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雷雨(节选)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雷雨(节选)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1 20:2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5 雷雨(节选)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雷雨》,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现代翻译家黎烈文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 梳理积累
学习活动二 精读课文 理解鉴赏
目录索引
学习活动三 群文阅读 比较鉴赏
学习活动一
知人论世 梳理积累
资源助读
作者简介
中国话剧大师——曹禺 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剧作家。1933年创作的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此后曹禺又接连创作了《日出》《原野》,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曹禺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小说《家》成功地改编成话剧,从而达到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执行主席等职。
作品 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等。
作品背景
写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
曹禺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他经过几年酝酿、构思,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曹禺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相关常识
戏剧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1)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红色娘子军》);(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如《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如《雷雨》);(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窦娥冤》)、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三 一 律
“三一律”是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的主导原则,要求戏剧有时间、地点和行动(情节)的一致。具体地说,就是戏剧的故事要发生在“不超过一昼夜”的短时间内(时间律),发生于人物在这一事件内所能到达的地点(地点律),同时所有情节要有内在统一性(行动律)。
《雷雨》通过运用“三一律”,在结构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

yín
cén
è
jīn
mèi
mēn
mèn
hùn
hún
2.写对字形
词 语 易错字 词 语 易错字
烦zào zhāng木
枯zào zhàng碍
zàn且 tí哭
天qiàn 瓜熟dì落








3.掌握词语
(1)汗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流下。
(2)于心不忍:从心里觉得忍不下去。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
(3)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
4.词语辨析
一帆风顺·顺风行船
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也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话。 顺风行船:顺着风势行船。比喻趁着有利情势做事,用力小而收效大。
相同点:都有“顺着”“趁着”的意思。 不同点:“一帆风顺”是褒义词,侧重点是比喻顺利,有祝愿之意。“顺风行船”是中性词,侧重点在于借助外在的力量把事情办成。 例句 ①如今的人眼明手快,捷足高才,遇着世事,如__________,不劳余力。 ②他本来认为这趟生意会_________,没承想费力费事,劳而无功。 顺风行船
一帆风顺
5.成语积累
“雷”字一族成语
(1)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
(2)瓦釜雷鸣:锅发出雷一般的响声。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烜赫一时。釜,锅。
(3)风雷火炮:形容十分急躁。
(4)雷霆之怒: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5)聚蚊成雷: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像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6)平地风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学习活动二
精读课文 理解鉴赏
文本研读
研读任务一 理清文章内容,分析戏剧情节
1.课文开头有一段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提示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同时也感染、影响了读者,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感,把读者带入戏中。
2.课文节选了《雷雨》第二幕的片段,节选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 ①写三十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意外相见,如在梦中,两人展开了紧张激烈的对话。②写周朴园与鲁大海、鲁侍萍与周萍相见。父与子相见,却是势不两立的仇人;母与子相见,却无法相认。
3.根据课文中的时间和提示的地点,概括课文情节,完成下表。
时 间 地点 事  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周萍,老二鲁大海)。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①
三十年来 外乡 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周朴园总记得侍萍的生日,为纪念侍萍,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保留着总是关窗的习惯。问过许多人,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四凤在周家做工,与周萍相爱。周冲也喜欢四凤。
从前 哈尔滨 ③
最近 矿上 工人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园收买工人代表,签订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提示 ①周家为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把侍萍赶出家门,侍萍投河自尽,被人救活。②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生了四凤。③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研读任务二 分析人物心理,理解戏剧冲突
4.在周公馆再次见到鲁侍萍,周朴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填写下面的表格。
鲁侍萍的行为 周朴园的行为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
进屋找女儿 漫不经心地谈雨衣、 窗子 —
很自然地关上窗 认真询问鲁侍萍的姓氏籍贯 ①
说话有无锡口音 有意识地询问无锡事件 ②
叙述悲惨遭遇 表情痛苦,汗涔涔 ③
望朴园,泪要涌出 要求拿旧物 —
