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期末提分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3.78这个小数,百分位上的数是( )。
A.3 B.7 C.8
2.,这是根据( )进行简便运算的。
A.乘法分配律 B.乘法交换律 C.乘法结合律
3.有两根小棒,长度分别是7厘米和8厘米。下列小棒中,不能与现有的两根小棒首尾相连转成三角形的是( )。
A.3厘米 B.14厘米 C.2厘米 D.16厘米
4.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4cm,8cm,第3条边的长可能是( )。
A.13cm B.12cm C.7cm
5.一个三角形,经过它的一个顶点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
A.180° B.90° C.不确定
6.将一个三角板上的3个角画下来,然后把这3个角剪下来,在桌面上拼在一起,拼成的角是( )。
A.周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7.一段木料长8.72米,王老师用3.2米做了一个梯形框架后,还剩多少米木料?对如图所示的竖式中圈出部分描述错误的是( )。
A.“5”表示5个十分之一
B.7个0.01减2个0.01等于5个0.01
C.7分米减2分米等于5分米
8.教室里(4,3)和(7,3)表示的座位在( )。
A.同一列,同一行 B.同一列 C.同一行 D.不同列,不同行
9.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是38°,另外两个角可能是( )。
A.92°,50° B.80°,52° C.90°,62° D.42°,20°
10.8个人进行仰卧起坐比赛,静静做了56个,明明做了42个,庆庆做了10个,另外5个人做的个数比明明少,比庆庆多,这8个人做仰卧起坐的平均数是( )。
A.大于10小于42 B.42 C.大于42小于56
二、填空题
11.读出下面各数.
4.02 读作( )
35.45 读作( )
0.043 读作( )
740.09 读作( )
12.在○里填上“>”“<”或“=”
0.45○0.405 8.7○7.8 0.65○0.7 5.2○5.20
13.一个三角形只能有( )个直角或( )个钝角,最少有( )个锐角。
14.47×26=26× 53×118= ×53
204× =77×204 m×19=19×
15.把0.76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 );把7.5缩小到原来的( )是0.075。
16.3.6是 个0.1;由57个组成的小数是 .
17.王乐坐在教室第3列第2行,用 ,他的好朋友李萌坐在第5列第3行,应当表示为 。
18.4.0比4精确. .
19.甲乙两数的平均数为17.5,丙数为2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
20.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50cm2=( )dm2 5dm230cm2=( )cm2
3m22dm2=( )dm2 12000dm2=( )m2
550cm2=( )dm2( )cm2
30000cm2=( )dm2=( )m2
三、判断题
21.0.19+0.5=0.69。( )
22.数对(5,8)表示第5行第8列。( )
23.大于0.4而小于0.8的数只有3个。( )
24.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高,可以作两条。( )
25.数对(3,5)和数对(5,3)表示的是同一个位置。( )
26.480÷(4×6)=480÷4÷6… .
27.光明小学新建一栋5层的教学楼,每层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需要放25套课桌,那么总共需要550套课桌。( )
28.在1.7和1.9之间的小数只有1.8。( )
29.在投壶活动中,小华5局投的个数分别是12个、15个、17个、13个、18个,能代表小华投壶水平的个数是15个。( )
四、计算题
30.口算.
⑴0.91+1.25= ⑵10﹣0.76= ⑶3.99﹣0.9= ⑷0.567+4.44=
⑸0.37+0.6= ⑹7.46+2.54= ⑺1﹣0.08= ⑻45.9+1=
31.直接写得数。
125×80= 1.27+9.73= 5.08÷100= 6.3+4.5-6.3+4.5=
237-36= 6.12-3.03= 183+817×0= 28-8.5-1.5=
32.用简便方法计算。
44×25 16×99+16
4.65-0.28-3.72 3.8+1.07+0.93+6.2
五、改错题
33.下面计算有无错误,如果有,请改正。
(1)42×(20+7)
=42×20+7
=840+7
=847( )
(2)58×14+58×6
=58×(14×6)
=58×84
=4872( )
(3)16×24+12×16
=(16+12)×(24+16)
=28×40
=1120( )
(4)450 ÷15÷3
=450÷(15÷3)
=450÷5
=130( )
六、解答题
34.乐乐身高是1.53米,爸爸身高是1.85米,乐乐站在椅子上比爸爸高0.2米,椅子高多少米?
