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2024届初中毕业模拟老试
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1.本试题卷共6页,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3.请考生在答题卷上填写好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注意纠正生活中的误读,如:“唠(Iā0)叨”应读成“唠(Iáo)叨”,“熏陶(tā0)”应读成“熏陶
(to)”。
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契河夫(hē)”应读成“契诃夫(kē)”“骊山()”应读成“骊
山()”。
C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洋溢”不能写成“扬溢”,“盘桓”不能写成“盘恒”。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不屑置辨”应写成“不屑置辩”,“无原无故”应写成“无缘无故”。
2.下面是某同学毕业留言册中的一段话,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三年前的秋天,满怀憧憬的你带着好奇走进校园。如今的你早已习惯校园生活的美轮美奕,线
上学习的灵活便捷。不曾想,“当时只道是寻常”,而今就将要和这一动告别。也许,你现在就开始怀
念误堂上的不耻下问、操场上的生龙活虎、课余时的左右逢源…这段镌刻着青春的时光,像是
首歌,将从前的瞬间变成永久的留恋,让人不忍说再见。朝阳一般的少年啊,请带着时光赋予你的
自信与勇气,秉持理想,不忘师恩,乘着希望之翼,朝阳而生!
A美轮美奂
B.不耻下问
C.生龙活虎
D.左右逢源
3.下面一段话选自某位同学的作文,其中表述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①长沙的夏天是传说中的“四大火炉”之一。可一旦到了冬天,情况就戴然不同了。②行道树的树叶
上凝出冰花时,标志着温度隆到了低子0℃左右。③在冷空气的影响下,让呼出的热气在眼铰上凝结成
一层雾。④呼喷着的北风我行我素地刮着,行人们都不由得裹紧了衣服。长沙的冬天,如此寒冷。
A.①
B.②
c.③
D.④
4,春节期间,壶瓶山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为了提醒广大游客安全文明出游,下列宣传标语不
合适的一项是(
)(3分)
A杜绝酒驾,这一杯、这一路,不可兼得。
B.烟花虽美,小心有“炸”。
C.用气时,人莫离,开窗流通换空气。
D.手机手中紧紧握,背包胸前牢牢放。
5.综合运用(3分)
202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辰龙年,学校开展以“龙年话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中国人对龙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华夏语言中处处皆是,你能写出两个带“龙"字的成语
吗?(2分)
(2)人们还习惯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
之龙,
就有“卧龙”之称,他“躬耕于南阳,每自比于管仲、乐没”,直到被刘备三顾
而出山,方如飞龙在天成就了一番伟业。(1分)
初中毕业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6页)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 B 解析:“契诃夫”的“诃”应读“hē”,而非“kē”;“骊山”的
“骊”读音正确为“lí”。
2. C 解析:
A.“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宏伟华丽,此处形容校园生活不恰当。
B.“不耻下问”指谦虚向地位低的人请教,用于学生课堂提问对象
不当。
C.“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符合语境。
D.“左右逢源”多含贬义,指做事投机取巧,此处感彩不当。
3. D 解析:
A.搭配不当,“夏天”不能是“火炉”,应改为“夏天的长沙”。
B.“低于 0℃左右”矛盾,“低于”和“左右”删其一。
C.缺主语,删去“在……下”或“让”。
D.无语病。
4. C 解析:C 项“用气安全”与春节景区游玩场景无关,其他选项分
别对应酒驾、烟花、财物安全,更贴合景区提醒需求。
(1)示例:龙腾虎跃、龙马精神(2 分)
(2)诸葛亮(1 分)
6.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 分)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 分)
(3)春蚕到死丝方尽(1 分)
二、阅读(50 分)
(一)非文学作品阅读(9 分)
7. D 解析:
A.原文“‘十四五’期间将突破 3 亿人”,选项“即将步入老龄化社
会”错误。
B.材料三指出智能产品受喜爱“除了使用方便,更重要的是让老人
生活更有尊严”,选项因果颠倒。
C.材料四强调“数字反哺”需“技术指导”与“情感慰藉”,但“更
需要”后应是“情感慰藉”,选项逻辑错误。
D.与材料四结尾表述一致。
8. 作用:具体说明智能生活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便,直观展现“数字鸿
沟”的存在,引发读者共鸣。(2 分)
9. ①老年人自身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适应数字化;②政府和社会
提供包容服务(如保留传统渠道、定制智能设备)和公益培训;③家
庭给予“数字反哺”(技术指导与情感慰藉)。(4 分,答出两点即可)
(二)文学作品阅读(15 分)
10. “助推器”指父亲希望成为子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助力,不愿成为
负担,体现父亲对子女的关爱与支持,以及不愿拖累子女的心理。(3
分)
11. 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理解:快递不仅是物品传递,更是
父子间期盼、祝福和牵念的载体,体现亲情在时空距离下的深厚与持
久。(4 分)
12. ①孝顺体贴:频繁给父亲寄东西,考虑父亲接受能力选择邮寄现
金。②细心周到:怕父亲敏感隐瞒寄钱,留意父亲手艺并获赠布鞋。
③情感细腻:从父亲“训斥”中感受自豪与健康,收到布鞋时落泪。
(4 分,答出两点即可)
13. 不矛盾。“训斥”是因怕儿子乱花钱、担心其负担,体现父亲的节
俭与牵挂;“关怀备至”是对儿子的疼爱,两种态度都源于深沉的父
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4 分)
(三)名著阅读(8 分)
14. C
解析:片段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驱逐,并非第一次被逐(第
一次为打死六个强盗)。
15. 直接原因:
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婚,不愿做情妇。
孙悟空:因打死白骨精被唐僧误解驱逐。
根本原因:
简·爱:追求平等尊严,不愿放弃人格独立。
孙悟空:师徒价值观冲突(唐僧迂腐行善,悟空明辨善恶),且悟空
渴望被信任。(5 分)
(四)古诗文阅读(18 分)
16. 修辞手法:反问、借代(“汗青”代指史册)。作用:强化必死决
心,表达舍生取义的气节。炼字:“取”凸显主动选择牺牲的坚定,
“照”突显精神光照史册的永恒,增强诗句感染力。(4 分)
17. D
解析:
A.均为“谋划”。
B.均为“目光短浅”。
C.均为“类”。
D.前者“增强”,后者“一起”。
18. B
解析:乙文中诸葛亮未“只留下最精锐的八万士兵”,而是按原计划
让十分之二将士换防,因诚信使士兵愿留战。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处理。(2 分)
(2)我统领军队作战,把重大的诚信作为根本。(2 分)
20. 鲁国:曹刿善察敌情(“一鼓作气”战术),鲁庄公取信于民(“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蜀国:诸葛亮以信治军(坚守换防约
定,获士兵死战)。(4 分)
三、写作(50 分)
21. 略(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围绕“变化”主题,结合生活体验立
意即可)。