表明身份 徐徐立起,低声询问 ④
提示 ①奇怪 ②猜疑 ③慌张 ④惊恐
5.当周朴园得知来者是鲁侍萍时,在惊恐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提示 先恐吓(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再哄骗(“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后收买(拿出五千块钱的支票给鲁侍萍,希望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
6.在周、鲁重逢的片段里,在揭示鲁侍萍还活着之前,周朴园的回答里一共出现了六个“哦”,说一说“哦”字包含了哪些意思,写出了周朴园什么样的内心变化。
提示 第一个“哦”表惊讶,读升调;第二个“哦”字勾起了周朴园对往事的回忆,又有对鲁侍萍的试探,读起来语气要长;第三个“哦”里有失落,读时停顿时间稍长;第四个“哦”有一种抓住希望的感觉,急切而又惊奇,震撼又不乏狐疑,读时语调上扬,声音略重;第五个“哦”应该满含周朴园的痛苦;第六个“哦”中有紧张、痛苦、挣扎、掩饰,读时轻而短促。
7.曹禺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念,相见时又绝情,他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 (观点一)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的。三十年前,他对鲁侍萍始乱终弃,为了娶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就把生下孩子才三天的侍萍赶出家门,这是当初的不仁;三十年后,当他在自己的家中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人就是当年的侍萍时,忽然严厉地说“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并“冷冷地”讽刺她“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是后来的不义。这一切足以说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的。
(观点二)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其一,三十年前,周朴园如果不爱鲁侍萍,就不会与她在一起生活那么长时间,还有了两个儿子。所以最后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周朴园肯定是不愿意的。一个生活在封建家长制横行的时代的人,只有屈从,没有别的选择。所以说,把鲁侍萍赶出周家的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而不是周朴园。其二,事隔三十年,周朴园还将那段感情经历铭记在心。例如,周朴园一听说眼前这位下人三十年前曾在无锡,就立刻想到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并称侍萍为梅家的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并且“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另外,周朴园把鲁侍萍的生日也记得清清楚楚。周朴园还说:“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这体现了什么呢 不言而喻。其三,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这一“奇怪”,恰恰说明周朴园对侍萍的细微动作记忆犹新。综上所述,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的。
8.在这复杂的人物关系之中,戏剧冲突更多地源于人的内心世界。课本所选的这场戏有几对矛盾冲突 从矛盾冲突中,可以看出《雷雨》在情节安排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 两对。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感情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冲突。按照冲突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鲁侍萍、周朴园两个昔日恋人意外重逢相认,一部分是周朴园、鲁大海两父子针锋相对,矛盾重重。
情节高度集中,巧妙勾连前因后果。三十多年的婚恋纠葛,周朴园漫长的、罪恶的发家史,都集中在一个时间、一个地方,通过人物的对话逐步显现出来,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9.周、鲁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 周朴园是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冲突才是最本质的冲突。
研读任务三 赏析戏剧语言,分析戏剧主题
10.《雷雨》中曹禺为鲁侍萍精心设计的语言向来为人称道。比如:“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请问:这句话巧妙在哪里 表现了鲁侍萍怎样的复杂感情
提示 这句话妙在作者运用同音字(或者谐音双关)来表现特定情境下人物思维的急转弯。鲁侍萍已经叫出了儿子的名字,又赶紧改口,先用同音的“凭”,接着又用了“凭什么”来掩饰自己的失态。表现出鲁侍萍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几乎要揭开母子、兄弟关系,却马上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显示了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11.作品用“雷雨”命名的寓意是什么
提示 ①“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之夜。②“雷雨”暗示着作品的社会环境。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闷抑郁的环境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
思路整合
填空: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软硬兼施
周朴园的发家史
劳资冲突
学习活动三
群文阅读 比较鉴赏
主题阅读
永远的《雷雨》
《雷雨》是曹禺创作的第一部话剧,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雷雨》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狭小的舞台上不仅凸显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
群文阅读
材料一
《雷雨》第四幕(节选)
〔第四幕概括:鲁侍萍和鲁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鲁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鲁侍萍说出真相,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侍萍如晴天霹雳,因为她知道周萍与四凤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在四凤的苦苦哀求下,她答应让周萍带四凤走。
蘩漪带周冲来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阴鸷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 你还不上楼去睡。
周蘩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周蘩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周蘩漪 萍,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给这个妈叩头。
周 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周蘩漪 (惊)什么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周蘩漪 (惊愕地)侍萍 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 嗯。(烦厌地)蘩漪,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周蘩漪 天哪!