35.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为37度和61度,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是多少度?
36.妈妈在微信群里发了60元红包,爸爸抢到15.65元,乐乐抢到27.52元。妈妈发的红包还剩下多少元?
37.六年二班第一组有6名男同学,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48厘米、139厘米、146厘米、153厘米、156厘米、149厘米.这组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38.有A、B、C三个数,其中A比B大2,B比C大11,已知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70,求数C.
39.实验小学开展春季植树活动,三至六年级植树的棵数分别是132棵、236棵、305棵、319棵,平均每个年级植树多少棵?
《2025年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期末提分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C A D B C A A
1.C
【分析】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据此解答。
【详解】3.78小数点后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8。
故答案为:C
2.A
【分析】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据此解答。
【详解】46×98+46×2
=46×(98+2)
=46×100
=4600
这是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D
【分析】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详解】A.3+7>8,能组成三角形。
B.7+8>14,能组成三角形。
C.2+7>8,能组成三角形。
D.7+8=15,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D
【点睛】常用较小的两个边的和与第3个边进行比较。
4.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解答即可。
【详解】8-4<第三边<4+8,
4<第三边<12,那么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4~12厘米(不包括4厘米和12厘米),
结合选项可知:第3条边的长可能是7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特性,应灵活掌握和运用。
5.A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无关,据此解答。
【详解】一个三角形,经过它的一个顶点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故答案为:A
【点睛】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其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D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所以三角板上的3个角拼成的角是平角,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将一个三角板上的3个角画下来,然后把这3个角剪下来,在桌面上拼在一起,拼成的角是平角。
故答案为:D
【点睛】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B
【分析】计算8.72-3.2时,小数点对齐,被减数十分位上的7减去减数十分位上的2,表示0.7减0.2,得0.5。也表示7个十分之一减2个十分之一,得5个十分之一;也表示7分米减2分米等于5分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5”表示5个十分之一。说法正确;
B.7个0.01减2个0.01等于5个0.01。说法错误,8.72中的7在十分位,表示0.7,3.2中的2在十分位,表示0.2,应为7个0.1减2个0.1等于5个0.1;
C.7分米减2分米等于5分米。1米=10分米,8.72米中的0.7米=7分米,3.2米中的0.2米=2分米,说法正确。
对竖式中圈出部分描述错误的是7个0.01减2个0.01等于5个0.01。
故答案为:B
8.C
【分析】根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计算如下:
教室里(4,3)表示的座位在表示座位在第4列,第3行;教室里(7,3)表示小东坐在第7列,第3行;据此可知两人的座位在同一行,不在同一列。
故答案为:C
9.A
【分析】三角形内角等于180°,把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和加38°等于180°的两个角可能是这个三角形另外的两个角,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A.92°+50°+38°=142°+38°=180°
B.80°+52°+38°=132°+38°=170°
C.90°+62°+38°=152°+38°=190°
D.42°+20°+38°=62°+38°=100°
所以另外两个可能是92°、50°。
故答案为:A
10.A
【分析】已知有8个人进行仰卧起坐比赛,静静做了56个,明明做了42个,庆庆做了10个,另外5个人做的个数比明明少,比庆庆多,可以这样想:另外的5人做的个数的平均数一定在10~42之间,而静静、明明、庆庆三个人做的个数的平均数是(56+42+10)÷3,即36,36在10~42之间,所以8个人做的个数的平均数一定在10~42之间。
【详解】(56+42+10)÷3
=108÷3
=36(个)
即静静、明明、庆庆三个人做的个数的平均数是36,36大于10,小于42;
另外5个人做的个数都大于10个,小于42个,即他们5个人做的个数的平均数大于10,小于42,;
所以这个8个人做仰卧起坐的个数的平均数一定大于10,小于42。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
11. 四点零二 三十五点四五 零点零四三 七百四十点零九
【详解】略
12.> > < =
【解析】略
13. 1 1 2
【分析】如果一个三角形中出现2个或3个钝角,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如果一个三角形中出现2个或3个直角,再加上第三个角,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也不符合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所以,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钝角或直角,最少有两个锐角,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3个锐角,如锐角三角形。
【详解】由分析可知:一个三角形只能有1个直角或1个钝角,最少有2个锐角。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定理。
14. 47 118 77 m
【分析】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计算的得数不变。
【详解】47×26=26×47
53×118=118×53
204×77=77×204
m×19=19×m
15. 760
【分析】根据题意,把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若干倍,就是用这个数乘相应的倍数;求一个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得到另一个数,主要看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与位置,7.5变为0.075,小数点往左移动了两位,说明缩小到原来的。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0.76×1000=760
7.5÷100=0.075
把0.76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760;把7.5缩小到原来的是0.075。
16.36,0.57
【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小数的意义,1.5的计数单位是0.1,1.5里面有15个0.1;
(2)一个小数由57个组成,即百分位上是7,十分位上是5,对应数位填入相应数字,没有计数单位的用0补足;据此解答即可.
