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已了解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
2.学生已经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
3.本班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已具备了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4.学生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学习数学时会有不同的表现。
效果分析
1、由于本节课是以认知规律为主线,运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达到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考,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方法,形成技能.课堂教学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归纳中形成能力.
2、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并及时指导归纳总结.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一题多解、一题多法的创新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4、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营造了生动有趣、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5、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件辅助教学的作用,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
课后反思
1、由于本节课是以认知规律为主线,运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达到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思考,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方法,形成技能.课堂教学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归纳中形成能力.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并及时指导归纳总结.重视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一题多解,一题多法的创新能力,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3、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营造生动有趣、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4、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时刻考虑学生会了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3.3.2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理解掌握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
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习惯和能力.
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运用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重点
探索并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
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安排
活动1 由拼三角板引发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活动2探索--发现 --猜想,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引出课题
活动3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
活动4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活动5反馈练习
活动6小结与作业
通过拼图,引导学生熟悉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通过设置问题串,探索--发现 --猜想,归纳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从理性上认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正确性
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学会性质的运用
在练习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感受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通过小结及课后探究习题梳理所学知识,达到巩固、发展、提高的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1
问题
1、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都有什么数量关系?
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的边具有什么性质.
2、用你的30°角的直角三角尺,把斜边和30°角所对的直角边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2
问题
1、请同学们准备好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把相等的边拼在一起组成平面图形,有几种拼法?
2、探究:在这些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 个,其中三角形有
个,各是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说说你的理由
(若学生不能单独回答可以先与同伴交流结论成立的理由,教师可提示:求得∠B=∠C=∠BAC=60°或证∠ABD=60°,有一个角是6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等边△ABD中,AB BD(填“>”、“<”或“=”) 在Rt△ABD中, =30°,30°所对的直角边是 ,
BC= AB(为什么)
活动3
问题
我们仅凭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吗?
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其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如何证明?
2、总结:
该性质适用范围是什么?(直角三角形)
运用该性质可求什么?
(计算和证明线段的倍分,揭示了30°角直角三角形中边的数量关系的特殊性,)
逆命题成立吗?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请同学们课后验证)
活动4
课堂练习:
练习1 如图,在△ABC 中,∠C =90°,∠A =
30°,AB =10,则BC 的长为 .
练习2 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是高,∠A =30°,AB =4.则BD = .
活动5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 点D是斜梁AB
A
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 AB=7.4 m,∠A=30°,立柱BC、DE要多长?
追问:(1)若D变成AB上使CD⊥AB于D的点,其它条件不变,如图a,你能分解出
30°角的直角三角形吗?求出那些线段的长?
(2)如图a,BD与AB有何数量关系,此结论与AB的长度有关吗?(课后讨论)
活动6课堂小结
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活动7作业
1.必做题:教材第81页练习;
2.选做题:教材第83页习题13.3第15题;
3.思考题:在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边等于最长边的一半.是否正确?
4.预习作业:13.4 课题学习.
板书设计
13.3.2等边三角形(二)
性质的探究
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
范例分析
课堂练习
课时小结
课后作业
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个角之和等于180°
板书课题: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度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猜想,教师电脑演示,
得出结论:
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或者说: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2倍)
学生动手拼图,互相交流,把不同的图贴到黑板上,有6种拼法
学生观察摆出的如下两个三角形.讨论并回答
图2
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
拼成的图(2)是等边三角形.
学生口述,教师简单板书
学生观察、思考
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结论的证明
学生分析条件和结论,并转化成数学符号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
求证:BC=1/2AB
教师纠正和补充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 至D,使CD=BC,连接AD.
[师生共析]
学生分组讨论证明过程,学生板书演示
证明:
在△ABC中,∠ACB=90°,
∠BAC=30°,则∠B=60°.
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如下图)
∵∠ACB=90°,
∴∠ACD=90°.
∵AC=AC,
∴△ABC≌△ADC(SAS).
∴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D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C=1/2BD=1/2 AB.
(演示课件)
学生仔细读题,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教师提示:要准确选择直角三角形
请个别学生板演详细过程,强调解题格式要规范
如图3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AED与Rt△ACB中,由于∠A=30°,所以DE=1/2AD,BC=1/2AB,又由D是AB的中点,所以DE=1/4AB.
解:∵DE⊥AC,BC⊥AC,∠A=30°,
∴ BC=1/2AB,DE=1/2AD,
∴BC=1/2×7.4=3.7(m).
又∵AD=1/2AB,
∴DE=1/2AD=1/2×3.7=1.85(m).
答:立柱BC的长是3.7 m,DE的长是1.85 m.
这节课,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推理证明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这个定理是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形和度量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
同时复习巩固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可追问: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
同学能结合前后知识,把问题思路解释得如此清晰,很了不起。
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给予证明
培养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增强理性认识,体验性质的正确性,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结合前后知识,清晰解释思路
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严谨与科学
正、逆两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直角三角形
这个定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广泛
的应用.
让学生体会到找准直角三角形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课堂练习反馈调控
综合应用,巩固提高课本例题涉及的线段、角较多,学生不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因此设计该分层推进的补充题,为解答以下例题做好铺垫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件14张PPT。13.2.2 等边三角形(2)邹城市第五中学周忠柱学习目标:
1.探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会应用它
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学习重点:
探索并理解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你会用学过的方法证明吗?为什么? 将两个含有30°的同样的三角尺如图摆
放在一起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ABC的
直角边BC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证明:延长BC至点D,使CD=BC,连接AD
∵ ∠ACB=90°,
∴ ∠ACD =90°.
∵AC=AC,∠ACB=∠ACD ,BC=DC,
∴ △ABC≌△ADC(SAS).
∴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BAC=∠DAC= 3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BAD =60°.
∴ △ABD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已知:如图,在Rt△ABC 中,∠C =90°,∠A =30°.
求证:BC = AB.活动操作,探索性质D 对比方法,举一反三截 长补 短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归纳总结,得出定理符号语言:
∵ 在Rt△ABC 中,
∠C =90°,∠A =30°, 文字符号,互相转化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
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5课堂练习 练习1 如图,在△ABC 中,∠C =90°,∠A =
30°,AB =10,则BC 的长为 .1课堂练习 练习2 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是
高,∠A =30°,AB =4.则BD = . ∟解:∵ DE⊥AC,BC⊥AC,∠A =30°,∴ BC =3.7(m). 答:立柱BC 的长是3.7 m,DE 的长是1.85 m. 性质运用 例 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DE 垂直于横梁AC,AB =7.4 cm,
∠A =30°,立柱BC、DE 要多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哪些知识?课堂小结,知识梳理知日 1.必做题:教材第81页练习; 2.选做题:教材第83页习题13.3第15题;
3.思考题:在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边等于最长边的一半.是否正确?
4.预习作业:13.4 课题学习。布置作业再见观评记录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课堂教学根据教学设计,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2、例题典型,课堂讲解透彻,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参与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4、教学基本功较扎实(教态、语言、逻辑、引导)。?
5、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方法用于解题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水平。
6、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7、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课题 13.3.2 等边三角形(2)
【学习目标】1、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 重 点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 难 点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导学指导】
一、自主探究
探究: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问题: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2、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归纳:
二、合作交流
1、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A=30°.
求证:BC= AB
2、解法2:
三、学以致用
例: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A=30°,立柱BD、DE要多长?
四、课堂练习
已知:如图,△ABC中,∠ACB=90°,CD是高,∠A=30°.求证:BD=AB.
五、课后作业
课本 第93页第11题 第13题
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
数学思考:
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
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习惯和能力.
问题解决:
1.通过观察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1.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