〔半晌。四凤苦闷地叫了一声,看着她的母亲,鲁妈苦痛地低着头。周萍迷惑地望着父亲同鲁妈。这时蘩漪渐渐移到周冲身边,现在她突然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逐渐地使她同情周萍,她觉出自己方才的疯狂,这使她很快地恢复原来平常母亲的情感。她不自主地愧恨地望着自己的冲儿。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账!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四 凤 (向母痛苦地)哦,妈!
周朴园 (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 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四 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有删改)
材料二 
(我)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吗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在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危机之前,蠢蠢地动着情感,劳着心,用着手,他们已彻头彻尾地熟悉这一群人的错综关系。我使他们征兆似的觉出来这酝酿中的阴霾,预知这样不会引出好结果。我是个贫穷的主人,但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天的座,来怜悯地
俯视着这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跟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泽沼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恶”。他抓住了四凤不放手,想由一个新的灵感来洗涤自己。但这样不自知地犯了更可怕的罪恶,这条路引到死亡。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
(摘编自曹禺《<雷雨>序》)
阅读思考
1.对比课文节选的第二幕的片段,材料一所选的第四幕中的周朴园为什么是平静的
提示 周朴园的“平静”,是其一贯伪善的最好体现,面对这些无法摆脱的纠葛,他想用亲情安慰周萍,用金钱稳住鲁侍萍,用“人伦天性”来维持风雨飘摇的“家庭”。
2.材料一是第四幕的结尾部分,也是《雷雨》全剧的结尾部分。有人说,这种悲剧性的结尾是蘩漪一手导致的。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请谈谈你的
理解。
提示 同意。仅就节选部分第四幕的矛盾冲突看,是蘩漪使矛盾趋向尖锐,直接引起了矛盾的集中爆发,可以认为是蘩漪一手造成的。(或:不同意。周朴园是家庭罪恶的制造者,这些矛盾,即使不是由蘩漪点燃,也早晚势必爆发,蘩漪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罢了。)
3.材料二中作者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请结合课文选段,简要概括侍萍的哪些“争执”寄寓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提示 ①鲁侍萍被赶出周公馆后以死抗争。②三十年后,她与周朴园再相遇时对命运不公的指责。③鲁侍萍对周朴园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学以致用 创新写作
人物语言个性化
在《雷雨》(节选)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上的处理也都有相应变化。
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对应。这在周朴园企图用金钱来打发鲁侍萍的对话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而侍萍的话语,也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的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这样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真实、鲜明。
个性化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不仅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和个性不同的人说出的话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随着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的变化,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内容也不会是相同的。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变化。
微写作
“我”因乱泼污水,弄脏了教室的墙壁。大家纷纷议论,“我”手足无措,不知是否该主动告诉老师。针对这一情境,请设定五个不同的围观同学,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性格。200字左右。
示例 刹那间,雪白的墙壁上多出了一道道丑陋的伤疤。我呆呆地站在教室门口,同学们围了上来。同学A眯着眼睛笑嘻嘻地说:“你闯祸了,等着挨罚吧!”“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 ”同学B瞪大眼睛说。同学C凑了上来:“我看你还是去自首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同学D打断他的话愤愤不平地说:“那不是自投罗网吗 ”“哎,我有办法了,”同学E手舞足蹈地说,“你去拿一根棍子来,绑在背上,去负荆请罪。”大家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而我心里更加忐忑不安起来。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