解:(1)3.6是36个0.1;
(2)由57个组成的小数是0.57.
故答案为36,0.5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应灵活运用.
17. (3,2) (5,3)
【分析】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根据两人所在的列与行用数对表示即可。
【详解】根据用数对表示数的方法可知,王乐(3,2);李萌的位置应当表示为(5,3)。
故答案为:(3,2);(5,3)
18.正确
【详解】试题分析:4.0比4精确,因为4是精确到个位,它的计数单位是1,而4.0是精确到十分位,计数单位是0.1;据此判断.
解:4.0比4精确,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近似数取值,关键要看清精确到的位数.
19.20
【详解】试题分析:已知甲乙两数的平均数,可以求出甲乙两数的和,再加上丙数就是甲乙丙三数的和,除以3就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解:(17.5×2+25)÷3
=(35+25)÷3
=60÷3
=20;
故答案为20.
点评:本题是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其求法,要求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关键是求这三个数的总数.三个数的总数÷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
20. 2.5 530 302 120 5 50 300 3
【分析】1dm2=100cm2,1m2=100dm2,高级单位转换成低级单位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低级单位转换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根据进率转换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①250cm2=2.5dm2;
②5dm2=500cm2,500+30=530(cm2),所以5dm230cm2=530cm2;
③3m2=300dm2,300+2=302(dm2),所以3m22dm2=302dm2;
④12000dm2=120m2;
⑤550cm2=500cm2+50cm2,500cm2=5dm2,那么550cm2=5dm250 cm2;
⑥30000cm2=300dm2=3m2。
【点睛】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
【分析】根据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0.19+0.5=0.69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了小数加法,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2.×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数对表示位置是数对中的第1个数表示列,第2个数表示行;据此判断。
【详解】数对(5,8)应表示第5列第8行。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3.×
【分析】大于0.4而小于0.8的数,可以是一位小数,也可以是多位小数。如果是一位小数,只能是0.5,0.6,0.7,确实只有3个。但是如果是多位小数,那么就有无数个。由此即可判断正误。
【详解】大于0.4而小于0.8的数有无数个,所以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4.√
【分析】如下图,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分别作两个底上的高,所以可以作两条,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高,可以作两条,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5.×
【分析】数对的表示方法是:先写列,再写行,数对(3,5)表示这个物体在第3列,第5行;(5,3)表示这个物体在第5列,第3行,据此解题。
【详解】数对(3,5)和数对(5,3)表示的是同一个位置。这句话错误,数对(3,5)表示第3列第5行,数对(5,3)表示在第5列第3行。
故答案为:×
26.正确
【分析】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据此解答.
【详解】480÷(4×6),
=480÷4÷6,
=120÷6,
=20.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除法的运算性质,并且能够运用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7.×
【分析】考察乘法结合律,先依题意列出式子5×4×25,再运用乘法结合律将式子转化为5×(4×25),进行计算后得出答案500,所以题目错误
【详解】根据题意,列出式子5×4×25,再运用乘法结合律,即
5×4×25
=5×(4×25)
=5×100
=500
所以题目所说的550套错误.
