.[示例一]赞同。从文章来看,三人死于晏子的计策,晏子利用三人恃才傲物的弱点,派人送给三人两个桃,让(他们)彼此相互争功,导致了三人的自杀;而文中的景公对于晏子要杀三人的举动,也予以了支持,因为他担心三人对国家不忠诚,作为臣子的三人自知难逃一死,因此才选择了自杀。[示例二]不赞同。从文章来看,三人虽然死于晏子的计谋,但实际上却死于自己内心的道德坚守,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而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当他们觉得自己做错事情时,宁愿用生命去弥补耻辱,这是一种高贵的“士”之精神。
19.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20.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21.略。[点拨]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成长的旅程、爸爸妈妈陪伴的旅程、在大自然里的旅程,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