28.×
【分析】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知,1.7和1.9之间的一位小数有1.8,两位小数有1.71、1.81……三位小数有1.712、1.823……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在1.7和1.9之间有无数个小数,一位小数只有1.8。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大小方法的应用。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是几位小数时,在两个小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
29.√
【分析】平均数最能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因此用平均数数据代表小华投壶的水平比较合适,先求出小华5局投中的成绩总和,再除以5,求出平均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2+15+17+13+18=75(个)
75÷5=15(个)
所以在投壶活动中,小华5局投的个数分别是12个、15个、17个、13个、18个,能代表小华投壶水平的个数是15个。
故答案为:√
30.⑴2.16;⑵9.24;⑶3.09;⑷5.007;⑸0.97;⑹10;⑺0.92;⑻46.9
【详解】分析: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
⑴0.91+1.25=2.16;⑵10﹣0.76=9.24;⑶3.99﹣0.9=3.09;⑷0.567+4.44=5.007
⑸0.37+0.6=0.97;⑹7.46+2.54=10;⑺1﹣0.08=0.92;⑻45.9+1=46.9
考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1.10000;11;0.0508;9
201;3.09;183;18
【详解】略
32.1100;1600
0.65;12
【分析】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减法的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详解】44×25
=11×(4×25)
=11×100
=1100
16×99+16
=16×(99+1)
=16×100
=1600
4.65-0.28-3.72
=4.65-(0.28+3.72)
=4.65-4
=0.65
3.8+1.07+0.93+6.2
=(3.8+6.2)+(1.07+0.93)
=10+2
=12
33.(1)×,1134;
(2)×,1160;
(3)×,576;
(4)×,10
【详解】(1)观察算式可知,原题计算错误,此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解答,42要分别与两个加数相乘,然后再把积相加,据此改错;
(2)观察算式可知,原题计算错误,此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解答,将58提出来,剩下的14和6相加,然后再与58相乘,据此改错;
(3)观察算式可知,原题计算错误,此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解答,先将16提出来,剩下的24和12相加,然后再与16相乘,据此改错;
(4)观察算式可知,原题计算错误,此题应用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据此改错。
34.0.52米
【分析】乐乐站在椅子上比爸爸高0.2米,则乐乐站在椅子上的高度是(1.85+0.2)米,再减去乐乐的身高就是椅子的高度。
【详解】1.85+0.2-1.53
=2.05-1.53
=0.52(米)
答:椅子高0.52米。
35.82度
【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和是180度,已知两个内角,用减法即可求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详解】180-37-61
=143-61
=82(度)
答:这个三角形的第三个角是82度。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6.16.83元
【分析】妈妈发了60元红包,这是红包的总金额。爸爸抢了15.65元,乐乐抢了27.52元,那可以算出爸爸和乐乐一共抢了多少元。再用红包总金额减去爸爸和乐乐一共抢了的,就是红包还剩下的钱。
【详解】
(元)
答:妈妈发的红包还剩下16.83元。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多位小数加减法的掌握。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将小数点对齐,然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来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
37.148.5厘米
【详解】试题分析:要求这组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根据“总身高÷人数=平均身高”,代入数字解答即可.
解:(148+139+146+153+156+149)÷6,
=891÷6,
=148.5(厘米);
答:这组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8.5厘米.
点评:此题是典型的求平均数的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直接代入数值,列式即可.
38.62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设C数是x,则B是x+11,A是x+11+2=x+13,再根据等量关系:A+B+C=三个数的平均数×3,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解:设C数是x,则B是x+11,A是x+11+2=x+13,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x+x+11+x+13=70×3,
3x+24=210,
3x=186,
x=62,
答:数C是6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
39.248棵
【详解】试题分析:先用“132+236+305+319”求出四个年级植树的总棵数,然后用植树的总棵数除以年级个数即可得出平均每个年级植树多少棵.
解:(132+236+305+319)÷4,
=992÷4,
=248(棵);
答:平均每个年级植树248棵.
点评:此题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